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汶川县三江乡特色魅力乡镇规划汶川县三江乡特色魅力乡镇规划第一章:规划总述1规划背景1.1区位三江乡位于四川省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汶川县西南边缘,是岷江上游汶川县境南部支流寿江的发源地。集镇地处三水(西河、中河、黑石江)汇合处得名“三江”。三江乡境内地域辽阔,总面积485.22平方公里,占汶川全县总面积的百分之12.26,东接水磨,南与崇州连界,西南与大邑县、芦山县交界,西与卧龙自然保护区及宝兴县、小金县相连,北与本县的耿达乡、映秀镇接壤。在汶川县总体规划中,三江乡是全县城镇体系规划的三级集镇,定位以发展旅游为主,三江乡处在汶川两个主旅游线路的北游线:成都紫坪铺水库三江草坡西羌第一村威州;
2、同时也是汶川两大片区之一的南片区(生态旅游区);五个特色旅游区之一的三江生态旅游区。三江乡行政范围部分处于卧龙自然保护区,同在紫坪铺水库的生态协调区内。1.2交通三江乡距离成都约105公里,距离都江堰市约48公里,汶川县城约95公里,成都国际机场约100公里。距理县54公里,距茂县44公里,交通区位较为便利。三江乡的对外交通主要是往成都方向的县道漩三公路,由漩口经水磨镇到三江乡,路面为三级沥青路面,与国道213线连接。都汶高速路沿213国道由成都经都江堰市、漩口镇直达汶川县。往卧龙自然保护景区方向为三江乡至潘达尔生态旅游区专用道路,路面为三级沥青路面。通村委会公路共9条,其中有5个村(麻柳村、
3、草坪村、柒山村、照壁村、街村)已全面完成村道硬底化,有2个村(河坝村、龙竹村)村道硬底化正在施工中,有2个村(席草村、邓家村)村道未铺设水泥砼路面;通村民小组公路为机耕道,现状等级低,路幅窄,可进入性差。1.3自然条件三江乡域内地势起伏,地貌以深丘为主,众水系汇合东流出境形成寿江。四周高山环抱,犬牙交错。由于地势垂直高差2970米,气候差异大,雨量丰沛,气候温和,年均气温约12.6,平均年降雨量约1143.5毫米,海拔在1030-1500米之间。三江乡生态良好,全乡植被覆盖占总面积的百分之90以上,其中,森林占总面积的60左右。三江乡自然植物分布广,种类繁多,风景秀丽。境内亚热带、温带及寒带的
4、各种动物均有,还有各类珍稀保护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白唇鹿等,仅“列名”保护的动物有34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9种,二类保护动物25种,乡域内设立了“卧龙自然保护区三江保护站”。三江乡除了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和品种繁多的动物外,还富含矿产资源,已探明的地下矿产资源中有铁矿、铅锌矿、金矿、银矿、铜矿、无烟煤等。1.4历史文化背景三江乡据民国灌县志记载:“水磨沟(今西河)发源于木坪土司属之大雪塘,流七十里合女娲厂小沟,又百里合瓦寺土司属之九沌水,又八十里合五股水,又五十里合经担沟,又三十里合岚碳沟,又三十里合掀盘沟,又四十里合鹰沟,又四十里合磨子沟,又八里至鸳鸯沱,名曰西河;合牛头山发源之东河(
5、今称中河)及盘龙山发源之黑石江,名三江口。汇流而下,约数里合笼竹园沟,至坛子沱出瓦寺界,名寿江,以其经老人村故也,俗称水磨沟”。可见,三江口既是西河、中河和黑石江的汇合处,又是寿江的重要起点,三江(三江口)亦因此而得名。三江乡处于古蜀国的边缘,古属蜀国地,周末属冉夷地,汉属绵虒县。东汉光武帝时(公元25年至67年)绵虒县改称道,三江属绵虒县。晋改绵虒道为汶山县,东晋废。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始置汶川县。从此至清初三江一直属于汶川县管辖。三江当地先民为羌族,明代乌斯藏族加渴酋长带兵来汶、理、茂平乱,后就地驻兵屯垦,较多藏民迁入。明朝廷封四川瓦寺土司宣慰使司宣慰使,“斯即为瓦寺土司第一世土司
6、也”,“留驻汶川县之涂禹山,控制西沟北路羌夷”。清代康熙中叶(1702年)又有湖广填四川移民到三江,汉族人口逐渐占多数,直到目前三江仍为汉藏杂居地。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授予十五世瓦寺土司“安抚使斯安抚使”,所轄领地扩展之三江口,三江从此属瓦寺土司轄境。三江为当时灌县汉民族地区与瓦寺土司治理的藏、羌民族地区的交界地。至今在水磨与三江地区的寒坡岭、吊钟岩、大白石、笼竹园、连山坡等地仍然保持着昔日勘界所立的“灌瓦大界”的界碑或者摩岩石刻。2指导思想和原则2.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支撑,提升乡镇辐射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注重灾
7、后重建与结构调整和重振经济相结合,推进产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在完善的农业、水电基础之上,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科技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大力发展旅游和文化科技事业,建立新型服务业,促进三江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健康、协调、持续地发展。在统筹城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乡镇村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乡镇村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弘扬本地历史文化,开发观光旅游,带动本地服务业及其他配套产业的发展。建设具有浓郁藏羌文化特色的魅力乡镇。 “依托生态旅游,构建和谐三江,打造都市后花园”,建立与市场和各项事业相适应的体系,充分发挥三江乡地处卧龙自然保护
