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2.24KB ,
资源ID:82135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2135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理的生物学基础の分题型单元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の分题型单元复习.docx

1、心理的生物学基础分题型单元复习【单选题】1.1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在研究方法是有区别的,生理心理学主要以啮齿类动物为实验材料,以脑形态和功能参数为自变量,研究其简单行为模式的生理机制,如电解法、实验性切除等;心理生理学以人为对象,以心理参数为自变量,分析或记录生理参数随心理活动而发生变化的规律。1.2 正电子放射层描技术(PET)与计算机轴断层描技术(CAT)等其他造影术不同,它得到的是活性物质代谢率的机能动态图像,计算机轴断层描技术是将X光照相和计算机处理方法结合起来观察活脑的组织病变技术。1.3 许多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相应的反应,使其功能得到相应的调整。由于这种反应是组

2、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决定的,并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所以称为自身调节。此外还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2.1 方位术语中相对的反义词是内侧与外侧、浅与深、上与下、前与后2.2 胼胝体是人脑中最重要的连合纤维。联络纤维包括短程纤维和长程纤维。放射纤维包括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2.3大多数躯体器官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二者构成自主神经系统2.4 下丘脑主要控制脑垂体,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心跳、呼吸等,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2.5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是运动和感觉2.6 根据皮层厚度、神经元的形状和纤维的结构,临床上多采用德国神经科医生布罗德曼的数字标记分区系统,将每个大脑半球

3、皮层分为52个功能区2.7 胼胝体是神经系统中最大的连合纤维,连合纤维还包括海马连合和前连合3.1 细胞的复极化过程是一个矫枉过正的过程,即达到兴奋前内负外正的极化电位后,这个过程仍继续进行,使细胞膜出现了大约负90毫伏的后超极化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包括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和超极化。去极化是膜内电位负性降低的过程,反极化是膜内电位由负变为正的过程,复极化是动作电位下降的过程,超极化是膜内负性提高以超过静息电位的过程。3.2 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不同,终身保持着分裂能力。其主要功能不包括信息传递作用,主要功能有支持作用、修复作用、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绝缘和屏障作用。3.3 神经元的主要特性是兴

4、奋性和传导性4.1 血液进行远距离调节是通过运送激素来完成的。4.2 激素是机体一部分产生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送到其他部位,调节机体功能4.3 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水盐平衡有关的是盐皮质激素;与糖代谢作用有关的是糖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与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跳频率有关的是肾上腺素和去肾上腺素4.4 垂体释放的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的糖皮质激素的释放;TSH促甲状腺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除糖皮质激素外还有盐皮质激素),GTH促性腺激素4.5 儿童甲状腺素明显不足会导致精神和身体生长受限;个体成年期生长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幼年期生长素过多,巨人症;幼年期生长素不足,侏儒症;幼年期甲状腺分

5、泌不足,呆小症,体内代谢降低;成人甲状腺机能低下,智力大体正常,但心理活动迟钝、表情淡漠等4.6 睾丸酮不是垂体激素,腺垂体分泌生长素、催乳素,促性腺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神经垂体有抗利尿素、催产素。睾丸酮是雄激素中最重要的一种,由性腺分泌。4.7 增加血液中钙离子水平的是甲状旁腺素。甲状旁腺素对于维持血钙浓度至关重要,其功能亢进,如骨骼脱钙软化,反之低血钙4.8 释放激素合成部位在下丘脑。垂体后叶只是储存抗利尿素和催产素的场所。4.9 抗利尿素起源于下丘脑的视上核;催产素起源于室旁核。促性腺激素包括黄体生成素;腺垂体分泌生长素与催乳素;性激素由性腺分泌(肾上腺皮质分泌少量)4.10

