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8.57KB ,
资源ID:82301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2301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科学社会主义》参考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资料.docx

1、科学社会主义参考资料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和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是阐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目标和道路这个最关键问题的科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核心的核心。就狭义而言,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就广义而言,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不仅研究社会主义社会,而且还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社会作为研究客体,当然也包括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国性过渡时期和世界性过渡时期在内。概念: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的规律,建

2、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学,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运动、制度的总和。所谓学说是指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运动是指各国共产党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实践行为,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存在。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包括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的规律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规律两大部分。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意义:1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3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

3、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4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必然在全世界胜利的信念。5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方法:论联系实际 世界联系中国 成就联系挫折 现实联系历史 现在联系未来3、科学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的三次飞跃及其意义1.第一次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完成。意义:1科学社会主义把对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

4、律的科学认识上。2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3科学社会主义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2.第二次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以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标志。意义:1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动现实。2开辟了社会主义新时代。3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种理论形态-苏联模式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3.第三次飞跃是社会主义制度从一种模式(苏联模式)到多种模式的飞跃,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革的出现。意义:1纠正了否定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和发展中的超阶段性的错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2纠正了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存在着矛盾的错误理论,提出了要争取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各

5、种矛盾的理论。3冲破了单一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提出了建设具有国家和民族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4克服了单纯从生产关系方面认识社会主义的片面性,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理论。5纠正了以往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归结为生产资料单一的公有制,在实践中急于建立或过渡到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错误,认识到要建立和发展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合理配置的所有制结构。6纠正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和贬抑商品经济的做法,主张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4、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请自行浓缩)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

6、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它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二、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

7、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表。三、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

8、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5、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

9、的初级形态,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理论和对社会主义的设想。主要贡献:1、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2、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的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极为宝贵的材料。3、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根本缺陷:1、他们基本上坚持唯心史观,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2、他们同情无产阶级,却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3、他们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向统治阶级呼吁,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的形式建立社会主义。6、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第一,空

10、想社会主义不承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夸大理性的作用,认为理性和精神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科学社会主义者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第二,空想社会主义坚持唯心史观不懂得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和国家实质,拒绝一切政治运动,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揭示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第三,空想社会主义者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以及理性论和天才史观的思想束缚,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把社会主义看做超越一切阶级的理性和正义的表现,是

11、各个阶级都能接受的;科学社会主义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创造者的历史使命,找到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的社会力量。7、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欧洲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暴露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条件。、欧洲主要国家的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抗尖锐化,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政治条件。、以德国西典哲学、

1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为代表的优秀的人类思想文化成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条件。8、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三大理论前提和具体内容理论前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它们在理论上的成就和存在的缺陷以及正面和反面的经验,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主要内容:第一、德国的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黑格和费尔巴哈。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形式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他把发展辩证法的主体不是物质世界,而是一种“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费尔巴哈则是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论证了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原理,并由些出

13、发发展了他的人本主义哲学,但他同时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因此,他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这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依据。第二、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它的创始人是配第,由斯密发展,完成者是李嘉图。最积极的成果是提出并论证了劳动价值论,科学地说明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时间)决定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租的源泉。同时,比较正确地指出了资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但局限于把资本主义认定为人类社会永恒的、理想的制度。古典政治经济学为人们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提供了有益的材料。第三、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19世纪初的空

14、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最高阶段。一是其社会历史观具有丰富的唯物史观萌芽,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二是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三是天才地预测了未来社会的许多特征和原则。这些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9、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从空想发展成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由空想发展成科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完成的。首先,马恩通过深入批判青年黑格学派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思想中的形而上学观点和历史唯心主义,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一是明确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

15、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二是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确定了交往实践观的主导地位,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奠定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三是正确说明了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其次,马恩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成为科学社会的第二块理论基石。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并由此出发,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历史地位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马恩正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合理因素,完成了使社会主义由空