8、区的优势,以国家4A级三江生态旅游风景区为依托,形成旅游大市场,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参与市场竞争。2.2规划原则(1)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在恢复重建三江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适当提高建设标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弘扬本地历史文化,打造具特色魅力乡镇。(2)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动态发展和协调发展的观点,从区域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三江乡发展的目标、社会经济增长的模式、框架结构、职能性质及各村之间的关系。(3)传承文化、突出特色充分分析论证乡镇建设和农家旅游的关系,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开发观光旅游,推动本地服务业及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因地制宜、突
9、出乡镇风貌塑造和建筑风貌特色。(4)保护历史、注重生态加强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使该区域文化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3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建设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四川省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2008-2015)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农村建设规划四川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汶川县地震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2008-2015)广东省对口援建汶川镇(乡)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指引(试行)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阿坝紫坪铺库区周边生态环保及发展战略规划汶川县城市总体规划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汶川地质灾害综
10、合评估成果汶川县三江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2008-2011)汶川县三江乡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5)阿坝州特色魅力乡镇示范工程建设标准三江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三江乡2009年度总结暨2010年工作要点4规划范围乡域规划范围:485.22平方公里(行政区划范围),包括村庄:街村、河坝村、照壁村、草坪村、漆山村、麻柳村、席草村、邓家村、龙竹村。集镇区规划范围:乡域东部,位于西河、中河、黑石江交汇处,寿江起点,包括街村、河坝村、照壁村部分村组,共计156.5公顷。5规划期限远期规划年限:2009年-2020年近期规划年限:2009年-2011年发展战略1规划定位三江乡是汶川县
11、东部以绿色果品生产、生态观光农业、生态旅游服务业为主的山区型乡镇。2乡镇性质与职能三江乡乡地处四川汶川东北部山区,农林经济居主要地位,山地小气候优越,在今后发展中主要承担以下职能:(1)汶川旅游线路北游线的重要节点(2)山区绿色林农生产基地(3)宜居并具有地域自然特征和文化特色的旅游小城镇。3发展策略3.1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山地生态涵养林的建设,尤其是提高山阳坡干旱地的植被覆盖率;加强季节河流、山地排洪沟的防护绿地建设,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护农田、积极进行浅山地区果园建设,选择易管理、耐干旱、耐贫瘠的果树品种,生态建设与农业经济相结合;加大乡中心区绿化和村庄绿化的力度,建设生态型乡中心区和
12、生态型村庄。严格控制乡域生态景区的游人量,防止超过景区生态容量造成生态破坏。3.2可持续发展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形成以绿色观光农业、绿色种植业、旅游服务业为主的新型产业体系;积极建设雨水利用、中水回用等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太阳能、秸秆气化等新型能源利用体系,发展节水、节电型产业,防止资源浪费。农居建筑的建设与改造注重节能、节材、低造价的农居形式。保护耕地、果园,切实考虑农民就业,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规划1区域协调策略 1.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都为全国甚至世界闻名城市。三江乡距离成都市105公里,随着都汶公路等交通设施的项目的建设,三江凭借便利的交通有望加入成都1
