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2.58KB ,
资源ID:81684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168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进化生物学复习doc.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进化生物学复习doc.docx

1、进化生物学复习doc名词解释:1、 等位基因:同一基因的不同形式,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同一座位的两个基因(如A和a )2、 二倍体:含有两套完整染色体组的个体。3、 孟德尔居群:占据同一生境包含在同一基因库内的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居群;居群内遗传物质的传递遵循孟德尔定律,叫孟德尔居群。4、 多态现象:居群内的不同个体在形态、生理、生化、遗传等方面具有两种或多种变异类型,如花色这一性状,可有红色和白色等变异类型。5、 端粒酶:一种核糖核蛋白(RNP),由R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组成,催化端粒DNA的合成,能够在缺少DNA模板的情况下延伸端粒寡核昔酸片段。端粒中的RNA 起到模板的作用,反转

2、录形成互补的DNA 片段,合成末端。6、 生态型:适应于特定环境生活的居群。生态型是具有进化意义的单位,是居群对一个特定生境的遗传性反应。7、 差别繁殖:就是某些类型比其它类型产生更大比例的后代。造成差别繁殖的任何因素都是自然选择因素,只要这种差别能够遗传。8、 相对适合度:某一基因型跟其它基因型相比时,能够存活并留下子裔的相对能力。将每种基因型的存活率除以最高的基因型的存活率,所得的商数就是该基因型 的相对适合度。9、 遗传平衡定律:群体符合以下条件:群体无限大;随机交配,即每一个体与群体屮所有其它个体的交配机会是相等的;没有突变;没有任何形式的自然选择, 那么,群体屮各基因型的比例可从一代

3、到另一代维持不变,这就是遗传 平衡定律。10、 进化:居群中基因种类和基因频率的逐代改变。11、 基因型频率:居群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间的比率叫做基因型频率。由于基因型频率是一个相对的比率,是以百分率表示的。12、 基因型:指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或生物体全部基因的组合。13、 随机遗传漂变:是指取样漂变,即取样事故造成的误差。14、 存活率:居群中每种基因型的存活率(入),将该基因型发生选择后的个体数目除以该基因型原来的数目。简答题1、 简答有性生殖中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答:(1)减数分裂维持了有性生殖的生物世代传递过程中遗传物质的恒定;(2)减数分裂最重要机制就是,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随机

4、自由组合(即孟德尔自 rti组合定律),产生非同源染色体的不同重组,从而产生天文数字的遗传变异。例如人类 有23对染色体,就有2?可能的染色体组合的配子;(3)再加Z减数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发生连锁交换(即摩尔根连锁交换定律), 英遗传变异更是大大增加。总之,有性生殖的生物正是通过减数分裂,不断的增加其遗传变异,这就是减数分裂的 真正生物学意义。2、 简答生态型与生态渐变群的区别。答:生态型和生态渐变群是种内地理变异的不同方式。它们不一定互相排斥,两者都倾 向于强调观察到的变异的适应意义。生态型概念强调地理变异中的不连续性,而生态渐变 群概念则强调逐步改变。生态渐变群的概念在强调这样两个方

5、面:一是种内的地理变异可能 是逐步的和连续的;二是种常常不-定能分成独立的生态型或地理小种等单位。然而,生态 渐变群的研究也有某些局限。一个生态渐变群通常是指沿某一地理样条件就某一特定性状的 梯度变化,而不是指一个居群。如果同时研究若干个性状,它们之间的变化可能有很大的相 关性。可是有时候生态渐变群的性状变异可能是彼此独立地改变的,所以,有多少个研究性 状就可以有多少个生态渐变群,生态渐变群不与任何自然的生物实体相一致,而且对于某一 性状而言可能是一个生态渐变群,而对于另一性状而言则可能是随机变异,或者没有变异。 生态渐变群概念在分类学中并非特别有用,然而,在处理个体特征的地理变界方面它又是一

