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53.98KB ,
资源ID:82043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2043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道省202杨白线穿越陇海铁路立交箱涵总说明大学毕设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道省202杨白线穿越陇海铁路立交箱涵总说明大学毕设论文.docx

1、道省202杨白线穿越陇海铁路立交箱涵总说明大学毕设论文总 体 设 计 说 明 一、设计依据及测设经过:测设经过:2012年8月,受商丘市公路管理局委托,我公司和上海铁路大修设计所合作,承接了省道202杨白线穿越陇海铁路立交箱涵建设工程勘测设计任务。公司组织有关人员于2012年10月上旬对该项目进行了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外业测设结束后即开始对该项目进行了内业设计,内业设计于2012年10月22日完成。施工图经公司技审部审核后出版。设计依据: 1、关于商丘市省道202杨白线穿越陇海铁路立交箱涵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省道202杨白线穿越陇海铁路立交箱涵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书;3、我公司与

2、上海铁路大修设计所签订的省道202杨白线穿越陇海铁路立交箱涵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协议书;4、上海铁路局上铁师函【2010】285号“关于S202省道杨白线下穿陇海铁路立交工程方案设计的函”。5、铁路技术管理规程2007年铁道部部令第29号;6、关于公布上海铁路局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上铁运发2010161号)。7、设计中采用的主要标准和规范: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

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B06-02-2007)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B06-03-2007) 公路自然区划分标准(JTJ 00386);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

4、0002. 4-2005;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 5-2005;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其它相关规范、标准等。8、外业踏勘调查资料。二、技术标准:1.公路1.1公路等级:二级公路;1.2 设计时速:引道内机动车道 v=40km/h;1.3平面线形:直线;1.4设计最大纵坡:机动车道i=3.5%,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i=2.5%;1.5竖曲线半径:机动车道:凸曲线最小半径R=700.0m,凹曲线最小半

5、径R=700.0m;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凸曲线最小半径R=700.0m,凹曲线最小半径R=700.0m;1.6 桥式和孔跨布置:桥式:钢筋混凝土下穿铁路框架桥孔跨布置:5.0+9.0+5.0m(两边孔箱体5.0m宽作为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中孔箱体9.0m宽按双向两车道标准设计);1.7通行净高:机动车道5.0m,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3.5m;1.8路拱横坡:中孔为1.5%的双向坡,两边孔为1.5%的单向坡;1.9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2.既有铁路铁路等级: 级铁路正线数目: 双线直曲线情况: 直线线间距: 4.97m设计活载: “JQS活载”路基横断面: S202杨白线一般路

6、段路基横断面为1.5m土路肩+9m行车道+1.5m土路肩;S202杨白线过村镇路段路基横断面为1.5m土路肩+12m行车道+1.5m土路肩;钢筋混凝土下穿铁路框架桥孔跨布置为5m+9m+5m三、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及工程概况:路线走向及控制点拟建项目位于夏邑县境内,为S202杨白线的一部分。拟建项目南北侧省道202杨白线已建成多年,唯有跨陇海铁路段立交未建设,目前只有一净高2.4m,净宽2m的盖板涵艰难通行,很多车辆受限高、限宽限制,无法通行,能通行的也易发生交通事故,使得省道202杨白线交通运输能力大受限制,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给当地及周边群众生产与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所以该拟建项目起终

7、点与原建设完成的省道202杨白线相接,其中K1+740.12K1+790.12, K2+175.01K2+225.01为渐变段,由我公司设计;K1+790.12K2+175.01为箱涵及引道段,由上海铁路大修设计所设计,设计桩号K0+(+182.01) K0+(-202.88),建设里程长484.89m。四、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与公路建设的关系:沿线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商丘市域除永城市境有小面积孤山残丘外均为平原,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3070m,坡降为1/50001/7000。历代由于黄河的多次泛滥改道,加之长期雨水、风力等自然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形成

8、了许多沙丘、滩地、背河洼地、湖沼洼地等相互交错分布的平原地貌。商丘市全境地貌主要为冲积平原区。地质岩层商丘市大部分被厚度为1501000m的新生代松散物所覆盖,地层从古生界到新生界均有分布,与华北其它地区类似,缺失上奥陶到下石炭。自下而上依次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第三系与第四系。地质构造豫东平原为华北坳陷的一部分,为秦岭昆仑纬向构造体系与新华夏第二沉降带的复合交接部位。是古老的小秦岭嵩山东西向构造带没入地下的通许太康镇隆起之东端和新华夏体系,豫中北西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区域基底组成岩层主要为古生代寒武奥陶系浅海相碳酸盐岩类。中上石炭二迭系内陆湖相含煤碎屑岩系,以及

