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7.23KB ,
资源ID:82138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2138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申报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申报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docx

1、申报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编号 2005年度“省级精品课程”申报表推荐学校 中国科技大学 所属院系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 课程层次(本/专) 本科基础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理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化学 课程负责人 尤田耙 申报日期 2005年7月15日 安徽省教育厅制二五年五月填 写 要 求一、 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二、 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 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1. 课程负责人

2、1情况1-1基本信息姓 名尤田耙性别男出生年月1945年6月最终学历大学毕业职 称教授电 话3601143学 位学士职 务传 真3606168所在院系化学系E-mailytp通信地址(邮编)合肥市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230026)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五年来主讲“有机化学”本科生基础课,三届学生总数约480人(周学时4)五年来主讲“有机立体化学”,研究生课,五届学生总数约190人(周学时4)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共12人,每届23人。硕士生毕业论文10人,7人已毕业。博士

3、生毕业论文12人,其中6人已毕业。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1.本科有机实验内容更新研究。(20012002,项目负责)2.“有机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20032004,项目负责)王宽诚育才奖一等奖。(2004年)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五年来主持的学术研究课题:1.新核苷衍生物的合成和抗病毒活性研究(交叉学科基地项目,20万,20002002)2.光活联苯双酯类新药的开发研究(省攻关前期,10万,20012003)3.用不对称组合化学方法合成核苷类新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万,2002.12004.12)4.野菊花

4、中抗炎活性成份研究(973前期项目,20万,20022004)5.不对称频哪醇偶联反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万,20052007)五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近年来的代表性论文如下:1. Li, D.-L.; Bao, H.-L.; Tan, Q.-T.; Cai, D.-M.; You, T.-P.* Synthesis of Ribavirin Analogues Containing Amino Acids Residues, Synth. Commun. 2005, 35,1017.2. Li, M-J; Jiang, C.; Li, M-Z. You. T-P.*,

5、QSAR studies of 20(S)-camptothecin analogues as antitumor agents, J. Mol. Struc.: THEOCHEM, 2005, 723, 165.3. Cai, D.-M; Lin, K.-H.; Li, M.-Z.; Wen, J.-W.; Li, H.-Y.; You, T.-P.* Synthesis of Novel 1,3-Dioxolane Nucleoside Analogues, Chin. J. Chem. 2004, 22, 1425.4. Li, Y.-G.; You, T.-P.* et al, Asy

6、mmetric pinacol coupling of aromatic aldehydes catalyzed by a new titanium-Schiff base complex, Tetrahedron:Asymmetry, 2004, 15, 1707.5. Tian, Q.-S.; You, T.-P.* et al,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ericstructure of Schiff bases and the diastereoselecti

7、vity of pinacol produced from benzaldehyde, J. Mol. Cat. A: Chem. 2004, 219, 315.6. Cai, D.-M.; You, T.-P.* et al, Ring-Expanded C-Nucleoside Analogues of Tiazofurin, Syn. Commun. 2004, 34, 159.7. Tan, Q.-T.; You, T.-P.* et al, A Convenient Preparation of Enantiopure endo-2- Hydroxyepicamphor and en

8、do-3-Hydroxyepicamphor From Camphoric Acid, Syn. Commun. 2004, 34, 2945.8. Li, Y.-G.; You, T.-P.* et al, Enantioselective Pinacol Coupling of Aromatic Aldehydes Mediated by TiCl4(THF)2/Zn with Tartaric Ester, Chin. J. Chem. 2004, 22, 950.9. Jiang, C., You, T.-P.* et al, QSAR Study of Catalytic Asymm

9、etric Reaction with Topological Indices, J. Chem. Inf. Comput. Sci. 2003, 43, 187610. Tan, Q.-T.; You, T.-P.* et al, A Novel and Efficient Synthesis of Camphorquinone from Camphoric Acid, Synthesis, 2003, 12, 1869.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2. 教学队伍情况2-1人 员构成(含外 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尤田耙男1945.6教授博导有机化

10、学主讲本科有机化学沈晓明女1946.2副教授精细化工主讲本科有机化学王中夏男1963.7教授博导有机化学主讲本科有机化学汪志勇男1962.6教授博导有机化学主讲本科有机化学郭庆祥男1951,7教授博导有机化学主讲本科有机化学宋钦华男1965.1副教授有机化学主讲本科有机化学郑小琦男1970.3副教授有机化学负责中级有机实验许毓女1972.12讲师有机化学主讲本科有机化学2-2教学队伍整体情 况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全教研室共16人,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5人,副教授6人

