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536.58KB ,
资源ID:81586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1586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典型光学系统中像差研究的一些问题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典型光学系统中像差研究的一些问题资料.docx

1、典型光学系统中像差研究的一些问题资料典型光学系统中相差研究的一些问题摘要 本文先简单介绍像差理论,包括几种像差及其成因。然后介绍了在典型光学成像系统中的像差研究的一些问题,有基于人眼模型的不同瞳孔直径下眼像差特性、变焦显微系统的像差分析、全息校正望远镜主镜像差原理。最后得出总结。关键词 像差理论 人眼像差特性 变焦显微镜像差 望远镜主镜像差 1 引言 像差研究是应用光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在实际光学系统设计中,如何减少像差对物像质量的影响,得到实际要求范围内的物像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所以在应用光学的学习中对于像差的学习以及了解现在像差研究的一些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借此次大作业的机会,我对这方面的

2、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了解和研究。本文先根据课上内容对像差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小结,然后介绍了在人眼、望远系统和显微系统中像差研究的一些问题。2 像差理论简介在光学系统中实际所成的象与理想象总是有差异,这种成象的差异就称为光学系统的像差。像差分为以下几类:(1)球差:由光轴上某一物点向镜头发出的单一波长的光线成象后,由于透镜球面上各点的聚光能力不同,它不再会聚到象方的同一点,而是形成一个以光轴为中心的对称的弥散斑,这种象差称为球差,如下图所示。(2)慧差:光轴外的某一物点向镜头发出一束平行光线,经光学系统后,在象平面上会形成不对称的弥散光斑,这种弥散光斑的形状呈彗星形,即由中心到边缘拖着一个由细到粗

3、的尾巴,其首端明亮、清晰,尾端宽大、暗淡、模糊。这种轴外光束引起的象差称为彗差,如下图所示。彗差的大小是以它所形成的弥散光斑的不对称程度来表示。彗差的大小既与孔径有关,也与视场有关。(3)像散:像散也是一种轴外象基,与彗差不同,它是描述无限细光束成象缺陷的一种象差,仅与视场有关。由于轴外光束的不对称性,使得轴外点的子午细光束的会聚点与弧矢细光束的会聚点各处于不同的位置,与这种现象相应的象差,称为像散。子午细光束的会聚点与矢细光束的会聚点之间距离在光轴上的投影大小,就是象散的数值。如下图所示。 (4)场曲:当垂直于光轴的物平面经光学系统后不成象在同一象平面内,而在一以光轴为对称的弯曲表面上,这种

4、成象缺陷称为场曲。场曲也是与孔径无关的一种象差。由于象散的存在,子午细光束所形成的弯曲象面与弧矢细光束所形成的弯曲象面往往不重合,它们分别称为子午场曲Xt和弧矢场曲Xs,如下图所示。 (5)畸变:畸变是指物体所成的象在形状上的变形。畸变并不影响象的清晰度,只影响物象的相似性。由于畸变的存在,物空间的一条直线在象方就变成一条曲线,造成象的失真,如下图所示。畸变分桶形畸变和枕形畸变两种。畸变与相对孔径无关,仅与镜头的视场有关。 (6)色差:在照相系统中,镜头总是用白光成象。而白光是由各种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组成的,而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在同一光学介质中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因此在同一焦面上其会聚点会不同,这种

5、现象称为色差。3 基于人眼模型的不同瞳孔直径下眼像差特性3.1 离焦图 3.1a 给出了两种眼模型在不同瞳孔直径下的离焦量值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实线表示的是 L 眼模型在不同瞳孔直径下的离焦量变化情况,虚线表示的是 G 眼模型在不同瞳孔下的离焦量变化情况。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瞳孔直径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是波前像差 Zernike 的第四项系数 Z4,在波前像差 Zernike 前 35 项系数中 Z4 表示的是光学系统的离焦量。在图 3.2.1a 中对比两条曲线可以看出,随着瞳孔直径的变化,L眼模型离焦量的变化曲线要比 G 眼模型的变化曲线平缓很多,当瞳孔直径从 2mm 变化到 8mm 时,L 眼