13、小时经济圈。三江乡位于汶川主旅游线路上,临近卧龙自然保护区,根据规划定位,充分发挥三江乡地处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优势,以国家4A级三江生态旅游风景区为依托,形成旅游大市场。借着地域的优势和交通的便利,三江集镇区将形成旅游服务支撑中心,带动其他村庄发展,实现三江乡整个乡域的村镇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协调发展。1.2区域生态协调发展三江乡作为汶川东南部山区乡镇,生态涵养是其重要职能。三江乡必须与周边乡镇一起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加强对水源的保护、林地的保护和农田的保护;加强对生态破坏较重的地区的恢复力度,努力促进生态向正态方向发展。1.3区域社会协调发展三江乡应本着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
14、会的原则加强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做到服务覆盖到各村,但大型综合性公共设施应依托集镇区,做到区域公共设施的平衡,既要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又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2人口策略与措施2.1人口与城镇化水平乡域总人口预测:至2011年,全乡总人口为4300人;城镇人口预测:至2011年,集镇人口达到2000人,城镇化水平46。2.2人口策略与措施通过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在引导农民有序进入集镇地区及各个旅游服务区务工的同时,降低农民和非农产业进镇的门槛,促进农业人口城镇化,扩大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带资产进镇,降低城镇化的成本。3乡、村体系规划规划将村镇等级按三级划分:一
15、级中心集镇-二级中心村-三级基层村。一级中心集镇:三江乡集镇(包括街村、河坝村、照壁村三个村位于平坝地区的村小组);二级中心村:草坪村、席草村;三级基层村:漆山村、龙竹村、邓家村、麻柳村。4乡域土地利用规划全乡规划建设用地80.0公顷,其中居住用地26.03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32.54%;规划公共设施用地24.5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30.7%。其中,集镇规划居住用地16.69公顷,公共设施用地21.36公顷。集镇区规划1用地现状1.1区域位置三江乡集镇区位于乡域中东部,西河、中河、黑石江交汇处,寿江的起点。漩(口)三(江)公路连接潘达尔景区专线穿过集镇区。三江集镇区是三江乡的政治、文化、经
16、济中心。1.2概况三江乡集镇区主要由现状集镇、下甘碑、雷家院子、河坝叶子、杨柳树桥对面和沿中河西面的建筑组成,由于西河、中河、黑石江三江分割集镇,现状各用地交通联系差,用地狭窄,可用地少,现状用地多为居住用地;三江乡集镇区农家乐旅游有一定基础,但是较为分散,未形成规模,且环境、档次有待提高2布局原则2.1优化环境原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及条件,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各项用地、保护生态、优化镇区环境。2.2因地制宜原则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合理安排居民住宅及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突出山区乡镇个性及特色。2.3弹性原则合理组织功能分区、统筹布置各项建设,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关系,留有弹性和发展余地
17、。3集镇区空间结构整个集镇区用地在空间上根据功能主题分布,一共划分为由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中心区所统领的4个区域,并由滨江景观带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集镇中心区:三江乡乡政府和街村村委会所在地,主要由行政办公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商业及居住用地等组成。乡客运站位于该区域,该区域还包括惠州会馆,惠州广场和惠江、惠州公园,是整个三乡集镇区的政治、教育及交通中心。乡村休闲度假组团:该区域旅游接待主要以农家乐接待为主的旅游形式,生态环境良好,拥有大片的生态旅游用地。旅游休闲服务组团:照壁村村委会位于该组团,该区域主要由旅游用地组成,规划五星级酒店和土司官寨建设项目。入口接待服务区:该区域为三江乡的入口区域
18、,规划富有地方特色的水乡藏寨山门,旅游中心,及臧家风情园。河坝村村委会位于该区域。4集镇区用地规划4.1居住用地现状居住用地在集镇相对集中,大多以单位和居民散户各自为阵布置,震后大部分房屋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规划恢复重建现状集镇的居住用地,新增居住用地布置在新区。规划居住用地16.69公顷,占集镇建设用地的32.60%,人均用地37.85平方米。4.2旅游发展用地三江乡集镇农家乐旅游有一定的基础,但较为分散,未形成规模,旅游配套设施缺乏,缺乏大型项目带动和周边产品的开发。规划原则:有利于旅游开发,创造舒适的旅游环境。在三江乡集镇集中布置7处旅游发展用地,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规划旅游发展用地16.
