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8.12KB ,
资源ID:81242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1242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学案练习三合一23愚公移山.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学案练习三合一23愚公移山.docx

1、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学案练习三合一 23 愚公移山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学案练习三合一 23 愚公移山【导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的自读能力。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课时计划】2课时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耳听江涛的愚公移山,这是怎样的一段传奇

2、佳话?我们的心中有怎样的感叹?请随我走进古代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板书课题)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字音万仞(rn)冀(j)州荷(h)担箕畚(j bn) 孀(shun)妻 始龀(chn)智叟(su) 穷匮(ku) 一厝(cu)雍(yn)南 陇(ln)断2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实词方七百里方:面积。惩山北之塞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迂:曲折,绕远。毕力平险毕:全。杂然相许许:赞同。损:削减。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龀,换牙。寒暑易节易:交换。固不可彻彻:通。何苦不平苦:愁。(2)通假字(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3、聪明。)(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3)古义异义(1)年且九十(古义:副词,将近。今义:连词,表意思上的递进关系。)(2)指通豫南(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今义:曾经。)(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古义:扛。今义:莲。)(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6)惧其不已也(古义:停止。今义:已经。)(4)一词多义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之跳往助之(代词,他们)隐土之北(助词,的)甚矣,汝之不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

4、性,不译)而何苦而不平(表承接,不译)面山而居(表修饰)而山不加增(表转折,可是)其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其如土石何(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以以残年余力(介词,凭、靠)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用来)焉始一反焉(语气助词,可不译)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3作者名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者著作的汇编。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的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4文体知识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

5、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一)朗读指导感知大意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交流点拨】示例: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全文一共四段,勾画了几幅图画?是哪几幅图画?【交流点拨】四幅图画。第一幅:二山雄立图(第一段);第二幅:战前动员图(第二段);第三幅:毕力平险图(第二段);第四幅

6、:愚公智叟辩论图(第三段);第五幅:神灵移山图(第四段)。2移山非移物,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交流点拨】山高大无比:“方七百里,高万仞”;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移山的人年龄太大或太小:“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困难重重。3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交流点拨】两山规模、位置:方七百里,高万仞;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移山目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移山方式:叩石垦壤,箕畚运移山时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移山冲突:愚公、智叟移山结局:无陇断合作探究深悟文本步骤三分段精读深层探究1阅读第一、二两

7、段,探究下面的问题。(1)“其妻献疑曰”是不是不愿移山?【交流点拨】文中“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一句语气委婉,充满关切、担心。这里提出移山的困难,目的不是为了阻止愚公移山,而是提醒愚公及其全家人正视移山的困难,并且设法克服困难,从而从另一个侧面反衬出愚公意志的坚决。(2)写出一个孀妻遗男参与移山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这是一个细节描写,有两个作用:一是表明愚公此举深得人心,开山劳作之艰辛,愚公一行之坚毅;二是以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笑止”作鲜明对比,寓托作者褒贬之意。2阅读第三段,探究下面的问题。(1)智叟的观点是什么?提出这个观点的根

8、据是什么?【交流点拨】智叟的观点是“甚矣,汝之不惠”;他的根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愚公的观点是什么?他提出这个观点的根据是什么?【交流点拨】愚公的观点是“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他的根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愚公和智叟的看法最大的不同在什么地方?【交流点拨】智叟立足于现在,愚公放眼于长远的未来;智叟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愚公是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3阅读第四段,探究下面的问题。故事用神话结尾,是不是封建迷信?【交流点拨】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就是借助神的力量

9、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这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方式,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步骤四赏析人物探究主旨(一)人物赏析1作者把歌颂的人物称为“愚公”,把批判的人物称为“智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交流点拨】这儿的“愚”,没有讽刺的意味,他看似“愚”,实则不愚,而是“大智”。就像社会上有些人说“雷锋傻”,雷锋在“智叟式”的人眼里是“傻”,实际上他是崇高伟大的,愚公也是如此。这儿的“愚”不但没有讽刺意味,还有“贬词褒用”的作用,从“愚”字中透露出顽强、坚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劲。至于“智叟”的“智”,那是所谓的“小聪明”,自以为“智”,实则是“愚”,他没有克服困