16、想发展为科学的伟大历史任务。10、共产党宣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无产阶级必须用各种手段推翻资产阶级,以实现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转变。第三,为了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必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党。第四,为了夺取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立无产者的国际联盟、工农联盟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统一战线)。第五,过渡时期结束后才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1、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

17、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2、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3、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4、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的批判的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5、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

18、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11、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模式和现实模式各是什么?以及对他们的评价。理想模式:马恩认为,社会主义的胜利,一定要在资本主义所造就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充分发展,无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当时的英、法、德正是这样的典型国家,因此,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上述三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取得胜利。同时节,他们还认为,不发达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在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进国家的带动和帮助之下,才有可能。社会主义必须首先在西欧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共同胜利的观点,一度成为列宁之前的革命家开展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基本理论模型。现实模式:列宁在1905年俄国第一次革命失败后,认真分析了

19、帝国主义时代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新变化,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现实模式理论。这就是社会主义不可能同时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而只能首先在经济不发达,但矛盾尖锐、又具备一定主观条件的国家取得胜利。评价:(1)马恩之所以得到社会主义必须首先在西欧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共同胜利的观点,是由他们所以的时代决定的。马恩所的时候是自由资本主义的上升期,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还没有完全显现,各资本主义通过联合来掘取平均利润,因此,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无产阶级要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只有联合起来,与世界性的资本主义进行斗争,方能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2)到了列宁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帝

20、国主义阶段,形成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体系内部冲突加深,世界性的战略成为帝国主义阶段的重要表现。帝国主义战争使一些原本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的弱国陷入冲突之中,社会矛盾激化,但民族资产阶段的软弱性、动摇性决定了民族民主革命不可以在他们的领导下取得成功。在这种形势下,列宁认为,在资本主义的链条上存在薄弱环节,如果不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与农民结成同盟军,有经过革命锻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这些条件汇合起来,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就会成为可能。列宁进而认为,俄国就是帝国主义矛盾的集中点。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落后国家超越资本主义发达阶段是可能的。12、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坚持社会主义为何有如此

21、多的困难?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取得胜利,这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巨大飞跃,同时也使得坚持社会主义面临许多巨大的历史矛盾。(1)在国内,普遍面临封建主义在各方面的影响。在经济上,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在政治上,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在文化思想上,文化专制主义流毒深远。由此,形成了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发展状况的矛盾、代表社会化大生产的工人阶级和个休小生产之间的矛盾、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本性与落后的封闭的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之间的矛盾,以及高度民主的要求同经济文化落后、缺乏民主传统之间的矛盾。同时,不发达国家还面临国内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2)在国际上,面临特殊环境和特殊矛盾。一是发

22、达资本主义对其的全面包围,面临如何防备侵略干涉、交流联系和和平竞赛的课题;二是面临如何支持民族独立国家反抗帝国主义列强斗争的问题;三是面临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问题。(3)社会主义是人类有史以来的全新的事业,没有前人的经直接验可以借鉴,要把科学社会主义运用于本国的实际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过程中,必然经验不同程度的失误、曲折、甚至倒退。但是,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暂的挫折并不能否认科学社会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13、列宁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实践。14、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特点与弊端。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 第一,建成

23、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苏联模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第三,苏联模式有利于实行宏观经济控制和 管理,改变了苏联的工业布局。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特征: 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有高度集中性、全面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1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2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战略;3否定和限制商品的计划经济。 2、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1高度集权的党的领导体制。党和国家融为一体,国家完全隶属于党,苏共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绝对控制。 2限制以至取消党内民主。 3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滋长了官僚主义,干部只对上级负责。 4总书记个人专权模式建立。总书记独揽党政军大权,不受任何组

