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647.57KB ,
资源ID:81484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1484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x

1、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预习自学 1) 后西方列强侵入的客观影响2)西方 的影响3)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推动主要原因 1)物质生活:建国初,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衣着朴素、食物简单、住房拥挤,陈设简单,生活必需品凭票供应,总体水平较低。2)风俗习惯:勤俭节约、 ,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吃:到 年,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倡导的“ ”工程丰富了百姓的餐桌2)穿:从单一的款式走向 。3)住:农民纷纷兴建新房,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 “ 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买到合适的住房,人均住房面积大大提高。不少人追求具有现代设备、环境优美的

2、舒适住宅。4) 风俗习惯: 方式多样化,注重 、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正逐步形成。改革开放前农村:仍处于落后、封闭、贫穷的状态,传统风俗,坚若磐石。1)衣: 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西服、学生装、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2)食: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开始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等,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 3)住:通商口岸设立了外国人的使、领馆区,建起了 或中西合璧的豪宅4)风俗习惯: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 “ ”,并改变传统的 ;民国初年的“断发易服”还带有 的色彩;大城市中婚丧仪式由铺张繁琐愚昧转为 ; 城市表现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改革开放后二、本课目标

3、 【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考纲要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学习目标:(1)识记:掌握近代中国人们物质生活变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原因;理解中国近代一些风俗习惯的进步,是人们追求进步、文明的表现;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情感价值观:认识到我国人民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前提;进步的文明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学习重点】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学习难点】近现代不同时期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三、检测反馈 知识点1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4、1 “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2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A3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A4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5民国时期,民间多因

5、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A6 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7 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反映了什么历史

6、现象? A倡导婚姻自由 B反清革命 C全盘西化 D易服、废止缠足8 晚清时期,有人把“断发易服”提高到强国的高度,上书皇帝说:“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该人最有可能属于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地主阶级顽固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知识点2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9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穿着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制度的更替 B经济的发展 C思想的解放 D中外交流10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

7、人们物质生活的新变化的是 粮食、日用品和副食凭票限量供应 B时装表演成为引导社会衣装新潮流C城镇居民住上漂亮的单元楼 D科学卫生的饮食习俗正在形成11“民以食为天”,从近现代饮食文化的变迁中,可以看出历史发展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21世纪初的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宝塔(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我国经济的什么特点?(2)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有何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A(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新中国成立后饮食变迁中得出的认识。四、高考链接 1(2010山东)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传

8、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 B C D2(2010年江苏)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3(2010年上海)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4(2011年江苏历史,7)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

9、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 B C D5(2011天津文综,6)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A18981900 B19011911 C19121927 D192819376(2011年山东省基本能力,18)生活中有许多抹不去的记忆,在我国供给短缺的年代,人们买粮食不仅要用钱,还要用粮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粮票只有全国通用粮票,没有地方粮票 B纸币

10、票样上的人物形象通过木刻手法表现C纸币票样所示的人民币票劵采用我国多民族文字D粮票同人民币一样在使用,因而是一种货币7 (2011年浙江文综,17)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8 (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

11、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介绍信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1963年1月10日9 (2012天津文综历史,4)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10(2012江苏历史,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

12、、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11(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16)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塔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图6)。这反映出 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上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就显著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A BC D12(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17)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表2显示

13、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13(2013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28题)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是在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142014浙江卷 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甲图清初男子剃发蓄辫 乙图民国初年男子剪辫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

14、的过程152014浙江卷 下图是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出版业的发展 B广告业的进步C婚姻礼俗之变迁 D世界文明之演进162014安徽卷 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172014北京卷 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墙上画作的风格人物的发型照明手段饮食方式A B C D182014福建卷

15、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192014江苏卷下面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202014山东卷 (2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探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材料 甲:下图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

16、绘制的同名连环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鬟鸣凤。3周氏告诉了鸣凤一个不幸的消息。周氏虽也不忍,但这是高老太爷的命令,自己也不敢违抗。 4.鸣凤抱定死的决心,她摸索到花园的湖池边,那是她被迫选定的归宿地。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结论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17、。(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4分)(2)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6分)(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6分)(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 加以阐述。(8分) 学案(41)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鸦片战争民主思潮“洋布”“洋装”中山装欧式洋房废止缠足婚姻制度反清革命简约文明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无私奉献1987菜篮子多样化安居休闲环保 三、检测反馈1C B C B D 6 A D C B A 11(1)特点:生产力低下;计