6、模型的离焦量从-0.003 增长到 1.934,而 G 眼模型的离焦量从-0.334 增长到 9.217。对 G 眼模型来说,当瞳孔直径为 2mm 时,G 眼模型的离焦量值为负值,且接近于零,当瞳孔直径在 2mm-5mm 之间时,G 眼模型的离焦量值变化不是很大,当瞳孔直径大于 5mm 时,G 眼模型的离焦量值呈现大幅度的上升变化。在图 3.2.1a 中的 L眼模型,随着瞳孔直径的变化,其离焦量变化曲线很平缓,变化不是很明显,为了更容易看出 L 眼模型随着瞳孔直径变化呈现出的变化趋势,在图 3.2.1b 中将 L 眼模型离焦量的变化曲线图给予了放大。在图 3.2.1b 可以清楚地看到,当瞳孔直

7、径为 2mm 时,L 眼模型的离焦量值也是很小,随着瞳孔直径上升至 5mm 时,其离焦量值也仅为 0.26,当瞳孔直径接着再变大时,L 眼模型的离焦量值呈现了相比之前较大幅度的上升。对比这两条曲线可以看出,随着瞳孔直径的变化,虽然两条曲线的变化幅度相差很大,但是这两种眼模型的离焦量变化趋势是大致相同的,均在瞳孔直径为 2mm-5mm之间变化时,两种眼模型的离焦量均变化不大,当瞳孔直径从 6mm 继续增大时,两种眼模型的离焦量均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图 3.1a 两种眼模型在不同瞳孔直径下的离焦量变化曲线图图 3.1b L 眼模型在不同瞳孔直径下的离焦量变化曲线图3.2 球差 图 3.2 给出了

8、两种眼模型在不同瞳孔直径下的球差值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实线表示的是 L 眼模型在不同瞳孔直径下球差的变化情况,虚线表示的是 G 眼模型在不同瞳孔下球差的变化情况。图 3.2 两种眼模型在不同瞳孔直径下的球差曲线图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瞳孔直径的逐渐增加,除了 L 眼模型的球差变化幅度稍微小于 G 眼模型的球差变化幅度之外,两种眼模型的球差变化情况几乎是相同的,均随着瞳孔直径的变化而增大,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具体表现为在瞳孔直径为2mm-5mm 时,两种眼模型的球差变化量均不是很大,当瞳孔直径大于 6mm 时,球差增长幅度较大。在瞳孔直径为 2mm 时,即人眼在亮度较强环境下,两种眼模型的球差值

9、均很小,接近于 0mm;当处于正常环境下,两种眼模型的球差值均在 0.02mm 之下;当瞳孔直径为 8mm 时,人眼处于亮度较暗的环境之下的情况下时,两种眼模型的球差值略有不同,G 眼模型的球差值较大为 0.185mm,L 眼模型的球差值稍小些,为 0.141mm。3.3 人眼波前像差的 PV 值 图 3.3a 给出了两种眼模型在不同瞳孔直径下波前像差的 PV 值的变化曲线图,其中实线是 L 眼模型波前像差的 PV 值在不同瞳孔直径下的变化曲线图,虚线表示的是G 眼模型波前像差的 PV 值在不同瞳孔直径下的曲线图。图 3.3a 两种眼模型在不同瞳孔直径下的 PV 值曲线图对比这两条 PV 值曲

