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4.68KB ,
资源ID:81260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1260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1课走近心理学走进新生活.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课走近心理学走进新生活.docx

1、第1课走近心理学走进新生活第1课-走近心理学-走进新生活第1课 走近心理学,走进新生活 【主题辩析】作为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新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心理健康教育,在以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现很多学生(包括教师和家长)对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存在认识误区,正是由于这些错误认识,所以很多学生对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回避倾向和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又一批初中毕业生将跨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门,开始全新的学习生活。然而中职学校的一切,都与初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教育教学的独特性,对每个新生来说,更是陌生而新鲜的。那么,中职新生如何尽快适应中职学校的学习生活,迈好第一步呢?作为心理健康课的第一课,不仅让学生明白心

2、理学的含义,澄清对心理学的误解,是今后顺利开展全员心育、全程心育的重要前提;也要帮助学生从各方面了解以及适应新的中职学生生活。【辅导对象】16级秋季班【辅导时间】第1周【辅导场地】教室【辅导目标】帮助学生走出对心理学的误区,树立正确的心理学认识观,认识生活中的心理现象,以激发学生对于心理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适应新角色,尽快融入新环境。【辅导重难点】重点:(1)走出对心理学的误区,对心理学有个正确认识;(2)了解中职生活与中学的区别。难点:(1)对生活中的心理效应解读;(2)如何引起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3)认识自己的新角色,如何更快适应新环境。【辅导方法/策略】教法:游戏活

3、动发、故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法、体验学习法等。【辅导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导程序】辅导环节活动程序与步骤设计意图与意外应对预计时间辅导准备一、导入活动1自我介绍与课程介绍2. 热身活动3. 澄清心理学的误区设计意图: 1.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课的性质及要求.2.以热身活动活跃气氛,引起学生参加心理辅导课的兴趣。3.让学生自由发言对心理学的认识与了解,是不是与外界对心理学的误解都是对应的。意外对应:根据学生配合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5分钟二、认知活动1. 了解心理学的含义与内容2. 例举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学现象设计意图:1.通过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同学们充分认

4、识到什么是心理学,走出对心理学的误区2.发现身边的心理学,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学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对心理的兴趣意外对应:1、尽力避免说教,启发学生思考2、讲解激发学生提问。25分钟心理学是什么三、过渡活动谈谈入学后的感受,说说与中学的区别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分析感受现在环境与中学的区别意外对应:学生有可能积极性不高,不愿发言,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10分钟四、目标活动分组讨论,启发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如何适应新环境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与学生共同探讨从哪些方面可以尽快适应新生活意外对应:采取小组奖励或者其他方法,鼓励学生思考。10分钟五、结束活动1. 教师揭示学习心理学的意义2. 总结快速

5、适应新生活的方法与角度3. 推荐心理学相关电影、书籍设计意图:A. 1.深入引导学生对心理学的认识。B. 2.学会用心理学的知识,主动积极地迎接新生活C. 3.延伸拓展,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心理学知识意外对应:避免说教,鼓励学生完成拓展性学习。20分钟【参考文献】1心理健康教材(主编:余国良)2中职生心理辅导教学参考书(主编:许晓霞、高慧华)3中学班级心理团体活动142(主编:袁章奎)【辅导的相关文字资料】一、导入活动1.自我介绍与课程介绍师:同学们好,我是*老师,这学期与你们一起上心理健康课,对大家来说,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大家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咱们有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本 ?咱们这门课有作业

6、吗?学习这门课需要预习和复习吗?是的,咱们这门课没有作业也不需要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而且也不会参加考试。(同学们一片欢呼)既然这样那是不是就说明咱的心理健康课就没有开设的必要了呢?上心理健康课是一个自我提升和成长的过程,只有各方面协调发展,我们才能良好适应社会。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课堂的良好运行少不了规则的支撑,那与其它课堂一样,我们心理课也有我们的心理课堂礼仪:按时上下课手机关机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尊重他人发言我们心理课有个原则就是不批评,不指责,听指挥希望大家自觉遵守,积极配合,当然我更希望我们能欢快愉悦地度过这学期!2.热身活动:拍七令老师讲游戏规则:全体成员参加,从第一排第一个人开始从

7、1-50报数,但有人数到含有“7”的数字或“7”的倍数时,不许报数,只需要拍一下手掌,下一个人继续报后面的数。如果有人报错数或拍错了,请起立,表演节目。3.澄清心理学误区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那么你对心理学的看法如何?一提到心理学你想到的是什么?要上心理健康课,我得先给大家辟谣,给大家把这误会解清楚。 A.学心理学的知道你在想什么心理学家只是根据一些生活现象、心理活动,提出假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怎么发展的,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最后得出结论,以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实证研究的结果来对一些心理活动、行为做出猜测。比如说从众这么一个现象。 B.学

