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3.54KB ,
资源ID:81056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1056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联重科财务报表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联重科财务报表分析.docx

1、中联重科财务报表分析中联重科财务报表分析 12级注会一班第一部分:公司背景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简称“中联重科”,股票代码000157),创建于1992年,是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 公司是经国家经贸委批准(国经贸企改1999743号),由建设部建设机械研究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标实业、中利四达科技开发、瑞新建技术开发、黄埔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市天河区新怡通机械设备作为发起人,以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全国首批103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公司注册资本7.605亿元,年产值、销售

2、收入均过100亿元,员工16000多人。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5.42亿元人民币,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39亿元人民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37亿元。 中联重科在国的生产经营基地跨、以及、等地,现已形成八个产业园区,即中联科技园、麓谷工业园、泉塘工业园、灌溪工业园、望城工业园、沅江工业园、工业园、工业园,总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拥有国际一流的超大型钢结构厂房、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拥有覆盖全国、延伸海外的完备的销售网络,强大的服务体系。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获得德国莱茵TV认证,在国建筑机械行业率先按照欧盟标准推行产品CE认证,并获

3、得俄罗斯GOST认证、全认证。中联重科自成立以来至2004年每年平均60%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系列、450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产品类别超过同行业任何一家国际知名企业,“中联”商标被认定“中国驰名商标”,多个系列产品获为中国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畅销包含港澳地区的国市场,并远销海外,深受用户青睐。2013年,中联重科塔机海外销售同比增长近60%,销售总量在全球塔机市场份额中占比也高达20%,中联重科海外收入达到35亿元。国际领先地位彰显无遗。在2013年福布斯全球企业800强中,位居第779位,成为世界排名第六、国排名第一的工程机械企业。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4、下,中联重科以产品系列分类,形成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城市环卫机械、建筑起重机械、路面施工养护机械、基础施工机械、土方机械、专用车辆、液压元器件、工程机械薄板覆盖件、消防设备、电梯产品、专用车桥等多个专业分、子公司,正在构建一个国际工程机械的精品集合,打造一个国际化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中联重科由“科技产业化”到“产业科技化”的发展思路和模式,被国家科技部两任部长朱丽兰、徐冠华评价为:科研院所改革的成功样板,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典,为传统产业领域院所和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成功经验和深刻启示。 企业远景打造国际化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扑面而来的 21 世纪,中联重科通过技术、市场

5、和资本的纽带,联结行业骨干企业,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大规模、高起点地推进和振兴中国机械装备行业的科技进步。积极培育以高新技术为优势特征的核心竞争能力,全面改造传统工程机械产业,全面提升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整体实力,最终形成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强势品牌。 同时,通过国际合作,实现企业技术、市场和资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全面接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界、多元化的高新技术产业集团。 中联重科正式推出公司品牌核心理念2009年4月10日,中联重科正式推出公司品牌核心理念“思想构筑未来”。同时由著名导演周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执导的中联重科电视广告片将于4月11日起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每周六上午10:05-

6、10:55、周日21:40-22:30的我的中国心栏目具名播出。运营稳健的中联重科,在公众面前始终保持着不扬的企业形象,在品牌传播方面更是尤显低调、敛。经济危机肆虐、行业景气度尚未触底回升,中联重科逆势推出全新的包装形象,对“思想构筑未来”的解读,一时吸引了公众关注的目光。中联重科,影响中国深证100指数,同时名列“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第17位,品牌价值50.12亿元。员工,从创业之初的8名上升为2万名;产品,从当初单一的混凝土泵,扩展为13大系列、350多个品种,并迈出国门,远征海外。即使是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2008年,中联重科仍然突破产值200亿元。 第二部分:行业分析 对照上市公司

