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表达中心思想的一种文体。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通讯、传记、回忆录、散文、小说等都归属于记叙文。阅读记叙文,必须注意把握文章的基本要素,理清记叙的顺序以及线索,准确理解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全面把握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所反映的中心思想。一、常从要素、线索、顺序入手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1.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2.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可以作
2、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六类: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3. 常见的叙述顺序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3、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考点精讲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引用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3、 结合整篇文章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技巧
4、: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 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D设伏笔、E作铺垫二、从内容上: 常有A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三、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1、划分段落层次方法:(不同的依据可有不同的划分法)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 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 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2、划分段落层次技巧: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
5、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3、怎样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内容把握中心思想的原则是: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切忌拘泥、局限某一局部纠缠不清,即使是某一片段、段落的分析,也必须立足于文章的整体去思考、探究,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精确、完备的概括。【点拨】文中如有议论、抒情的语句,应引起重点注意,这些语句往往就是文章的主
6、旨。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个段落,更不能漏掉某一段的内容,要把中心思想概括得准确、完整。从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去分析文章,迅捷、准确地把握主旨。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四、记叙文的写作特色:1、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烘托、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等2、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3、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
7、形象生动; 拟人: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喜怒哀乐等)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 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对偶、引用、借代、反语、对比。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来,让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介绍人物或事件的概貌)描写: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 的刻画。 议论:目的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的意义。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
8、接抒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例如: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记叙)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议论)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描写)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抒情)以上表达方式各有特点,但并非截然分开,互不相干,而是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五、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人物描写
9、的方法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 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六、如何赏析诗文中所喜欢的句子: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
10、;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七、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八、开放性试题应注意: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
11、积累较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九、记叙中景物描写的作用: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的描写,重点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及景物等。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 驿路梨花中的开头部分“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向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12、这句话写出了山高、山大,同人物当时反映出当时人物焦急的心情。3、展示人物性格。 “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这都反映出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的性格。1. 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烈日下的景物描写和暴雨中的景物描则展现祥子在不同自然环境中同样的悲惨的命运,推动情节发展,突出故事主题。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上各种作用常常同时出现,景物描写可以同进具有一种或几种表达作用。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十、阅读分析题答题技巧1、 做阅读理解题的前提是读懂文意。怎样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而正确的理解文意,把握中心思想?注意三点:、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务必看
13、清题目。、 采用压缩法去阅读,尽量找出文段的中心句。、 文章的点睛之笔往往蕴含在首尾两段中,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务必注意首尾两段。2、 回答问题时务必看清题干,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切勿答非所问。包括以下三点:、 知识点掌握务必要牢固。如,“文章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什么表现手法(或写作手法)”是阅读题中常见的问题。要把这两个概念区别开来:表达方式是指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等;表现手法常用的有对比、象征、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不要相互混淆。、 回答问题时务必联系文章主题,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围绕中心去答题。例如那一束伴地莲,写儿时家境贫困,父亲远在异地,母亲背着生病的我在有积雪的月夜里寻找一种
14、叫做伴地莲的野草作为药材为我治病。文中写道:“这以后,很长一段日子留在我印象里的就是这药的苦味,苦不堪言。母亲便用作为口粮的山芋反复煮熬,熬成糊状,熬出更浓的糖味,拿来作为我喝药后的奖励。在我童稚的记忆里,极苦之后,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的甘甜。”其中一道题是:“为什么说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的甘甜”?这里有两层意思(1)喝了苦药后吃的。(2)里面融进了深深的母爱。其中第(2)条极是考虑了文章“感激母亲,难忘母爱”这一中心。如果忽略了文章这一中心,则容易答成: 这种山芋糊作者以后再也喝不到了。、 有些问题是针对某一段落设计的,回答问题时,重点去着眼某一段落。根据文章中某句话
15、涉及的问题,一般说来答案就在此句的上下文。例如万园之园圆明园(北京05年中考题)圆明园是我国历史上最光辉的园林艺术杰作。它继承我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借鉴了欧洲园林的建筑形式,融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为一体。其影响使得当时的英法等国一度产生了中国园林热。在欧洲,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之典范”。其中一道题是:概括说出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杰作”?观察本段中这句话的次句话就能找到答案:融我国古典造园传统和欧洲园林建筑形式为一体。3、 答题还要注意:、看清题目要求。比如“概括”、“简述”。“概括”就要注意答题组织语言的凝炼性、概括性。、根据分值去考虑得分点。分清问题中有几个要
16、点,答完整、作全面。一般而言,涉及到某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的问题,要考虑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对于鉴赏题,可以从语言、内容、结构等角度去分析。这里不再多举例。十一、记叙的人称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采用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种亲切感和真实感。采用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有时单独使用第一或第三人称叙述,有时两种人称交叉使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