10、线图,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瞳孔直径下,G 眼模型波前像差的 PV 值均大于 L 眼模型波前像差的 PV 值,并且随着瞳孔直径的增大,两种眼模型的 PV 值相差越大,例如,当瞳孔直径为 2mm 时,G 眼模型的 PV 值为 1.16waves,而L眼模型的 PV 值为 0.01waves;当瞳孔直径为 4mm 时,G 眼模型的 PV 值为2.57waves,而 L 眼模型的 PV 值为 0.33waves;当瞳孔直径为 8mm 时,G 眼模型的PV 值为 36.64waves,而 L 眼模型的 PV 值为 6.68waves。图 3.3b 单独给出了 L 眼模型的波前像差 PV 值在不同瞳孔直径

11、下的曲线图。结合图 3.2.3a 中的 G 眼模型的 PV 值曲线图可以看出,在瞳孔直径为 2mm-8mm 时,两种眼模型的波前像差 PV 值变化都是比较缓慢的,在瞳孔直径大于 6mm 时,两种眼模型的波前像差的 PV 值变化幅度均明显增大。概括来说,随着瞳孔直径的增大,两种眼模型的波前像差 PV 值均变大,并且变化幅度在瞳孔直径为 6mm 之后越来越大。图 3.3b L 眼模型在不同瞳孔直径下的 PV 值曲线图3.4 人眼波前像差的 RMS 值 而 L 眼模型的 rms 值为 1.981waves。图 3.2.4a 给出了两种眼模型在不同瞳孔直径下波前像差的 rms 值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实线

12、表示的是 L 眼模型波前像差的 rms 值在不同瞳孔直径下的变化曲线图,虚线表示的是 G 眼模型波前像差的 rms 值在不同瞳孔直径下的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瞳孔直径下,G 眼模型波前像差的 rms 值比 L 眼模型波前像差的 rms 值要大的多,例如,在瞳孔直径为 2mm 时,G 眼模型的 rms 值是 0.332waves,而 L 眼模型的 rms值是 0.003waves;当瞳孔直径为 4mm 时,G 眼模型的 rms 值为 0.772waves,而 L 眼模型的rms值为0.096waves;当瞳孔直径为8mm时,G眼模型的rms值为10.179waves,而 L 眼模型的 r

13、ms 值为 1.981waves。图 3.4a G 眼模型在不同瞳孔直径下的 rms 值曲线图图 3.4b 单独给出了 L 眼模型在不同瞳孔直径下的波前像差 rms 曲线图,对比图3.4a 中的 G 眼模型波前像差 rms 曲线图可以看出,G 眼模型和 L 眼模型的 rms 值随着瞳孔直径的逐渐增大变化情况大致相同,当瞳孔直径从 2mm 逐渐增大到 5mm 时,rms曲线较为平稳,变化不大,当瞳孔直径从 6mm 增大到 8mm 时,rms 值增长幅度较大。图 3.4b L 眼模型在不同瞳孔直径下的 rms 值曲线图4 变焦显微系统的像差分析随着变焦距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逐渐接近并达到定焦距光学系

14、统的水平,变焦距光学系统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它的应用不再局限于最初的生物显微镜,而是已经延伸到了各个行业,包括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IT 产业、以及植物学、生物学、病理学、细菌学等;具体应用如电子产业的 IC 电路检验,液晶屏检验;运输,金属行业的涂饰表面,金属表面检验;材料,化学行业的玻璃纤维检验以及其他一些行业如食品,药物的检验,植物,生物观察等等。 本节将重点介绍变焦显微系统的像差分析。4.1 研究内容简介像差分析基于 ZEMAX 光学分析软件,利用 ZEMAX 的 MTF 曲线、SPT 点列图、RAY 曲线、OPD 曲线、场曲、畸变曲线等,完成变焦显微镜系统像差的全面分析。显微物镜中有

