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679.59KB ,
资源ID:82046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2046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二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

1、高二地理会考复习提纲2009-2010 高一年级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人类能观测到的最高级天体系统)、星系(银河系)、恒星系统(太阳系)、行星系统(地月系)。2、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自身条件:距太阳位置适中,有适宜的温度;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液态水;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吸引大气层;宇宙环境: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各行星各行其道绕日公转,地球有较安全的宇宙环境3、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例子:太阳东升西落)4、地球公转方向: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公转速度: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5、黄赤交角:黄道面(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2326。6、地

2、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画晨昏线垂直画,不出头);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时区:24个时区,计算经度/15,所得的数再四舍五入区时:以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如: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东经120度)的地方时,而非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区时计算:所求区时=已知地点的区时+(-)两地相隔时区数 (求时区差:同侧时区“-”,异侧时区“+”) 【东加西减】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顺着物体运动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7、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

3、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赤道以南各地达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赤道以北各地达最小值。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8、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日期节气太阳直射点纬线太阳直射点纬度北半球昼夜长短3.21春分赤道0度昼夜等长6.22夏至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9.23秋分赤道0度昼夜等长12.22冬至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昼最短,也最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4、9、地球的圈层:内部圈层、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软流层位置:上地幔顶部。地壳由几大板块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炙热的软流层上,缓慢移动。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大气圈:组成:干洁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杂质及其作用 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及原因: 对流层:随高度升高气温降低,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平流层:随高度升高气温升高,臭氧吸收紫外线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大气的受热过程A太阳辐射B被削弱的太阳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是地面升温的直接热源(太阳暖大地);地面辐射是大气升温的直接热源(大

5、地暖大气);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大气还大地)。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与实例结合如: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热量的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产生风的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压区向流向低压区的力,这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会画风向。4、三圈环流形成三圈环流的影响因素: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气压带名称:A:赤道低气压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E:副极地低气压带风带名称:B:东北信风带D:中纬西风带5、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大气环流主要通过降水对气候产生影响单一气压带

6、、风带形成降水单一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度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气候特点:终年炎热干燥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度60度的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及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气候特点:终年温和湿润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降水有季节变化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度40度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海陆分布将气压带风带分割为块状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气候特点:全年

7、高温旱雨季分明温带季风气候:南北纬40至60之间大陆东岸,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6、季风环流形成季风环流的主要原因一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地区:1月盛行风向:西北风7月盛行风向:东南风南亚地区:1月盛行风向:东北风7月盛行风向:西南风7、冷锋与暖锋A:冷锋B: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冷锋晴,气温高,气压低阴天、雨雪、刮风、降温降温,气压升高,转晴暖锋晴,气温低,气压高连续性降水升温,气压降低,转晴8、气旋与反气旋C:气旋(低压)中心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D:反气旋(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如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高气爽的天气)(P44包括空气水平运动示意图)下图中,会判断

8、季节、气候特征及成因、风向及风力大小,气压状况、气流状况、中心天气等。 9、水循环包括: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10、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1、水汽输送2、海上降水3、蒸发4、陆地降水5、地表径流6、地下径流(补充:下渗环节、植物蒸腾)11、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寒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暖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1 中低纬度以副热带(南北纬30度)为中心,北顺南逆。大洋西岸为暖流,东岸为寒流。 2 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逆时针。大洋西岸为寒流,东岸为暖流。3 南半球西风带里的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4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受季风、信风影响,

9、冬逆夏顺。30 N30 S渔场A、C形成原因:寒暖流交汇渔场B形成原因:上升流1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北大西洋暖流:温带海洋性气候);寒流降温减湿(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渔场:四大渔场多位于寒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因上升流而形成。航海:顺洋流航行省时、省力、省能源;逆洋流航行费时、费力、费能源。环境: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13、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14、地壳物质循环:(明确三类岩石名称、箭头的含义)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四章 自

10、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水对城市形态的影响: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形态上往往呈带状或被河流分割成组团状。2、气候对近代人类活动的影响(P87):如农业、工业、人体健康、海岸带、生态系统等。3、火山喷发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4、水资源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3、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高高低”模式:特征: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原因:自然灾害、战争、生产力水平低、医疗卫生条件落后。“过渡模式”1 高增长阶段特征:维持高出生率,死亡率急剧下降,自然增长率增大。原因:生产力水平提高

11、,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2 增长下降阶段特征:出生率下降较快,死亡率下降缓慢,自然增长率下降。原因: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观念转变;医疗水平提高。“三低”模式特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原因:生产力高度发达,婚育年龄推迟,减少生育,医疗技术发达。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防兵力不足;社会经济负担加重; 生活保障,医疗保健,孤独等老年人本身问题增多。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经济因素如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政治因素战争、政治迫害、政策社会文化因素宗教、种族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灾害5、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利:(1)加强了迁出

12、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不利:造成人才流失。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利:(1)合理的迁移可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经济,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 (2)为迁入地提供了劳动力,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不利:(1)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出现城市交通问题、住宅问题、 社会问题。7、环境承载力地球上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人口合理容量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国家甲乙丙1、 说出丙、丁的人口增长类型。2、 说

