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62.94KB ,
资源ID:80932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0932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docx

1、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面四个称谓均出自范进中举,其中是谦称的一项是( ) A.宗师B.高邻C.贤婿D.晚生【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是谦称。晚生是谦辞,后辈对前辈自谦之称,是旧时文人在前辈面前的谦称。其它三项都是敬辞。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敬辞和谦辞的文化常识。答题时应注意,敬辞又叫尊称,一般指比较尊敬的称呼,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谦称自己不聪明,学识浅薄,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身份低微,不如

2、对方的身份地位高,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等。“ 宗师 、 高邻 、 高邻 ”都是敬辞,“晚生”是谦辞。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创作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B.“以诗为词”指的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C.乡试是明清科举制中省一级的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到第三名称亚元。D.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辰时指的是上午七时至九时。【答案】 C 【解析】【分析】C.有误。乡试中举第二到第十名称为亚元,并不是第二到第三名。故答案为:C。【点评】做这类题目时,

3、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筹交错”“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觥”“白”都有酒杯的意思。B.成语“心旷神怡”“气象万千”“峰回路转”均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C.“年少万兜鍪”中的“兜鍪”本意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由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共33篇,分国编次。【答案】 B 【解析】【分析】A:正确。 B:“心旷

4、神怡”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气象万千“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峰回路转“出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

5、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移动启动的5G上珠峰专项行动取得实质性进展。”一句的主干是“行动取得进展”。B.“雄伟壮丽”“热爱祖国”“干得很好”“樱花盛开”的短语类型依次为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和主谓短语。C.在古代,博士是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如孙权劝学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中的“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等儒家经典。D.“社”是土地神,“稷”是

6、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答案】 B 【解析】【分析】ACD正确。B“干得很好”不是偏正短语,而是动补短语。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积累及语法知识。短语的类型有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词性及短语的种类及其特征。由动词和在它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叫作动补短语。动补短语的结构:动词+补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补语分为补充说明动作发生的空间位置(地点、环境)、补充说明动作发生的时间或次数两类。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7、 A.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B.“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C.“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D.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有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比照辨析正误。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

8、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六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B.表,古代文体的一种,是古代臣子给君主的上书,内容多是谢恩、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章的不同在于,上表常含有秉忠陈情、倾诉心曲的意思。如出师表。C.“二十四节气歌”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D.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表述错误,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故选A。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常见的文化常识

9、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古人还常以“丝竹”代表音乐。B.我国古代表示自我谦称的词有:“愚、鄙、敝、卑、仆”等。帝王自我谦称的词有:“孤、寡、不谷”等。C.古代的别称都很固定,如桑梓指家乡,社稷指国家,伉俪指朋友,布衣指百姓等。D.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伉俪指夫妻,不是朋友。其它别称都对。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对文

10、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8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成语“教学相长”“宁静致远”“三顾茅庐”分别出自礼记、诸葛亮的诫子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B.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儒家经典论语。C.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里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光,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D.古人讲究礼节,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用敬称,如“令郎”“家君”“贤弟”,对自己一方则用

11、谦辞,如“尊君”“舍妹”“小儿”等。【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并非对对方亲属的敬称。“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敬称。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考文化、文学常识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对选项的内容要逐项审读,运用知识去辨析理解。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他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重点塑造了夏洛克这个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B.杜甫被誉为“诗圣”,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春望都是他的作品。C.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D.

12、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她的作品老王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答案】 B 【解析】【分析】B表述错误,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1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清科举制度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秀才或监生应考,考中的就是举人。B.左迁.贬官,降职。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C.春社,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人们拜祭先祖,祈求丰收。D.更,古

13、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有误;春社,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人们拜祭灶神,祈求丰收。 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11国学,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选做三

14、个) (1)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学,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2)二十四节气中“春分”过后是什么? (3)古人常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哪里? (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有一部是谁写的?作品名字是什么? 【答案】 (1)乐曲(2)清明(3)弟子规(4)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结合课下注释或词典对词语的意思总结背诵,做题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

15、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 乐曲。(2)清明(3)出自弟子规(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分别为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以及曾朴的孽海花。故答案为:(1)乐曲(2)清明(3)弟子规(4)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引起重视。1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国古代对年龄有特殊的称谓,如“加冠”指

16、二十岁,“不惑”和“花甲”分别指的是四十岁、五十岁。B.寓言是从神话中演变而来的一种文学样式,愚公移山这篇寓言就颇有神话的味道。C.农历三月含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D.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花甲”指的是六十岁。故选A。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把握,注意年龄的称谓。1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

17、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C.“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D.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答案】B 【解析】【分析】错误项分析: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也用以尊称对方。此处“对自己的谦称”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主要题型有古代称谓、宗法、历法、文学现象、作家、作品等。14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

18、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即可。银花火树开元夜 避恶遍插茱萸枝几处笙歌留朗月 角粽投江祭诗魂(1)元宵节上联:_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2)端午节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下联:_(3)上联:_下联:万家萧管乐中秋(4)重阳节上联:延年畅饮菊花酒下联:_【答案】 (1)(2)(3)(4) 【解析】【分析】(1)对联要求:字数相等,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词性相对。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银花火树”指的是元宵节的烟火。(2)写对联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