11、,讲师4人。其中43岁以下的年轻教师12人,占75%,全部有博士学位。除院士因年纪大不担任教学工作,3个刚留校的年轻教师尚未承担教学任务,另有3人只担任研究生教学外,其余9人均独立承担过本科有机化学课的教学,同时还承担不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年终考核成绩全部合格,60%以上优秀。除少数刚留校的年轻教师担任辅导教师外,辅导工作大部分由研究生承担(这是与国际接轨的做法)。本科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由基础实验中心带领部分研究生共同承担。尚未承担教学任务的年轻教师(包括只担任研究生教学,尚未承担本科基础课教学的老师)拟先安排担任辅导教师,试讲合格后,分批安排主讲本科有机化学,争取在3-4年内,使所有教师都能独

12、立承担有机化学课教学。2-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本课程组经常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主要做了下面几件工作:1 在广泛征求使用本教材的学生和任课教师对自编教材的意见的基础上,组织推动对该教材的再次修订重版,已发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 在汪志勇教授的带动下,组织了对原有实验内容的更新和“有机化学实验”教材的编写,该自编教材已于去年正式出版并投入使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3 组织编写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有机化学电子课件,推动网络教学的全面实施。4 用典型化合

13、物的合成课题组织专题研讨,作为改变“有机反应知识满堂灌”的教改试点,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3. 课程描述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从1958年科大建校始,有机化学课即作为化学系本科生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在当时国内著名科学家王葆仁、刘达夫等教授的主持下,制定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这些老一辈科学家重视基础教学,亲自示范,传、帮、带,形成严谨治学风气。学校搬到合肥后,以张宝忠、伍越寰等为代表的一批骨干教师继承了第一代学者的优良作风,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保持很好的教学效果。张、伍两位老师还分别编写出两套自己的教材,其中伍老师编写的教材,经多年使用,已正式出版,作为科大本科“

14、有机化学”的教材使用多年,已再次修订重版,并作为科学院各研究所指定的考研参考书。成为高校“有机化学”有影响的教材之一。近几年来,随着一流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国外引进和国内培养的大批年轻教师的加盟,占75%以上的这些年轻教师都有博士学位和科研经验,教学内容能更好地反映各学科前沿的最新进展,使理论与实际更好结合,科研成果更好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3-2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本课程是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目的是使这些学生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内容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5、本课程包括二十二章(具体内容见所附教学大纲附件1)课堂授课120学时(学时分配也见所附教学大纲)本课程系统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各类有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包括结构异构和立体异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以及重要有机反应的机理,测定有机物结构的波谱方法,同时对综合运用各种有机反应知识合成各类有机物的方法以及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化学基础也作了适当的介绍。本课程还配合开设160学时的“有机化学实验”课(实验教学的教学大纲和课时分配见附件2),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技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

16、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教材使用与建设:本课程使用我们(伍越寰教授等)自编的“有机化学”与配套的“有机化学习题与解答”作教材。伍越寰教授编写的“有机化学”教材,较之国内现有“有机化学”教材,具有如下特色:1.能较好体现科大基础教育“宽、深、活”的要求,特别重视各重要反应的反应机理介绍。2.反映了有机化学各研究方向的新知识、新进展。 例如:“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一章,增加了13C NMR和二维谱的介绍,质谱的内容比一般教科书更深入。“芳香烃”一章,增加了新近发展起来的“富勒烯化学”的内容,对非苯芳烃也作了更深入的介绍。对有机化学的研究热点-不对称合成涉及的基础“有机立体化学”、生命科

17、学的研究热点-基因组学的物质基础-核酸化学,还有在现代制药工业中有重要应用的“杂环化学”等内容都给予了比一般教科书更多的关注和更深入的介绍。3.比一般教科书更突出了与生命科学的联系,体现了学科发展方向。由于上述特点,该书正式出版后,作为科大本科生的“有机化学”课教材使用多年,获得广泛好评,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经两次修订重版,被中国科学院指定为各研究所考研参考书,成为高校“有机化学”课有影响和有鲜明特色的教科书之一。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验教材原来选用兰大编的“有机化学实验”。应当说,该教材在当时曾发挥过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近几年来发现,实验室现在使用的仪器与教材中介绍的有不少差别;部分实验内