7、行业指引分类,找了三家同类企业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判断中联重科的财务状况在同行业中是最好的还是中等的,或者是最差的。根据同行业比较结果,我们还可以寻找中联重科股份财务状况存在哪些问题,以及会计报表是否有虚假之处我们主要选了三一集团,徐工工程机械和柳工机械的2011至2013的数据。 2011-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比较项目2011年2012年2013年中联重科8065640596.146503202770.542885477138.78三一重工8648898948.494079499000.001941299000.00徐工机械3378628483.51681644042.27972583076

8、.22柳工1321428070.36696032955.24485972461.20 2011-2013年净利润比较项目2011年2012年2013年中联重科8065640596.146503202770.542885477138.78三一重工8648898948.494079499000.001941299000.00徐工机械3378628483.51681644042.27972583076.22柳工1321428070.36696032955.24485972461.20 流动比率比较流动比率比较2011年2012年2013年中联重科2.1796358891.9337052251.943

9、250822三一重工1.4563432562.7772577271.669624641徐工机械1.6752343572.606382191.968199828柳工1.6235438632.9903572382.668190634速动比率比较速动比率比较2011年2012年2013年中联重科1.8244624741.604837711.728533263三一重工1.1023523141.6693333152.777123417徐工机械1.3123565661.765040282.330350982柳工1.1823465662.1173829652.532146656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中联重科

10、201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较2011年,2012年都有所减少,但现金净流量有上升,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现金流量净额排在第2,第3,第2位。从其他资料分析也可以知道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还是较高的,这可以看出中联重科在我国的机械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联重科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趋于稳定,变化量不大,是同行业中最稳定的,可见,中联重科发展已经达到成熟期。 第三部分:中联重科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

11、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以下是我对中联重科做的一个简短的SWOT分析。 (S)1技术上的优势(1)作为从国家科研院所改制而来的企业,中联重科力求在制约公司和行业技术发展的难题上获得突破,探索和引领新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公司平均每3天就有一项新产品诞生,年申请专利200多项。(2)中联重科继承了建设机械研究院的技术优势,建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是中国工程机械协会8个专业分会会长及秘书长单位,混凝土机械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科研和技术攻关力量十分雄厚,设计、试验手段先进。2竞争能力优势(1)行业起步

12、早,中联重科股份创建于1992年,2000年10月在深交所上市(简称“中联重科”)、2010年12月在联交所上市,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 2产品齐全,目前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类别、66个产品系列、640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是全球产品链最齐全的工程机械企业。3中联重科股份有着基于高质量基础上的知名品牌,即“中联重科”作为依托,能更好地进行国际化发展。然后,中联重科有着强有力的人才激励机制,据中联重科副总裁、海外分公司总经理何文进先生介绍,员工采取“浮动工资固定工资”,其中浮动工资占总工资的 20,固定工资占 80的激励方式,这样能在保证员工一定收入的同

13、时,激励员工更好的为公司服务。4中联重科有着有利的地理位置。其总部设在的省会,其位置的优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5中联重科还拥有其丰富的经营经验和成功经验等。 (W) 一方面,与国际巨头美国卡特彼勒、日本小松相比中联重科生产的产品的核心技术较差,其竞争实力较低,并且其关键技术部分都需要从国外购买,因而在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劣势。另一方面,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不够。其次,尽管它在产业技术上拥有优势,但因为其巨大的业务拓展,这可能导致对某些领域的控制力不够强。它可能在适应性上比起更加专注于某一领域的竞争对手存在劣势。再次,来自国其它工程机械企业如徐工集团的竞争压力。 (O) 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是对

14、于国工程机械行业国际化发展强有力的保证。2009 年中央出台的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明确指出扶持装备制造业走向世界市场,以及“十二五”规划对企业“走出去”的扶持就是很好的证明。另外,国今年来一直在推动保障性住房、高铁建设、水利建设以及公共基础设备的建设是中联重科继续高速发展的机遇。其次,最大的竞争对手三一重工面临衰退。 (T) 首先,2012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增多,整体经济运行延续下行态势。其次,来自国外同行企业的竞争性威胁,这不仅在国市场上由于国外企业的进入对本国企业造成的威胁,还有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同行业企业的竞争产生的威胁。最后,威胁来自于产品自身的特点,由

