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6.04KB ,
资源ID:81760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1760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比较文学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比较文学试题.docx

1、比较文学试题1.如何认识中国近代文学的复杂性?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文学的功利主义与审美价值的二律背反现象? 3.以己亥杂诗为例,分析龚诗的艺术特色。 4.从文学史的角度分析龚自珍散文创作的文体意义。 5.龚自珍对近代文学的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哪里呢? 6.试析曾国藩对桐城派的两大改造意向。 7.以曾国藩为例分析中兴期桐城派文的创作特征。 8.吴汝纶是如何致力于湘乡派文向桐城派文复归的? 9.以何绍基为例试析近代宋诗派的美学追求和创作成就。 10.以陈衍的“三元说”为例谈同光体诗人“不墨守盛唐,力破余地”的诗学价值取向。 11.试析清末常州词派的审美原则一一“重、拙、大”说的内在意蕴。 12.十

2、九世纪长篇小说创作中“稗官争说侠与妓”现象的时代与文化成因。 20.试析荡寇志等侠义小说的主题模式。 21.试析海上花列传的艺术成就。 22.试析梁启超倡导的“诗界革命”的基本纲领。 23.以少年中国说为例试析新文体的基本特征及其文学史意义。 24.试析文学界革命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5.试析黄遵宪“诗外有事,诗中有人”诗学理想的形成及实践。 26.试析夏曾佑、谭嗣同等人的新学诗的创作特点及意义。 27.试析晚清社会谴责小说的类型特征。 28.举例说说民初小说艺术发展的特点。 29.试析章太炎、刘师培的文学观。 30.试析秋瑾的诗文创作成就。 31.概述南社的基本情况及其创作特征。 32.概述

3、柳亚子的创作成就。 33.试析近代传奇杂剧的艺术新变和语言特点。 34.简述戏曲界革命的理论倡导。 35.概述王国维的文学观。 36.试析境界说的内涵。 37.举例说明王国维文学批评理论的近代意义。 38.概述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总体特征。 39.试析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40.举例说明林译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河南大学文学院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中国近代文学史试卷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4分) 1. 龚自珍己亥杂诗写于哪一年: A. 1837年 B. 1838年 C. 1839年 D. 1840年 2.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潮中涌现的三元里一诗的作者是

4、: A.贝青乔 B.张际亮 C. 陆嵩 D. 张维屏 3梁启超实践其政治小说理论的创作是: A.夏威夷游记 B.维新梦 C.新中国未来记 D.新罗马 4曾国藩用以扩充桐城派的古文辞类纂所选编的古文读本是: A.古文观止 B.经史百家杂钞 C.讨粤匪檄 D.唐宋文醇 51898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开辟了专门发表新派诗人诗作的诗歌园地,这一栏目的名称是: A.“诗界潮音录” B.“诗文辞随录” C.“杂歌谣” D.“诗界革命” 6.“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段话出自: A.人间词话 B.红楼梦评论 C.文学小

5、言 D.宋元戏曲考 7. “一事平生无齮龁,但开风气不为师。”该句出自: A.己亥杂事 B.饮冰室诗话 C.人境庐诗草 D.散原精舍诗 8. 曾门弟子中的唯一桐城籍人是: A.薛福成 B.黎庶昌 C.张裕钊 D.吴汝纶 9. 鲁迅描述晚清狭邪小说的流变时说:“作者对于妓家的写法凡三变,先是溢美,中是近真,临末又溢恶”,其中“近真”的代表作是指: A.品花宝鉴 B.九尾龟 C.花月痕 D.海上花列传 10.梁启超最早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是在: A.1898年 B.1899年 C.1901年 D.1902年 11. 沈曾植晚年提出“三关”说,其所谓“三关”是指: A.元嘉、元和、元祐 B.开元、

6、元和、元祐 C.元和、元祐、元嘉 D.元祐、开元、元嘉 12“诗固无古今也”,这句话出自黄遵宪的: A.与朗山论诗书 B.人境庐诗草 C.致梁任公 D.己亥杂诗 13.汉魏六朝诗派的首领是: A.陈三立 B.李慈铭 C.樊增祥 D.王闿运 14.刘师培研究中国文学史方面留下的著名论著是: A.宋元戏曲史 B.中国中古文学史 C.中国小说史略 D.中国文学史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民国元年问世的 和 ,标志了民初言情小说风格的形成。 2. 1899年,由王寿昌口述、林纾笔述的法国小仲马的小说 ,是我国第一部有影响的长篇翻译小说。 3. 真正使宋诗派的诗学理论趋于成熟完备的是 。

