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8.96KB ,
资源ID:817523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1752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Sample MEd research proposal.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Sample MEd research proposal.docx

1、Sample MEd research proposal华 中 师 范 大 学硕/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 文 题 目 江夏区第一中学英语校本教辅资料的研究与开发 研 究 生 姓 名 学 号 导 师 姓 名 系 所 专 业 研 究 方 向 入 学 时 间 毕 业 时 间 注:本表可复印,可另加附页一、立论依据(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1. 研究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日益民主化,为政治经济服务的教育也要求实现多元化的发展以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西方国家,校本课程早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设置模式。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后,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对人

2、才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前那种单一僵硬的国家课程模式的教育严重桎梏了学生的创造性、开拓性和勇于创新冒险的精神,这与灵活多变的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而且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其不平衡,统一的国家课程模式显然没有体现出地区差异和区别。在世纪之交,面对教育相对滞后的发展状况,我国出台了新课程改革方案,改变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以适应地方特色,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一些大城市的重点中小学里,校本课程已开展得如水如荼,但在城郊中学和农村学校,校本课程依然是一个新名词。郊区和农村的普通高中学校面临巨大的高考升学压力,

3、学校教学主要的理念和导向依然是应试型的,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是学校追求的终极目标。 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力下,教师所用的方式依然是“教书本”,唯书本是从,就连教辅资料的使用也是典型的“拿来主义”,这种对书本和教学资源的使用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城郊的普通高中学校,过去也是典型的“拿来主义”。近几年来,在一大批有创新思想的优秀教师的带领下,广大教师互相配合协作,自主开发出了一系列适应学校实际情况,也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校本教学资源,从而使得教学取得了迅速和长足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对校本教学资源的研究和开发的方法、程序、原则有了深入的研

4、究。因此,在实践中,本课题的研究对广大处于高考升学压力下的城郊和农村的普通高中学校如何开发和利用校本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能力有着切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同时,教师在开发教本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并与其他老师共同合作,与学生探究,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极大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所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城郊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可借鉴的方法。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对校本课程的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一概念是在1973年,由菲吕马克FurumarkAM和麦克来伦-cMullenI两位学者在爱尔兰阿尔斯

5、特大学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其英文表述是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或Site-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缩写词为SBCD。菲吕马克FurumarkAM(1973)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意指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关人员为改善学校的教育品质所计划、指导的各种活动1979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1979)在一份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题报告中指出:学校也是多种互相依存的社会制度的一部分,社会制度间存在着权利和资源的分配,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就是要求教育制度内权利和资源的重新分配,强调的是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重要地位

6、。因此他们把“校本课程开发”界定为:“基于学校课程需要的自发的行动,促使地方和中央教育当局之间的权利和责任重新分配;使得学校获得法律、行政和专业的自主权,进而得以从事自身的课程开发过程。”埃格尔斯顿(Egglestno,1980)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校运用有关资源,通过合作、讨论、计划、实验和评价来开发适合学生需要的课程 斯基尔贝克(M .Skilbeck,1984)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由学校教育人员负责学生学习方案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活动。 马什等人(Masrhetal,1990)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强调“参与”、“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的课程开发口号;是一种

7、重视师生共享决定,共同建构验的教育哲学;也是一项需要课程领导与组织变革的技术。 中国对于校本课程的研究相对较晚,大致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很多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刘旭东(2003)认为校本课程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是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课程,目的是为了适应学校自身的环境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的,这三类课程的本质区别在于课程决策机制的不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决策的职责与权力分别是国家、地方和学校。崔允漷(2000)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

8、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徐玉珍(2001)把校本课程开发界定为: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吴刚平(2002)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价值在以下几点: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有助于学校课程的实施与改进;有助于教育决策的民主化;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

9、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傅建明(2002)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校本课程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在国内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英国和美国的国家教育机构发起了大规模的“新课程运动”,其政策支持来源于美国于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汪霞(2000)。新课程运动实质是国家课程的开发模式,动用国家力量,组织专家、学者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编写教材,采用从“中心到外围辐射”的模式,努力传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范蔚、李宝庆,2011)。但国家课程导致决策者与实施者的隔离,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从而直接导致美国新课程运动的失败(沈兰,1999)。从20

1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美英等发达国家开始反思国家课程开发策略脱离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弊端,推动了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的兴起。吴刚平(2002 )认为英美等国的校本课程开发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兴盛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各国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校本课程开发,基层学校也纷纷响应。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二是回落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国家课程开发再次受到重视,校本课程开发相对走向低谷,进入回落时期。三是转型时期(1990年以来),由于社会变化节奏加快,学校课程的适应性问题再次引起广泛重视,新兴的课程议题不断涌现,要求学校及时做出反应。所以校本课程开发再次

11、兴盛,并且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响亮口号。在国内的发展历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典型的集权制的课程管理制度和模式,对于课程多样化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大多都是在统一的中央集权机制前提下进行的,其间人们还很难有“校本”的概念(吴刚平,2007)。靳玉乐、 张丽(2004)在对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反思时提出,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这种大一统的集中课程模式已落后于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的实际状况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存在着相当大的反差,在这种教育制度下培养的人才也不能满足国家的需求。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