10、难的智慧,目光短浅,“智叟”的“智”有讽刺的意味,是“褒词贬用”。2你觉得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交流点拨】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有远见卓识的令人尊敬的智者。(二)主旨探究1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交流点拨】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2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呢?【交流点拨】就是克服困难的精神。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气;具有坚持不懈、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远大的目标和发展变化的眼光。3从课文中可以看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

11、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交流点拨】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叟之“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力平险、挖山不止。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延续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总结课文教师朗诵愚公移山歌词: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

12、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多媒体显示: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学生齐读。结束全文学习。2拓展延伸愚公一家挖山不止,一代传一代,传到这一代还是继续挖山不止吗?请发挥想象,续写一段文字。【交流点拨】自从老愚公一家人开始搬山以来,已匆匆过了数十年,他的儿子愚老公继承了父亲的志愿,继续搬山,而老愚公的孙子愚小公却不这样想。一天,愚小公放学回家,老愚公对他说:“孙儿啊,你也老大不小的了!也该帮着家里搬山啦!”愚小公一听,可不乐意了,就反驳道:“爷爷,您和我爸思想都太迂腐了,现在都已经是高科技时代了,您不能总用老眼光看问题,如果这样搬下

13、去,恐怕几百年也搬不完吧!我想去北京学点儿知识,用科学的力量来搬动这座大山!”愚老公听了,生气地说:“什么,你说我和你爷爷迂腐?今天,我买了一双鞋,可是太小,于是我就把脚指头剁了,最后终于穿上了。这是多么聪明的做法呀!你还说我迂庸?再说了,那科啥学,它的劲再大,能顶上咱全家的劲?好了,别胡思乱想了,赶快睡吧!”愚小公拗不过他俩,终于在一天夜里,趁着他们睡觉时逃走了。第二天,愚老公醒来,见桌上有一封信,上面写着:爷爷、老爹,我去东方北京的科技组了,对于我的不辞而别,希望你们能谅解。愚老公看了,把信读给老愚公听,老愚公大怒:“什么,他去啥科技组了?你快去骑咱家那头老毛驴把他追回来!”愚老公听了,说

14、:“爹啊,咱家那头老毛驴快生小毛驴了,去不了啊!”老愚公大骂道:“说你傻,你还真傻,你就不会等它生了小毛驴再去追?真是不喝脑白金,头脑缺根筋!”日子一年年过去了,愚小公已经成为了科学界的权威人物。一天,愚小公带着五个他自己发明的机器人回到了老家,要帮爷爷和爸爸搬山。老愚公和愚老公不相信这几个机器人能在短时间内把山搬走,在搬山那天,他们也都来看了。只见那五个机器人挥动着有力的机械手,毫不费力地就把大山稳稳地给抬了起来。老愚公一边看一边惊叹道:“它吃蚂蚁大力丸二号了?咋这么有劲!孙儿啊,你赶快让它们停下来,累坏了可咋整啊!”愚小公回答道:“爷爷,您放心吧!它们不会累坏的!”只过了一会儿,那五个机器

15、人就把山全部给搬走了。事后,老愚公和愚老公一起发出感叹:“还是科学的力量大啊!”【附:板书设计】移山之因:塞、迂移山过程困难(自然)山高路遥方法原始决心之大冲突(人为)妻子献疑智叟讥笑责难坚忍不拔移山结局:无陇断焉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问题导向+练习23 愚公移山目标兴趣一、你会唱江涛所演唱的愚公移山的歌吗?试试看。二、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文章寓意明显,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积累运用三、给带点的字注音。仞( ) 冀州( ) 惩山北之塞( ) 魁父( )诸( ) 荷担者(

16、) 箕畚( ) 始龀( )四、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亡以应: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感悟探究五、阅读相关语段,小组同学共同解决下列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自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对“甚矣,汝之不惠”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你太不实惠了。 B、你太不聪明了。 C、你聪明得太过分了。 D、你实惠得太过分了。2、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智叟阻止