7、4. 林则徐常自吟诵的两句诗:“ ,岂因祸福趋避之。” 5.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所标举的“近世诗界三杰”分别是夏曾佑、 、 。 6.孽海花初版本署“爱自由者发起,东亚病夫编述”,其中“爱自由者”是 的笔名。 7.章太炎述学文章的代表作是 和 。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 清末四大小说杂志 2. 诗界革命 3. 同光体 4. 南社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中国文学的近代化”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2. 简析民初小说的“俗化”特征。 3. 简析曾国藩对桐城派的两大改造意向。 4. 简析龚自珍诗歌中的“剑气”与“箫心”。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如何认识近代

8、中国文学的功利主义与审美价值的二律背反现象? 2. 如何评价梁启超后来对“三长”兼备的“诗界革命”纲领的修正? 3. 试析晚清新小说的特征。 河南大学文学院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中国近代文学史试卷 B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4分) 1.“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出自龚自珍哪首诗: A.夜坐 B.又忏心一首 C. 咏史 D. 秋心 2. 当曾国藩对桐城派的改造意向在曾氏及曾门弟子的作品中得到落实和实现时,人们则改称之为: A.中兴期桐城派 B.阳湖派 C.经世派 D.湘乡派 3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与林纾的 都是要在桐城派韶华未尽之时,将桐城派古文辞理论作一总结,并以

9、大学讲坛作为布道之所。 A.韩柳文研究法 B. 春觉斋论文 C.桐城派古文说 D. 文微 41898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开辟了第一个专门发表新派诗人的诗作的诗歌园地,其栏目名称是: A.“诗界潮音录” B.“诗文辞随录” C.“杂歌谣” D.“诗界潮”5. 鲁迅描述晚清狭邪小说的流变时说:“作者对于妓家的写法凡三变,先是溢美,中是近真,临末又溢恶”,其中“近真”的代表作是指: A.品花宝鉴 B.九尾龟 C.花月痕 D.海上花列传 6曾门弟子中致力于湘乡派文向桐城派文复归的是: A.薛福成 B.黎庶昌 C. 吴汝纶 D. 张裕钊 7. “诗界革命”口号的第一次提出就是在: A.饮冰室诗话 B.夏

10、威夷游记 C.诗界潮音集 D.饮冰室自由书 8. 黄遵宪仿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例,作已亥杂诗: A. 315首 B.215首 C.99首 D.89首 9. 1899年,陈衍提出“诗莫盛于三元”之说。其所谓“三元”是指: A.开元、元和、元祐 B. 元祐、元和、元嘉 C. 元和、元祐、元嘉 D. 元祐、开元、元嘉 10.指出下列名单中不是南社创始人的一位: A.柳亚子 B.苏曼殊 C.陈去病 D.高旭 11.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有言:“以民间流行最俗最不经之语入诗,而能雅驯温厚乃尔,得不谓诗界革命巨子耶?”这里他所赞誉的是: A.黄遵宪 B. 丘逢甲 C.夏曾佑 D. 蒋智由 12.清末常州词派最为重

11、要的词学理论著作是: A.蕙风词话 B.白雨斋词话 C.复堂词话 D.人间词话 13.王国维的文学进化观集中体现在哪部著作中: A.人间词话 B.红楼梦评论 C.宋元戏曲史 D.文学小言 14.找出不属于秋瑾的字或别号的一项: A.鉴湖女侠 B.竞雄 C.汉侠女儿 D.光汉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1899年,梁启超在 中提出“诗界革命”的同时,就提出“文界革命”。 2.“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这句诗的作者是 。 3. 陈衍的 是同光体诗派诗学的理论的专著。 4.“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是梁启超于1902年在 一文中提出来的。 5.海上花列传起初在1892年出版的 创刊号

12、上连载。 6.“新诗”又名“新学之诗”,其始作俑者是 。 7.“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出自 的 一诗 。 8.儿女英雄传初名 ,作者 。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 宋诗派 2. 新小说 3. 清末常州词派 4.“信、达、雅”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简析晚期宋诗派理论家陈衍的“三元”说。 2. 简述梁启超“新文体”的主要特点。 3. 简析吴汝纶致力于桐城派的复归所做的努力。 4. 简析近代翻译文学的总体特征。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以巴黎茶花女遗事为例试析林译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2. 试析黄遵宪“诗外有事,诗中有人”诗学理想在其创作中的体现