15、于产品的更新速度的加快,对企业的研发和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综合上面对于中联重科的 SWOT 分析,必须针对该企业的各个方面,积极利用优势和机会,转化劣势和威胁,从而取得公司长足的发展。中联重科在拟定目前的战略方案时,应以质量、研发及服务为其中心出发点,围绕着质量、研发及服务体系来完善相关支持体系、约束机制等,来完善部管理体系,规管理流程,构建吸引人才的机制,建立严密的质保体系,并通过产能的扩和不断强化核心能力来构建行业准入门槛。并且应该积极地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利用优势互补来提高自身企业的竞争力,并购优秀企业获取其知识产权等资源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四部分:自身战略以及对外扩一、20

16、12需稳中求进的市场战略 中联重科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为提高用户服务质量,稳定既有市场,近日在行业率先开发建设了“中联重科物联网GPS信息服务系统平台”。“不仅要关注自己、更要关注用户!”,中联重科物联网GPS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将进一步提升产品信息化、服务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对中联的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中联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以资本扩为主,同样坚实、稳健、卓有成效。其收购意大利CIFA,在业界被誉为具有标杆意义,并成为哈弗教学跨国并购的经典案例。最近,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对于中联“收购CIFA具有国际战略意义,并购后中联重科已经稳居全球混凝土机械第一位,而且技术嫁接带

17、来的协同效应已经显现。”而2010年12月23日,中联重科H股在上市,则是中联资本扩的另一精彩华章。本次H股上市,募集资金总额近150亿港元,为近年全球工程机械企业最大规模公开融资,并且是“取之于国际,用之于国际”,募集资金主要用途是拓展公司的国际化业务,建设和完善公司的境外营销网络及服务体系和支持体系。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认为,“中联重科H股在成功上市,是中联重科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中联重科站在了一个全新的事业起点,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时期。一个全新的中联重科、一个更加国际化的中联重科、一个更富创新力的中联重科将呈现在全球投资者的面前。”二、中联重科战略思维下的多样化国际扩路

18、线 在工程机械领域,中国军团在国际化这条道路上从未停止过脚步。从中联重科、三一到徐工,塔尖上的巨头们纷纷在国际市场跑马圈地。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从并购到建厂,不同的路径,不同的走法,似乎也在决定着不同的结果,也在无意中彰显出企业间战略思维的差距和迥异的风格。 在成立2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中联重科在印度落下重要一子,与印度ELECTROMECH公司签约,双方拟在印度合资组建一家塔式(建筑)起重机工厂,此举掀开了中联重科在海外直接投资建厂的序幕。一直在并购这条路上长袖善舞的中联重科,正在走向从单一的跨国并购到海外建厂的多样化扩路径,这也与其它企业的先建厂再并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似一样的国际化方

19、向,却因战略思维上的不同,而注定了路径和走法上的巨大差异。1、并购CIFA:整合全球优势资源西方曾是工程机械的发源地,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无以伦比的技术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在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追随、赶超世界工程机械强国的过程中,为了让中国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先天技术基因的中联重科凭借它的敏锐、执着和对并购融合的修炼,挥动并购之剑披荆斩棘,以较低成本迅速实现了全球扩。2008年,中联重科携手弘毅投资、高盛以及曼达林基金,收购世界混凝土机械顶级品牌意大利CIFA公司,率先迈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的最重要一步。去年,中联重科更一举买断塔机高端专家德国JOST平头塔系列产品全套技术。在一系列多样

