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练习题省委党校考试题库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练习题 政治理论练习题一、概念解释题1货币 货币就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2.商品 商品是用来进行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3.资本 资本是一种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它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是一个运动的过程。4.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就是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5抽象劳动 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其内容就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一定支出,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创造价值
2、的唯一源泉)。6.可变资本 由劳动力构成的那部分资本,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之中去,而是由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新生产出来,而且还创造出剩余价值,从而使这部分资本得到增殖。7.价值规律 就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8.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由此能够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由此能够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9. 主要矛盾 在事物复杂的诸多矛盾中起着领导、决定的作用的矛盾,其它则处于次要和服从地位。10.理性认识 理性
3、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对感性材料的加工而获得的对事物全面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的高级阶段。11.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三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辩证统一地共同构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12.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13.生态文明 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宗旨的文明形态。14.一国两制 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其的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15
4、.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一种以协商为特点、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基本民主形式,其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其优越性在于协商民主既关注决策的结果,又关注决策的过程,从而拓宽了民主的深度;既关注多数人的意见,又关注少数人的意见,从而拓宽了民主的广度。)16.循环经济 是指与自然相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物质和能源在始终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持续的利用。17.和谐文化 是以和谐为内核和取向的思想观念、理想信仰、思维方式、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等文化形态,中
5、国特色的和谐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先进文化。1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用以指导自己同各国发展关系的一贯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二、辨析题1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同时,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个不断螺旋上升,循环往复的过程。2对新事物要肯定一切,对旧事物要否定一切。错误。事物是否定因素和肯定因素的对立统一,体现着事物发展的螺旋上升趋势,因此,对新事物不能简单的肯定一切,对旧事物也不能简单的否定一切。3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对。商品
6、的价值是抽象劳动即人类体力和脑力的凝结,创造价值的源泉只能是投入的活劳动(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包括一切生产劳动。4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因此它们是两类独立存在的劳动。错误。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包括劳动的目的、对象、手段、操作方法和结果等五个方面。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它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存在着差别。5资本主义工资就是雇佣工人劳动的价格。错误。资本主义工资是
7、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劳动的价格,其实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6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这里所说的“发展”是指经济发展。错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发展”不但仅是经济发展,发展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发展的动力、检验真理的标准和认识的目的。在实践中要始终注意发扬符合实际的自觉能动性,即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8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发展的根本动力。错误。以人为本强调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根本目的,人是经济
8、社会发展的动力,另外,还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9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对。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10.协调发展就是要求平均发展。错误。协调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而是指各方面发展的比例合理、结构合理。1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错误。改革是第二次革命,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同样是为了解放生产力。1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
9、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另外,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还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13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根本对立的分配原则。错误。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是统一的。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这两种看起来是相互对立的理论,实际上依然是能够统一的。这种统一主要体现在分配的平台(分配的生产技术基础)、分配依据(参与分配的权力)、分配标准(分配份额的决定因素)、分配对象(对什么进行分配)和分配的实现形式(分配的具体方式和手段)上。14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手段,但并不排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对。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是以市场作为配置的基础性手段,但同时,也都
10、存在着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只有综合运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这个“有形的手”,才能让经济发展的更加协调、更加科学。1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只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有力手段。错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但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有力手段,而且它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目标、重要保证和基本条件。16.未来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未来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是实现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1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
11、人们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求,是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界限的重要标志。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党的领导就是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组织和支持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实现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运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
12、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之中。18. 强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是劫富济贫搞平均主义。 错误。 三、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思想理论来源是什么?(1)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2)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2.简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1)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本质就是获取剩余价值;(2) 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无限性;(3) 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经济规律。3.简述马克思关于资本的特殊性质的论述。(1)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唯一动机、
13、目的和本性就是追求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值。(2)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本的特殊社会本质是经过物体现着的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的关系。(3)资本是一个运动过程。资本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产生和实现剩余价值,达到保值和增值。一旦停止运动,资本的生命就完结了。4.简述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之间关系的论述(1)二者有直接统一性。生产直接就是消费,因为生产消耗了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能力;消费直接就是生产,因为经过生活消费再生产了劳动者的能力。(2)二者互为媒介。生产提供消费的对象,消费使生产的产品得到最后的实现。(3)二者互相转化。每一方都把对方不断地创造出来。(4)二者互有决定作用。生产是基础和起点,
14、决定消费,但反过来消费又决定着生产。5.简述马克思关于劳动力价值的论述。(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学习专门的劳动技能所必要的教育或训练的费用。6.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基本原则是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它的规律为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即(1)对立统一规律;(2)否定之否定规律;(3)质量互变规律)7.列宁是如何论述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的?她认为,人的认识
15、不是直线,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被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引到泥坑里去。哲学唯心主义正是由于不能正确对待人类认识的辩证性质而产生的。由此,她指出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8.列宁关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论述。 列宁认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其对立的实质在于对事物发展的动力或源泉的看法不同。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认为事物运动变化完全由外因引起,看不到事物的质变,看不到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把运动仅仅是看作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唯物辩证
16、法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认为事物的运动是自身运动,主要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引起的,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事物的运动变化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增减和空间位置上的移动,而是进化和飞跃的统一,是量变向质变的转化,是渐进性的中断。运动变化不是同一事物循环往复的简单重复,而是曲折和前进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是新事物否定或战胜旧事物的过程。形而上学是僵死的,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只有辩证法才能提供说明事物运动本质的钥匙。1、二者对立的实质在于对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的看法不同。2、行而上学否认事物内在的矛盾性,事物运动变化完全由外因引起。3、唯物辩证法承认事物内在
