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66.80KB ,
资源ID:81612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1612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000a南京里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02.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000a南京里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02.docx

1、000a南京里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02南 京 里 隧 道 设 计 说 明一 设计原则1、隧道规划和设计应遵循能充分发挥隧道功能、安全且经济地建设隧道的基本原则。隧道线位的总体布设尽量避开不良地质段和环境影响敏感区,同时少占农田、耕地。2、隧道主体结构按永久性建筑设计,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建成的隧道能适应营运的需要,并方便管理和养护。3、隧道土建设计坚持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思路,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使支护结构适应于工程实际情况,更加安全、经济。4、以总体设计方案达到最优为指导思想,加强隧道主体工程设计与营运设施之间的协调,形成合理的综合设计。5、结合工程特点,积极慎重地采用新

2、技术、新材料以及新工艺,把“技术”与“经济”有效结合,同时体现节能减排,在满足既定的工程标准、功能、安全、环境、运营等因素的要求下,控制好工程投资。6、强化环境保护设计,尽量保护原有植被、维持原有水系,妥善处理弃碴和废水。7. 隧道洞门设计体现“国门文化”思想,融入地方民族和文化元素。二 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2.1 文件1、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瑞丽至腾冲高速公路瑞丽至陇川段(一期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第五册 2012年12月2、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云发改基础2013291号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瑞丽至腾冲高速公路瑞丽至陇川段项目姐勒至南京里隧道出口段(一期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

3、的批复 2013年2月16日3.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瑞丽至腾冲高速公路瑞丽至陇川段(一期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013年3月2.2 规范、标准及手册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 D70-2004)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 F60-2009)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5、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6、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D71-2004)7、公路隧道消防技术规程 (DBJ 53-14-2005)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

4、08-2008)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11、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1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14、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GA 98-2005)1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16、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17.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公路工程部分)2.3 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2、设计速度:80km/h。3、汽车荷载等级:公路级;

5、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4、交通量:按第20年(2033年)小客车32141pcu/d进行设计。5、隧道建筑限界净宽:0.75+0.5+23.75+0.75+0.75=10.25m;净高:5.0m6、隧道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净宽:0.75+0.5+23.75+ 3.50+ 0.75 =13.00m;净高:5.0m7、车行横通道建筑限界 净宽:4.5m;净高:5.0m8. 人行横通道建筑限界 净宽:2.0m;净高:2.5m三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及相关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意见1:下阶段(施工图)设计工作应加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查明围岩物理力学特性,综合分析评价围岩稳定性,优化平纵面线形

6、、洞口位置、衬砌和排水设计,加强隧道抗震设计,确保隧道施工、运营安全。执行情况:在本阶段,地质勘察工作做了相应加强,对围岩物理力学特性和围岩稳定性均做了分析和评价,隧道在总体、洞门、结构、防排水及抗震等各分项上均做了针对性说明或设计。意见2:隧道洞门设计图应补充地质填图,以明确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应增加相应基底处理措施。执行情况:已根据隧道详勘资料补充了地质填充(横断面);另,地基承载力均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四 隧道设置形式4.1 设置形式序号隧道名称布置形式分幅起点桩号止点桩号隧道长度(m)备注1南京里隧道双洞两车道分离式右幅K6+535K11+8085273左幅K6+535K1

7、1+8055270南京里隧道为一座分离式隧道,左、右幅隧道间净距约为2338m。 右幅隧道:起止点桩号为K6+535K11+808,分界段全长5273m;隧道进口端K6+630.04位于R4500m、i-2%的右转圆曲线上,K6+630.04K11+377.19位于直线上,K11+377.19K11+607.19位于R=2068m、Ls=230m的左转缓和曲线上,K11+607.19出口端位于R=2068m、i+2%的左转圆曲线上;隧道所在路段纵坡:进口端K9+700为+1.900%,K9+700出口端为-0.497%;隧道最大埋深约为410 m。 左幅隧道:起止点桩号为K6+535K11+8

8、05,分界段全长5270m;隧道出口端K6+924.59位于R4500m、i-2%的右转圆曲线上,K7+924.59K11+493.98位于直线上,K11+493.98K11+703.98位于R=1913.98m、Ls=210m的左转缓和曲线上,K11+703.98进口端位于R=1913.98m、i-2%的左转圆曲线上;隧道所在路段纵坡:出口端K9+700为+1.900%,K9+700进口端为-0.501%;隧道最大埋深约为414 m。 左右幅隧道累计总长10543m。五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南京里隧道位于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棒畹新寨,隧道起点端位于帕色河河谷上游,止点端位于南兰河右岸,均位于