15、消色差物镜,半复消色差物镜和复消色差物镜。消色差物镜是指对两条谱线校正轴向色差的物镜;半复消色差物镜的二级光谱比消色差物镜小;复消色差物镜是指对三条谱线校正轴向色差的物镜。无论是哪一种物镜,七种像差反映在 ZEMAX 中表现为同一分辨率下 MTF 值的大小,Ray Fan曲线的形状,点列图的尺寸以及场曲和畸变的大小。4.2 MTF 曲线 MTF 表示各种不同频率的正弦强度分布函数经光学系统成像后,其对比度(振幅)的衰减程度。当某一频率的对比度下降到零时,说明该频率的光强已无亮度变化,即频率被截止。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归一化后的对比度(或者叫反差),反差就是像面最亮和最暗处的差异程度。MTF

16、曲线和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越大,表明光学系统所传递的信息量越多,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越好,图像越清晰。MTF 曲线中除了不包含光学系统的场曲畸变信息以外,MTF 值越大,光学镜头再现还原的能力就越强。在 MTF 图中,MTF 值是一个界于 0 到 1 之间的数值。1.0 表示百分之百完全分辨,0.6 表示只有六成的分辨能力,此时白色线条略带灰色,黑色线条也不是深黑色。0.0 表示完全无法分辨,所呈现出来的只是一片灰色。水平坐标表示镜头所能分辨的线对数。因此,MTF 值是用来评估不同线频时黑白线条的反差。例如,当人们在读白纸黑字时,要求的最低反差是 20%,低于 20%读起来就比较吃力。横坐标在高频时

17、表示镜头分辨细节的能力,低频时表示镜头再现整体轮廓的能力。望远物镜,显微物镜均为小像差系统,传递函数值高,设计时应尽可能接近衍射极限;投影物镜,照相物镜为大像差系统,传递函数值较小且离衍射极限很远,计算传递函数值时应设置最高截止频率。通常用特征频率的传递函数值来评价光学系统的像质。以 5 或 10 线对来评价镜头的对比度性能时,此频率的 MTF 值纵然只有 23 %的差异,人眼也可轻易分辨,所以这是一个重要的基本频率。好的镜头在频率为 5lp/mm,小光圈时子午及弧矢方向 MTF 值可以达到 95%。低于 90%表示像质较差。以 40 线对来评价镜头的清晰度性能。40lp/mm 代表一个镜头可

18、以分辨多细的物体 (譬如一根毛发)。此频率下 MTF 纵然有 10 %差异,人眼也不太能分辨其差别。有了上面的分析以后,得到变焦显微镜的不同焦距位置的 MTF 曲线。如图4-1中(a)、(b)、(c)、(d)分别代表了从长焦到短焦的四个焦距位置的 MTF 曲线。图 4-1 变焦显微镜不同焦距位置 MTF 曲线图 从以上的 MTF 曲线中可以得到:1. 镜头在频率为 5lp/mm 时,系统向短焦位置变化的过程中,MTF 值从均在 95%以上。2. 频率为 40lp/mm,在长焦时对应的 MTF 值在 20以上,短焦时 MTF值在 60以上,说明系统的综合像质良好。3. 光学系统的截止频率值在四个

19、焦距位置分别为 208 lp/mm,299 lp/mm,369 lp/mm,390 lp/mm。4. 随着活动组份的移动,系统向短焦方向变化,放大倍率逐渐增大,不同视场下 MTF 值逐渐向衍射极限值靠近。5. 往短焦变化过程中,MTF 曲线在衍射极限值时对应的 MTF 值从 0.10.2 逐渐增大到 0.20.3 之间。6. 随着焦距减小,不同视场下的 MTF 曲线以及同一视场下的子午和弧矢方向的 MTF 曲线趋向一致,说明往高倍变化的过程中,随着视场变小,变焦显微镜物方视场逐渐变得均匀,成像质量趋于良好。7. 由 MTF 曲线可以发现,通常子午方向较弧矢方向 MTF 值来得差,在镜头优化时,