18、容也难以适应科研发展的需要。在汪志勇教授的带动下,组织了对原有实验内容的更新和“有机化学实验”教材的编写,把科研中总结出的新实验补充到学生实验中,更新了实验内容,提高了实验水平。该自编教材已于去年正式出版并投入使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网络教学环境:有先进和较完备的网络教学设备,基础课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施,人数少的小课堂也有投影设备。这些设施的应用,彻底改变了“有机化学”课以往那种“老师忙于写板书、画结构、写反应式,不能集中精力讲清、讲透重点难点”而“学生忙于抄笔记,不能集中精力听老师的讲解”的被动局面,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此外,在前两年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中,几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把他(她

19、)们的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编写了一套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电子教案,现已上网,供全体老师参考使用,学生也可以下载教案,不用再抄笔记了。此外,许多老师还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和网络可利用的资源,编写了自己的电子教案,使本课程全部用上了多媒体教学手段。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原来一直采用黑板加粉笔的讲授方式,装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后,有机化学课所有课堂都已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全书二十章都已完成电子教案的编写录入,上网供任课教师选用,学生也可下载。 3-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

20、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有机化学课程组的任课教师,大多继承了建校初期老一代科学家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许多老师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编写教案,其内容不仅包含了老一辈教师的知识和经验,而且广泛参考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优秀教材,博采各教科书中的优点,写成自己的教案,每次上课都对原有教案进行修改、补充,即使是多次上过的课,也认真备课,每次上课都有新内容,因此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近几年来,全校200多门学生数60人以上的本科必修基础课,学生评分中,有一位教授两次排名在前15(2000年第6,2003年第12),另两位教授和副教授也多次进入4.6分的高分区。即使是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由于虚

21、心学习、认真备课,教学效果也很快得到认可。有两位年轻教师初次担任“有机化学”课主讲,就得到学校教学督导组专家的赞许,认为他(她)们的课“内容熟练、正确,表述清楚、流利,板书规范、有条理,效果不错”。教研室绝大多数教师都有很好的科研经历和科研成果,而且特别重视用新的科研成果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理论与实际的联系。4. 自我评价4-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1.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热爱并潜心于教学、教学效果好、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2.有一套自编、正式出版、能反映科大办学要求、特色鲜明、在高校同类教科书中有影响的教材和相配套的习题集和一套自编的,内容与时俱进的实

22、验教材3.有技术先进、设备较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并已建设了相应的电子课件、教学录像资料等配套资源,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已在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4-2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应当处于先进行列4-3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1. 教学研究活动不够深入,特别是还没有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上下过功夫。2. 互动式教学和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能力培养方面还应认真总结经验,作更大胆和内容更广泛的探索。5. 课程建设规划5-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1.有计划地组织年青教师培训、试讲合格后安排上课,同时请老教师随堂听课,提出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23、争取使所有年轻教师在3-4年内都能主讲本课程,且教学效果达到中等以上,成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3.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网络教学设施和内容,包括:(1)对自编并已上网的有机化学电子课件的内容和形式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使其内容更完美,形式更生动活泼,效果更好。特别是涉及立体化学的重点章节配备三维动画图,更直观形象,易于理解。(2)组织编写与现教材各章对应的综合思考习题,作学生的教学参考资料。(3)结合各研究组的科研方向,组织若干前沿领域讲座,并汇编成教学参考资料上网供学生阅读。(4)建立“有机化学”课程专用网站,作为师生互动平台。任课教师可在网站上布置作业,公布答案;学生可以通过网站提交完成的作业,

24、获得相关的学习资料,提出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老师也可就学生提出的问题作答。扩大教学改革内容:前两年,我们曾在学生已有一定有机化学反应知识后,结合生产实际,选择典型化合物的合成问题,组织学生就合成路线进行专题讨论,结果学生发言踊跃,对一种化合物,共提出条不同的合成路线,最后由教师从路线长短、原料易得程度、价格、操作工艺难易、成本、环保等实际生产必须考虑的问题,对各条路线进行综合评价,大家共同确认最佳合成路线。这样的改革实践,获得很好的效果,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大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把许多靠死记硬背很难记住的反应学活了、记住了。在下一轮教学中拟扩大这样的专题讨论会,组织