6、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肾上腺皮质4.11 人体的糖皮质激素主要是氢化可的松;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艾迪生病;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均在肾上腺皮质分泌4.12 通过负反馈作用,激素可通过抑制下丘脑释放激素的释放使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减少。负反馈作用的主要结果是垂体促激素分泌减少,因此得名。5.1 在声源空间定位编码中,对低频声波编码以声波时差效应为基础;对高频声波刺激以双耳强度差效应为基础5.2 失认症可能是次级感觉皮层障碍所致。次级感觉皮层、联合区皮层以及与记忆功能有关的脑结构,形成了知觉的神经基础。5.3 枕颞通路(腹侧通路)对物体及其细节产生完整而精细视知觉;枕顶通路(背侧通路)负责对

7、视觉刺激的空间知觉5.4 假如你是一名神经科医生为患者做测试。患者画一个动物,他画的动物各个部分都是割裂的,可能得了统觉性失认症;患者可以很好地临摹一张图片,却不能确定画的是什么,可能得了联想性失认症;不能命名或指出相应颜色,得了颜色失认症;面孔失认症是一种常见的统觉性失认症。5.5 颞叶皮质的二级区是专门用于语音的分析和综合的器官,那么左侧颞叶22区和42区损伤会导致词聋;右侧半球颞叶次级听皮层损伤,乐音失认症;两侧半球颞叶次级皮层损伤,嗓音失认症5.6 舌头上的一些区域对特定的味觉是比较敏感的,如舌根对苦味比较敏感,舌尖比较容易察觉到甜味,舌边缘对咸味敏感,舌侧缘对酸味敏感5.7 在痛觉机

8、制里,关于伤害性刺激使受损组织细胞释放致痛化学物质的事实,直接从损伤细胞中溢出的化学物质,是在损伤细胞中的酶作用下带入的,由伤害性感受器本身释放5.8 颞叶22区属听觉的次级皮层区;颞叶41区属初级听皮层,次级听皮层有22、21、42区6.1 从上半夜到下半夜每更换一个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的交替周期,异相睡眠的时间都有所增加。后半夜睡眠中,异相睡眠时间的比例增大。慢波睡眠4期和异相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决定睡眠质量6.2 现代睡眠机制认为,脑桥大细胞区在异相睡眠中最活跃,在觉醒和慢波睡眠中被抑制,被称为“开细胞”;蓝斑与之相反,称为“闭细胞”6.3 慢波睡眠紊乱可导致夜惊症、梦呓、睡行症;异相睡

9、眠障碍有睡眠发作、猝倒症、睡眠麻痹和入睡前幻觉6.4 异相睡眠过程中,蓝斑在觉醒和慢波睡眠时是活跃的,而在进入异相睡眠时是静止的,称为异相睡眠的“闭细胞”;脑桥大细胞区的作用正相反,称为异相睡眠的“开细胞”6.5 慢波4期和异相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决定睡眠质量7.1 正诱导指皮层某一区域的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该区域邻近部位或同一区域的兴奋过程;负诱导指皮层的某一区域的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该区域或邻近部位的抑制过程7.2 无论是特异投射系统还是非特异投射系统,它们都受丘脑控制,进而调节注意过程。这个“闸门”就是丘脑的网状核7.3 朝向反射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7.4 丘脑网状核接受双重控制。当它接

10、受额叶-丘脑系统的兴奋作用时,会对丘脑的各种感觉接替核实施控制从而对传入的感觉信息进行筛选。丘脑抑制性网状核接受额叶-丘脑系统的兴奋作用和中脑网状结构的泛化性抑制影响。8.1 凡不能保留新近获得的信息的遗忘称为顺行性遗忘;不能回忆起紧接着本症发生前一段时间的经历称为逆行性遗忘8.2 科尔萨科夫综合征表现为遗忘加虚构,也说明间脑在记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8.3 关于患者H.M.记忆功能详细的研究说明,海马是陈述性记忆系统的脑结构9.1 发现皮层言语运动中枢的医生是布洛卡9.2 发现皮层言语理解中枢的医生是维尔尼克9.3 参与言语活动的大脑皮层部位中,角回是视觉性言语中枢,即言语阅读中枢;布洛卡区-运