9、山间沟谷内,交通条件较差。 地形地貌及隧址区气候情况:隧址属构造剥蚀低中山浅切割丘陵地貌,地貌受北东南西向构造控制明显,地形沿北东南西向的背斜轴及倒转背斜轴呈垄状起伏,绵延数十里;山脊两侧地形不对称,略显西陡(坡度45)东缓(坡度30)左右;地表高程9501600米,最高峰位于隧道洞身地表棒畹新寨东侧广大山顶,高程1585.8米,沟谷切割深度100500米。山顶呈浑圆状,山坡平缓,局部见陡崖。山脊较为宽阔,河谷呈“U”型,局部呈”V”型,谷坡在30以下;沿线路植被茂密,地表覆土厚度大,基岩出露差。隧道进出口分别为帕色河、南兰河,常年流水,水量较大;隧址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雨水充沛,年平

10、均降水量约1500mm,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90%),其余月份偶有降雨。 地质构造与地震:路线区域上处于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的西支中段偏北部位,构造线呈NESW向延伸,向NE与三江经向构造带中南段、南岭纬向构造带西延部分相接、复合。隧址区内主要构造为王子树南京里倒转背斜,该背斜核部轴线呈210230走向,褶皱发育于寒武系变质岩内,自王子树至南京里,SE翼产状倒转,两翼岩层均倾向NW。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地表地质调绘,背斜核部轴线大致与路线交于K8+852,交角约70。岩层产状倾向285360,倾角635;岩体节理裂隙发育,隧道进口附近节理产状15585、9

11、040,隧道出口附近节理产状2376、13280。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路线所经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4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各人工构造物应按相关地震动参数抗震设防。 地层与岩性:拟建隧道区范围内主要地层分述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Q4),冲洪积层(Q4al+pl):粉质黏土(单元层代号为):灰色、褐灰色,硬塑状。含1020%全风化强风化片麻岩角砾,粒径510mm,最大20mm。土质不均,切面粗糙。属级普通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200kPa,桩侧土的摩阻力标准值qik=60kPa。细砂(单元层代号为):灰

12、绿、灰色,稍密,饱和。砂质不纯,分选差,含1020%全风化强风化片麻岩角砾,粒径2040mm。呈透镜体状分布于测区内,厚度不均,属级松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90kPa,摩阻力标准值qik=40kPa。碎石(单元层代号为):灰、灰褐色,稍密,潮湿,碎石含量约5055%,粒径35cm,棱角状次棱角状,石质为片麻岩、变质砂岩等。呈透镜或层状分布于测区内,厚度不均,属级普通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350kPa,摩阻力标准值qik=90kPa。漂石(单元层代号为):灰、灰褐色,稍密,饱和,漂石含量约6075%,粒径1525cm,最大30cm,棱角状次棱角状,石质为片麻岩、变质砂岩等。呈透

13、镜或层状分布于测区内,厚度不均,属级软石。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500kPa,摩阻力标准值qik=160kPa。 第四系全新统(Q4),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单元层代号为):灰黄、灰褐色,硬塑。含1525%全风化强风化片麻岩角砾,粒径520mm,最大40mm。土质不均匀,切口粗糙。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220kPa,摩阻力标准值qik=65kPa。块石(单元层代号为):灰色,稍密状,饱和,块石含量约6075%,粒径1525cm,最大30cm,棱角状,石质为片麻岩、变质砂岩等。呈透镜或层状分布于测区内,厚度不均,属级软石。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400kPa,摩阻

14、力标准值qik=100kPa。 寒武系()全风化片麻岩(单元层代号为):灰色、灰褐色,原岩结构已破坏,局部有风化残余结构。钻孔岩心成土状。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280kPa,摩阻力标准值qik=90kPa。强风化片麻岩(单元层代号为):灰色,灰色,岩质较硬,岩芯呈土夹碎石状。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600kPa,摩阻力标准值qik=180kPa。中风化片麻岩(单元层代号为):灰色、灰白色夹黑色条纹、斑点,中厚层结构,片麻状构造。岩质坚硬,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2200kPa。 隧道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以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为主。

15、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粉质黏土孔隙中。残坡积层中的孔隙水为季节性上层滞水,富水性弱,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排泄于下伏基岩裂隙及沟谷、箐沟中。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寒武系()片麻岩、片岩等变质岩裂隙内,分布于整个隧道段;由于线路横穿高黎贡山山脉南延段余脉,沟谷切割深度不大,山顶呈浑圆状,山坡平缓,沿线路植被茂密,有利于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地层富水性中等。 水化学特征:本次勘察在K9+869右40m、K10+277左686m附近采取地表水水样进行室内水质简分析,根据试验结果,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标准判定:该水在类环境中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A类条件下