24、织和法律的限制而可以随意决定重大国务。3、高度集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管理体制 1文化学术上的是非往往由党组织和党的领导人说了算。例如:联共(布)党史、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由斯大林审定。 2个人迷信、个人崇拜盛行。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 第一,压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经济发展。 第二,干部特殊化和官僚化严重。 第三,文化专制导致社会意识贫困和教条主义盛行。 第四,长期突出阶级斗争和政治高压,使社会政治气氛和人际关系不正常。 第五,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造就了庞大臃肿的管理机构,为以后的改革增加了极大的难度。15、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影响及其评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

25、主义建设,逐渐形成了一套经济、政治和对外关系的体制,理论界称为苏联社会主义主义模式。它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基本特点: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高度集权。在经济方面,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以及否认和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其重要的经济特征;在政治上,实行立法权和行政权统一的苏维埃形式、苏共独掌政权;在文化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各类文化机构由国家开办,文化学术是非由党组织或者党的领导人裁决。主要影响:在国内,高度集权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保证了在一定时期内集中人力物力,使社会主义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高度

26、集权的经济政治体制,束缚了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个人崇拜也影响了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在国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缺少独立的经验,出现了一个学习苏联模式的热潮,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几乎都搬用了苏联的一套理论和模式,而忽视了把科学社会主义与本国实际结合起来,这就给以后社会主义的发展埋下了阴影。评判:(1)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是苏共和苏联人民结合自己国情,勇于探索的结果,它一方面受封建历史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因为长期处于资本主义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对社会主义主义建设缺乏经验;(2)苏联模式与斯大林本人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分不开的。在斯大林

27、的社会主义思想中,既有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贡献,也有教条主义的因素,还有歪曲科学社会主义的地方,因此,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有其是非功过、利弊得失,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进行具体的分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虽然失败了,但它仍然是人类对未来社会一次伟大探索,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实践运用和理论飞跃。16、苏联、东欧剧变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在特定国际大气候下的大爆发。原因:(1)外因: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东欧的影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己在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优势,通过各种可能的途

28、径对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党政领导层和、广大群众施加压力和影响,利用其经济发展的成果、自由与民主的号召、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全球抗拒等,诱惑并迫使他们改变苏联、东欧国家的对内对外政策,改变其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东欧等国的“和平演变”战略,促使其内部发生变化,是苏联解体,随之受制于前者的东欧各国巨变的一个重要原因。(2)内因:一方面,苏联、东欧在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在资本主义国家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长期得不到纠正而积累起来的问题和矛盾。经济发展缓慢,在政治上严重破坏民主与法制,在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形而上学、教条主义、封建主义和实用主义,对外实行大党大国主义,将自己的模式

29、强加于东欧各国。另一方面,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促使各种矛盾激化的路线和政策,比如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实行“新思维”,给东欧各国“松绑”等,从而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并速了东欧剧变的进程。教训:(1)社会主义的优势性主要应体现在经济发展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上。(2)改革要在执政的共产党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在改革中制定并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3)要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要警惕右的,主要纠正“左”的错误。(4)要解决和处理好民族问题,在对外关系相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苏联的解

30、体和东欧的剧变,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正是违背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17、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有哪些经验与教训第一,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反对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别国经验的教条主义。第二,必须尊重科学知识,遵守客观规律,反对主观主义的唯意志论。第三,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反对急于求成和急于过渡的冒进思想。第四,必须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和滥用。 18、论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4、发展

31、动力改革;5、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和平外交,对外开放;6、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7、发展战略“三步走”;8、领导和依靠力量党是领导核心,工农、知识分子、劳动者、爱国者,都是依靠力量;9、祖国统一“一国两制”1) 纠正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和发展中的超阶段性的错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纠正了解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存着矛盾的错误理论,提出了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种矛盾的理论。2) 冲破了单一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3) 克服了单纯从生产关系方面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片面性,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理论。4) 纠正了以往把社

32、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归结为生产资料单一的公有制,在实践中急于建立或者过渡到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错误,认识到要建立和发展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合理配置的所有制结构。5) 纠正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和贬抑商品经济的做法,主张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及其意义内容: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