11、动言语中枢,言语表达中枢;维尔尼克-听觉言语中枢,言语理解中枢9.4 总体上看,大多数人的左半球是言语优势半球,它承担言语的接收、分析、理解、加工、储存、生成、表达等功能。96%的人的言语中枢在左半球。10.1 外界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经过边缘系统整合,并与大脑皮层联系而产生情绪,下丘脑促成情绪的表现10.2 盖尔霍恩对情绪异常提出的神经生理学假说,认为机体内存在着两种自动调节趋势:在情绪激动时,下丘脑中、后部,工作向性系统活动占优势,情绪低沉时,下丘脑咀侧部、营养向性系统活动占优势10.3 多道生理仪测量心率和呼吸率以及皮肤电。基于机体在情绪状态下出现许多生理反应,可以用各种生理记录仪器把这

12、些变化记录下来,作为情绪活动的客观指标之一。10.4 Papez环路指边缘系统10.5 大脑皮层对皮层下结构具有抑制功能,当切除大脑皮层后,轻微的刺激就可引起动物的强烈怒反应。这种怒反应并不明确地指向刺激源,但只有在下丘脑完好的情况下才能出现10.6 对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对正常人的研究发现,大脑两半球具有情绪功能的不对称性,左半球为正性情绪优势,右半球为负性情绪优势。11.1 根据艾森克人格理论,外向型人格特质的人皮质兴奋水平低、条件反射力弱,内向型则反之11.2 盖奇受伤前后的行为表现,说明额叶与人格有关1 短时记忆的特点是容量有限,保持时间较短;长时记忆容量是无限的,且保持时间相对持久

13、2通过测量大脑不同区域活动的耗氧情况,不需要注射,无创伤,但能够在几秒钟内精确定位活动脑区的技术是核磁共振显影;当某种特定的刺激作用在人体感觉系统的某一部位时,会在脑区引起电位变化,这时记录的脑电变化被称作诱发电位;正电子放射层描技术PET,给人体注射经过加速器处理后能放射正电子的葡萄糖,通过PET仪器可以测量脑代谢时消耗的葡萄糖数量,从而获得放射性物质在脑内的分布图;计算机轴断层描技术CAT,将X光照相和计算机处理方法结合起来观察活脑的组织病变技术3在人们清醒时闭上眼,什么事也不想时的脑电波与睁眼时相比波幅稍高也稍慢,每秒8-13次,这种脑电波叫波;警醒时会出现一种频率较高、波幅较小的脑电波

14、,每秒1430次,叫波;人困倦时,47Hz,波,睡眠及极度疲劳或麻醉状态下,0.52Hz,波4与情绪相比,情感明显具有稳定性,更多地以内心体验的形式存在,是较高级的主管体验,为人类所特有;情绪往往带有明显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具有较大的冲动性和表现性,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较低级5与效应器相连,执行把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送到肌肉的功能,使机体产生行动的神经元是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与感受器相连,其功能是将外界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送至中枢6学会游泳是一种程序性记忆;在非陈述性记忆中,像日常生活中技能或行为的记忆称为程序性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逐渐获得,利用时不需要意识的参与;情景记忆、语

15、义记忆属于陈述性记忆;情绪记忆、程序性记忆、运动技能记忆属于非陈述性记忆7如果胰岛功能亢进,一般会引起低血糖;胰岛功能不足,糖尿病;抗利尿素不足,尿崩症8在个性心理各种特性中,受到个体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的一部分是气质9在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细胞内液中浓度大于其在细胞外液中浓度的离子是钾离子;钾离子分布于神经元内,钠、钙、氯离子分布于神经元外10有机体内的激素水平和神经系统活动的关系表现为相互制约;激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而体内激素水平又反过来影响着神经系统的活动11导致布洛卡失语症的脑区损伤位于大脑左半球额叶;维尔尼克区位于大脑半球后部额叶、顶叶12随意注意发生时,大脑中能够对初级