16、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隧道涌水量:隧道下伏寒武系()片麻岩、片岩等变质岩。根据本隧道的勘察现状,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地形、构造等地质特征以及所搜集的测区水文地质资料,选用降水入渗法、地下水动力法计算隧道涌水量。综合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约为16000m3/d,雨季隧道(单洞)最大涌水量约为24000m3/d。 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岩(土):测区无不良地质,未见特殊岩土分布。 洞口边坡稳定性: 隧道起点端位于帕色河右岸半山坡上,坡向约156,坡面坡角约30。据地质调查资料及钻探揭露,隧道进口处围岩主要由第四系残坡积(Q4el+d

17、l)粉质粘土及寒武系()片麻岩、片岩全风化层组成,粉质粘土层厚约10m,全风化层厚约8m。隧道左幅、右幅均以明挖进洞,应注意加强边坡支护;右幅隧道进口以后山坡转向,隧道基本顺坡而行,横断面地势左高又低,右侧凌空,斜坡横向稳定性差,建议对右幅右侧斜坡进行支挡加固。 隧道止点端位于南兰河南岸山坡上,坡向约333,坡面坡角约30。据地质调查资料及钻探揭露,隧道出口处围岩主要由第四系残坡积(Q4el+dl)粉质粘土及寒武系()片麻岩、片岩全风化层组成,粉质粘土层厚约10m,全风化层厚约10m。隧道左幅、右幅出口均为明挖,应注意加强边坡支护。 围岩分级:隧道穿越岩土体主要围岩级别为级,表5.1所示为围岩

18、段落划分一览表,表5.2所示为各级围岩所占比例情况。表5.1隧道围岩段落划分一览表右幅左幅序号起点里程止点里程围岩级别长度(m)序号起点里程止点里程围岩级别长度(m)1K6+535K6+9203851K6+535K6+9203852K6+920K7+1602402K6+920K7+1602403K7+160K7+2601003K7+160K7+2601004K7+260K7+6003404K7+260K7+6003405K7+600K8+4408405K7+600K8+4408406K8+440K8+5401006K8+440K8+5401007K8+540K8+6801407K8+540K8

19、+6801408K8+680K8+760808K8+680K8+760809K8+760K8+9001409K8+760K8+90014010K8+900K9+02012010K8+900K9+02012011K9+020K9+30028011K9+020K9+30028012K9+300K9+42012012K9+300K9+42012013K9+420K9+57015013K9+420K9+57015014K9+570K9+6508014K9+570K9+6508015K9+650K9+97032015K9+650K9+97032016K9+970K10+0508016K9+970K10+

20、0508017K10+050K10+25020017K10+050K10+25020018K10+250K10+42517518K10+250K10+42517519K10+425K10+69026519K10+425K10+69026520K10+690K10+7809020K10+690K10+7809021K10+780K11+10032021K10+780K11+10032022K11+100K11+44034022K11+100K11+44034023K11+440K11+80836823K11+440K11+805365表5.2 隧道各级围岩长度及比例一览表序号围岩级别右幅左幅全隧

21、长度(m)所占比例长度(m)所占比例长度(m)所占比例1级95318.07%95018.03%190318.05%2级176533.47%176533.49%353033.48%3级255548.45%255548.48%511048.47%六 主体工程设计6.1 内轮廓设计内轮廓(净空断面)几何尺寸,在满足隧道(及横通道)建筑限界要求的前提下,还应提供隧道(及横通道)内装、通风、照明等附属设施所需的必要空间,并考虑一定预留富裕量(施工误差)。根据我院多年的山岭公路隧道工程设计实践与经验,本着“结构受力均匀、施工技术成熟、工程造价合理”的原则,通过对单心圆/三心圆拱部与曲墙/直墙侧墙等组合方案

22、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本隧道主洞设计采用单心圆曲墙式断面型式,紧急停车带设计采用三心圆曲墙式断面型式,横通道设计采用单心圆直墙式断面型式。此外,对软弱岩土体围岩段,支护结构均设置仰拱;仰拱采用大半径圆弧坦拱型式,其最小矢跨比按1/12控制;仰拱与侧墙间采用小半径圆弧(按最小半径为120cm控制)连接。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几何尺寸按高速公路80km/h标准的要求拟定,主洞、紧急停车带及横通道的内轮廓主要尺寸参数如下:1、主洞:采用r1=5.50m的单心圆衬砌断面,内轮廓净空宽度11.00m、净空高度7.10m。2、紧急停车带:采用r1=7.86m、r25.50m的三心圆衬砌断面,内轮廓净空宽度13.