6、 种很有用的概括。3、 简答K对策及其生物学意义。答:k指的是环境负载力,代表在一特定生境中能共存的居群的个体数目。因此,具有 K选择生活史式样的生物把大部分可利用的资源分配到增大竞争能力和存活上,把较少部 分用于生殖输出。可把美洲杉、红豆杉、银杏等长命树种归入rk谱系靠近K这一极端, 因为适合度是由有机体保持居群负载力不变的能力决定的。动物屮,老虎、狮子、大象、蓝 鲸、黑猩猩、滇金丝猴等均属于K对策者。K对策的生物,通常出生率低、寿命长、个体 大、具有较完善的保护后代的机制;一般扩散能力弱,但竞争能力较强,能够把有限的资源 更 多地投入到提高竞争能力上。k选择居群具有的生活史式样是在稳定的生

7、境中能把适合度提高至最大限度,个体长期 生存。所以K-选择居群的个体数目很少有波动,而且比选择更能抵抗环境波动。通常在 居群密度高时出现个体死亡,因此居群大小受密度制约。成熟居群的密度一般较低,大多数 资源由成体利用,提供给幼苗形成的很少。繁殖成功率很低,有效的能量分配式样是促进生 长和维持生存,而不是生殖。如果在竞争激烈和资源匮乏的生境中种于有充分的能量贮备, 足以使幼苗形成和生长,那么它们多半可以存活。4、 简答R对策及其生物学意义。答r指的是内禀自然增长率,在临时性的生境中,选择的作用是把r值提高到最大的程 度,在这种生境中快速生产大量的种子和短的寿命是很适应的。把沙漠短命植物归入r-k

8、 谱系接近r这一极端。在动物中,青蛙、鱼类鸟类等多属于r对策者。对策的生物,通常 岀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持后代的能力,竞争力弱,但一般具有很强的扩散 能力,一有机会就入侵新的生境,并通过提高值而迅速增殖。他们大多数是机会主义物种, 通常生活在气候不稳定、多灾害的环境。对策居群是在不能预料或临时性的生境屮具有使适合度提高至最大限度的生活史式 样,常经历显著的坏境和居群波动。幼体和成体的大量死亡通常由外部因素如干旱、霜冻和 其它物理伤害引起,是非密度制约的。因为幼体的大暈死亡是非密度制约的,即生产愈多存 活愈多,所以生产大量小型幼体能使适合度达到最大。小型幼体(或种子)可以散布到更多

9、 潜在的安全地点,从而增大新世代存活到生殖阶段的可能性。这种散遍有临时性生境的广阔 地区,的能力具有很大重要性。某些灾变性的、非密度制约的因素可导致成体的大量死亡。 这种生活史式样生殖的特点是早熟的和爆发性的。按照经济学观点,这就意味着很少或没有能量分配给生长和存活,选择的物种是小型 的,且寿命和世代时间短。因为生境常常是不能预料的,选择居群的种子概率寿命非常长。 短寿、早生殖和很少由于种内竞争而死亡等导致萌发后的死亡率低。存活曲线通常是 Deevey的I型或II型。5、 简答中性学说。 /答:中性学说,是日本遗传学家木村资生1968年首先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分子水平上的 大多数突变是中性或近中

10、性的,自然选择対它们不起作用,这些突变全靠一代又一代的随 机漂变而被保存或趋于消失,从而形成分子水平上的进化或种内变异。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进化是基于基因不断产生“屮性突变”的结果,也是在居群屮产生 的,不像综合进化理论所主张的突变有好有坏那样,这种“小性突变”既无好处也无坏处, 并不受自然选择的作用,而是通过居群内个体的随机交配以及突变基因随同一些基因型固定 下來或消失不见,新种的形成主要不是由微小的长期有利变异积累而成,而是由那些无适应 性的、无好坏利害之分的中性突变积累而成。即生物在分子水平的大多数突变是中性的或近 似屮性的,它们既没有好坏利害Z别,又没有适应和不适应Z分,因此自然选择对它

11、们不起 作用。屮性学说的出发点是中性突变,在中性突变过程中,哪一种变异能够保存下来,哪一 种变异趋于消失,全靠机遇,而不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这个过程叫做“遗传漂变”。6、 简答间断平衡理论。答:生物的进化并不像达尔文及其新达尔文主义者认为的那样,是一个缓慢的渐变积累 过程,而是长期的稳定(甚至是不变)与短暂的剧变交替的过程,从而在地质记录中留下许 多空缺。该理论认为达尔文主义的核心是自然选择理论,而不是生物渐变论7、 简答大陆漂移学说。答: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以及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 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为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川生代以前曾 经