16、感觉皮层活动产生选择性抑制影响的是额叶丘脑系统;额叶-丘脑系统的兴奋作用使丘脑网状核发挥抑制作用,选择性抑制感觉接替核的功能,即抑制无关刺激向大脑皮层投射,表现为选择性随意注意;中脑网状结构抑制丘脑网状核对感觉接替核实施抑制作用,使后者保持兴奋,对所有刺激保持不随意注意状态13 如果给裂脑人呈现英文单词“HEART”,该单词的两个字母“HE”被呈现在他的左侧视野,字母“ART”呈现在其右侧视野,当要求他用左手挑选一张图片以表示自己所看到的,此人所选的图片上画着艺术造型;左手受右脑控制,右侧视野神经冲动传至右脑,即看到ART;裂脑人是指被切除了胼胝体的患者,即左右半脑间的连合纤维被切断14 皮层

17、后联合区的位置和主要功能分别是分散于各感觉区附近,与知觉信息加工有关;大脑皮层前联合区是从额叶延伸到运动区的一大片区域,主要与解决问题时的记忆思考有关15条件反射建立的重要条件是感觉神经元被激活后,中间神经元立刻被激活16 下列神经递质与情绪调节、饮食、睡眠觉醒的控制有关的是5HT;-氨基丁酸(GABA)与睡眠-觉醒调节和焦虑调节有关;去甲肾上腺素(NE)过高与高度焦虑和躁狂状态有关;乙酰胆碱(ACh)与注意调节、唤起和记忆有关;多巴胺(DA)与躯体运动、注意、学习和精神健康有关;内啡肽有助于镇痛,参与控制情绪性行为,如焦虑、恐惧17在异相睡眠中,脑电变化和以肌电为代表的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表现

18、为两者分离,脑电活动类似慢波睡眠的入睡期,以肌张力为代表的行为变化却比深睡期还深,肌张力几乎完全松弛,还伴有快速眼动现象和脑桥-膝状体-枕叶(PGO)波周期性高幅放电等特殊变化,这类型睡眠与做梦的关系比慢波睡眠更为密切;在慢波睡眠中,脑电活动的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平行18 与味觉有关的脑结构是脑干孤束核【填空题】1.1 人体具备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机体对细胞、器官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2.1 神经系统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2.2 外周神经是指与脑和脊髓相连的神经,分布于全身。一般将外周神经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2.3

19、 脑神经中,有的专司头面部的感觉功能,有的专司头面部的运动功能,有的是感觉和运动混合的功能。2.4 脊髓的功能是传导和反射。2.5 在每一大脑半球上,存在掌管一些复杂功能的中枢,包括中央沟前后的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枕叶的视区、位于颞叶的听区以及语言区2.6 基底神经节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有运动调节功能。2.7 中脑、脑桥和延髓构成脑干,是脑最早、最原始的部分。2.8 上行网状结构也叫上行激活系统,它与维持注意状态有密切关系。网状结构的作用具有非特异性特点,躯体感觉、听觉、内脏感觉传入网状结构后,都有可能影响大脑皮层的兴奋性。2.9 小脑与大脑皮层运动区共同调节姿势与身体的平

20、衡。2.10 白质包括联络纤维、连合纤维和放射纤维三种。联络纤维可将半球内的不同部位联接起来,连合纤维可将两半球内的相应的区域或结构联接起来。3.1 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3.2 神经元的树突负责接受刺激,并把刺激传向胞体。轴突是由胞体发出的单根突起。3.3 神经系统的主要机能是通信,即不断地对各方面信息进行接收、综合和传递。3.4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3.5 按突起形态和数目,神经元可以分为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单极神经元。3.6 根据功能,神经元又可分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3.7 神经元传递信息的过程是以电的和化学的形式进行的,而且能