18、划经济体制;统购统销。 (2)变化: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人们更讲究营养,注意合理的膳食结构,粗粮和绿色食品受到人们喜爱。 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 (3)认识:合理的经济政策应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首要目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四、高考链接 1D B B B C 6C A CB D 11AC D14B解析 本题以清初和民国初期关于发辫的有关政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甲图中清初期的“剃发蓄辫”说明清朝统治者强行推行民族发饰,而乙图中民国初期的“剪辫”说明其与辛亥革命的革命宗旨有关,两幅图充分说明习俗变迁与当时政

19、治密切相关,故本题选择B项。15D解析 本题以20世纪初某报截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图片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解答图表类题目时,需留意图片中的信息。从题干“某报截图”说明与出版印刷业发展有关,故A项正确;从图片中“求婚广告”可获取广告业和婚姻习俗变迁的信息,故B、C两项正确;图片反映不出“世界文明之演进”的信息,故选择D项。16D本题以申报刊载的近代社会习俗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报纸中既描述了一部分中国人在社会生活上过分仿效西方,同时也表明作者的态度“金钱浪掷轻利权”,即不赞成这种时尚。A项表述片面,予以排除; B项着西装主要在城市中,并不是普遍现象,故予

20、以排除;C项表述太过绝对。17B解析 本题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从图片提供的信息看,墙上悬挂的仍然是中国传统的山水画,饮食方式仍然是中国传统的饮食方式,无法反映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图片中的人物剪去了长辫,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风尚的变化;照明已经使用了电灯,反映近代物质生活的变化。故选B项。18B解析 本题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的流行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旗袍是在中国满族妇女传统服饰基础上,结合西方服饰的特点设计出来的一种服饰。A项错在“完全西化”;旗袍本身具有高开叉的特点,

21、不符合传统纲常伦理对妇女的着装要求,但由于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而逐渐被人们接受,B项正确;C项错在“开始”;D项不是社会原因。19C解析 本题以漫画发辫之将来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漫画获取信息并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从漫画中找准有效信息,漫画中剪辫子的人剪掉一部分,代表崇尚西洋,还保留了一部分表示保留国粹,说明时人传统观念依然存在,故本题选C项。A项只显示漫画一部分信息;B项错在“刻意保存”,这是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D项说法不符合漫画意旨。20答案(24分)(1)材料甲反映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明清统治者都重视对节妇烈女的宣传褒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妇女受礼教压迫

22、的状况;研究材料甲能够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成因,为探讨20世纪初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提供比较研究的视角。(2)考生作答时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的关系。举一例说明即可。如: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娶鸣凤为妻等,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李欣淑的父母包办其婚姻等,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反映出人们的守旧和社会的保守。(3)材料丙。材料丙是当时的新闻报道,相对较为真实,史料价值较高;材料乙是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有艺术加工成分,使用时应与其他史料印证。(4)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

23、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20.解析 本题以妇女解放为切入点,考查20世纪初期中国的社会变化,并渗透研究性学习、史料教学

24、、比较史学等内容。第(1)问要从反面印证古代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可以和其他史料对比运用,从而为探讨20世纪初妇女解放情况提供资料。第(2)问,材料乙中觉慧和鸣凤因为封建等级不能在一起,另外鸣凤被老爷赐婚,无奈选择自杀,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纲常礼教对妇女的束缚仍然很严重;材料丙中李欣淑毅然反对包办婚姻,追求个人自由、幸福,据此可以看出新时期妇女的解放,从而反映结论。第(3)问主要探究了史料的价值。材料乙是文学作品,带有艺术加工成分;材料丙则出自大公报的新闻报道,相对真实,史料价值更高。第(4)问可从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展开论述,注意一定要紧紧围绕“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25、”这一观点来论证,所谈内容必须回归到对女性解放的影响上来。另外还要注意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地阐述。熟背熟记,重在理解 分析影响近现代生活演变的主要因素。【提示】近现代社会变迁首先是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强烈冲击,然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共同影响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结果。在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基础上延续;政局变化(如:列强的侵入、民国的建立、新中国建立等);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社会生活巨变的根本原因并直接推动了物质生活的变化;)国家政策措施;科技进步程度;外来文明的冲击和渗透;人们思想解放的程度。本课知识表解【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近代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衣女装(旗袍)男装(长袍、西服、中山装)朴素为主服饰多姿多彩食西餐、面包、咖啡、西式的糖、烟、酒统购统销,使用粮票解决了温饱问题,实行“菜篮子”工程住西式的住宅、花园式楼房住房比较拥挤安居乐业、“安居工程”风俗习惯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变婚姻制度;改变婚丧仪式、社交礼仪、等涤荡封建糟粕;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的主流娱乐休闲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科学膳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