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7 ,大小:85.73KB ,
资源ID:82182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2182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三章中药基础知识.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三章中药基础知识.docx

1、第三章 中药基础知识第三章 中药基础知识第一节 中药材商品知识第一单元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传统天然药物,其历史悠久,发展迅速,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一、中药的起源中药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时代,人类为了生存觅食充饥,往往会误食一些有毒的动物或植物等,导致呕吐、腹泻等等,甚至引起死亡,但也有时偶然发现食人一些动物或植物等可以减轻或消除呕吐、腹泻等不适,于是引起注意,并不断记忆、流传、积累,逐渐产生了医药,故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源”之说。二、中药的发展我国鸦片战争前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药事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历代本草专著是中药知识的宝库,在中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鸦

2、片战争使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药事业遭到破坏。新中国成立后,中药事业获得了新生,取得举世嘱目的成就。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中药事业的发展也日趋迅速。(一)历代本草专著是中药知识的宝库“本草”是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的书籍,因为书中收载的药物以草本植物为主,有“以草为本”的含义。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由秦汉时人托名“神农”所作。原书已佚,现存的神农本草经为后人辑佚本。该专著共三卷,载药共365种,详述性味、功能和主治,疗效大多确实,并把药分为三品,无毒的称上品为君,毒性小的称中品为臣,毒性剧烈的称下品为佐使。此书是汉代以前我国药学知识和用药经验的总结。炮炙论 是我国的第一部炮制专

3、著,作者为南北朝刘宋时期药学家雷敷,该专著共三卷,记载药物的炮、炙、煅、曝、露等17种炮制方法。原书已佚,现存雷公炮炙论为清代张骥辑佚本。本草经集注 由南朝齐梁时期的陶弘景在整理)*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并增收民间名医所用新药而成书。共三卷,载药730种,首创以玉石、草木、果菜、虫兽等自然属性的分类方法,详述了产地、采制、加工、真伪等内容。对本草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干金翼方,由唐代孙思邈著。该书为千金要方的续编。卷首为“药录”,收载药物800余种,详述药物的性味、主治。其中有的是唐代以前本草著作没有收录的新药和外来药物。新修本草 又名唐本草,是唐代官修的药物文献,由苏敬等编撰。唐代显庆四年(公元65

4、9)完成颁行,为我国第一部药典。全书载药844种。书中还收集了根据全国郡县所产的药物标本所描绘成的药图,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图谱,对中药学的发展有很大贡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由宋代唐慎微将宋初的补注神农本草、图经本草两本书合并,收辑经史和百家文献内所载方药,并赴各地采防单方、本草编撰而成。该专著总结了宋以前的药物成就,促进了中药的发展。本草纲目 明代李时珍所著,成书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全书收录原有诸多本草所载药物1518种,新增药物374种,对每种药物以“释名”确定名称;“集详”叙述产地、形态、栽培及采集方法;“辨疑”、“症谈”考证品种真伪和纠正历史文献汜载的错误;“修治”说

5、明炮炙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分析药物的性味与功效;“附方”搜集古代医学家和民间流传的方剂共11099首,另附有1109幅药物形态图。内容极为丰富,系统地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药物学的经验,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等的宝贵遗产,对我国药物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全书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对本草纲目略而不详的内容加以补充,错误的地方加以订正,不仅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而且保存了大量今已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二)中国近代的中药事业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年间,中国经历了长期的民主主义革命,社会、经济、

6、文化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时期中药的发展与以前有明显的不同。一方面,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输入了西医和西药,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掠夺,与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混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赖以防病治病的中医中药遭到破坏,国民党政府采取排斥的政策,又疏于管理,不仅让伪药劣药充斥市场,还严重影响了中医中药的整理、挖掘、提高和发展。(三)建国以来中药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中药事业,制订方针、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在全国范围内贯彻执行,使中药的科研、生产、流通、应用、教育、管理等各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第二单元 中药的命名中药品种繁多,名称复杂。若死记硬背,非常不易