17、的矛盾性,认为事物的运动是自身运动,事物运动变化由内、外因引起。4、行而上学是僵死的、平庸的、枯燥的。唯物辩证法是活生生的。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钥匙。9.简述毛泽东关于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概括。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指出这三大作风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它任何政党的显着标志。10.解析邓小平关于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重要论断的基本涵义。(1)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11.邓
18、小平是如何论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二者之间关系的?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统一于人们社会实践的活动过程中,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更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3)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13.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3)民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条件。14
19、.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相互关系的论述。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这一概括对三者进行了科学定位,准确厘清了三者的相互关系,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5.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
20、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基础社会化大生产(3)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僵滞局面。1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
21、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8.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更加注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四、论述题1马克思关于价值规律的论述及其重大意义。马克思认为,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为基础进行交换。价值规律的重大意义在于:(1)推动技术
22、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推动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提高和生产的再扩大。在这个过程中,同一部门的社会资源也必然不断向优势企业流动。(2)调节社会劳动在不同部门的分配。社会再生产的实现,客观上要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保持一定的比例。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就是经过价值规律的作用,促使社会劳动或资源从价低利小的部门向价高利大的部门转移,从而实现社会劳动或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 2论马克思“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及其重大意义。马克思认为,“两个必然”是指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正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恶性循环的结果,这表明,
23、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生产资料公有的社会主义所取代。“两个决不会”是指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决不会思想表明,新旧社会的更替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状况决定的,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决定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能否变成现实,归根结底要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成熟程度所决定。“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同“两个必然”的思想是统一的。“两个必然”论证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
24、主义历史必然性所必须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客观规律的同时,找到了推动这一规律实现的社会力量,即现代无产阶级。3马克思关于资本基本构成的论述及其重大意义。马克思认为,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资本能够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她们只能经过工人的具体劳动把自己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发生价值增值。可变资本是由劳动力构成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之中去,而是由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新生产出来,而且还创造出剩余价值,从而使这部分资本得到增值。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具有重大意义。只有进行这种区分,才能
25、更加深刻的揭示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说明剩余价值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确立准去衡量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科学标准。 4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及其重大意义。列宁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一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和方式方法。二是吸收和借鉴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文明成果和一切有益的东西。三是充分发挥资产阶级专家们的作用。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对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及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提
26、供了思想基础。5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及其重大意义。第一,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依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呈现出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虽然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了,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可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正是这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第四,社会主
27、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能够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则完全能够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内得到解决,能够经过调整和改进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这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性质、特点、解决办法等的论述,突破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长期流行的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第一次比较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哲学基础 。6毛泽东“关于
28、事物矛盾问题精髓”的论述及其重大意义。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指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关系的原理,是毛泽东同志对事物矛盾的实质的概括。她认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正确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是既互相联结、又互相区别的。共性和个性的互相联结在于,共性只能存在于个性之中,经过个性表现出来,个性也离不开共性,共性和个性又是互相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之中共同的、本的东西,个性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是共性包容不了的。矛盾的共性是绝正确,无条件的,而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正确;矛盾的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
29、化。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共性和个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学说,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它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理论而言,共性个性、绝对相正确原理,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它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各个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同一性又是矛盾的个性和相对性,共性概括了事物矛盾的共同本质,个性则表现了事物的特殊本质,绝对性从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总体说明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永恒性、无限性和无条件性,相对性则从事物发展的具体方面说明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暂时性有限性和条件性。只有掌握共性个性、绝对相正确道理,才能真正把握对立统一规律
30、和唯物辩证法其它理论,因此共性个性的关系问题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从方法论意义上说,共性个性、绝对相正确原理,提供了正确认识事物矛盾的根本方法。人类的认识就是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人类的认识就是如此循环往复,逐步提高、不断深化以至无穷的过程。只有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才能从思想上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就实践而言,共性个性、绝对相正确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思想原则的哲学基础。毛泽东同志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精髓的论述,就是对这一思想原则所作的深刻阐述和充分发挥,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并持之不懈彻底贯彻的基本结论。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31、殊性结合起来,也是搞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方法,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一般号召和具体指导相结合”等领导方法,就是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运用于实际工作的具体方法。(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指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关系的原理,是毛泽东同志对事物矛盾的实质的概括。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共性个性、绝对相正确关系贯穿于矛盾学说的各个方面,只有真正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道理,才能真正把握对立统一规律的丰富内容,才能正确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毛泽东关于矛盾的精髓的概括对学习辩证法、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具有重大意义,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大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对唯物论为基础的。因此在运用辩证法时切忌把辩证法的原理、范畴当作公式去套用,必须从实事出发,调查研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毛泽东指出,“这一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正确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毛泽东这一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大发展,是学习辩证法,认识矛盾、解决矛盾,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实践活动的关键所在。这一论述告诫我们,辩证法是活生生的理论,而不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教条。切忌把辩证法的原理、范畴当作公式去套用,切忌主观随意性。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论述也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