13、。 3.试析常州词派认同的审美原则“重、拙、大”说的内在意蕴。中国近代文学史试卷 A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14分) 1.C 2.D 3.C 4.B 5.A 6.D 7.A 8.D 9.D 10.B 11.A 12.A 13.D 14.B 评分标准:每题1分,共14分。 二填空题(20分) 1.断鸿零雁记 玉梨魂 2.巴黎茶花女遗事 3. 何绍基 4. 苟利国家生死以 5. 黄遵宪 蒋智由 6. 金松岑或金天翮 7. 訄书 国故论衡 评分标准:每空2分,共20分。 三名词解释(16分) 1. 指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四种小说期刊,为“小说界革命”的兴起和新小说创作的繁荣做

14、出了突出贡献。 2. 诗界革命,是清末资产阶级文学家和进步诗人,适应维新、革命运动发展的社会潮流和民主、民族思想启蒙的时代要求,在古典诗歌基本形式范围内,突破传统创作原则,转换诗歌发展方向,革新诗歌内容性质,寻求语言和某些形式解放的一场诗歌变革运动,是诗歌近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3同光体是清代宋诗运动在清末民初的余响末绪。同光体之名,来自于陈衍1901年写的沈乙庵诗序:“同光体者,苏堪与余戏称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同光体是一个有着大致相同诗学价值取向的诗歌流派。他们在“不墨守盛唐”的诗学旗帜下,继承宋诗派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一的传统。其代表人物是陈三立、沈曾植、郑孝胥、陈衍。 4南社是活

15、动于1909年至1925年的革命文学组织。成立于1909年11月,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柳亚子,活动中心为上海,主要活动时期在辛亥革命前后。“南者,对北而言,寓不向满清之意。”南社的文学创作,在形式上,以旧体诗词和古文为主,其发表阵地主要为南社丛刻。其代表作家有柳亚子、陈去病、高旭、苏曼殊等。 评分标准:每小题都有一些要点,根据答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酌情给分。每小题4分,共16分。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答案要点:中国文学的“近代化”或“现代化”实际是同一、连续的过程,都是指中国的“文学体系”,即包括文学的社会属性、作家构成、文学观念、创作内涵、形式体制,直到语言模式和传播方式等

16、等,所有文学构成要素的整体性、根本性转换。这一文学体系从古典到现代的全面转型过程,从19世纪中叶起就逐步发生、发展,而在五四以后进入完成期。 2.答案要点:一是抛弃早期新小说的启蒙意识,直接认同于一般市民的思想和趣味。二是由商业化倾向引起的小说创作的模式化。三是娱乐性、趣味性的加强。 3. 答案要点:一是补救桐城派文内容空疏之病,将其引导到关心经世要务,摭谈当代掌故,虚实相济,体用兼顾的路径上来;二是针对桐城派文规模狭小、气势孱弱的缺点,提出广开门径,转益经史百家,作雄奇瑰玮、气象光明之文。 4. 龚诗中最常用的意象是“箫”和“剑”。诗人笔下的“箫”,表现心灵深处哀艳、幽怨、“忆之缠绵”的一面

17、;“剑”则表现他心灵深处雄奇、放达、“触之峥嵘”的一面。箫和剑,箫心和剑气,缠绵和峥嵘,高亢和低回,构成一种矛盾错综复杂而又平衡和谐的理想人格,还是一种亦狂亦怨的审美追求。 每题5分,共20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在民族生存危机、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和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危机这三重危机形势下产生的近代中国文学,从它发生的那一刻起,时代便把它卷入了历史进程的中心旋涡。在此之前,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没能像近代文学那样,把文学的社会功利作用推崇扩展到如此之高且广阔的领域。在文学功利主义被无限夸大的同时,文学的审美特性被忽视了。诚然,在民族生存危机、救亡与启蒙、反帝与反封建

18、成为时代中心议题的近代中国,文学若去追求自身审美品格的完善而无视民族变革生存的需要,那么它势必会丧失其存在的价值和地位。近代中国社会特殊的文化氛围与全面危机的形势,决定了近代文学必须随时代的演进而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以求与时代取得同步。因此,文学功利主义的盛行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但从文学自身演变的规律看,它作为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存在和人类认识自身把握生活的一种审美方式,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本体存在意义。极端功利主义往往是以削弱甚至牺牲文学的审美品格为代价,这必然会导致文学发展的深刻缺陷甚至是危机。这两个命题的二律背反,构成了近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的不可解决的矛盾。从其各自的