13、明丁的人口问题。3、 如果有总人口数变化,还可以说明人口机械增长情况。丁人口出生率(%)29262413人口死亡率(%)23121011人口增长率(%)06141602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城市功能区占地面积区位特点功能区特点中心商务区小位于城市中心或次中心建筑物高大密集、经济活动频繁、交通便捷、通信发达,人口昼夜差别大商业区小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交通便捷,人流量大住宅区大地价适中,环境洁净出现高级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且背向分布工业区大,常常有多个工业区向市区外缘扩展和迁移,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专业化程度高,积聚性强,形成片状工业区,因减低成本和环境要求而

14、远离城市中心1、 能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1 历史因素:早期功能的延续2 经济因素:地租差别离城市中心越远,地租越便宜。3 社会因素: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4 行政因素:合理引导,城市规划2、 城市的等级划分:(一般情况下)城市的规模越大,等级越高、服务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的规模越小,等级越低, 服务功能越少,服务范围越小。3、 城市化概念:1 人口分布: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上升2 土地利用: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功能分化3 产业结构(本质):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4、

15、 城市化的特点:1 城市化进程加快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不同3 特大城市迅速发展4 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国家类型所处阶段启动时间目前速度发展水平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与工业化发达国家饱和期早缓高大相适应城市化伴随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发展期晚快低小不相适应城市化先于工业化5、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城市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光化学烟雾、酸雨)、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垃圾污染。2 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3 城市住宅问题4 城市社会问题:就业、贫困、种族歧视、社会争端等。6、 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7、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 空间布局:美国市

16、中心多摩天大楼、欧洲市中心多教堂、中国古城中心多皇宫。2 建筑结构:中国园林含蓄、西方园林开放。3 建筑风格:中国民居四合院、西方民居花园洋房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1、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对分布与发展影响极大。(古巴的甘蔗、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2 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南水田、北旱地;河西走廊的粮棉)3 地形:不同的地形区(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立体农业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4 土壤:不同的土壤种类、肥力,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17、)5 市场需求: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6 交通运输: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及冷藏保鲜技术使市场范围扩大。(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产自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7 国家政策:调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手段8 农业技术:灌溉技术、生物技术、化肥农药的使用、农业机械等(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2、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练习册P55-58)1 原始迁移农业 原始农业 2 传统稻作农业 传统农业 3 传统旱作谷物农业 4 E现代商

18、品谷物农业 5 现代混合农业 现代农业 6 乳畜业7 大牧场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农作物:美国:玉米、小麦东北:玉米、小麦、水稻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温温和、降水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农业科学技术先进。(4)生产特点: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3、 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环境污染: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2 生态破坏: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被破坏4、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类型主导区位因素工业特点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原料指向工业原料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的

19、工业钢铁厂、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接近原料产地市场指向工业市场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接近消费市场动力指向工业能源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炼铝、炼铜等有色金属冶炼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厂)廉价劳动力指向工业劳动力成本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指向型工业知识和技术技术要求高的工业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5、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源于:科技进步)1 交通运输能力提高对原料和动力的依赖下降

20、2 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下降,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3 市场信息互通能力提高对市场和信息通达度的依赖提高钢铁厂:D,理由:接近燃料地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 造纸厂:B,理由:位于河流下游地带,不污染城市啤酒厂:A,理由:接近水源,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距市场近。服装厂:理由:劳动力丰富;污染较小可在城区,方便工人上下班。判断上两幅图工业的区位因素。形成导致6、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工业联系 工业集聚 工业地域 7、工业联系的形式:产品生产存在工序上的关系共同为一个成品生产零部件企业共享基础设施8、 工业集聚的因素:1 利用廉价劳动力(服装、鞋帽、雨伞、箱包等)利用交通枢纽利用

21、资源(同一资源矿产品、林产品、农产品;多种资源资源组合型的较大综合性工业地域)利用能源(大型水电站、火电站)【工业集聚的目的和意义】: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共同利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9、 基本的工业地域:专业性工业地域、综合性工业地域10、发育程度高或低的工业地域11、区位条件的比较:传统工业(如钢铁工业):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工业: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环境清洁优美、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资金雄厚12、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资源消耗环境污染:13、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14、几种

22、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铁路运输:优点运量大、速度较快;缺点建设投资大、成本高3 公路运输:优点机动灵活,装卸方便,缺点运量小 航空运输:优点速度快;缺点运量小,运费高4 水路运输:优点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缺点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5 管道运输:优点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连续性强,运量大;缺点投资大,灵活性差15、交通运输对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a.早期城市出现在河流、大道汇合处b.公路铁路时代大城市位于交通枢纽处c.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城市发展(兴衰)的影响16、交通运输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a.沿河带状发展转向沿交通轴发展b.从内聚(团块状)到沿轴放射状17、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

23、网点布局的影响商业网点形成(1)帆船、马车运输时代河流、大道的汇合处。(2)公路、铁路运输时代公路、铁路沿线。交通变化 商业网点发展市场最优 向郊区发展交通最优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 人类面临的主要的全球问题:大气环境问题 原因 危害保护措施全球变暖二氧化碳增多燃烧矿物燃料毁林破坏生态及经济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国际协作臭氧层空洞氟氯烃化合物增多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及经济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国际协作大气污染 酸雨酸性气体增多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出二氧化硫、氧化氮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及经济腐蚀建筑物减少酸性气体排放,综合利用国际协作2、 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4、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