19、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角粽投江”是为了凭吊屈原,指的是端午节。(3)对联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对照的关系是相反或相对,本题是中秋节相关内容的对联。“几处”对“万家”,“笙歌”对“箫管”,“几处笙歌”对“万家箫管”。(4)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对联上下句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民间在重阳节做茱萸袋、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

20、插茱萸枝”是重阳节的习俗。故答案为:;。【点评】(1)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元宵节放烟花焰火的习俗和“开元夜”,确定上联是“银花火树开元夜”。(2)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龙舟”、“角粽”、“投江祭诗魂”“屈原”等词语,确定下联“角粽投江祭诗魂”。(3)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答题时应注意,中秋节有赏月的习俗,确定上联是“几处笙歌留朗月”。(4)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答题时应注意,中秋节有饮菊花酒,插茱萸登高的习俗,可以确定下联为“避恶遍插茱萸枝”。15学习完马说一文后,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一次有关“马”的知识竞赛活动。假如你也是参赛选手

21、之一,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关于“马”的成语、谚语以及古诗各两个。 (2)自古英雄乘骏马,在中国历史上及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诸多英雄豪杰,也有许多宝马良驹。请写出下面名马的乘骑者。 赤兔马:_ 乌骓马:_的卢马:_ 黄骠马:_(3)“马”字演变的历程是( )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B.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D.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行书【答案】 (1)成语:马到成功;一马当先。 谚语:牛头不对马嘴。人奔家乡马奔草。古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

22、处。(2)吕布;项羽;刘备;秦琼(3)A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示例如下,成语:马到成功;一马当先。谚语:牛头不对马嘴。人奔家乡马奔草。古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根据平时对名著的了解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3)首先,理清中国汉字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再仔细观察“马”字的字体,也符合这一顺序;因此本题选A。 【点评】(1)本题考查成语、谚语及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的能力。默写题主要有:直接性默写题、理解性默写题、迁移性默写题、运用性默写题、

23、简单赏析性默写题五种类型。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默写时要做到“三不”: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属于应用性默写,只要按照识记默写出相应的成语、句子,不出错字即可。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作品、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要做好这样的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3)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4、的能力。平时学习的知识要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运用,这样知识才是活的知识,活学活用才是我们所提倡的。16近期,学校正在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观点论述】汉字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传承唯一超过五千年的文字,汉字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学校拟设立书法课程 , 对此众说纷纭。你怎么看?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字数在80字以内。 (2)下图描画了我国宋代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夜游的故事。用自己的文字将这个故事简要叙写出来。字数在70字以内。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面的对联旨在颂扬中华文化,根据上联续写出下联。 上联:笔墨纸砚书写中华文化下联:_【答案】 (1)书法课程

25、的设立有益于中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练习书法可以培养我们的耐力、毅力等心理素质;还可以丰富我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因此,我们应多练书法,陶冶情操。(2)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两人一起在庭院中散步,面对着庭院中的光影,心生感慨:月夜处处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够欣赏它。(3)梅兰竹菊勾画君子风骨 【解析】【分析】 汉字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方面,又与音乐、美术相通。练习书法可以让学生们从中感受到古代文

26、化的艺术魅力,从而激起学生们继承发扬民族传统的决心与信心,激发爱国热情。 其次,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 注意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 笔墨纸砚 ”对“ 、梅

27、兰竹菊 ”,“ 书写中华文化 ”对“ 勾画君子风骨 ”,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故答案为: 书法课程的设立有益于中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练习书法可以培养我们的耐力、毅力等心理素质;还可以丰富我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因此,我们应多练书法,陶冶情操。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两人一起在庭院中散步,面对着庭院中的光影,心生感慨:月夜处处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够欣赏它。 梅兰竹菊勾画君子风骨 【点评】本题考查探究和见解表述。答题时应注意,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拓展要有条理、观点要鲜明。 本题考

28、查概括文章内容。答题时应注意,注意对人物和事件的把握。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答题时应注意,是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礼仪之邦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1)请把下面语句工整、准确

29、地抄写下来。 不学礼,无以立。(2)(尊老敬贤)尊敬老人与礼贤下士一直都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德,下面的两则历史典故,分别赞美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圯上敬履”赞美的是_。“三顾茅庐”赞美的是_。(3)(知书达礼)谈吐文雅,待人礼貌往往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下面是王同学在不同场合使用的礼貌用语,其中不当的一项是( )。 A.王同学初次见到德高望重的李教授,他说:“久仰您的大名,幸会幸会!”B.好朋友考上理想的高中,王同学祝贺他说:“恭喜你金榜题名!”C.王同学对帮助过他的周老师说:“感谢您的愚见,才让我有今天的成绩!”D.王同学想知道邻居孙大爷的年龄,他说:“请问您今年高寿了?”(4)(注重礼节)

30、拱手礼在中国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很多礼学专家都认为,拱手礼不仅是最能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下图为男子和女子在一般场合行拱手礼的手势图,请你根据图画对拱手礼的行礼方式进行文字解说。(不超50字) 女子拱手礼 男子拱手礼【答案】 (1)略(2)张良;刘备(3)C(4)示例:女子行拱手礼时,右手掌微屈,盖住左手,左手握拳在右手内侧;男子应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汉字的工整书写。按要求正确工整书写即可。 (2)“圯上敬履”是西汉司马迁写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其主要讲述张良偶遇黄石老人,经过黄石老人的考验获得太公兵书的故事。“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