19、角度看,其各有存在的理由、自足性、合理性,但又隐含了不可克服的缺陷。 2. 在饮冰室诗话中,梁启超仍然坚持以新意境、新语句、古人之风格作为诗界革命成功之作必备的三个要素,但他对夏威夷游记中即已意识到的“新语句与旧风格常相背驰”的矛盾有了更加细致的体察,提出:“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斯可以举革命之实矣。苟能尔尔,则虽间杂一二新名词,亦不为病。”他这里标举的“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已经在原初提出的“诗界革命”三项纲领中置换了“新语句”一项,只保留了可以“间杂一二新名词”。“新语句”不仅包括“新名词”还包括“新句式”、“新语法”。提倡“新语句”意味着在语法结构以至思维方式上进行根本的变革,这就要打破传统

20、诗词格律,这显然是与保留“旧风格”的要求相背离。因此,梁启超这里把“诗界革命”的目标修订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虽间杂一二新名词亦不为病”,实际上拒绝对传统格律与语法进行变革。在他看来,一经改变传统格律与语法,就不存在“诗人之诗”了。这就使得晚清诗界革命始终限制在传统诗歌的范围内,注重思想革新而未从根本上突破旧体诗歌的束缚。从诗体解放上讲,这当然是一个退步;从尊重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性和诗歌独特的创作规律看,梁启超的退步又是有道理的。 3. 与古代小说比较,晚清新小说有几个特点,也就是其“新”的性质表现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与救亡图存、变法维新、反清革命等政治关系密切。不仅以现实政治、现实社会为

21、表现对象的小说是如此,而且连历史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等传统题材小说,也往往寄托了政治内容。 其次,是题材的开拓。新小说大大拓宽了小说的变现范围,它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或革命的政治主张及新思想、新理想的小说,包括外国历史题材和科幻题材,为传统小说所未有。一类是社会谴责小说,揭露时弊,谴责社会黑暗以及种种恶风劣俗。它在晚清数量最大。一类是靠近传统题材,如言情、历史、武侠公案等,但在新形势下发生重要变化,都把干预现实作为出发点。 第三是小说叙事模式与艺术手法的近现代转型。新小说开始转变中国小说的传统形态,师法西方与日本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描写技巧等。清末民

22、初的新小说成为中国小说转型的关键时期。 第四,艺术上的不成熟及泛政治化、泛文章化、泛新闻化的倾向。晚清小说是一批艺术质量不高的小说,其质量的粗劣与数量的众多形成惊人的对比,这种量与质的鲜明对比,既不见于古代小说,也不见于现代小说。这一重大缺陷是与晚清小说家所遭遇的独特的矛盾以及小说理论家的误导分不开的。河南大学文学院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中国近代文学史试卷 B卷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4分) 1.C 2.D 3.B 4.A 5.D 6.C 7.B 8.D 9.A 10.B 11.B 12.A 13.C 14.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夏威夷游记 2.蒋智由

23、 3.石遗室诗话 4.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5.海上奇书 6.夏曾佑 7.秋瑾 对酒 8.金玉缘 文康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 同光体是清代宋诗运动在清末民初的余响末绪。同光体之名,来自于陈衍1901年写的沈乙庵诗序:“同光体者,苏堪(郑孝胥)与余戏称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同光体是一个有着大致相同诗学价值取向的诗歌流派。他们在“不墨守盛唐”的诗学旗帜下,继承宋诗派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一的传统。其代表人物是陈三立、沈曾植、郑孝胥、陈衍。 2. 新小说,指20世纪初期,五四现代白话小说产生之前,即清末、民初时期,作为小说界革命运动产物的,虽然在某些方面难以摆脱古典小说的影响,但

24、已经具有“新”的性质、“新”的内容、“新”的艺术特征、向“新”的方向发展的小说。新小说,是古典小说形态向现代小说形态转换过程中一种小说类型,代表这一历史性转换的第一阶段。 3. 诗界革命,是清末资产阶级文学家和进步诗人,适应维新、革命运动发展的社会潮流和民主、民族思想启蒙的时代要求,在古典诗歌基本形式范围内,突破传统创作原则,转换诗歌发展方向,革新诗歌内容性质,寻求语言和某些形式解放的一场诗歌变革运动,是诗歌近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4.是严复提出的三条翻译标准。信,即译文要忠实于原著,准确传达原著的精神。达,达旨,达意。雅,文笔渊雅。严复所谓“雅”,一是要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做到精理微言;二是译