7、;若循其规律,不仅可以“顾名思义”,还可以了解和掌握相应的中药知识。现将一些命名规律归纳如下:一、中药材的命名(一)以原植物、原动物、原矿物命名这类药材的名称与原植物、原动物、原矿物名称一致。如:丁香是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蛤蚧是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体;硼砂为单斜晶系矿物硼砂经精制而成的结晶等。(二)以药用部位命名动物、植物药材的药用部位丰富,以其命名的药材亦很多。1动物药的药用部位有骨、角、甲、肝、胆、胎、皮等。以之命名的药材有羚羊角、水牛角、龟甲、鳖甲、水獭肝、羊肝、熊胆、蛇胆、鹿胎、象皮等。2植物药的药用部位有根、茎藤、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等。以其命名的药材有山豆根、白茅

8、根、芦根、葛根;忍冬藤、海风藤、首乌藤、大血藤;大青叶、枇杷叶、桑叶、侧柏叶;红花、金银花、款冬花、菊花、旋覆花;青果、藏青果、草果、罗汉果;葶苈子、车前子、菟丝子、莱菔子;金钱草、伸筋草、益母草、仙鹤草等。(三)以药材产地命名以产地命名的药材多为各地的著名药材。如:四川产的川乌、川芎、川贝母、川牛膝、川楝子、川厚朴、巴豆;广东产的广防己、广藿香、广陈皮、广金钱草;河南(怀庆府)产的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东北产的关木通、关防风、辽细辛;山西上党的党参;山东东阿的阿胶等。(四)以药材性状命名药材的性状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等。1以药材形状命名的有形似人体的人参,形如琵琶的枇杷叶,形似马

9、鞭的马鞭草,形如锚钩的钩藤等。2以颜色命名的药材较多如:红色的红花、丹参、赤芍、朱砂、血竭、赭石;黄色的大黄、黄连、黄芩、黄柏;紫色的紫草、紫苏、紫菀;白色的白果、白矾、白扁豆;黑色的黑芝麻、墨旱莲、玄参、乌梅;还有双色的金银花等。3以气味命名的药材或嗅气独特或味道特异的如:有特异香气的麝香、檀香、丁香、木香;有鱼腥气的鱼腥草;有败酱气的败酱草;有甜味的甘草,苦味的龙胆,酸味的酸枣仁,咸味的咸秋石,辛味的细辛,多味的五味子等。(五)以药材生长特性命名如:早春开花的迎春花;冬天绽放的款冬花;夏至即枯的夏枯草;四季常青的四季青;冬为虫夏为草的冬虫夏草等。(六)以药材功能命名如:能解表祛风的防风;能

10、泻热通便的番泻叶;能清热明目的决明子;能安神益智的远志;能强筋骨,续折伤的续断;能温肾壮阳的阳起石等。(七)进口药材命名进口药材常冠以胡、洋、番等前缀。如:胡椒、胡黄连;洋参(西洋参、东洋参)、洋地黄叶;番红花、番泻叶、番木鳖等。(八)其他命名如:以人命名的徐长卿、使君子、杜仲;以传说命名的当归、车前子、牵牛子;以译音命名的曼陀罗、诃黎勒(诃子)等。二、中药饮片命名中药饮片名称除直接用药材名称外,还有以下几种主要命名方法:(一)在药材名前增加炮制方法。如:炒苦杏仁、焦山楂、制乌头、煅石膏、炙甘草、煨豆蔻等。(二)在药材名前增加炮制所用辅料名称。如:蜜款冬花、酒当归、盐黄柏、姜半夏、醋香附、土白

11、术等。(三)在药材名前增加炮制所用辅料名称和方法。如:麸炒枳壳等。(四)生用或鲜用饮片,在药材名前面加上“生”、“鲜”字即可。如:鲜芦根、鲜石斛、生地黄、生蒲黄等。生用有时不加“生”字,但毒性中药生用必须加“生”字,如:生马钱子、生巴豆、生川乌、生草乌、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甘遂、生白附子等。(五)“炭”、“霜”、“粉”类药饮片,在药材名后面加上“炭”、“霜”、“粉”字即可。如:荷叶炭、蒲黄炭、巴豆霜、千金子霜、珍珠粉、马钱子粉等。三、中成药的命名(见第三节第一单元)第三单元 中药材的采收加工中药的采集与加工,对中药的产量和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鉴于产区分散,人药部位各不相同,采集的季节、时间和加