21、被记录下来,称为神经冲动3.8 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包括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和超极化3.9 动作电位遵循全或无的规律,神经元突触后电位遵循级量反应的规律3.10 根据信息传递媒介物性质的不同,突触可分为电突触和化学性突触两类3.11 突触后神经元的反应是兴奋的还是抑制的,取决于与之相接触的各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效应的总代数和3.12 神经信息在脑内的传递过程,是从一个神经元全或无的变化到下一个神经元级量反应变化后,再出现发放的过程。3.13 反射弧是由感受器、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4.1 垂体后叶又称为神经垂体,垂体前叶又称为腺垂体4.2 婴儿和儿童甲状腺素分泌不

22、足可导致呆小症4.3 除卵巢和睾丸产生性激素外,肾上腺皮质也产生少量性激素4.4 抗利尿素又称加压素4.5 幼年时甲状腺机能低下,可发生呆小症4.6 催产素和抗利尿素贮存在垂体后叶5.1 视感觉信息的加工与编码过程由三个层次不同的视觉中枢,按一定规律和机制逐级完成的。视网膜内的神经节细胞构成低级中枢,外侧膝状体是皮层下中枢,视皮层是视感觉信息加工的高级中枢5.2 视觉信息加工的腹侧通路负责物体知觉,背侧通路负责空间知觉5.3 感觉系统作为一个加工系统,它的基本活动包括三个环节:第一步是收集信息,第二步是感受器的换能,第三步是感觉信息的传递与加工5.4 对于皮层感觉信息加工,一般认为特定刺激传入

23、到初级感觉皮层,然后将信息传送到邻近的二级感觉区,联合皮层完成最高水平的知觉过程5.5 高等动物中,视觉感觉器官是眼、听觉感觉器官是耳、嗅觉感觉器官是嗅上皮、味觉感受器官是味蕾5.6 科蒂器由基底膜、毛细胞和盖膜组成5.7 味蕾由味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它是一种化学感受器,适宜刺激是一些溶于水的化学物质5.8 从痛源的角度看,痛感觉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刺痛,在伤害性的刺激作用下快速形成,去除刺激则痛觉立即消失,定位明确,痛反应不明显;二是慢痛,痛觉形成和消退均缓慢,定位不清,伴有较强的痛反应;三是钝痛,是由躯体深部组织与内脏受损引起的,定位差,并且伴有强烈的痛反应和情绪色彩。5.9 痛反应可以分

24、为三类:局部反应、全身反应、行为反应5.10 感觉的产生是由感受器或感觉器官、神经传导通路和皮层中枢三部分的整体活动来完成的。5.11 嗅觉的感受器是位于嗅上皮的嗅细胞,嗅觉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空气中有气味的化学物质5.12 从生理机制上来看,疼痛包括痛感觉和痛反应5.13 从痛源的角度看,痛感觉可以分为三类:快痛或刺痛、慢痛或灼痛、钝痛6.1 快波睡眠又叫异相睡眠6.2 从儿童期到老年期,异相睡眠与慢波睡眠4期时间逐渐减少6.3 控制睡眠与觉醒的脑结构,对于慢波睡眠来说,关键性的脑结构是中缝核、孤束核、视前区6.4 对于异相睡眠,关键性的脑结构是脑桥大细胞区、蓝斑、外侧膝状体神经元和延髓网状大

25、细胞核等7.1 注意有两个显著特点:选择性和集中性7.2 注意产生的中枢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7.3 大脑皮层上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服从于优势原则:当机体把某种事物作为自己活动的对象时,该事物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一个强烈的优势兴奋中心,这个优势兴奋中心对皮层其他区域的兴奋起抑制作用8.1 从形式上说起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从时间上说记忆可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8.2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事实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的记忆,又称外显记忆,可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8.3 非陈述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又称内隐性记忆,包括程序性记忆、运动技能记忆和情绪记忆8.4 关于学习的神经生理基础,巴甫洛夫提出

26、的暂时性联系接通,提出脑的不同部位建立了新的功能联系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8.5 反响回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9.1 鲁利亚认为,脑功能的局部损伤是和特定的语言功能障碍相关的9.2 右半球损伤虽不影响话语的组织和表达,但使语调平淡,感情色彩减弱、甚至消失。说明右半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分管语调,给话语提供韵律9.3 前语言区主要与言语表达有关,后语言区则主要与言语理解有关10.1 情绪反应由自主神经、行为和激素三个不同层面的部分组成10.2 杏仁核主要与恐惧情绪有关11.1 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神经过程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11.2 根据艾森克理论,外向型的生