25、笔要富有文学色彩。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1899年陈衍与沈曾植在武昌讨论诗学时,提出“诗莫盛于三元”之说:“三元者,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祐也。”“三元说”拈出开元、元和、元祐三个元气淋漓的年代作为唐宋诗繁荣发展的里程碑,其用意首先是强调宋诗与唐诗一脉相承,血气贯通的联系,破除唐以后之书不读的偏激狭隘,使同光体“不墨守盛唐”的诗学目标,由苏、黄而杜、韩的诗学路径,有所本源;其次是盛推开元、元和、元祐时代开疆辟域、觅新世界的气概和宋诗推本唐人诗法,损益变化,力破余地的精神,这一诗学精神,正是三元说的精髓所在。三元说也因此成为同光体诗学理论的重要基石。 2.围绕梁启超归纳的几

26、点来谈:“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 3.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补救桐城派文内容空疏之病,将其引导到关心经世要务,摭谈当代掌故,虚实相济,体用兼顾的路径上来;二是针对桐城派文规模狭小、气势孱弱的缺点,提出广开门径,转益经史百家,作雄奇瑰玮、气象光明之文。 4.其一,强烈的政治功利性。严译名著、林译小说等都有“警世”意图。其二,用中国古代文学的旧形式表现西方近代文学的新内容。绝大部分翻译文学用的是文言。其三,意译为主。其四,良莠不分,鱼龙混杂。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首要历史功绩,在于以

27、新异的思想面貌、富有人格魅力的人物形象和古朴畅达、哀感玩艳、笔锋常带情感的译文,初步扭转了中国士人对外国文学的偏见。自此,译介外国文学的风气渐成气候。另一重大历史功绩,是以古文笔法译著小说,极大地提高了小说在我国的社会文化地位和文学地位。林纾用文言翻译西方的小说,以中国文人认可的“雅语”讲述琐碎而包容万千的世俗人情,为填平中国千年文学雅与俗的鸿沟作了最初的可贵的尝试。 巴黎茶花女遗事所开启的情爱价值观念,对20世纪初叶言情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重大突破在于,它为其时的中国小说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模式:只要是出于纯真爱情的相恋,即便是违背了现行的伦理道德,它仍然是值得赞颂的。这一价值取向和悲情

28、基调,对民初言情小说产生了重要影响。 更重要的是其所开启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叙事模式对清末民初新小说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其采用的第一人称限制叙事视角和日记体形式,启迪了新小说家的限制叙事意识,直接推动了中国小说叙事角度的近现代转型。茶花女采用了三重第一人称限制叙事视角,一是旁观的叙述人,一是男主角亚猛,一是重病缠身的茶花女(日记形式)。作为第一部影响中国小说第一人称限制叙事的外国文学作品,林纾的这部译作对中国小说影响深远。 2. “诗外有事,诗中有人”诗学理想的形成及实践,为“别创诗界”选择了一条面向现实世界,走

29、出复古拟古泥潭的诗歌创新之路。“诗外有事,诗中有人”是黄遵宪诗学理想的概括性描述。人境庐诗草中,写太平天国,甲午战争,庚子事变被称为“诗史”的诗作之所以为人所看重,是因为此类诗描写了“今人所遭之时势”;写轮船、电报等海外风情诗所以为人所珍视,是因为所写为“今人所用之器”,“所历之境”。诗人频频以立宪、变法、国会、帝制入诗,其所言又是“今人所见之理”,此皆是“诗外有事”。诗人徘徊于科举与功名、汉宋之学与诗学之间的苦闷,走出国门,亲历世界,触见异域文明的惊奇与喜悦,由尊王攘夷的士大夫立场,到“人言廿世纪,无复容帝制”的维新派境界,其心路历程于诗中脉络可见。此可谓“诗中有人”。 3.“重”即沉着,在内为蕴藉深厚,情真理足,发为声音,则从容不迫,凝重工稳,反之,则流于轻与薄。“沉着”被况周颐推为词的最高境界,而良好的修养与学问的积累,是达到这一境界的唯一通道,这也是学人之词的重要标志。“拙”与“巧”相对,天然去雕饰之意,意在追求词的自然表现,追求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拙趣”。“大”涉及到词的立意与格调,其对立面是“纤”。“含婀娜于刚健,有风骚之遗则”是“大”的注脚。要之,况周颐的“重、拙、大”之说,旨在追求一种情真理足的词境,凝重沉着的词风和自然真率的表现,因而强调性情修养与学问积累的重要性,发展了常州词派固有的学人之词的审美倾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