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1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法制办修改稿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草 案)目 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城乡规划制定和修改 第一节 城乡规划编制和审批 第二节 城乡规划修改 第三节 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第三章 城乡规划实施 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第三节 建设用地规划 第四节 建设工程规划 第五节 乡村建设规划第四章 监督管理第五章 法律责任第六章 附则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乡规划,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
2、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县城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城市规划、县城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本条例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县城、镇、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应当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和乡规划、村庄规划中划定。第三条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保护历史
3、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和传统风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衔接。第四条 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各类建设活动应当符合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将城乡规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规划执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城乡规划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和规划事业的发展需要适当增加。对在城乡规划
4、编制和实施工作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给予表彰。第六条 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各类开发区的城乡规划工作,应当由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乡规划管理的有关工作。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权对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进行举报或者控告。第二章 城乡规划制定和修改第一节 城乡规划编制和审批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依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组织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报国务院审批。省城
5、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依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按照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需要,组织编制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报省人民政府审批。第九条 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由城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省人民政府审批;需报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按规定由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应当包括远景规划,根据合理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按照城镇化发展到成熟期的城镇人口数量,对城镇远景规模、空间布局等长远发展作出预测性、前瞻性的安排。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应当同时编制市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并作为所辖县(市)、镇、乡规划编制的依据;编制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应当同时编制镇域、乡域村镇体系规划,
6、并作为所辖村庄规划编制的依据。镇总体规划、乡规划由镇、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第一十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在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镇、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在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先经镇、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代表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镇、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村庄规划,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并征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意见后,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规划组织编制机关报送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
7、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应当同时报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镇、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修改规划的情况。第一十一条 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城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备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不得改变城市、县城、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确需改变的,应当先按照法定程序修改总体规划。第一十二条 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编制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需要编制修建性详细规
8、划的,可以由建设单位组织编制,并报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审定。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不得改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一十三条 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镇、乡和村庄,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进行规划管理,不再编制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镇总体规划确定的镇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按照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进行规划管理,不再编制村庄规划。第一十四条 城市、县有关部门依据经批准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县城总体规划,组织编制的交通、电力、供热、燃气、通信、绿化、消防、抗震、给排水、环境卫
9、生、文物保护、公共服务设施等有关专项规划,经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并纳入城市、县城总体规划。单独编制的省域和重大的区域性各类专项规划,应当征得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同意,并与省域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第一十五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确定的历史文化街区,应当由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详细规划,经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省文物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第一十六条 编制城乡规划,应当符合经依法批准的上位城乡规划,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技术资料。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规划组织编制机关的需要,及时提供有关
10、统计、勘察、测绘、地籍、气象、地震、水资源、水文、环保、文物、地下设施、矿产资源等基础资料。第一十七条 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规划方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在城乡规划获得批准后三十日内,向社会公布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图纸。第二节 城乡规划修改第一十八条 省域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每两年组织规划编制单位、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论
11、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镇人民代表大会和原审批机关提出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县城、镇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二)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三)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四)各类专项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情况。第一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省域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一)上位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二)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 (三)经评估后,规划审批机关认为确需修改规划的;(四)法律
12、、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因城市、县城、镇总体规划修改需要进行修改的;(二)因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防灾减灾等工程项目需要进行修改的;(三)城市建设用地的限制条件发生改变的;(四)经评估后,规划审批机关认为确需修改规划的;(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二十一条 城乡规划经修改后,应当按照原规划审批程序重新报批,并向社会公布。第三节 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第二十二条 对从事城乡规划编制业务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从事城乡规划编制业务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并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承担城
13、乡规划编制业务。第二十三条 委托编制和修改城乡规划,应当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禁止未取得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承担城乡规划编制业务。禁止接受委托的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转包城乡规划编制业务。第二十四条 省外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进入本省承担城乡规划编制业务的,应当向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第二十五条 鼓励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创优创新,应用先进规划理论方法、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现代管理方式,提高城乡规划编制水平。第二十六条 城乡规划编制行业应当依法建立健全自律组织,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维护从业单位及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第三章 城乡规划实施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
14、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量力而行,尊重群众意愿,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城乡规划。第二十八条 城市、县、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城市、县城、镇总体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近期建设规划,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为五年。城市、县人民政府可以依据近期建设规划,组织编制年度建设规划,明确年度规划实施的主要内容,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的建设。近期和年度投资计划、土地供应计划应当与近期和年度建设规划相衔接。第二十九条 城市新区和各类开发区的开发和建设,应当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系统
15、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现地方特色。旧城区的改建,应当保护传统风貌,降低建筑密度,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改善居住条件和市容景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优秀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应当遵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第三十条 实施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就区域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行政区域界线相邻两侧重大项目建设等事项进行沟通、协调。必要时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第三十一条 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对地下的交
16、通设施、人防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市政管线、保护文物及其他地下设施的规划建设进行统筹安排。新建、改建城镇道路,应当推广建设地下综合管沟。第三十二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依法对建设项目作出规划许可。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项目超出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的,有权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经论证同意建设的,方可作出规划许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规划许可证件,应当注明许可有效期。第三十三条 省、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建由相关部门、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的城乡规划委员会,对涉及城乡规划的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其审
17、议意见应当作为城乡规划的决策依据。第三十四条 建设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活动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擅自占用道路、广场、绿地、河湖水面、地下工程、轨道交通设施、通讯设施或者压占城市管线、永久性测量标志进行建设;(二)擅自占用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优秀建筑保护范围用地进行建设;(三)擅自在城市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进行建设;(四)违反建筑间距、建筑退让等技术规范、标准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五)擅自占用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共有的道路、绿地或者其他场地进行建设; (六)擅自在建筑物楼顶、住宅底层或者退层平台进行建设;(七)其他对规划实施造成严重影响的违法建设行为。第三十五条 城乡规划主管