20、可以用较高的弧矢方向 MTF 值来补偿子午方向做某种程度的像差补偿。4.2 Ray Fan 曲线图 4-2 变焦显微镜不同焦距位置 RAY FAN 曲线图Ray Fan 曲线能够表示光学系统的综合像差。横坐标表示光学系统的入瞳位置,归一化为1 到1 之间,0 位置对应的就是光轴穿过入瞳中心与像面的交点。纵坐标则是其他光线与主光线在像面上的相对位置变化。由于在计算光路时通常考虑子午面和弧矢面上的光线,因此同一个视场下的同一个波长编号对应两条 Ray Fan 曲线。实际上,Ray Fan 曲线是考虑了点列图子午和弧矢方向上的像点分布情况,是点列图的一个特例。理想光学系统的 Ray Fan 曲线是在

21、横轴上,然而由于像差的存在,会出现一定形状的曲线。比如,S 形状的曲线表示这个系统有球差,多个 S 形状的曲线表示光学系统有高级球差。图 4-2 是不同焦距位置 RAY FAN 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零视场较其他视场曲线平坦,低倍较高倍曲线平坦。由于球差为轴向像差,前固定组使用对称型物镜,从 Ray Fan 曲线形状可以看出,高倍时系统球差相对比来说较为严重。4.3 Spot Diagram 点列图图 4-3 变焦显微镜不同焦距位置点列图下表是四个焦距位置,图 3-3 光学系统在不同视场下,点列图半径值。表格 3- 5 不同焦距位置点列图半径/ m由一点发出的许多光线经光学系统后,因像差使其

22、与像面的交点不再集中于同一点,而形成了一个散布在一定范围的弥散图形,称为点列图。同一视场下不同色斑的分开程度表明色差的影响程度,因而,点列图半径是光学系统的像质综合评价指标。中心视场较边缘视场的像斑半径小,短焦距位置较长焦距位置的像斑半径小。随着系统往短焦距的方向变化,不同视场下的像斑半径都逐渐变小,物面的分辨率逐渐接近系统的衍射极限,分辨能力逐渐提高。4.4 场曲和畸变图 3- 7 变焦显微镜不同焦距位置场曲畸变曲线图实际像面偏离高斯像面的距离称为像面弯曲,简称场曲。子午像面相对于高斯像面的偏离量称为子午场曲,弧矢像面相对于高斯像面的偏离量称为弧矢场曲。低倍时的子午场曲和弧矢场曲都较为严重,

23、且子午和弧矢像面的偏离量较大。高倍时像面的场曲减小,子午弧矢像面趋于重合。理想光学系统中,一对共轭的物像平面上的物像垂轴放大率是常数,也就是说,物像平面上的各部分的垂轴放大率相等。实际光学系统中,视场较小时,近似接近理想情况,当视场较大时,像平面上不同部分的垂轴放大率随着视场大小而变,即物像之间失去相似性,称这种像变形的成像缺陷为畸变。目视光学仪器中,畸变可允许到 4。如若需要用来测量的光学系统则对畸变的要求很高。本论文的摄影变焦显微镜,主要是用于观察成像,因而可以放宽畸变的要求。摄影变焦显微光学系统中畸变小于 2%,基本上符合要求。5 全息校正望远镜主镜像差原理利用全息技术校正望远镜光学误差

24、和系统像差的方法是由俄罗斯科学家Denisyuk 和 Soskin 于 1971 年提出的,其实质是利用激光全息技术获得大像差波面的位相共轭波面,从而补偿、校正原始大像差波面,实现无像差光学成像。以下分别对折射式望远镜主镜和反射式望远镜主镜的像差校正原理进行分析研究。5.1 折射式望远镜全息技术用于校正折射式望远镜主镜像差原理如图5-1 所示。图5-1 折射式望远镜主镜像差的全息校正原理图中用一个理想的光学元件和一块像差板,表示折射望远镜中不完善的物镜,如图5-1(a)所示。无穷远处一束衍射受限的平行光入射至这一有像差的物镜上,其会聚光束经望远镜目镜准直照射到全息干板H上。另一束衍射受限的参考