23、80m、净空高度7.51m。3、人行横通道:采用拱顶为r1=1.20m半圆、边墙为直墙的衬砌断面,内轮廓净空宽度2.40m、净空高度3.15m。4. 车行横通道:采用拱顶为r1=2.35m半圆、边墙为直墙的衬砌断面,内轮廓净空宽度4.70m、净空高度6.25m。6.2洞口工程及洞门设计6.2.1 洞口位置与洞门形式洞口位置的确定本着“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并尽可能地降低洞口边坡及仰坡的开挖高度,以保证山体的稳定,同时减小对洞口自然环境的破坏。本项目位于中缅边境,设计要体现“国门文化”思想;同时,该隧道属于山岭隧道,设计还应体现“弱化人工痕迹、保留自然风貌、融入地域文化”的理念。对因洞口施工而

24、破坏的自然环境,将尽可能地结合洞口防护与绿化工程、洞门装饰及洞口景观设计对其进行恢复;在对当地自然人文和民族文化及其建筑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洞门装饰体现地域文化元素。本隧道四个洞口均采用明洞与小帽墙相结合的洞门型式,即在明洞口设置具当地民族建筑风格的洞门端帽墙,以备装饰需要。隧道的各洞口洞门型式详见隧道表,其景观设计(含隧道铭牌)见另册。6.2.2 洞口外联络通道对于分离式双洞隧道,当洞外左右线高差不大,无结构物干扰且地形条件允许时,进出口路基间均设置洞口外联络通道;地形不利时也宜设置简易的洞口外联络通道;经现场调查和比选,本隧道在瑞丽端距洞口约100m左右的位置,在陇川端距洞口约200m左

25、右的位置各设置一处“X”型联络通道。6.3 支护设计6.3.1 明洞段支护设计隧道洞口段结合地形、地质、洞口排水以及道路交叉等情况均设置长度不等的明洞结构段。明洞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式衬砌结构。为保证洞口稳定性和减少洞口开挖,隧道岩体结构类型呈散体状或碎裂状结构的级围岩段均设置超前大管棚作为辅助进洞措施。6.3.2 洞身段支护设计隧道洞身段支护衬砌按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相结合的复合式衬砌,即以锚杆、湿喷混凝土、格栅钢架、型钢钢架等组成初期支护,模筑混凝土为二次衬砌。复合式衬砌分为洞口加强段/浅埋段复合式衬砌和深埋段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对于级围岩,由径向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

26、网及工字钢钢架(或格栅钢架)组成;对于级围岩,由径向锚杆及喷射混凝土组成。钢架之间用纵向钢筋连接,并与径向锚杆、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形成为一个整体体,与围岩密贴,形成承载结构。二次衬砌一般采用素混凝土结构,当设计荷载较大,特别是在浅埋段或软弱围岩地段,后期变形荷载较大,须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以确保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在初支和二衬之间铺设透水排水管、土工布及防水卷材。衬砌结构支护设计采用工程类比法,结合构造要求,根据围岩级别和洞室埋深条件拟定相应的支护类型,并通过必要的理论分析计算进行校核,确定支护衬砌参数。本隧道设计采用的主要支护参数分别如表6.1所示。表6.1隧道主要支护参数设计表支护类型围岩

27、级别及适用情况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预留变形量喷射混凝土锚杆(m)钢筋网钢架拱、墙(cm)仰拱(cm)(cm)间距拱、墙仰拱位置长度间距(mm)(cm)(mm)Sma明洞60钢筋混凝土S5a级浅埋2525拱、墙3.01.00.6 8 200200(拱、墙部)60(I18)50钢筋混凝土150S5b级深埋2525拱、墙3.51.00.8 8 200200(拱、墙部)80(I18)50钢筋混凝土120S5c级断层、破碎带2727拱、墙4.01.00.6 8200200(拱、墙部)60(I20a)60钢筋混凝土150S4a级较差段2222拱、墙2.51.00.8 8250250(拱、墙部)80(I16)4

28、5钢筋混凝土120S4b级一般段22拱、墙3.01.01.0 8250250(拱、墙部)100(格栅)40混凝土100S4c级较好段15拱、墙2.51.21.2 12250250(拱部)35混凝土80S3a级较差段12拱部2.51.21.235混凝土60S3b级一般段10拱部2.01.51.535混凝土30S4jt级紧急停车带24拱、墙3.51.00.8 8 200200(拱、墙部)80(I18)50钢筋混凝土120S3jt级紧急停车带18拱部3.01.01.0 8250250(拱部)80(格栅)45混凝土80本隧道采用的辅助工程措施主要有:管棚、超前小导管。管棚:适用于隧道岩体结构类型呈散体状或碎裂状结构的级围岩进洞段;管棚采用节长56m、1086热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