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68.56KB ,
资源ID:82396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2396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两次鸦片战争.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两次鸦片战争.docx

1、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两次鸦片战争2012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分析考纲考点命题思路命题分析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2016课标全国,29)近代中国的军备发展2.(2014课标全国,29)清政府向近代外交的转变3.(2013课标全国,40)晚清海洋利用的变化及启示4.(2012课标全国,41)评析近代“冲击反应”模式1.从考查方式看,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的高考对单元的考查力度较大,多以选择题为主,但非选择题也有涉及,2012、2013年新课标卷分别以41题和40题的形式呈现。2.从考查角度看,运用新史观考查本单元的重大历史事件将是考查的重点。如运用多

2、元史观看待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运用现代化史观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3.从考查知识看,对晚清知识的复习要注重线索,即近代化、侵略与反抗等,以线索带动事件;适当补充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知识,以弥补教材知识的不足。辛亥革命(2013课标全国,29)晚清现代化的趋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2011课标全国,30)“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的比较第7讲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考纲要求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课标提示列举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考点二甲午中日战争考点三八国联军侵华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虎门南京条约通商关税领事裁判权主权和领土半殖民地圆明园北京条约现代化考点二黄海马关条约台湾2亿设厂瓜分中国考点三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辛丑条约巧学妙用1.轻巧识记南京条约的内容“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中英两国议定关税;“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2.图示总结两次鸦片战争3.图表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4.图示解史近代前期中外关系的演变及影响5.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战争的时代特征6.漫画说史列强瓜分中国列强抢占租借地,

4、瓜分中国,争夺利益,中华民族陷入变成殖民地的危机。7.图示解史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8.图示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含义半殖民地是指丧失部分而不是全部主权,半封建是既保留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考法1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认识【考题1】 (2017山西阳泉调研)1864年,普鲁士公使在大沽口私自捕捉了三艘丹麦商船作为战利品(当时两国是敌对国),满清政府根据国际法严重抗议。最后,普国退还商船并支付1 500美元赔偿金。这在本质上说明满清政府()A.领土主权意识增强B.利用近代外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C.满清政府的国际视野逐渐加强D.开始利用国际法维护本国权利答案D 材料主要叙述了针对普鲁士在

5、大沽口捕捉丹麦商船事件清政府的处理态度。据材料“满清政府根据国际法严重抗议”可知满清政府开始利用国际法维护本国权利。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客观意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立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立同文馆,培养翻译和科技人才。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考法2不同时期列强侵华特点【考题2】 (2016云南昆明三模)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力主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他指出“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美国政府采纳此建议,从

6、1909年起退还部分中国赔款,改用于培养赴美留学生。这反映了美国()A.意图借助意识形态支配中国B.控制了中国的留学教育C.开始实施独立对华外交政策D.对华政策侧重文化侵略答案A 材料主旨是美国退还“庚子赔款”,“改用于培养赴美留学生”,借以从思想上控制中国青年人,进而支配中国,以获取更大的利益。这一政策反映了列强侵华方式由原来的军事和经济侵略转向意识形态的侵略。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侵略方式及其手段以炮舰为后盾,攫取侵华特权为其商品输出服务以资本

7、输出为主,在军事侵略和商品输出的同时,瓜分中国考法3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史料一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史料二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史料三金冲及教授在其中

8、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1.史料一从中国军队腐败,装备落后角度分析了中国的劣势;史料二从日本国力、战前准备角度分析了日本的优势。据史料一、二,分析甲午战败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提示单纯学习西方技术不能救中国,政治制度落后是根源;重视海洋强国,科技强国。2.史料三中“救亡”说明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思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救亡”的实际行动。提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9、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逐步由器物转移到政治制度,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从相关历史中得出经验教训、启示、认识是重要的学科能力之一,也是高考命题中非常常见的题型。“启示”一般由“经验教训”而来,因此,“经验教训”与“启示”内容是一致的。依据自己的理解将教材与史料中涉及这一历史问题的相关因素,分为“好”“坏”两个方面。“好”的即是经验,“坏”就是教训。教训与启示问题,多通过一定角度与现实相联系。“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救亡”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其影响(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认识原因: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信奉“武器决定论”。

10、战略失误: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政治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政治腐败。外部因素:日本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2)从不同层面看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确立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社会地位。甲午战后,帝国主义通过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控制,进而操纵中国的政治,使中国社会迅速趋向半殖民地化境地。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也促使清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政策做出了调整。唤起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各阶层都在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拯救民族危亡,

11、“实业救国”、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相继兴起。考法4鸦片战争的影响史料有老师在进行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设计时,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较量”作为本课教学的价值立意,尝试引导学生就“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这一观点展开史学争鸣。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生活等都发生重大变化。请以“传统与现代的较量”为视角,结合史实,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这一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该观点进行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并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符合逻辑)提示示例1赞同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是资本