25、光束以一定的角度入射至全息记录干板H上,若这两光束满足干涉要求,则两光束产生干涉,由此在全息记录干板H上得到有像差的光束与衍射受限参考光束相干涉的全息图,如果适当调节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焦距大小,则可用来调整对无穷远处物体所成像的大小。如果用原照明光波去再现此全息图,如图5-1(b)所示,则可再现出原衍射受限的无像差的参考光束。如果用远处的物光波替代原照明光波去再现此全息图时,如图5-1(c)所示,从而再现出衍射受限参考光束。由于在再现光束中保留着原始的物光波信息,因而可形成远距离物体的无像差像。5.2 反射式望远镜 反射望远镜在天文观测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由于反射望远镜光学性能的重要特点是没

26、有色差,也不存在二级光谱,且对于反射镜的材料,只要求它的膨胀系数较小、应力较小和便于磨制。因此,它与折射系统相比,可以使用大口径材料,也可以使用多镜面拼镶技术等。由于反射镜的造价要比透镜低的多,目前设计和建造的大口径望远镜都是采用的反射系统。因此对反射式望远镜主镜像差校正的研究尤为重要。全息技术用于校正反射式望远镜主镜像差原理如图5-2 所示。一束相干平行光入射至具有大像差的球面反射镜M,其反射光经平面反射镜后由透镜L准直为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到全息干板H上,全息干板位于M经次级光学元件L所成像的像面上,参考光束为衍射受限的单色平行光束,与全息记录干板H法线方向的夹角为。设透镜L的焦距为f,若M至

27、L的距离p,L至全息记录干板H的距离q,它们满足如下关系: 。 这样全息干板H所记录的是一幅球面反射镜M的像面全息图。由此得到像差光束与衍射受限参考光束相干涉的全息图,如5-2(a)所示。该全息图的再现如图2.6(b)所示,来自远距离物体的光由具像差的望远镜主镜M收集,经次级光学元件L后照射至全息记录干版上,从而再现出衍射受限的参考光束。由于在再现光束中保留着原始的光强调制,因而可形成远距离物体的无像差像。图5-2 反射式望远镜主镜像差校正原理设照射到全息干板 H 上的物光束和平行参考光束的复振幅光场分布分别为: (2.20) (2.21)其中、分别为物光波和参考光波的振幅;为由球面反射镜 M

28、 的面形误差引起的位相漂移;k=2/,为记录光波长,为参考光束与全息干板 H 法线方向的夹角。则入射至全息记录干板 H 上总的复振幅光场分布为: (2.22)因此,全息干板 H 的光强度分布为: (2.23)在线性记录和处理的条件下,全息图的振幅透过率与曝光光强成正比。若略去比例常数,可将全息图的振幅透过率写为: (2.24)经显影和定影处理后将全息图严格复位至原记录位置,用远距离物光束照明再现全息图。设远距离物光束的光场分布为: (2.25)则透过全息图 H 后的复振幅光场分布为: (2.26)其中第三项衍射光波再现了原参考光波的光场,不再含有由球面反射主镜 M 的面形误差引起的位相因子。若

29、原参考光束为衍射受限的平行光束,则该包含了全息校正板和大面形误差及系统像差的望远系统具有衍射受限成像性能,可用于对远距离物体的无像差成像。6 总结本文介绍了三个典型光学系统中,即人眼、显微系统、望远系统中相差研究的三个问题,分别是基于人眼模型的不同瞳孔直径下眼像差特性、变焦显微系统的像差分析、全息校正望远镜主镜像差原理。在此次的大作业机会中,我对像差在实际光学系统设计中的问题有了一个了解,同时对像差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希望老师对我的论文多多进行指导。7 参考文献1 张以谟,应用光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2 王峰林,基于眼模型的人眼像差特性研究,吉林大学,2012年3 林明发,变焦显微镜设计,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4 朱爱敏,全息校正望远镜主镜像差的机理及实验研究,苏州大学,2008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