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18.28KB ,
资源ID:81948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1948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儒家思想对传统建筑设计的影响.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儒家思想对传统建筑设计的影响.docx

1、儒家思想对传统建筑设计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传统建筑设计的影响 【摘要】中道思想对孔子和儒家来说,体现了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儒家和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是与万物和谐的中和境界。反映在民间建筑中就是把和谐看做是一种最高的伦理准则和美学境界。传统民居建筑方正对称的布局即是伦理观的要求,因为对称就能达到一种简单的和谐。儒家的一些思想、理念在今天也不过时,仍然构成中国人重要的意识形态,对我们重塑建筑的民族特色,增强作品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儒家思想传统建筑伦理观中庸 1、儒家思想的界定 1.1什么是儒家思想 中国的儒家思想是孔子在继承了中国夏、商、周三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立、形成的一个完整

2、的思想体系。它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着统治地位。儒家思想蕴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至今仍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发展。 1.2儒家思想的主要特征 儒家思想有如下明显特征:(1)以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为至圣开始,以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和荀子继承,被称为亚圣。(2)以诗、书、乐、礼、易、春秋为经典。(3)提倡仁义为行为准则,注重伦理道德的研究,并视道德为治国平天下的主要手段。 儒家思想重在对社会政治伦理的探讨,体现在建筑设计上,就是它重礼教的思想和观念,造成了设计与造型上严格的典章制度。 首先,儒家的天命观是具有继承与批判两

3、重性的。一方面孔子认为君子应当“畏天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日,强调道德是天命的本源,连自己的道德文章也是天所赐予的。但另一方面,他又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命题。承认后天的“习”对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作用。当学生季路问及死究竟是怎么回事时,孔子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关于孔子对天命鬼神的认识论语中有不少有关的记载他的这些思想己构成西周天命观向战国唯物主义自然观转变的过渡环节,是批判地继承天命观的转折观念。正是在天命观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导致了孟子与荀子对天命观更为深入地认识。 儒家思想的第二个方面,主要体现在伦理教育思想中,包

4、括儒家的知识论及科学观。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办学的教育家,曾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长期的教育活动使孔子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最终成为后人奉为经典的教育思想。中庸中“尊德性而道问学”,是对儒家知识结构最好的诠释。道德修养与从道问学成为儒学的核心,而德性比起问学而言,更是儒学中核心之核心。“知”与“仁”是构成儒家德性的基本要素,也是规范君子风范的起码准则。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又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在论语中有多处仁、知相提并论的地方。并且,儒家除仁、知双修外,更以“仁”者自居,“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将仁、知与自然万物的永世恒流联系

5、在一起,满足于伦理道德对生命与自然的全部支配。 儒家思想的第三个方面即是治学中对后人所做出的贡献。许多至理名言都成为后来设计及科学、社会工作中的普遍原理。 2、传统建筑的特点 传统建筑布局中,突出反映了合“中”观念,即有“中轴线”的平面布局,它以门道、前堂、过廊和后室为中轴线,形成东西两侧门房、厢房的左右对称,布局整齐,结构严谨,这样不仅巧妙地利用了横向地形,同时也满足了家族民俗伦理观念。横向轴线上的堂屋正面均面向纵向轴线上的房屋,呈现向“中”宇呼应的趋势,群体轴线主次分明。房屋使用则为“左为上,南为阳”的儒家思想所支配。建筑轴线的合“中”意识,与儒学的“中庸”、“中和”思想相配合。儒家思想认

6、为“天文”、“人道”、“地理”都不能离“中”而存在。所谓“天”、“地”、“人”三者,要做到“天人合一”,也要合于“中”在建筑上强调中轴线观念,是象征着合“中”,用“中”表达均衡、轴线对称的形式,符合中庸之道的说法。这种建筑,由中心向四处铺开,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体现了藏风聚气的凝聚力。 3、儒家思想对传统建筑的影响 3.1伦理观,等级制度下的传统建筑 儒家思想中伦理观是一种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准则的总看法。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人与人的关系,主要被概括成君臣、父子、夫妻等关系。“三纲五常”是处理这些关系的准则。于是,在建筑重要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和明确的秩序感。其表现是强

7、调布局的严整性,注意轴线的作用,主要空间大都位于轴线上,次要空间则依次分列两侧,以北京的四合院最为典型。 正是由于长期处于皇城权贵之中,北京的四合院受到强烈的宗法制度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住宅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自有天地。 如图的四合院,有正房,即北房,这是院中的主房,由一家之长住;一般四合院的走向也是坐北向南。东西两侧为东西厢房,一般都比较对称,建筑格式也大体相同或相似,由晚辈居住。南面建有南房,为客厅、客房,又称倒座,与北房相对应。正房以北还辟有小院,布置厨、厕、贮藏、仆役居住等,称后罩房。整个四合院,大都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采用对称的方法建成。当然,在南北、

8、东西房形成的角落中,也有耳房。这种耳房,有的用来贮存粮食,成为粮库及其他库房,也有的做厨房,还有一个角落,一般是西南角为厕所。而东南角,大都是院子的大门。这样的布局可谓次序井然,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家庭中的长幼尊卑观念,是最符合儒家一直倡导的伦理思想,最便于用儒家思想的逻辑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几千年来四合院一直沿用不衰,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除了北京的四合院还有山西的四合院、福建的五凤楼、云南的一颗印等都是对称的布局形态,它们的形成,自然也有儒家思想的作用。 3.2儒家求仁,德的思想教化对传统建筑的影响 求德是孔子一生的追求。儒家创始人孔子,坚持以道自任,不为贪求禄位而放弃准则。孔子的教育,以培

9、养高尚的人格为目标,因此他非常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孔子的幸福观重视精神,不重物质;重视奋斗,轻视享乐:在于内在德性的完善,不在外在生活的富足。 孔子本人也是一个具有政治热情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就意识也会是幸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反映在传统建筑中,我们可以见到很多带有浓厚道德说教性质的装饰、构件。如砖雕、木雕、石雕、隐喻性的图案等,其中,给人印象随身的要属徽州民居了。步入徽州民居,就如进入宣传传统文明的殿堂,无数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都在讲述着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故事,潜移默化的教化着住户。 儒家思想不同于佛教、道教思想,它提倡积极入市,讲求现世的幸福。于是民居中有了常见的蝙蝠

10、、鹿、鱼等图案。原因是“蝠”和“福”同音,可喻有福:“鹿”与“禄”同音,可寓意厚禄;而“鱼”“余”同音,寓意年年有余。这样的隐喻一方面很世俗,另一方面也承载了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和人生理想,符合民间主张耕读,求取功名的意识。 3.3儒家中庸和谐的审美观对传统建筑的影响 孔子一再强调的中庸之道即“中道”或“中行”。中道思想对孔子和儒家来说,体现了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所谓致中和的其分,以止为度的中和境界。儒家和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的就是这种恰如气氛的分寸感,追求的是与万物和谐的中和境界。 反映在民间建筑中就是讲究将建筑的和谐美,把和谐看做是一种最高的伦理准则和美学境界。传统民居建筑方正对称的布局即使伦理观的要求,也体现了这种美学主张,因为对称就能达到一种简单的和谐。建筑一方面要有装饰,但也要讲求淡雅的美学效果。 4、小结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还不止于此。他的一些思想、理念在今天也不过时,仍然构成中国人重要的意识形态,对我们重塑建筑的民族特色,增强作品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