12、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001年5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之前,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两份重要文件正式确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进一步明确地方与学校的课程权力与责任奠定了政策法规基础。朱慕菊(2004)认为,校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之一,其“目的就是要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需求与不

13、同特点,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既能促进国了共同基本素质的提高,又能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的发展。”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开始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重大热点问题。在理论研究上,我国很多学者对于课程多样化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学术界有关校本课程的著作和论文相继出版,如崔允漷(2000)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王斌华(2000)的校本课程论、吴刚平(2002)的校本课程开发、钟启泉(2003)的现代课程论、施良方(2003)的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等等,这些论著主要是对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介绍,也对我国校本课程的

14、开发和建设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和探讨。如吕达,张廷凯(2000)对我国以前的重学科课程、忽视活动课程的做法进行了批判,并提出课程改革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又如施良方(1996 )在谈到课程编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时,提出“让教师、学生更多地参与课程决策、审议。” 崔允漷等学者(2000)甚至身体力行,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进行合作,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专题研究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锡山中学以“校本课程开发实验”和“构建面向21世纪现代师资群”两个课题为线索,通过学校教师全员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为学生开出了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生活职业技能类、身心健康类等四大

15、类任意选修课程,以此与国有家课程整合互补,实现“做站直了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又如上海大同中学(1995),组织人员翻译“知识论”的有关材料,确立了“知识论”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编写知识论的课程纲要,要求老师根据这个纲要来组织教学内容。这些有益的尝试都将校本课程和学校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为我国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校本课程资源的研究:1. 教材的概念和诠释对于教材,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钟启泉(2001)认为教材包括教师的教授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课堂内外师生所使用的一切教学材料以及凡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

16、展技能的材料都是教材。教材根据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根据编写与制作过程,可分为统编教材和自编教材;根据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分为基本教材(教科书)和辅助教材;根据学习者的感知分为:视觉教材,听觉教材,触觉教材等。(曾天山 1997)关于英语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Tomlinson B(1998)认为,广义上的英语教材,即英语教学材料,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所有利于语言学习的材料。”范印哲(1998)认为狭义的英语教材是传统观念中的教材,即课本(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Ur(2000)认为,课本是师生交往的媒介,通常教

17、师和学生各有一本,并作为语言课程的基础而系统学习。2. 英语教材的发展历程: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起步较晚,根据蔡一凡(2008)的研究, 我国的英语教材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全国各地普遍开设英语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国通用的英语教材高级中学课本。王婷(2000)指出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长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课程管理制度,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一家编写的教科书供各级各类学校使用。这种制度造成的结果是师生们都把教科书看作圣经,奉为权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不敢脱离课本的内容和标准,严重地桎梏了师生的思维和创造性。8

18、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内容之一就是对高度集中的课程教材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1986年国家教委建立了中小学教材编审制度,确立编审分离的原则,从而打破了“一纲一本”的教材编写和使用制度,我国的教科书管理制度由集中管理走向“一纲多本”,甚至“多纲多本”的分散管理制度。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英语朗文出版集团公司合作编写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必修)(Senior English for China。2003年,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订了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科书(必修)。2005年,全国各地进行新课程

19、改革,允许实验地区的学校在使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同时,自行研制和开发适合本地区和本校的教材。3教材使用的变革 我国教科书管理制度由集中走向分散的同时,国家对教材的使用也做出了新的说明和要求,如新课程标准对使用教材的要求:“关于教材的使用建议,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很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教材的使用做出了研究和阐释,Cunningsworth(1995)认为,教师可以从方法 、语言、话题、技能、顺序和进度、文化 、插图几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如果是机械而缺乏意义的练习,且语言材料太复杂

20、让学生难以掌握的就从方法上加以调整;如果是内容重视不够的就从语言内容上加以改编和调整;教师还可以根据语言项目的顺序需要来调整教学顺序和进度,以适应教学的要求。崔训,崔今兰(2005)认为,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灵活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这些制度和研究让师生用新的角度来审视教材,打破了对教材的迷信和崇拜,从心理上解放了师生使用教材的方式,从方法上指导了教师如何利用和使用教材,也为教师进行校本教材和教学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指明了方向和方法。4. 对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校本教材的开发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目标,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可以充公发掘校内的课

21、程资源。舒莞淞(2012)认为,教师在二次开发教材时,对教材的认识、课程实施、教材的理解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也提升了课程资源的认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发展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刘春彦(2011)认为校本教材的开发要指向学校、指向社区、指向学生。刘道义、龚亚夫、张献臣(2011)指出教材的编写应符合中国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需求。赵明志、李文武、黄明(2011)认为校本教材开发的行动设计应支持的原则是:明确理念- 分析需求-学校的具体情况分析-评估资源-发挥优势-目标构建-实践探索-反思。王静、王昭珺(2011)提出开发校本教材的方式有直接选用、校外引入、改编和创编等等。郭永德(2011 )提出