12、工方法不相同,故采集适时、收购恰当、加工精细,则质量佳而药效强;反之则质量差而药效弱。一、中药的采集中药的采集,包括采挖、猎捕、捡拾和收集。要提高中药的产量与质量,除正确掌握生产技术,还须把握采集时节和方法。中药大多是植物类药物,根、茎、花、果实、种子、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成熟期,各个不同生长阶段,所含有效成分的量,亦有所不同;动物类药物劝有一定的捕捉与加工时期。“早则药势未成,晚则盛势已歇”,错过采集时节,则浪费药源、影响质量:如甘草在生长初期含甘草甜素6.5,开花前期的含量高达10,开花盛期降至4.5,至秋后的生长末期只含有3.5;麝香的产量与麝的种类、年龄有密切的关系,麝从1岁丌始分泌麋

13、香;39岁是旺盛期,泌香量较高,产量较稳定;10岁后产量逐渐下降,至14岁以后基本不再分泌察香。此外,麝香的产量与麝的体质、腺囊大小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适时按季节采集中药才能确保药物产量与质量、供应与疗效。除了有些药物在采集有特殊要求外,一般药物的采集原则如F:1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亡部分枯萎时或初春萌发前采收为宜,此时植物生长缓慢,基本处于休眠状态,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如葛根、党参、天花粉等;有的如太子参、半夏、延胡索等则在夏季采收。2叶类:以花蕾将开或正当花朵盛开、植物枝叶茂盛时采收J佳,如荷叶、薄荷等;有些叶类中药亦有在秋冬时采收,如桑叶、番泻叶等。3花类:多在含苞待放或初开时

14、采收,以免香气散失、花瓣散落。如金银花、玫瑰花、扁豆花等:花粉类中药则需盛开时采收。如松花粉、蒲黄等:有的宜在花刚盛开时采收,如菊花、凌霄花等。采花时间以晴天或清晨为佳,以利于花朵完整和干燥。4果实种子类:一般均在成熟期采摘,如砂厂、栀子、杏仁、车前子等;有的需未成熟时采用,如青皮、枳实、乌梅等;有的要在尚未完全成熟时采收,如桑椹、覆盆子等;有的蒴果类种子则要在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采收,以免种子散落,如牵牛子、急性子、蓖麻子等。5全草类:多在植株充分成长、茎叶茂盛的花前叶盛期或花期采收,如益母草、仙鹤草、藿香等,此时植物生长旺盛,有效成分含量高;亦有的初春采收嫩苗,如茵陈等。6皮类:根皮多在秋末

15、冬初挖取,如牡丹皮、地骨皮、香加皮等;茎干皮则以春夏之交45月采集,此乃形成层活动旺盛时期,新形成的韧皮祁和木质部柔韧,易于剥离。7茎蘑木类:以秋冬两季采集为多;如与叶同用,则在生长旺盛时采收,如络石藤、忍冬藤等。8苗、藻类:应掌握合理采收期,如马勃在子实体刚成熟时捡拾,过迟则孢子飞散、子实体变枯;茯苓宜在立秋后采挖质佳。9树脂类:一般在干燥季节收集;如芦荟、阿魏、安息香等。10动物类:主要根据其生长习性及活动规律进行捕捉。一般潜伏在地下或泥沙中的小动物如地龙、土鳖虫等应在夏、秋季捕捉;有翅昆虫如斑蝥、青娘子、红娘子等须在夏、秋季清晨露水重时捕捉;大动物一般在秋冬猎取,而驴皮则以冬季剥取为佳;

16、鹿茸以5月中旬至7月上旬锯取,过时茸则角质化。11矿物类:四季皆可采取,应做好选、削、敲挖等工序。中药品种复杂,产季的迟早、气候的变化、地域的不同都会影响生长发育。因此,必须根据当地中药生产实际情况,把握采集时间,不能据守一般原则,同时还要熟悉生长环境,合理利用,掌握采收技能,不断扩大药源;在采收技能上,挖取根及根茎类中药要把握走向和生长的深度,顺细根方向挖下去;花类中药通常摘取或剪下一般不要花梗;果实种子类采收要防压,不可水洗等;在扩大药源上,要强调合理采药,充分利用,同一植株不同部位都入药,物尽其用等,做到保护药源,防止滥采、滥捕、滥伐。二、中药的加工中药的加工,是指中药采收后的产地加工,