12、主义工业化的英国打败了封建化的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国在经济、思想和外交上都出现了近代化的趋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通商口岸城市的发展,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城市化提供了客观条件;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兴起,推动中国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传统的“华夷秩序”被打破,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若答出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玕编著的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近代化方案,亦可酌情给分)示例2鸦片战争并非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以君主专制、小农经济、儒家纲常为表征的闭关锁国的封建落后国家。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没有产

13、生;专制王朝固守传统制度,没有进行政治变革;传统的华夷秩序虽受冲击,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华夷观依旧;林则徐、魏源等新思潮倡导者仍然恪守封建纲常伦理;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才标志着中国开始走向近代化。示例3鸦片战争虽非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中国社会的传统性因素受到冲击、近代化因素在增长。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以君主专制、小农经济、儒家纲常为表征的闭关锁国的封建落后国家。鸦片战争从多方面冲击了中国社会的传统性,战后中国的现代性因素不断增长:中国社会的传统经济结构出现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的提出,使中国人的传统心态受到挑战;通商口岸的开放

14、、租界的设立、传教士来华,加速了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近代文化的挑战;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虽未开始近代化,但传统因素的消解、近代化因素的成长,为后来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本题是观点探讨题。首先要提出观点,据设问说明“对该观点进行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可知有三种不同观点;其次要结合史实说明,注意时间和事件“鸦片战争”,需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角度思考;第三要注意各种不同史观的运用。 多元史观分析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革命史观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化史观鸦片战争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

15、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整体史观鸦片战争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打破了中国“闭关”的局面社会史观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文明史观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文明传入中国1.(2016江苏单科,9)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69.496.2624.25199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

16、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解析根据表格信息,18941914年日本对中国的贸易数字呈上升趋势,这体现了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剧,故A项正确;此时,英国仍然是世界强国,在中国的外贸总值中占比虽降低但仍远远高于其它国家,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C项错误;晚清中国国际地位比较低下,故D项错误。答案A2. (2015四川文综,5)右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A.南京条约签订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D.辛丑条约签订解

17、析图中的旗帜是美国国旗。晚清时期,美国直接参与侵略中国的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故D项正确;A项是鸦片战争的后果;1885年中法战争后,签订中法新约,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故B项错误;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是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故C项错误。答案D3.(2015安徽文综,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本题考查北京条约

18、内容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题干中的描述,此时洋人已经取得了到中国内地自由传教的特权,并且西方列强公使已经进驻北京,联系教材知识,这是天津条约内容,后来在北京条约中被清政府承认继续有效,故选B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均没有以上的内容,故排除A、C、D三项。答案B4.(2014江苏单科,5)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解析由材料中的“厦门、宁波、上海、香港”等判断该谕旨与南京条约有关,颁发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

19、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谕旨颁布于南京条约签订之前,C项错误;由材料中“赏借”香港,可知道光并未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D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赏借”可知隐含了“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因此B项符合题意。答案B5.(2014山东文综,18)“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举国争言洋务”。南京条约签订后,很多人仍没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故不可能“举国争言洋务”,故A项错误;B、

20、C两项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署,此后掀起洋务运动,但是当时顽固派势力仍然很强大,故也不可能“举国争言洋务”,也可排除;马关条约的签署,使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很多人思想观念转变,积极向西方学习,故D项正确。答案D6.(2014重庆文综,6)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解析题干中“英国要求重庆对外通

21、商,而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表明他反对重庆开埠,但又不能直接拒绝,就以轮船可以抵达重庆为条件,故A项错误,D项正确,B、C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答案D一、选择题1.(2017广东珠海模拟)茶叶原产地是中国,开始作为奢侈品引入英国,一个世纪后,茶叶成为英国人必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甚至引发了北美独立战争,乃至鸦片战争。这说明()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世界贸易迅猛发展C.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D.茶叶贸易引发社会变革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茶叶对英国的影响,与中国茶叶产量增加无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从“甚至引发了北美独立战争,乃至鸦片战争”,可知材料反映的不是世界贸易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茶叶由奢侈

22、品到普通消费品的地位改变,反映不出英国等级观念的变化,故C项错误;从“茶叶甚至引发了北美独立战争,乃至鸦片战争”,可知体现的是茶叶贸易带来了政治变革,故D项正确。答案D2.(2017贵州贵阳模拟)“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凛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严格区分鸦片走私与中英正当贸易B.依法剥夺洋商在华贸易与居住权C.清政府对他国具有立法权、执法权D.是清朝皇帝天朝上国思想的反映解析根据材料“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将鸦片永断来源”可知,清政府允许外国进行正常的贸易,但是明令禁止鸦片贸易,故A项正确;根