22、了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的问题,他认为校本教材编写抄袭严重,而且教师的能力还不足以编写教材。在这一方面,吴刚平、王俊(2007)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他们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中的规定:“编写教材事先须经有关教材管理部门核准;完成编写的教材须经教材审定机构审定后才能在中小学使用。” “教材的编写、审定实行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两级管理。” 认为 “教材”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概念,教材是有严格的编审程序、资格认证和选用制度的,而且有较高的专业要求。由此认为学校和教师不具备编写教材的资格和条件,学校教师编写的教学资料不能称为教材,只能称为教学资源。笔者同意这种观点,所以

23、在本文里,笔者将校本教学教辅资料的开发与利用定性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为相比教材而言,教学资源在内涵和外延上意义有着更为宽泛的概念。如同张廷凯、丰力(2004)指出,教学资源也是课程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任何材料和物质条件,它主要包括(1)可以作为学习和教学内容的材料,如教科书、课外读物、音像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2)使学习和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客观条件和设施,如教室、桌椅、音像设备、电脑网络、图书馆等等。2. 主要参考文献:Cunningsworth,A. C

24、hoosingYourTextbook.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Lewy, A. National and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UNESCO 1991Mash,C. Reconceptualiz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 The Falmer Press. 1990OECD.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1979Ur,P. A Course i

25、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Grant,N. Making the Most of Your Textbook. M New York: Longman. 1987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吴刚平.

26、校本课程开发 M.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谢利民、郑百伟. 现代教学基础理论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汪霞. 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 M. 济南: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范蔚 李宝庆. 校本课程论 发展与创新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刘旭东. 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 M.北京: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施良方.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 M. 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钟启泉. 现代课程论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王静 王昭珺. 怎样开发校本教材 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1刘旭东. 校本课程的理念与实施 M. 北京:

27、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徐玉珍.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张廷凯 丰力.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钟启泉. 教材概念的界定与教材编制的原则和技术(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王婷. 教科书的负面性与对策研究 J 教育科学研究 2000年第01期刘春彦. 关于校本教材开发的一点意见 J课程(中)2011年第07期 P135赵明志 李文武 黄明. 校本教材开发的行动研究 J 国学校体育2011 年01期 P76刘道义.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J 教材 教法 2011年01月P69-75吴刚平 王

28、俊. 就校本课程若干问题对吴刚平教授的访谈 J. 新课程(教师版) P21-22沈兰. 课程权力再分配:校本课程政策解读 J 教育发展研究 1999年09期P35-38吴刚平. 背景-关于样本课程开发. 中国教育报. 2002年10月8日 第003版吕达,张廷凯.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J. 课程.教材.教法. 2000年02期P1-5崔允漷. 从“选修课和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程”个案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000年02期P22-26吕达,张廷凯. 试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J. 课程.教材.教法;. 2000年02期P32赵书梅. 新课程理念

29、下的教材观 J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5年01期 P16崔训,崔今兰. 英语教材的分析和使用 J 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第19卷二、研究方案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目标:1)了解普通中学校的教师进行校本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编写的过程和学生使用后的评价情况。2)通过对高中学校教师自编的校本教学资源的使用和评价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校本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编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化的发展有无促进作用。研究内容:1) 江夏一中高三年级英语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笔者的自身参与了解中学教师开发和编写校本教学资源的过程、步骤和原则。2)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采用定性

30、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校本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使用前后师生对校本教学资源的认识和评价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区别。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 笔者所在学校为什么进行校本教学资料的研究和开发,其背景根源和意义是什么?2.) 在进行校本教学资料的开发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阻力?3.) 校本教学资料的使用对学生的学业和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成长有无促进作用?作用有多大?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文献法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采用的是搜集和整理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2.) 行动研究法笔者通过亲身参入校本教学资料的编写和使用,深入了解编写的原则、方法、

31、和过程,以及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为了备战高考,笔者所在学校的高三英语教研组决定编写一整套完备的教辅资料,包括高三英语语法知识和完成句子复习手册、高三英语强化阅读训练、高三英语基础知识复习手册、高三英语写作训练手册。其中,笔者主要负责的是高三英语语法知识和完成句子复习手册的编写。 笔者参与的过程如下: 一 参阅大量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后,与另一组员分工协作编写高三英语语法知识和完成句子复习手册; 二 由笔者在其所任教的高三(1)班进行实验教学,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作业积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这样做的目前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检验自编的教辅资料是否更适合我们学校师生的教与学;二是在讲授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结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再对教辅资料做出相应的增补、删减或者调整更改,使自编教辅资料更加成熟完善;三 在对教辅资料调整更改后,在全年级推广使用。 所以,笔者由始至终参与了校本教辅资料的编写和教学的整个过程,对其编写和教学过程中的思路、方法和问题有着深刻的了解。3.) 调查研究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访谈、课堂实录,对校本教学资料的编写和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和分析,对所有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对象为江夏一中高三全体英语教师和部分学生,其中全体高三英语教师12人,学生是从全年级中抽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