17、亦称“粗加工”。由于中药品种繁多,加工要求也各不相同,一般应达到形态完整、含水量适度、色泽佳、香气散失少、不变味、有效成分损失少的要求,从而达到确保中药质量、符合质量规格,干燥除去杂质,便于贮存、保质的目的。常用加工方法有修整、切、去壳、蒸、煮、烫、发汗、撞、揉搓、干燥等。1修整:主要是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根据不同品种的质量要求,有的须削去粗皮(如三棱等),有的除去木心或芦头、须根(如牛膝、丹皮、白鲜皮等),有的要除去茎苗,洗净、撞擦或刮去外皮等,才符合干品规定要求。2切:主要采用刨片、切片、铡段、斩段等方法,将采收后鲜晶中药如全草类、叶类、果类、根及根茎等进行加工,如紫苏叶、薄荷、佛手、山

18、楂、枳壳、贯众、乌药、葛根、大黄、首乌等。3去壳:系将有的果实采收后,晒干去壳,取出种子,晒干,如车前子、杏仁、桃仁等。4蒸、煮、烫:系将富含浆汁、淀粉、粘液质或糖质多的中药,采用蒸、煮、烫的方法,使之利于干燥,如白芍、天麻、天冬、百部等;有的利于抑制酶的活力,确保质地柔润,如黄精、玉竹等;亦有的色泽明亮,如石斛、栀子等;有的利于杀灭虫卵,如桑螵蛸、五倍子等。5发汗:俗称“闷”。系将有的鲜品堆闷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溢、变软、润色、增强香气、利于干燥,但堆闷要适度,以防生霉变质,如厚朴、玄参、杜仲、秦艽等。6撞:系将有的中药经干燥后装入撞笼中进行撞击,以除去须根、粗皮、泥沙,如黄芩、姜黄、贝母等

19、。7揉搓:系将有的中药在干燥过程中进行揉搓,以达到饱满、柔软、滋润之目的,不至空枯,如党参、麦冬等。8干燥:其目的在于及时除去鲜品水分,确保药物质量,一般的干燥要求是干得快、干得透,干燥温度适当,并能保持色泽的鲜明。干燥方法可根据气候、设备条件及药物性质不同采用晒干、烘干、阴干等。有的中药还有一些特殊的加工方法,如去节、去毛、发酵、发芽等。第四单元 中药材商品的鉴定中药鉴定的对象十分复杂,有完整的中药,有碎块,饮片和粉末。中药的真伪优劣,又受产地生长环境、栽培技术、采集加工、贮藏保管的影响,其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内含成分的变异很大,由此,决定了中药鉴定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中药鉴定一般分来源鉴定、

20、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物鉴定等,用于鉴别中药的真伪优劣、规格等级、贮藏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高效液相、核磁共振等现代仪器和方法也得到应用。一、来源鉴定就是应用植(动)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应用矿物学的基本知识,确定矿物中药的来源,以保证在应用中品种准确无误。如人参,其植物来源应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根。进行中药的原植物(或原动物)鉴定,必须深入实地,观察记述形态特征,尤其对花、果或孢子囊、子实体等,应仔细观察了解地理分布和生长环境,核对文献,如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药志等

21、,核对标本,然后确定学名,作为鉴定结果。二、性状鉴定中药的性状,主要包括中药的大小、形状、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性状鉴别,就是以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感官的方法,来鉴别中药的真伪优劣,乃是当前中药鉴定的主要方法。1形状:是指中药于品的形状,一般中药的形状比较固定,如根类中药有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等,种子类中药有圆球形、扁圆形等;如遇皱缩的花、叶、全草类中药,可先润湿待软、展平后观察。经验鉴别如三七的外形为“铜皮铁骨狮子头”;野山人参则“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松贝外层鳞片2枚,大小悬殊,小者紧裹于大鳞片之中,习称(怀中抱月”;味连多分枝,集聚成蔟,称为“鸡

22、爪连”:银柴胡根头部有多数茎残基疣状突起的称“珍珠盘”等。2大小:是指中药的长短、粗细或厚薄。应测量多数个体,求其平均值或多数个体的变异幅度值。测量通常以厘米或毫米表示。3色泽:是指中药表面或内部的颜色和光泽;如为两色调复合的色泽,描述时以后一种色调为主;若两种复合色描述的,则以前一种复合色为主。如熊胆胆仁颗粒状半透明,色金黄的称“金胆”;花蕊石灰白色中夹有黄色或黄绿色花纹相间习称“彩晕”;燕窝表面洁白而光亮称之“神光”等。4表面特征:是指中药表面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纹理、沟槽及各种附生物,如毛、刺、须、钉、鳞片、地衣、斑痕等特征。如合欢皮外表面密生椭圆形横向皮孔习称“珍珠疙瘩”;肉桂外表面灰棕