17、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B、愚公坚信移山能成功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増。C、愚公的观点,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人定胜天“的思想。D、这一段表明了智叟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D、河曲智叟亡以应。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而山不加増”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河区智叟笑而止之曰 B、何苦而不平C、人不知而不愠 D、黑质而白章5、翻译:、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 。、其如土石何? 译文: 。6、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的原因是

18、什么?愚公坚信能移山的根据又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我的理解: 。7、愚公移山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我的理解: 。拓展升华六、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住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路或者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看?以此为话题展开辩论。正方:愚公移山好。反方:愚公搬家好。纵深学习 愚公移山作者:列御寇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父

19、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b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ng)妻有遗男,始龀(ch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译文:

20、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

21、,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22、。点评:这个故事从前也和别的普通寓言一般,鲜为人知。自从毛泽东主席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这个故事后,就变得家喻户晓。通过写智叟的胆小怯弱反衬了愚公的坚持不懈,把“愚”和“智”作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文学常识列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

23、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负教育意义。课下注解:1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yun曲与河南济源之间。3方指面积。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6河阳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7且副词,将近。8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9惩(chng)戒,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10塞(s)阻塞。11迂(y)曲折、绕远。12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13汝你。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14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1

24、5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16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17献疑提出疑问。18以凭借。19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20损:削减。21曾(cng)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22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23丘土堆。24置安放。25且况且。26焉疑问代词,哪里。27荷(h)扛的意思。28夫成年男子。29箕畚(j bn)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30孀(shung) 孀妻,寡妇。31遗男遗孤,单亲孤儿,遗腹子。32龀(chn)

25、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里始龀表示年龄,约七八岁。龀,换牙。33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节,季节。34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35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36叟(su)老头。37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38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39长息长叹。40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4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42匮(ku)竭尽的意思。43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无实意。44苦愁。45亡(w)以应没有话来回答。亡,通“无”。46操蛇之神神

26、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47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其,愚公。已,停止。48帝神话中的天帝。49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感,被感动。50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51负背。52厝(cu)同“措”,放置。53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54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56陇断即垄断,山冈高地57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古今异义:1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2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3毛古义:草木今

27、义:毛发4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5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6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7荷 古义:扛 今义:荷花8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9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10已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11方 古义:方圆 今义:常指矩形12惩 古义:苦于,被. .所苦 今义:惩罚词性活用:1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2箕畚:名词活用为状语,用箕畚。3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4聚:使动用法,使. .聚,相当于:“把. .召集在一起”。一词多义:1方 方七百里【指面积】 方其远出海门【正当】2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竟】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3固 汝心之

28、固【顽固】 吾义固不杀人【本来】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 】4亡 今亡亦死【逃走】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5其 惧其不已也【代词,他】 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帝感其诚【他】 其妻献疑【他的】6之 以君之力【的】 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7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8焉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始一反焉【加强语气】9而 面山而居【表修饰】 何苦而不平 【表承接】而山不加增【表转折】通假字:1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

29、厝”通“措”,放置。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通“直”,一直6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文言句式:1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 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聪明了】2“(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此句中省略主语“太行、王屋二山”。3且焉置土石? 倒装句,疑问代词“焉”提前。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省略句,省略主语愚公。倒装句,定语“三夫”后置。5.告之于帝。倒装句,状语“于帝”后置。6.帝感其诚。被动句,译为: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文章理解:第一段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意在衬托移山的艰难。愚公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的品质也就越突出。这是故事的背

30、景,为下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第二段写愚公主张提出移山,家里人提出运土方案,率领几人便马上开始行动。第三段写愚公对智叟的驳斥,这是情节的发展。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愚公坚信可以移山。智叟目光短浅,阻止愚公移山。第四段写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派神将山背走了,愚公的愿望实现了。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人物分析愚公:目光长远,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积极奋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智叟:目光短浅,以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对困难采取冷漠逃避。问题研究1.故事的结局是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这样的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答:不有损。一是这个神话结尾,充满了浪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