20、化的并购过程中,中联重科通过对全球优势资源的消化整合,建立起行业核心竞争力,这种模式也获得了行业人士的认同。中投顾问机械行业研究员段嘉宣就曾认为,中联重科在短短几年间,实现持续稳健的高速增长,并购成为了其重要的发展引擎。在系列并购过程中,中联重科逐步实现了在技术、人才、全球销售网络、管理经验方面的全球资源整合,国际竞争力与世界地位均获得极大提升。目前,随着融合CIFA最新欧洲技术之80米碳纤维臂架泵车这一重大成果的诞生,以及在起重机领域对高端核心技术的掌控,中联重科的技术水准已比肩甚至可以超越世界工程机械强国,进而使其有资格有实力代表中国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为国家争取更强的话语权。通过并购,中

21、联重科也收获了强大的海外网络,其业务覆盖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远销中东、南美、非洲、东南亚、俄罗斯,以及欧美、澳大利亚等高端市场。全球围的并购与资源整合更为中联重科带来了可观收益。2012年中报数据显示,中联重科海外销售实现较快增长,同比增幅27.31%。2012年上半年,公司产品在南非、东南亚、拉美等海外新兴市场表现优秀,挖掘机、履带起重机出口同比增长超过100%,汽车起重机出口同比增长超过60%。2、落子印度:把握新兴机遇,打造跨国体系 如果说全球并购与资源整合让中联重科获得了全球竞争力与世界声誉,那么落子印度则让中联重科的竞争力找到了一块重要的“用武之地”,战略思维下的多样化路径

22、随之铺开:随着8月21日,中联重科与印度ELECTROMECH公司协议的签署,中联重科首个自建海外生产基地即将诞生,利用印度这一新兴经济体,中联重科将获得新的商业机遇,而印度市场也将成为中联重科“完善跨国运营体系”的关键一环。在国基建趋于饱和的形势下,以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正在绽出惊人的发展潜力。正如EM公司Tushar先生所形容,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另一发动机“智慧长者”印度已经开始发力、进入加速快跑状态。目前,印度已成功跻身全球最具增长力的经济体之一,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数据显示,印度政府未来5年1万亿美元的投入又将掀起新一轮投资与建设的高潮。分析提出,中联选择以塔机切入印度市场,可谓

23、布局巧妙。一方面,印度建筑市场正由人力为主向机械化方向转变,近两年塔机市场增长迅猛;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印度塔机市场格局相对简单,仅有2-3家主要竞争对手,是快速进入、抢占市场份额的绝佳机会。选择在这一时期联手进入印度塔机市场,建立涵盖生产、研发、零配件采购一体的本土化生产基地,充分体现了中联重科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长远的战略眼光。从整合角度来看,中联塔机自身实力强,在国市场已经形成霸主地位,因此进军国际市场、进行全球布局是建筑起重机的战略发展方向,而中联重科此次整合全球的资源来布局印度,不仅可以在印度市场迅速形成绝对优势,更可以逐步实现由新兴国家到高端市场的战略扩。选择先并购再建厂,中联重

24、科正在用事实和行动证明它的战略思维,即通过并购整合全球优势资源为企业蓄力,再进行直接投资建厂,在市场环境、税收政策、法律制度乃至社会人文等方面做深做透,进而将并购所得的技术、生产管理经验直接复制,在降低生产运营成本的同时,准确把握市场节奏,通过产销一条龙实现深耕细作,真正抓住市场机遇,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从中也不难看出中联重科一贯的稳健风格。除了先并购再建厂这种走法,为了迅速实现国际化,也有企业采取了先建厂再并购,或单厂、单一并购的不同路径。以建厂走出国门的企业认为建厂较并购更加安全,可以用自己的文化主导别人的文化,用自己的资源整合别人的资源,难度更小。而诸如中联重科等对外国企业大胆实施并购的行为,便面临着东西方之间不同文化融合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企业的战略思维下的整合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可见,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和路径,对于走出国门的企业来说,真正的考验是走出去之后,是并购或建厂之后如何融入当地,如何从产品、销售到管理做到本土化。而从目前中联和CIFA的融合来看,已经为我们解除了这份担心,中联重科的国际化扩的多样化路径走的很稳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