23、色,有时可见灰白色地衣斑块,习称“彩皮”;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字形大斑纹,在背中线上相接形成菱方斑纹的称“方胜纹”等。5质地:是指中药的质感特征;如坚硬、坚韧、疏松、致密、粘性、粉性等。经验鉴别如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称之“松泡”(南沙参、地枯萎);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称之“粉性”(山药、天花粉);含淀粉多的中药,经蒸煮加工,淀粉糊化而干后质地坚实、半透明、有光泽,称之“角质”(郁金、延胡索);含多纤维与木质化,称之“柴性”(甘孜党参、贵州续断);柔软而润泽,称之“滋润”(熟地、桂圆肉)等。6断面:是指中药横断面的特征,有时亦包括横切面或纵剖面,特别要观察断面纹理

24、结构,如皮部与木部的比例,维管束的排列形状,射线的分布等。经验鉴别如皮类中药的断面特征有:裂片状分层(黄柏、秦皮);粉性(牡丹皮、白鲜皮);胶丝相连(杜仲);纤维状(合欢皮、苫楝皮);油层(厚朴、肉桂);裂隙(地骨皮)等。根及根茎类中药的断面特征有:菊花纹(羌活、黄连);环纹(当归、苦参);朱砂点(苍术)、裂隙(南沙参);筋脉点(牛膝、续断);车轮纹(广防己);锦纹(大黄);云纹(何首乌);金井工栏(黄芪);罗盘纹(商陆);平坦(山药、太子参);木心(麦冬、天冬);芝麻点(云木香)等。7气味:是直接以鼻闻和口尝而辨别的。含挥发性物质的中药,大多有特殊的香气,如藿香、佩兰、砂仁、豆蔻等,气味不明

25、显的中药,可折断或搓揉嗅闻,有的可用沸水湿润后检查。尝味时主要有辛、酸、甘、苦、咸、淡涩、麻等味道,并注意有无回味变化。毒性中药,尝时应谨慎,以防中毒。综上所述,中药性状鉴定就是观其形、视其色、尝气味、触其质、听其声,其观测结果与现代分析技术实验结果基本是同一的,从而为进一步理化分析提供明确的目标。其局限性在于对一部分不具特殊、稳定形色气味的中药、加工制品等不适用,感官鉴别定性分析误差较大。三、显微鉴定显微鉴定是运用显微镜对中药的组织制片、粉末、解离组织或表面制片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观察鉴定的方法。尤其对于外形特征不明显、已破碎的、粉末状的中药和中成药更为适用。完整中药的显微鉴定,

26、适用于中药组织构造的观察。制片时,大多数中药可制横切片,有的还要制纵切片,如木类中药。切片的方法有徒手切片法、滑走切片法、蜡切片法等。并须用适当的溶液进行处理和封藏。常用试剂有水、稀甘油、水合氯醛液、5 氢氧化钾液、乙醚乙醇液等。以使能清楚地观察组织构造和细胞及其内含物的形状。为了确定细胞壁及细胞内含物的性质,还可进行显微化学反应,如石细胞、纤维和导管等具木质化细胞壁,加间苯三酚及浓盐酸试液显红色,草酸钙结晶加50硫酸可形成硫酸钙针状结晶等。粉末中药的显微鉴定,适用于粉末状中药或中成药制剂,如散剂、丸剂、颗粒剂等,材料处理和封藏方法与完整中药的显微鉴定相似。还可根据中药制成解离组织片观察单细胞

27、完整形状,如导管、管胞、纤维等;亦可制成表面片,进行表面观观察,如叶类中药表皮细胞、气孔及毛茸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应用,对揭示细胞结构及其表面特征和所含的物质,有了很大的突破,无论是植物、动物或矿物类中药,均无须超薄切片和染色等过程,即能扫描结构特征;如花粉粒的类型、表面特征,叶片表面的角质层、蜡质、气孔器、毛状物,动物体壁、鳞片及毛等。四、理化鉴定理化鉴定就是利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物理或化学性质,通过化学或物理试验仪器分析来鉴定中药的方法。由于中药大多数有效成分不明确,或者变异幅度过大,难于规定一个合理的数值,所以药典尚有许多中药无定量指标;如组织粉末荧光