8、心理学就是算命的心理学是一门正在走向成熟的科学。1982年,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正式成为国际科学联合会的成员。这证明了心理学的学术地位。心理学的许多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如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物理心理学,向来就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相近似。发展到现在,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从实验控制、统计学分析,直到结论的提出,都已经采取了严格的科学设计,都制定了统一的科学标准。 C.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并不是心理学的全部,如果把心理咨询理解为心理学的全部,就未免太过狭隘。接受心理咨询的也是正常人,可能现在还有大多数人以为去心理咨询的都是有病的。他们只是遇到了问题困难,自己没有办法解决,

9、需要别人的帮助。真正有病的就呆精神病院吃药了。 D.学心理学的都有病。不排除有些学心理学的是有病,因为自己的性格问题或者有解不开的心结,需要学心理学来进行自我调节。专家回答-如果有一天我自杀了,不是因为我学心理学导致的,而是因为我学了心理学而推迟了自杀的时间。 E.心理学家都会催眠催眠是什么?是催人入眠,是科学还是迷信?电影中的催眠情节可信吗?很多人对催眠术有浓厚的兴趣,因为觉得它很玄妙。催眠术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常用的方法是:要求人彻底放松,把注意力固定在诸如晃动的钟摆和闪烁的灯光等某个小东西上,引导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想象中的星空等,然后诱发出昏睡状态。催眠前要先测定被催眠者的暗示性,暗示性

10、高的人容易被催眠,能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此类人的催眠治疗效果较好。催眠术并非所有心理学家必然会的招牌本领。实际上,大多数心理学家的工作是不涉及催眠术的。他们更倾向于运用实验和行为观察等更为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 F.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很多人对心理学家抱有这样的看法:去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而有问题的就是变态,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这些看法就会使得许多人在看心理医生的时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其实,大多数的心理学研究都是针对正常人的,如儿童情绪的发展,记忆与思维的特征,性别差异,智力,老年人心理很跨文化的比较等等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教师总结:以上说了这么多心理学

11、不是什么,我想很多同学肯定会想“那心理学是什么呢?”,为了解开这个谜,我们首先来看个视频心理学是什么二、认知活动通过观看心理学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含义与内容心理学的含义与内容: 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

12、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应用:气质(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气质的不同)-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的四类型说胆汁质兴奋型张飞、李逵、晴雯多血质活泼型王熙凤、浪子燕青粘液质安静型薛宝钗、林冲抑郁质抑郁型林黛玉根据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选择合适的职业会计细心、耐心、恒心安静型粘液质 心理学趣多多-知觉之错觉:会动的图像,箭形

13、错觉,缪勒-莱耶错觉2.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现象1)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2) 从众现象一则笑话这样说到:一日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绵延,赶紧站到队后排队,唯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必需品的机会。等到队伍拐过墙角,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才不禁哑然失笑。这就是从众闹出的笑话。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

14、方向变化的现象。用通俗的话说,从众就是“随大流”。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3) 晕轮效应许多青少年因崇拜某位明星的某些特征,比如长相啊,歌声啊,于是就不顾一切模仿明星的行为,搜集他们用过的一切东西。这其实就是晕轮效应在作怪。晕轮效应就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即人们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平时说的“爱屋及乌”就是晕轮效应的一个突出表现。4) 刻板效应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的依据的心理现象。5

15、) 责任分散效应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即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6) 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后来竟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 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 F. Jacobson)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及其同事,要求教师们对他们所教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他们

16、告诉教师们说,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lateblooming) 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罗森塔尔认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望得到改善。自从罗森塔尔宣布大器晚成者的名单之后,罗森塔尔就再也没有和这些学生接触过,老师们也再没有提起过这件事。事实上所有大器晚成者的名单,是从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著不同。可是当学期之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显著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呢?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晚器大成的学生,开始崭露头角,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都反

17、映了期望的作用,所以又称为期望效应。7) 安慰剂效应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形似药的制剂。安慰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成。安慰剂对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病人能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种反应就称为安慰剂效应。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人,称为“安慰剂反应者”。这种人的特点是:好与人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经常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8)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首因效应: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近因

18、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见。9) 登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教师总结: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是

