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3单元 第7讲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第7讲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考纲要求(1)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2)解放战争:内战的爆发;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考点1 抗日战争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1日本的侵华(1)过程局部侵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开始;日本先后占领平津、广州、武汉等地,中国失去华北、华南的大片领土。(
2、2)罪行1937年12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1941年初,制造了河北丰润县的潘家峪惨案。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建立的原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全面抗日救亡运动推动,日本侵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利益。(2)红军改编: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分别任正副总指挥,下辖第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以后,又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项英为正副军长。(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
3、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3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抗战初期概况共同抗日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并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粉碎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英勇抵抗日军侵略结果: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的疯狂侵略;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相持阶段中国共
4、产党: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国民政府:为了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中国军队还开辟了国外战场,派遣远征军到缅甸作战。(3)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4)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中国方面(主要因素):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国共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国际方面:中国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与配合;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加速了日本的投降。(5)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
5、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精巧点拨 数字法识记抗日战争(1)一面旗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两个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3)两条抗战路线: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4)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NO.2理解学会读史学会用史核心问题1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史料探究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必然性及评价史料一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获得了谅解,共赴国难。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来宣言,承诺:承认三民主义并为彻底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取消
6、苏维埃政府名义;取消红军名义,并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根据史料一,分析国共两党“获得谅解,共赴国难”的历史必然性。提示:日本侵华,国土沦丧,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危机的形势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成为历史的必然,这促使国共两党由内战对抗走向合作抗战。史料二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史料二中对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是如何评价的?提示: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7、,成为全民族抗战胜利的保证。指出了国民党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交错,相互配合,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史论拓展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1)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3)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4)世界性。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5)双重性。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6)持久性。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较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8、。核心问题2抗战时期的两个战场要点归纳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关系项目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区别抗战路线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依靠力量依靠的是国民政府的正规军依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还有民兵战场范围国民党统治区域,划分战区以阻击敌人在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作战方式多是大兵团的大会战,打的是以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战略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联系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关系,都是全民族
9、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不应该被割裂与对立起来史料印证两个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史料一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关系也是比较好的。”史料二从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迅速从敌我争夺区到敌后;从山区到平原蔓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正是因为有了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个形式,才从单纯的政府军队的抗战,变为全民族的抗战。解读两则史料主要是对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论述,具体解读如下:(1)史料信息表明,毛泽东充分肯定了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抗战初期,国民党组织多次大的会战,抵抗日军侵略,消耗了日
10、军大量有生力量,阻止了日军的侵略步伐。 (2)史料信息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有效地牵制了敌人、打击了敌人;使人民军队有了稳定的后方;使抗战发展成为全民族的抗战,并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NO.3探究感悟真题捕捉动向(1)主干知识:掌握日军局部侵华和全面侵华的基本史实,认识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必要性及国共合作的历程与重大意义;关注中国抗战的胜利与国际地位提高的必然联系。(2)史观角度:站在客观的角度和史学研究的角度审视侵华日军的罪行,批驳日本右翼势力;从整体史观角度认识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联系。(3)社会热点:据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及日本无条件投降等史实,明确1945
11、年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回归中国是无可争议的事实;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2016江苏高考)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政策,意在考查学生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解题流程一定时空1938年二抓关键“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三析选项选项理由结论A由题目中的时间“1938年”和“经济部”的职权范围“战时主要生产领域
12、和商业领域”可知经济部的设立有利于为抗战提供持久的物质保障正确B题目中未涉及国民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错误CC项表述过于夸大经济部的作用错误D题目中未涉及经济部设立前后国民政府行政效率的比较错误NO.4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1(2017苏州调研)1938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这个纲领()A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放弃了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C表明了抗战初期政府积极抗日的
13、决心D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于1937年9月,时间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纵观整个抗日战争,国民党政府采纳的都是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的片面抗战路线,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抗战建国纲领,国民政府表现出了比较积极的抗战决心和意志,故C项正确;“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是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胶着和深入才逐渐显现的,具体而言是在太平洋战争和入缅作战之后,故D项错误。2(2015江苏高考)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
1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故A项错误。题干时间表明这一时期是抗日战争的初期,即防御阶段,而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是在抗战中后期,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初期,虽然国民党政府组织了多次重大战役,但国民党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故C项错误。“新气象”指的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故D项正确。3(2012江苏高考)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