19、70公顷,占集镇建设用地的32.62%,人均用地37.95平方米。4.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现状集镇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缺少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保留现状集镇沿道路形成的商贸用地,并在主要道路两侧布置商贸用地,同时在规划区4个组团规划5处旅游用地,用于招商引资,带动中心城镇的发展;保留现状乡政府、小学和三江乡卫生院用地,局部设施可进行适当扩建,规划2处集贸市场和3处文体娱乐用地。其中:规划将现状中心小学进行就地重建,用地面积6545;规划将现有三江乡卫生院进行就地重建,用地面积1971规划新建1处集贸市场,用地面积616;4.4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保留现状集镇内的变电站,规划在新区新建一处集
20、邮政、电信、广播为一体的综合型建筑,新建加油站,液化气瓶装储气站,污水处理厂、停车场等,配套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功能。规划市政公用设施总用地的0.50公顷,占集镇建设用地的0.98。其中:规划水厂1处,用地面积约为800;规划加油站1座,用地面积为250;规划污水处理厂1处,用地面积为900规划客运站1处,用地面积为700;规划垃圾收集点12处,每个建筑面积10;规划公共厕所13处,每个建筑面积60;规划邮政所1处,可结合临街商业建筑设置,建筑面积200;规划燃气站1处,用地面积为200。4.5绿地公共绿地:利用现状的塔子坪和寿江滩涂用地形成大面积的绿化,将此作为公共绿地;同时在寿江
21、沿岸地带,结合路堤建设开辟滨河生态绿化林带。在集镇设置绿心,建立惠州公园,沿道路设置街头游园,惠州广场设置广场绿地,将滨河自然绿化和山体绿化景观引入集镇中心。沿河岸保留宽10米的绿带,局部地段放大作为街头绿地。生产防护绿地:规划在变电站及水厂周围设置宽10米的防护绿地。规划绿地5.65公顷,占集镇建设用地的11.04%。其中公共绿地5.56公顷,占集镇建设用地的10.86%;生产防护绿地0.09公顷,占集镇建设用地的0.18%。4.6发展备用地为了配合水乡藏寨景区的后期建设和建设国家西部体育公园需要,在规划范围内严禁违规搭建。从照壁村至黑土坡电站方向公路以下部分保留约28.36公顷土地作为发展
22、预留地,不能乱搭乱建,已以建用地需要经规划整合,未建用未经批准不允许建设。4.7规划用地汇总表:序号分类代码用地名称规划2020年人口:4400面积(ha)比例(%)人均(/人)1R居住用地16.69 32.60 37.85 2C公共设施用地21.36 41.72 C1行政管理用地1.39 3.16 C2商业用地2.16 4.91 C3文化娱乐设施0.10 0.23 C2旅游发展用地16.70 37.95 C5医疗卫生用地0.21 0.48 C6教育科研用地0.80 1.82 4T对外交通用地0.10 0.19 5S道路广场用地6.20 12.11 S1道路用地4.99 11.34 S2广场用
23、地0.36 0.82 S3社会停车场0.85 1.93 6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50 0.98 1.14 7G绿地5.65 11.04 G1公共绿地5.56 12.64 G2生产防护绿地0.09 0.21 8C2/C3/R综合用地0.71.37 1.59 集镇建设用地面积51.20 100.00 113.05 9发展备用地28.36 10E水域及其他76.94 规划范围面积156.55综合防灾规划5.1防洪规划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有关规定,三江乡防洪按20年一遇洪水频率设防,50年一遇校核。河城区段,水工构筑物工程等级为三级,原则采用“防、排、截、
24、治、保”。结合汶川县防洪规划,在西河岸修建改造集镇区段防洪堤。5.2防震规划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集镇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按国家地震参数分区及有关规定执行,对特殊工程、重点建筑物,某些大型建筑物以及生命线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建筑物的设计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具体而定,或在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提高一级设防标准进行设防。集镇一般建筑抗震按8度抗震设防,对标志性建筑及生命线设施,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可提高1度设防。5.3消防规划应根据消防安全的要求,将消防站、消防给水、消防通道、消防通讯、消防装备等公共消防设施进行统一布署、同步建设,并