18、部门在作出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决定前,应当在规划展示场所或者部门门户网站对拟作出的规划许可有关内容进行公告。公告时间不得少于七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作出规划许可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将许可有关内容在规划展示场所或者部门门户网站进行公布。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要求在施工现场设置建设工程规划公示牌,公开规划许可有关内容。第二节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 第三十六条 根据国家规定应当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或者核准前,应当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报表、项目申请报告、标明拟选址位置的项目区位图和地形图等材料,向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
19、书。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城乡规划对建设项目拟选址位置进行审查,符合城乡规划的,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应当载明建设项目依据、拟选址位置、用地规模和建设规模,并附建设项目区位图和地形图。第三十七条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实行分级核发。国家和省审批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经项目所在地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后,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城市、县审批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由同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第三十八条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制定。第三节 建设用地规划第三十九条 使用国有土地进行建设活动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向
20、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应当载明建设用地的位置、范围和面积、用地性质、建设规模等,并附规划用地红线图等图件。第四十条 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持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备案文件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向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用地位置、面积和允许建设的范围,提出划拨用地规划条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第四十一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参与土地储备年度计划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计划的制定。第四十二条 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
21、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用地的位置、范围与面积、用地性质、允许建设的范围、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要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要求等用地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确定规划条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第四十三条 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等材料,向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依法须经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审批、核准、备案文件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城乡
22、规划主管部门审核相关材料,对符合城乡规划条件的,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未按照规划条件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第四十四条 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和个人,转让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应当向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变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不得擅自改变原出让合同附具的规划条件。第四十五条 建设单位和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土地使用权手续。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和个人批准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撤销有关批准文件。第四十六条 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按照规划许可进行建设。确需变更用地性质、容
23、积率、绿地率等规划条件中强制性内容的,应当报城市、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并经城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办理规划变更手续。 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确需变更规划条件中强制性内容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程序重新组织供地。第四十七条 因建设活动临时使用土地的,应当取得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划许可,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临时用地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确需延期使用的,应当在使用期满三十日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延期使用手续。延期不得超过一次。第四节 建设工程规划第四十八条 在国有土地上进行各类建设项目的新建、改建、扩建活动,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下列程序申
24、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一)建设单位和个人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证明文件、标明建设项目用地范围的地形图等材料,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申请。依法须经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审批、核准、备案文件。(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用地规划条件,提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建设单位和个人依据规划设计要求提交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规划设计要求中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应当同时提交修建性详细规划。(三)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核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对符合规划设计要求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当载明建设项目位置、建设规模和使用功
25、能等内容,并附经审定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第四十九条 建设单位和个人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等手续。第五十条 在国有土地上进行临时建设的,应当取得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工程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确需延期使用的,应当在使用期满三十日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延期使用手续。延期不得超过一次。临时建设不得擅自改变经批准的使用性质,不得办理房屋产权登记。第五十一条 建设工程在开工前和建筑基础施工完成后,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委托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认定的规划技术服务单位分别进行验线,并向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
26、请规划验线审核。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在法定期限内进行规划验线审核,对符合规划许可内容的建设项目核发验线确认书。建设工程经规划验线审核合格后方可施工。第五十二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委托规划技术服务单位进行竣工规划勘验,并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验线确认书、竣工勘验测绘报告等材料,向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竣工规划核实。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在法定期限内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规划许可内容的,核发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认可文件。第五十三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认可文件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竣工验收,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相关手续。建设单位
27、和个人应当在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第五十四条 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擅自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的使用性质。确需改变的,应当向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本条例规定的程序办理规划许可变更手续。第五节 乡村建设规划第五十五条 使用农村集体土地进行乡镇企业、新型农村社区、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持标明建设项目用地范围的地形图、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建设项目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同意建设的书面意见等材料,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依法须经有关部门审批、核准、
28、备案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审批、核准、备案文件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乡、镇人民政府受理申请后,报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应当载明建设项目位置、建设规模和主要功能等内容,并附经审定的主要设计图纸。第五十六条 使用宅基地进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提交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申请表、宅基地使用证明或者房屋权属证明、村民委员会同意建设的书面意见、新建住宅相关图纸,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第五十七条 使用农村集体土地进行乡镇企业、新型农村社区、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建设,
29、不得占用农用地;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建设申请,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和个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进行施工建设。第五十八条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管理办法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制定。第四章 监督管理第五十九条 省、城市、县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监管体系,对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等活动实行动态监管,定期进行考核评价。第六十条 省人民政府建立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对有关城市、县人民政府的城乡规划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六十一
30、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第六十二条 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监督城市、县人民政府实施省域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定期形成专项评价报告,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对有关人民政府实施城乡规划情况进行通报。第六十三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对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权采取以下措施:(一)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提供与监督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并进行复制;(二)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就监督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并根据需要进入现场进行勘测;(三)责令有关单位和人员停止违反有关城乡规划
31、法律、法规的行为。第六十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处本辖区内违法建设的行为应当予以配合。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对本区域内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有权予以制止,并应当及时向城乡规划等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第六十五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对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动态管理,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资质要求的单位依法进行处理。第五章 法律责任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对法律责任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六十七条 未取得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承担城乡规划编制业务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其规划编制成果不予审批,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六十八条 接受委托的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转包城乡规划编制业务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其规划编制成果不予审批,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第六十九条 省外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进入本省承担城乡规划编制业务未办理备案手续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七十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据职权责令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