15、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B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原因是“国家又濒于危亡”,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直接导致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为日本侵略中国提供可乘之机,都反映的是国内矛盾,与国家危亡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A、C、D三项。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项符合题意。4(2011江苏高考)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
16、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A BC DC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开始于1938年10月,故排除;中国飞行员属于国民党军队,故符合题意;从“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可以判断符合题意;从“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可以判断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5(2010江苏高考)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
17、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A从材料来看,战役主要发生在冀晋豫三省,而平型关战役发生在山西,太原会战也发生在山西,台儿庄战役发生在山东,不符合题意;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作战范围涉及冀晋豫三省,因此A项正确。考点2 解放战争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1爆发(1)背景重庆谈判: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政协会议: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2)爆发
18、: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2过程阶段时间概况战略反攻1947年6月至1948年9月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共中央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伟大胜利1949年4月北平和谈:国共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国民政府拒绝签字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4月23日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易错警示 “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区别(1)“革命根据地”是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2)“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
19、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3)“解放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控制的区域。3意义(1)对中国: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2)对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3)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精巧点拨 解放战争可归纳为“一、二、三、四”(1)一个目标:和平民主。(2)两次谈判:重庆谈判、北平谈判。(3)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4)四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NO.2理解学会读史学会用
20、史核心问题1解放战争的进程史料探究人民解放战争的特点史料一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1)如何理解史料一中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的任务?提示:在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前提下,展开战略反攻,其任务是从内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引向外线(国民党统治区),说明中国共产党及时抓住有利战机,改变策略。史料二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渡江歼
21、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2)如何理解史料二中邓小平所说的“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提示: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了南京,表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史论拓展人民解放战争的特点(1)战争进程上: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再到最后主力决战,军事上逐渐由被动转向主动。(2)战略战术上:由战争初期积极防御的运动战到孟良崮战役的阵地战,再到三大战役的有机配合,军事指挥艺术不断提高。(3)政治民心上:人民军队始终掌握着政治主动权,时时体现民心所
22、向,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核心问题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演变要点归纳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阶段特征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合作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对峙。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对抗。(2)影响因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有利的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
23、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史料印证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主要因素史料一今当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年8月1日)史料二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 杜鲁门
24、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解读两则史料主要论述了影响国共合作的主要因素,具体解读如下:(1)史料一表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国共两党应抛弃前嫌,一致对外,挽救民族危亡。这实际上说明两党阶级利益和社会主要矛盾是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2)史料二表明,国外势力插手中国内政,是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重要因素。NO.3探究感悟真题捕捉动向(1)主干知识:掌握解放战争的爆发、过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理解解放战争时期的方针、策略等。(2)史观角度:从全球史观角度认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准备了条件,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全球的扩展;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认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25、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3)社会热点:从当前两党关系的发展看,期望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复兴,分析两党关系的发展对祖国统一大业所起的作用。(2017南京摸底)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向各个民主党派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事宜。5月5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该宣言发表的背景是()A全面内战揭开序幕 B战略态势明显转折C内战局势已然明朗 D北平即将和平解放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解题流程一定时空1948年4月30日二抓关
26、键“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三析选项选项理由结论A该宣言发表的时间是1948年4月,此时全面内战早已爆发错误B1947年7月解放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战略态势明显转折正确C1949年1月,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内战局势已然明朗,不符合时间限制错误D1949年,北平即将和平解放,不符合时间限制错误NO.4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1蒋介石在1945年8月28日、29日的日记中写道:“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面对军事则严格统一,不稍迁就”,而“政令军令之统一”则是一切问题之“中心”。这段材料表明国民党()A阴谋发动内战 B坚持一党专政C抢夺抗战果实 D破坏国共合作B“内战”在材
27、料中没有提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政令军令之统一则是一切问题之中心”可知,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故B项正确;“抢夺抗战果实”在材料中没有提到,故C项错误;此时抗战即将胜利,国共间的合作也即将结束,故D项错误。2(2017盐城质检)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解放军要“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这一任务的执行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有()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消亡的转折点A BC D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是在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排除;“这一任务的执行”是指刘邓大军千
28、里跃进大别山,建立大别山解放区,直接威胁南京和武汉,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也是敌我战略态势的转折点,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消亡的转折点,符合题意,故选C项。3蒋介石在某日的日记中写道:“严督沈阳与锦(西)、葫(芦岛)两兵团赴援锦州,以期救护我范汉杰、卢浚泉等忠勇将士。”这表明()A北伐战争全面展开,东北战场出现敌我拉锯之势B九一八事变发生,日军正全力进攻我国东北地区C刘邓大军已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的序幕已揭开D辽沈战役打响,东北战场将形成“关门打狗”之势D根据题干材料“两兵团赴援锦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辽沈战役中,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由此判断D
29、项正确。4(2012江苏高考)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重大战略行动的影响。从“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等关键语句判断,此事件发生在1947年的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当时还不具备战略决战的条件,故排除
30、B、C两项;D项是战略决战后的军事行动,故排除。历史选择题常考题型(四)史料主旨型、情境型一、史料主旨型选择题1史料主旨型选择题是从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的考题,具有史料来源广、原始性强、命题思路新、考查能力强、历史主旨鲜明的特点。2此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上引入史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配置备选项;二是在题干中设置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观点,在备选项中设置材料,要求根据史料的内容和题干的要求进行甄别判断。运用演练1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但1938年4月9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