25、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的有关规定。合理设置消火栓,消火栓服务半径为120米;为保障消防通行能力,消防通道间距不应大于160米,并与疏散通道、避难场所结合建设。5.4防雷规划鉴于震区大部分地方处于雷电高发区,加上过渡安置房结构特殊和许多临时安置点人口密集等实际情况,从保护震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出发,应重视和加强震区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防范和避免雷击灾害给震区人民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切实做好地震灾区防雷设施配套建设工作,在实施临时安置点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过渡安置房和永久建筑物的防雷设施配套建设,同时将震区防雷设施配套建设工作纳入到本省的对口援建规划和实施
26、计划,并落实到具体的援建项目中。5.5其它防灾规划(1)结合交通网络建设疏散救援通道,突出灾时疏散救援道路通行能力保障,并规划麻柳-水磨对外通道(连山坡公路)。(2)规划设置4处避难场所,结合规划公园绿地进行紧急疏散避难,面积指标采用人均2平方米,总用地面积为10000。在进行避难场所建设时要求满足场地条件、生活设施配置、生活物资储备和安全防护的技术要求。(3)加强生命线工程建设,确保灾时的保障能力,建立应急水源,建立备用电源,设置移动通信设备,以上设施须达到抗8级地震烈度的强度。产业发展规划1产业发展定位、构成与发展模式11产业发展定位三江乡产业发展总体定位:依托三江生态旅游风景区,大力发展
27、以特色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生态观光和民俗文化体验为主导的乡村休闲度假服务产业。12产业构成三江乡的产业由三大板块组成:(1)主导产业-旅游服务业旅游产业主要由民俗文化风情体验、高原生态观光、乡村休闲度假等构成。(2)基础产业-特色生态农业特色生态农业主要由:特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生态经果林业、花卉产业等部分构成。(3)延伸产业-特色旅游商品生产业旅游商品生产业主要由:传统民族工艺类旅游商品、特色农副产品、生态型旅游商品及特色创意商品加工等构成。13开发模式(1)基础产业特色生态农业开发模式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是按照“三个集中”思路进行土地流转,土地向大户集中,便于集约高效利用和规模化发展;二是根
28、据农户自愿,以村社组建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种植业、养殖业与特色农产品加工业。(2)主导产业旅游产业开发模式实现核心辐射,全域发展,文化与生态融合,观光、休闲与度假旅游产品互补。大量富余农民参与旅游产业链的众多分工中,开办农家旅游接待服务项目、旅游餐饮与住宿休闲娱乐服务、旅游商品加式、乡村民俗演艺等等。(3)延伸产业-特色旅游商品生产业开发模式特色旅游商品加工,将成为与旅游服务业并驾齐驱的广大农民深层次参与旅游业的形式,关键在于政府科技投入,一是服务规范培训,二是旅游商品研发与培训投入。旅游商品研发与培训投入模式:特色餐饮系列政府投入适当的资金,结合当地资源状况及民族饮食特色,委托社会相关机构研
29、发10-20种特色餐饮,并且培训一批农户学会制作,以此成为三江农家旅游的重要吸引亮点。特色旅游商品系列政府投入适当的资金,委托社会相关机构尤其是大专院校师生设计一批富有创意的特色旅游商品,培训一批农户学会制作,向本旅游区及成都市区销售,逐步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商品产业。2三江乡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1三江乡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目前,三江乡农业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已基本形成了以猕猴桃、玉米和中药材“三足鼎立”的农业产业格局,全乡9村均有不同规模的种植面积。除此之外,山葵、马铃薯、茶叶、野菜等也有一定的生产规模,生态养殖业特色突出,发展态势良好。22三江乡各村农业产业发展定位与方向坚持尊重自然特征,突出地域特色,优化资源配置,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以“一村一品”的模式,打造各村产业发展的亮点,确定各村农业产业发展定位与方向,详见表5-1。表5-1 三江乡各村农业产业发展定位与方向序号村 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