19、家庭生活、人际沟通、职场心理、亲子教育、夫妻关系,如果利用好心理学的一些知识来指导我们的生活,以获得和谐健康良性的心理状态,这有待我们不断地去面对、应对、解决。想一想:为什么很多人相信星座?可以回去查查相关资料,能否对星座有更客观理性的认识。(巴纳姆效应、正例谬误、罗森塔尔效应)三、 过渡活动心理学的应用可不止这些,生活中处处可见,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们会从各方面让大家感受心理学对于学习与生活中的应用。现在你们作为新生,刚进入中职,最困难的可能是适应问题,那么大家有哪些情绪变化,哪些适应困难的方面,和初中有什么区别呢?对号入座不适应的表现1.好想家,好想妈妈2.和班里/宿舍里的那些人没什么好聊的3

20、.中职学的以前都没学过,什么都不懂4.这里的校门好丑,校服好丑,宿舍好差5.还是初中时的同学和老师好啊6.反正是父母要我来读的,混混日子就是了7.我好想回家(转学)啊负面的情绪a.孤独与抑郁b.失落与沮丧c.自卑与退缩d.恐惧与逃避e.浮躁与烦恼f.紧张与焦虑g.新鲜与怀旧环境不适的原因1.角色转变带来的不适应很多时候中职生还是习惯用初中生的思维来考虑问题和做事,对自己“准职业人”的角色未能转换,因而产生不适应。2.生活环境的改变带来的不适应出来乍到的新生容易对新学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感到陌生。3.学习压力引起的不适中职的教法、学法、与普通高中的不大相同,更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需要考取各类证

21、书,导致新生学习压力增大。4.人际交往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应进入新环境生活和学习,需要离开父母、亲人,有些新生依恋父母,不愿意离开父母,希望保持与父母近距离生活、学习的情感容易被唤醒,从而导致他们与新老师、新同学的交往存在困难等。小结: 对于刚入校的同学来说,即将面临的是一段迷茫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对大家来说是一个过程,它既是成长道路的起点,也是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点。因此,积极地适应中专的学习生活是同学们进入学后的首要目标。四、 目标活动分组讨论,在小组内针对自己的不适应,集思广益,讨论并分享如何尽快适应新环境。6-8人一组,选出一个记录员,把本组同学的意见和方法整理记录下来,讨论结束每组选出一名

22、代表上台分享本组的意见。可采用计分的方法,每组每总结一条记1分,以提高学生积极性。五、结束活动1.揭示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也是这门心理健康课的有益之处希望同学们利用好心理学这一百宝袋,在生活的每一个困难时期都能用它来解决问题,在中职的学习生活中,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更好地了解自己、理解他人,从而拥有一段幸福快乐的生活。2.总结这节课大家共同讨论的适应新生活的方法11.主动了解法我们要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良好心态,主动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如通过尽快了解学校的校容校貌、自己所学的专业、社团组织与活动、学校周边环境等情况来消除对学校的陌生感。22.社交法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正常的人际关系

23、,否则就会感到孤独。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呢?大多数人认为改善人际关系的万能钥匙就是理解、热情、尊重和支持。33.运动法:我运动所以我快乐大多数沮丧者都缺乏运动,而跑步等运动可以分散人的注意力,令沮丧引起的不舒服感消除。研究表明,沮丧的原因是脑神经元缺乏令人兴奋的荷尔蒙,而跑步等运动可以使这种荷尔蒙的分泌增多,所以跑步等运动可以消除人的沮丧心理。所以心情不好时去跑跑步、做做运动,既可以放松心情,又可以活跃大脑思维,十分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就像很多健身专家提到的那样,每周坚持运动5次,每次20分钟,就可以保持身心愉悦。44.认知法: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

24、要被自己的缺点所蒙蔽,有时换个环境、换个角度,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有独特的作用。我们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就可以给平凡的生活抹上绚丽的色彩,让我们的中职生活开出美丽的花朵!55.激励法我们可以坚持每天起床后对自己说:“我真的很不错!”、“我很棒!”“我精神很好!”等充满自信的话语。通过这样的自我暗示,可以让我们拥有积极的情绪,最终让我们保持身心健康!3.教师给学生推荐心理学相关电影、书籍心灵捕手 、美丽心灵 、记忆碎片等电影;心理学与生活、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等书籍【小结反思】同学们对心理学确实存在很多误区,基本与外界的误解对应。但是通过本节课,学生对心理学的误会被澄清,对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以后心理健康课的内容做了铺垫。但是仍有学生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可以通过更多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尽快适应新生活的方法,对于刚入学的他们是有些作用的,但是课上不能把所有问题都提出来,学生适应还会有个体差异以及需要一定的时间。我相信,尽管大家还不太熟悉大学这个环境,但不适应的感觉很快就会过去,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能够接受自我,超越自我,从而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