23、据“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可知,并未剥夺洋商的在华贸易权,故B项错误;材料论述外商在华贸易,而非对他国立法、执法,故C项错误;材料部分体现了天朝上国的思想,但更多体现的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管理和主权,故D项错误。答案A3.(2017安徽黄山模拟)“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清政府的软弱可欺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近代前期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失败原因的认识。中国近代受侵略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落后使中国难以战胜

24、处于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列强。答案D4.(2017广东揭阳调研)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负责有关外交事宜的机构出现了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到“外务部”的演变。这些变化()A.说明原有的整个官僚体系遭到否定B.充满屈辱,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D.反映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解析外交事宜的机构名称变化,不能体现整个官僚体系遭到否定,故A项错误;外交机构的变化单从名称本身并不能体现“屈辱”,故B项错误;“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到“外务部”的演变,本身不能体现半殖民地或是半封建社会,故C项错误;“理藩院”从称谓可以看出存在明显的华夷之辨,“外务部”采用当时国际通用名称,逐渐与国际

25、接轨,体现了外交制度的近代化倾向,D项正确。答案D5.(2016江西赣州摸底)19世纪60年代,广东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往香港,再运回广东。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洋货质地好更受欢迎 B.为洋务企业筹措资会C.国货较洋货税负更重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解析列强侵华后获得特权,清政府不敢对洋货征收重税,只能盘剥中国商人,故商人把本土物产运到香港,再作为洋货进口,就可按洋货来缴税,故材料现象的实质是国货赋税过重,故C项正确。答案C6.(2017四川乐山一诊)下图显示了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两

26、国海军编制的差异()A.为东亚国际格局变化埋下伏笔B.源于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C.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制海权D.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解析从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可以看出中国海军编制比较混乱,为东亚国际格局变化埋下伏笔,故A项正确,D项错误;中日的海军都受西方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看不出中国比日本更重视制海权,故C项错误。答案A7.(2017海南海口模拟)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就之计。”这表明现在各军械略齐,兵勇锐气可用,似不可听其恫吓之言,为此()A.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重大危害B.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

27、日本屈辱议和C.中日战争爆发在当时已不可避免D.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仍举棋不定解析“辽、台并失”是指日本要求割占中国的辽东半岛和台湾,刘坤一等电奏清政府希望不要接受日本要求。此时马关条约还未签订,故A项错误;刘坤一等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故B项正确;此时中日战争已经爆发,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清政府在此问题上的态度,故D项错误。答案B8.(2016湖南邵阳三模)下面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调查表。据此可推知()年龄(岁)身高(cm)体重(kg)胸围(cm)呼吸伸缩差(cm)肺气容量(m1)握力(kg)日兵21.4165.160.8884.9510.36363141清兵2

28、9.8166.6554.7589.510.24312931A.清军战斗力落后于日军 B.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C.清朝不够重视军队建设 D.清军战斗精神不及日军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日兵在年龄、体重、肺气活量、握力上均要优于清兵,说明日兵整体的身体素质强于清兵,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日清军队战斗力的比较,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日清军人体质有差异,但军人体质的差异不能决定战争结局,说法太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清兵整体素质弱于日兵,表明清政府没有严格进行军队士兵的挑选,也从侧面说明清政府不够重视军队建设,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日清军战斗精神的比较,故D项错误。答案C9.(2016四川宜宾三模)1900

29、年,慈禧发布要与八国联军“一决雌雄”的上谕,要求各省“北上勤王”,以张之洞、刘坤一等汉族东南大员先是“拒不奉诏”,随后与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约定所辖区域内保证各自利益“两不相扰”。这一事件()A.加剧中央集权崩溃和地方势力膨胀B.地方的自保避战最终导致中国战败C.激化了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的矛盾D.地方实权派开始介入国家外交事务解析根据材料东南汉族大员签订“东南互保”而不尊皇命,反映中央权力衰微地方权力增大,故A项正确;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国力衰微导致战败,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汉族东南大员”作为不能代表整个汉族,故C项错误;外交事务属于国家间的交往,东南各省与列强的协议不在外交范围内,故D

30、项错误。答案A10.(2017安徽黄山调研)清政府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地方督抚称皇帝的诏令是被挟持下的“矫诏、乱命”,故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并认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内者,决依条约保护”。对这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从根本上避免了北方战事的发生B.发生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C.导致了北洋军阀割据现象的形成D.反映了清廷中央威信的下降解析材料中没有避免北方战事的信息,故A项错误;据材料“乱民、邪术、列国”等关键信息,可知是义和团运动时期,故B项错误;北洋军阀割据是在1916年袁世凯死亡之后发生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