27、理基础是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对皮质的唤醒水平,神经质的生理基础是边缘系统的唤醒水平11.3 艾森克从生理心理学中借用了皮层兴奋性水平、条件反射能力和驱力三个概念11.4 人格发育不完善,制约于脑的唤醒水平低下,边缘系统功能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机能不足1梦呓、睡行症、夜惊等属于慢波睡眠障碍,均出现在慢波睡眠3、4期,儿童多见,可以进行某些动作,但事后完全不能回忆;异相睡眠障碍有睡眠发作、猝倒症、睡眠麻痹和入睡幻觉等,发作时不伴有动作表现,事后对梦境体验能够回忆和叙述2一侧大脑半球的皮层躯体感觉中枢与对侧躯体各部分有投射的关系,但中枢投影区的大小与体形大小无关,而是取决于躯体的感觉敏感度;躯体运动中枢

28、,各部投影区大小与体形无关,而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3电极从头皮记录到的电位变化称为脑电波,可在一定程度与人的行为联系4 朝向反射发生时,机体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导致头部血管舒张,躯体血管收缩。5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化学性突触是以化学物质作为媒介进行传递的。6 颜色知觉加工的高级中枢位于皮层视网膜的中央凹区7 从性别差异的角度上看,一般来说,男性的大脑比女性的要大9%,这主要是由于白质差异引起的。18 关于表达性语言的形成,鲁利亚认为,大脑皮层言语区前侧部损伤会引起言语连贯障碍,而大脑皮层言语区后侧部损伤会破坏语言发音和传声结构以及语言的语义组织。【名词解释】1.1 内环境人体的

29、绝大多数细胞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它们直接接触的是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成为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在生理学中称之为内环境。1.2 稳态内环境各项物理和化学因素保持相对稳定1.3 脑电图大脑皮层连续的节律性电位变化叫做自发脑电活动,它的记录叫脑电图,EEG2.1 联合区除了大脑皮层上的特定功能分区以外的其他部分的皮层称为联合区,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神经中枢。3.1 神经元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是神经系统活动的物质基础3.2 静息膜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某些离子浓度是不平衡的,由于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不同,就存在着电位差,这种电位差称为静息膜电位,内负外正3.3动

30、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速、可逆、可扩散性的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3.4 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联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间的通讯。3.5 神经递质进行突触间化学传递的物质主要是神经递质,它是轴突终扣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进而完成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3.6 反射反射是指机体对某一刺激的无意识的应答3.7 反射弧一个典型的反射弧是由感受器、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4.1 激素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递

31、而发挥其调节作用。4.2 内分泌腺包括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4.3 反馈肾上腺、甲状腺和性腺是腺垂体的靶腺,它们的激素分泌均受垂体的调节,然而他们所分泌的激素反过来对下丘铙与垂体又产生反馈作用,以维持该激素的正常分泌和血中代谢产物浓度的相对恒定。4.4 神经体液调节是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神经核,先影响脑垂体的活动,然后由脑垂体分泌各种激素,进一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从而影响效应器官的活动。5.1 感受器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实际上是一种换能装置,把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换成电信号,并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传入神经纤维到达中枢神经系统5.2 感受器的适应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最初产生清晰的感觉,然而随着刺激持续作用,感觉逐渐变弱,有时甚至消失,这个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5.3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各种感受器在功能上的一个共同特征,是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的能量最后转换为传入神经的电活动,这种能量转换过程成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5.4 失认症是一类神经心理障碍,因大脑局部性病变而产生的认知障碍。患者智力正常,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正常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形成正常知觉5.5 视觉失认症是一种不能用视感觉认知物体的病症。常见的有统觉性失认症、联想性失认症、颜色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