9、局部太古界变质岩系,它们由于印支、燕山运动的影响和破坏,开始了大面积的不均匀下沉,即有的持续下降,有的相对稳定或上升。地震根据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和河南省地震裂度图,本项目所在区域位于华北地震区南缘,多数是受外地强震的影响,地震裂度为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气侯商丘市地处内陆,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多年平均气温13.914.3左右,最热月出现在7月,月平均气温27左右。商丘市年平均日照数2204.42427.6小时以上,年日照率为5055%,为河南省的日照高值区。商丘市主要降水季节为79月份,辖区各地平均

10、雨量在686873之间。商丘市平均初霜期在10月下旬,最早始于10月上旬,最晚到11月下旬,平均终霜期在3月下旬末,最晚到4月下旬。无霜期平均为207214天,略低于河南省全省平均天数。水文地质路线穿行在黄河冲积平原上,该平原由黄河近代冲积物组成,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组):由黄河近代冲积物组成,历史上由于黄河的频繁改道和泛滥,沉积物粗细相间,纵横交错,比较复杂。总的看,从西北向东南由粗变细的规律。在垂向上,上部以浅黄、黄色及棕黄色亚砂土,亚黏土为主,局部夹粉砂、粉细砂及细砂或黏土透镜体。下部主流带以中细砂、细砂为主,夹粗砂及亚砂土和亚黏土透镜体。泛流带以粉砂、粉细砂

11、和细砂为主,夹亚砂土及亚黏土透镜体。浅层地下水的径流、排泄条件:黄河故道南侧,地下水由西北向东南径流,水力坡度仅五千分之一,故地下水运动迟缓。工农业开采,蒸发,河流及地下水侧向径流是地下不排泄的方式。公路自然区划根据部颁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本项目所在区域为鲁豫轻冻区,属公路二级区划的5区。五、主要设计内容:、路线设计1、路线平、纵、横设计原则:路线平、纵、横断面设计中采用了西安海地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的公路设计优化系统对路线平面、纵、横断面进行了综合设计,设计时,遵循了使公路线型同地形、地物、景观、视觉相协调,注重平、纵面的合理组合等原则。横断面设计结合地形、地质

12、、水文等条件,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2、路线平面线型设计:全线为直线段。3、路线纵断面线型设计:机动车道:凸曲线最小半径R=700.0m,凹曲线最小半径R=700.0m;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凸曲线最小半径R=700.0m,凹曲线最小半径R=700.0m;4、设计高程:路线纵断面设计高程为路线中线设计高程,超高旋转轴在路基中线,全线水准高程为黄海高程。、路基设计本项目渐变段需要加宽,为节约资金,降低工程投资,布设路线时以原有道路中心线为控制线,充分利用老路路基。1.新老路衔接设计新老路拼接前应首先做好原地面的填前压实,鉴于沿线地下水位较高,一般路段在清表20cm后,清除植物根系后开挖台阶,台阶高度

13、均为80cm,台阶宽1.5m。台阶面向内倾斜4,为缩减新老路基差异沉降,防止纵向裂缝的产生,在下路床底部铺设一层土工布。新老路基衔接图2.路基组成部分细部尺寸坡率:全段路基填土高度均小于8米,边坡坡率采用1:1.5。 边沟:北侧采用梯形边沟,底宽2米,净高0.8米,内侧边坡1:1.5,外侧边坡1:1;南侧过村镇路段采用矩形排水沟结合铁路涵设计的倒虹吸圆管涵排水。、路面设计1、路面设计的原则和依据设计过程中采用了江苏东南大学的路面结构设计系统(HPDS2006),设计时,在满足交通量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遵循了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有利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选用经济合理、技术成熟的路面结构

14、形式,努力提高路面使用质量和寿命。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以单轴-双轮组荷载100KN为标准轴载,设计使用年限为12年。沥青路面按部颁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规定的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其它设计依据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等。2、路面结构设计设计理论:本项目路面结构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以设计弯沉作为路面整体强度的设计指标,计算路面结构厚度并进行弯拉应力验算。渐变段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