12、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泛大陆分裂并漂移,逐渐达 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 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 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8、 简答简述盖尔假说。答:今天地球表面状态乃是靠生物圈维持和调节的,生命一旦消失,地球就会回到类似 金星和火星等无生命行星一样的表面状态。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研究证明,地球上生命的历 程儿乎与地质历史一样长久,即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都经历了大约38亿年之久 的漫2的协同进化历史。在这

13、一进化历史过程中,生物不断地改变地球环境,同时,生物 自 身在进化中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环境。新环境又作用于生物,并促进其发生新的变异而进 化,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始终保持着适应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应该说,盖尔假说是协同进 化理论的一个雏形9、 简答群婚的生物学缺陷。答:在群婚型中近亲交配是难以避免的,而近亲交配对动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因为这会 引起居群或种族遗传多样性的降低,携帯有害等位基因的概率较高,从而使英后代对环境 的适应能力处于劣势。10、 简答动物睡眠的生物学意义。答:任何运动都需要休息,而睡眠是最重要的休息方式。野生鸟类和哺乳动物,并非整 日都处于运动之中。为了节约能量,它们每日也大约有

14、一半或3/4以上的吋间处于休息状 态,其中包括必要的睡眠。睡眠是动物的共性,即使在睡眠时最容易受到食肉动物的攻击, 但是睡眠对动物仍然是必不可少。想必睡眠对动物机体是很大好处的,一是提高机体的免疫 力,不易感染疾病;二是提高生命活力,促进捕捉食物的能力和逃避天敌的能力。在睡眠期间,动物机体制造蛋白质的速度远远高于觉醒期。蛋白质是一种大分子,为维 持结构所必需,又是体内所有细胞,包括神经元发挥功能的基础。睡眠不足会使许多器官的 功能逐渐减退,严重的会影响对能量的有效储存,变得精疲力竭,萎靡不振。据近期的一些研究称,海豚和虎鲸的新生幼曽在一个月内只活动,不睡眠。据推测这也 是一种适应。新生幼兽不睡

15、眠,能更好地逃生,而且在脂肪堆积起来前,保持警觉可以使体 温维持在较高水平,可刺激脑部迅速发育。论述题1、 简述动物神经系统进化与动物思维的关系。答: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散到集中。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历程屮, 经历了无神经系统到简单的神经系统到复杂的神经系统;从没有脊椎到有脊椎到脑的出现 的进化过程。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无神经系统,仅有简单的趋利弊害反应。腔肠动物如海葵最早出 现了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传递无定向,一点受刺激能向多点传递。环节 动物如蚯蚓为链状神经系统,神经细胞集中成神经节,神经纤维聚集成束成神经,前后神经 以纵走神经相连,形成链状腹神经索。具有简

16、单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软体动物如章鱼虽然没 有脊椎,但其神经细胞较多,具有较高智力水平。节肢动物如昆虫,神经系统更为集中,初 步有了脑的分化。分为前脑,中脑,后脑3部分,比软体动物和坏节动物较发达。身体分工 明确,具有了很多复杂的行为。脊椎动物出现了脑和脊椎,神经系统高度集中。低等脊椎动物的脑还没有显示出主导功 能,随着脊椎动物的进化,脑的结构和功能都渐渐发展起来。原始形式的大脑较小,只有大 脑半球和嗅球主要功能为嗅觉,如鱼类;到了两栖类,大脑灰质增多,能够对传回來的部分 冲动进行处理;从两栖类开始,出现了原皮质,一些高等爬行类则出现了新皮质。人的大脑 皮质属新皮质,原皮质则变为了海马体;鸟类大脑则没有新皮质,大脑表面平滑,不像哺乳 类那样有沟回。随着脑的出现和脑的功能tl趋完善,动物的思维、行为也逐步复杂化。思维水平的复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