25、次类似的专题讨论,同时发动师生共同提出其他有利于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新教学组织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教学研讨活动,使教学研讨经常化、制度化,每次活动都做到提前通知研讨内容、作充分准备、不占用太多时间、讲究实效,争取每学期发表教学研究论文篇以上。更新实验教学内容,要求现有个有机化学科研组,每个组结合自己的方向编写一个适于作本科有机实验的实验内容,从中筛选个新实验,充实或更新原有“有机实验 ”内容。5-2 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有机化学电子教案(20章)三位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教学录像6. 说明栏附件1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有机化学英文名称Organic

26、 Chemistry课程编号191100-191200总学时120学分6预修课程无机化学开课学期秋、春大纲撰写人尤田耙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我校化学材料、地球空间、生命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内容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包括结构异构和立体异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一剂中药有机反应的机理,测定结构的物理方法。同时对有机合成的方法学以及与生命科学相关的有机化学基础也作了适当的介绍。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烯烃、羰基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难

27、点:立体化学、选择性反应、反应机理四、教材名称及主要参考书教材:有机化学伍越寰等编,中国科大出版社参考书:有机化学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础有机化学刑其毅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王积涛等编,南开大学出版社五、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3 学时) 1、有机化学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2、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3、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 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5、有机反应的类型 6、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二章 烷烃(4 学时) 1、烷烃的同系列、通式和同分异构现象 2、烷烃的命名 3、烷烃的结构和构象 4、烷烃的物理性质 5、烷烃的化学反应 6、烷烃的来源和用途第三章 烯烃(5 学

28、时) 1、烯烃的结构 2、烯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 3、烯烃的物理性质 4、烯烃的化学反应 5、烯烃的制备第四章 二烯烃和炔烃(6 学时) 1、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2、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3、二烯烃的性质 4、炔烃的结构 5、炔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 6、炔烃的性质第五章 脂环烃(4 学时) 1、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2、脂环烃的结构 3、脂环烃的立体异构现象 4、脂环烃的性质 5、脂环烃的构象分析 第六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8 学时) 1、结构与波谱 2、紫外光谱 3、红外光谱 4、核磁共振谱 5、有机质谱 第七章 芳香烃(6 学时) 1、苯的结构 2、本的同系物命名和异构现象 3、苯及其同系物的性

29、质 4、苯换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 5、芳烃的来源 6、萘 7、蒽和菲 8、致癌芳烃 9、富勒烯化学第八章 立体化学(6 学时) 1、对映异构体和手性分子 2、对映异构体的物理性质光学活性 3、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4、对映异构体构型的表示 5、含有一个以上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6、含有其他手性原子的化合物 7、不含手性中心的手性化合物 8、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9、对映体的化学性质 10、立体化学的重要应用第九章 卤代烃(8学时) 1、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和同分异构 2、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3、卤代烃的化学反应 4、亲和取代反应机理 5、消除反应机理 6、卤代烃的制备 7、有机金属化合物第十章

30、醇、酚、醚(6 学时) 1、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醇的性质 3、醇的来源和应用 4、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5、酚的性质 6、酚的来源和应用 7、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8、醚的性质 9、醚的合成 10、冠醚及其应用第十一章 醛、酮、醌(6 学时) 1、醛酮结构、分类和命名 2、醛酮的物理性质 3、醛酮的化学反应 4、重要的醛酮 5、醌第十二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6 学时) 1、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羧酸的性质 3、重要羧酸的来源和应用 4、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5、羧酸衍生物的性质 6、重要的羧酸衍生物 7、碳酸衍生物第十三章 取代羧酸(4 学时) 1、羟基酸的分类和命名 2、羟基酸的性质 3、重要的羟基酸 4、羰基酸的分类和命名 5、重要的羰基酸 6、卤代酸第十四章 含氮化合物(7 学时) 1、硝基化合物 2、胺的分类和命名 3、胺的性质 4、胺的制法 5、重氮化反应 6、重氮盐的性质 7、偶联反应及偶氮化合物 8、重要的重氮化合物第十五章 含硫和含磷化合物(3学时) 1、硫醇的制备 2、硫醇的性质 3、磺酸的分类、命名和制法 4、磺酸的化学性质 5、翰林有机的分类、命名和制备第十六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5学时) 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 2、一杂五员环 3、一杂六员环 4、二杂五员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