15、采用以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为标准荷载,设计使用年限12年。铁路涵部分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模量值:水泥稳定碎石:1500 MPa;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抗压模量:1200 MPa;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抗压模量:1400 Mpa。路面结构:渐变段路面结构:4cmAC-13沥青混凝土+黏层沥青+5cmAC-16c沥青混凝土+热沥青下封层 +18cm6%水泥稳定碎石+16cm12%石灰土+16cm10%石灰土。铁路箱涵及引道路面结构:a、30cmC30#水泥混凝土+15-20cm水泥稳定碎石+三七灰土+C35钢筋混凝土U型框架。b、30cmC30#水泥混凝土+15-20cm水泥稳定碎石+三七灰土3、路面

16、结构层混合料的组成 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采用A-70沥青,其要求如表1.3所示;黏层油用于与沥青混凝土接触的路缘石侧面及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粘层的沥青材料宜采用洒布型乳化沥青,用量为0.30.6L/m2 。其技术指标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对乳化沥青粘层油的要求。下封层采用A-90沥青,其要求如表1.3所示。下封层采用沥青单层式表面处治施工,其要求如表1.4所示。矿料用量宜为58m3/100Om2,沥青用量可采用表1.4要求范围的中高限。 表1.3指标单位等级7090试验方法针入度(25,5s,100g)A60806080T 0604针入度指数P

17、I2A-1.5+1.0-1.5+1.0T 0604软化点(R&B)A4645T 060660动力粘度2Pa.sA180160T 062010延度2CmA2020T 062515延度CmA100100T 0625蜡含量(蒸馏法)%A2.22.2T 0615闪点A260245T 0611溶解度%A99.599.5T 0607质量变化%A0.80.8T 0610或T 0609残留针入度比%A6157T 0604残留延度(10)cmA68T 0605残留延度(15)cmA1520T 0605表1.4沥青种类类型厚度(mm)集 料(m3/1000m2)沥青或乳液用量(kg/m2)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一次

18、第二次第三次合计用量规格 用量规格用量规格用量石油沥青单层1.01.5S12 79S10 12141.01.21.41.61.01.21.41.6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其要求如表1.5所示:表1.5石料压碎值30%洛杉矶磨耗损失35%表观相对密度2.45t/m3吸水率3.0%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20%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1%软石含量5%细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或混合砂其要求如表1.6所示:表1.6表观相对密度2.45t/m3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5%砂当量50%沥青混合料天然砂砂规格应符合表1.7所示:表1.7筛孔尺寸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

19、率(%)(mm)粗砂中砂细砂9.51001001004.759010090100901002.3665957590851001.1835655090751000.61530306060840.352083015450.150100100100.075050505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磨细得到的矿粉,其质量要求应符合表表1.8所示: 表1.8 表观密度,不小于(t/m3)2.45含水量,不大于(%)1粒度范围0.6mm(%)粒度范围0.15mm(%)粒度范围544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表6.1.15要求12%石灰稳定土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得低于0.8MPa

20、。4、路面结构施工工艺:石灰稳定土:采用机械沿路拌,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其含水量、石灰剂量、压实度、路拱、标高等。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采用集中拌和、机械运输、机械摊铺,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其含水量、水泥质量与剂量、砂率(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设计要求须含有28%-30%的中粗砂)、混合料拌和均匀程度、压实度、路拱、标高等。施工工艺流程为:原材料的选择与控制合理确定拌和场地振动成型法配合比设计施工前准备工作混合料的拌和混合料的运输混合料的摊铺高强振动碾压接缝处理养生及交通管制现场取芯验证强度。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集中厂拌 ,砼运输车或自卸汽车运输,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摊铺,机械压实等。施工中应严格