28、、水分及干燥失重限量、总灰分限量、化学定性反应、有机化合物含测、无机化合物含测、挥发油含测等,现将常用的中药理化鉴别方法简述如下:(一)物理常数的测定:包括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硬度、粘稠度、沸点、凝固点、熔点等的测定。这对挥发油、油脂类、树脂类、液体类中药的鉴定,如薄荷油、苦杏仁甙、苏合香、蜂蜜、阿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二)膨胀度的测定:含有粘液、果胶、树脂等成分的中药,有吸水膨胀的性质,测定其膨胀度,是质量优劣度的指标之一;如葶苈子、胖大海、天竺黄。(三)微量升华物的检查:有的中药常含有能升华的成分如大黄、牡丹皮等。可将中药粉末进行微量升华,收集升华物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晶形状,利于鉴别其

29、有效成分。(四)荧光检查:是利用有的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在紫外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荧光的性质,作为鉴别的一种简易方法;如黄连饮片显金黄色荧光,大黄粉末显深棕色荧光,进口西洋参断面木部显蓝紫色,生晒参断面木部显天蓝色等。(五)化学定性检查:利用有的中药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产生特殊的显色反应或沉淀反应来鉴识。一般在试管中进行,亦有直接在中药切片上观察,如柴胡切面,加无水乙醇浓硫酸等量混合液后凡含有皂甙的组织开始呈黄绿色,渐至绿色、蓝绿色最终呈蓝色。(六)化学定量分析:药典对有些中药规定要作含量测定,如马钱子士的宁含量不得少于12等。药典常规测定项目,适用于一般中药的品质检查。1灰分测定:将中药粉碎加热

30、高温炽灼至灰化。测得“生理灰分”,以鉴别中药含泥沙和杂质量,如药典规定中药总灰分的最高限量,如阿胶不得过1,阿魏不得过7等。2水分测定:药典规定有烘干法(干燥失重法)及甲苯蒸馏法。有的用红外线干燥器测定水分。控制中药水分的含量对保证中药质量有密切关系。药典规定水分含量限度,如牛黄不得过9,红花不得过15等。3浸出物含量测定:适用于有效成分尚无精确定量的中药,中药成分在水、醚或不同浓度的乙醇中,在一定条件下其浸出物的含量大致有一定的范围,如药典规定,当归的50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40,儿茶的水溶性浸出物鞣质的含量不得少于70等。4挥发油含量测定:利用有的中药所含挥发油成分能与水蒸气同时蒸馏出来的性

31、质,在挥发油测定器中进行测定。(七)仪器分析:近年来由于色谱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在中药鉴定、质量分析上有很大的进展。1,平面层析:包括纸层析和薄层(板)层析,即用少量药物的浸出液,点在吸附剂纸或硅胶、氧化铝、聚酰胺等上,借各种溶剂系统的分配系数不同而使各种成分得以分离。2气相色谱:色谱分离效率高,适应分离面广,不仅适用于易氧化的挥发性成分,也可用于生物碱、甾体化合物等基本不气化,但在300C时呈现49Pa蒸汽压的物质。一般用于相类似中药进行对比鉴定。3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及流动相泵人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供试品,由流动相带人

32、柱内,在柱内务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由记录仪或积分仪记录。4比色分析法:利用有色物质或无色物质与试剂产生颜色的深浅,进行比较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目前多采用光电比色计进行比色。5光谱法:利用不同的化学物质所特有的光发射或光吸收性质,通过光谱分析仪中的棱镜或光栅,使之产生特别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可以进行物质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光谱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紫外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光谱法、质潜法和X-衍射分析法等。近年来已逐渐应用于中药的质量鉴定,其中以紫外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应用较多。(八)有害物质的检杏:近年来中药质量分析的内容不断扩大,对中药无机成分和有害、有毒成分的分析,尤其对有机氯农药残留量、黄曲霉毒素、重金属的测定、检查,有十分重要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