21、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控制沥青混凝土油石比、砂率、压实度、养护、纵横接缝处理等;热沥青下封层:沥青用量为1.41.6kg/m2。施工工艺流程为: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拌制、运输沥青混凝土摊铺沥青混凝土碾压接缝处的处理开放交通。热沥青下封:、热沥青下封施工前应保证下承层干燥、清洁,不得有杂物、油污等现象。、热沥青下封应洒布均匀。、当气温低于100C或路面潮湿时,不得喷洒热沥青下封。、施工时厚度不得小于6mm。5、施工配合比:由施工单位根据机械设备拌和能力和材料供应来源,按设计标准试验后确定沥青混凝土面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施工配合比,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实施。6、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22、 : 第 1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1.6(0.01mm) 第 2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3.7 (0.01mm) 第 3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38.9 (0.01mm) 第 4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82.5 (0.01mm) 第 5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195.1 (0.01mm) 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300.5 (0.01mm)(根据“测试规程”第56页公式)、桥涵设计1、结构形式的选择1.1因该工程属于铁路营业线桥涵建设工程,所选择的方案应布置合理、施工方便快捷,除满足功能要求外,还需满足、经济、耐久、安

23、全要求,从经济合理、节省投资的角度考虑,本桥选择框架结构。1.2该桥址铁路两侧汛期地表水常水位较高,结合公路路面设计标高,地下水位以下部位引道采用钢筋混凝土封闭引道。2、主要工程内容2.1主体及封闭引道的断面形式、混凝土强度及配筋:2.1.1新建框架桥分为3个分体的单孔箱体,内侧净宽分别为5.0m、9.0m、5.0m,框构主体长15.20m(包括人行道)与两端出入口各长6.5m U型框构浇注为一个整体。中孔9.0m框构顶板厚0.60m,底板厚0.75m,两侧壁厚0.70m,结构高7.15m;边孔5.0m框构顶板厚0.55m,底板厚0.60m,两侧壁厚0.50m,结构高7.15m。框架桥主体采用

24、C40钢筋混凝土结构,抗渗等级P8,并预留双层止水带整体浇注成型,确保满足正常防排水要求。顶进法施工:全桥用D24型施工便梁架空线路,便梁下支墩为钢筋混凝土挖孔桩加盖梁和钢木支墩,线路架空及顶进施工步骤详见设计图纸部分。2.1.2封闭引道部分引道段选用“U”型,净宽与立交桥净跨一致;边墙内、外侧均采用直墙式;原位现场模筑而成。配筋按工况由计算确定,混凝土采用C35级,抗渗等级P8,水灰比0.6。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T55-96第六条有关抗渗的要求。2.2封闭引道与桥涵主体的技术衔接:引道与框架连接处设置双层止水带,并设置传力销。2.3 止水工艺优化:2.3.1框构桥

25、顶面及边墙外侧均应做防水层,其中顶板应采用TQF型防水层,顶面防水层应设有C40的纤维混凝土保护层。2.3.2主体缝设中埋式止水带2道,变形缝设中埋式止水带1道;各接缝处铺设1米宽SBS卷材进行防水处理。2.4引道的纵断面线型:既有框构主体两侧第一节引道坡率有所不同(见图);引道两端起点处均以反坡与原道路衔接,引道两侧坡顶形成高于原地面的明显分水线,以确保引道以外的水不致流入引道。3、集水井、泵站、排水管(沟)的设计3.1 采用规范:3.1.1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1998年3月1日实施);3.1.2 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1997年9月1日实施);3.1.3室外

26、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3.2 设计降雨重现期、地面集水时间及径流系数等3.2.1设计雨水重现期:P=5年;3.2.2地面集水时间按快车道考虑:t=5分钟;3.2.3径流系数:=0.9;3.2.4暴雨强度设计公式参照商丘市暴雨强度公式:i=(9.821+9.0681lgTE)/【(t+4.492)0.694】3.2.5计算所得泵站雨水流量:Q=1465m3/h,水泵扬程:H=12m。3.3 设计内容3.3.1在新建立交桥的东北侧新建雨水泵房(集水井),距引道壁外侧10m,距陇海铁路下行线中心38m。雨水泵房下部结构为钢筋砼圆形集水井,内径5.0m,深8.0m;其上部为圆形同直径砖砌泵房。泵房为无人值守,井内设备防盗问题协商当地解决。在泵房内设两台潜水污水泵,型号300WQZ800-12-45,流量Q=800m3/h、扬程H=12.0m、功率P=47kW;两台水泵由液位开关自动控制。两台水泵同时使用,无备用泵。水泵基础须同集水井底板一起浇铸,故集水井施工时应同时购入水泵。3.3.2在快车道最低点东西两侧、东慢车道西侧最低点和西慢车道东侧最低点挡墙边设置平篦式8篦雨水口,并设钢纤维重型防盗雨水箅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