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49.28KB ,
资源ID:80843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0843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伴性遗传.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伴性遗传.docx

1、伴性遗传伴性遗传教学设计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赵生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意义。【能力性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2)培养探究问题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情感性目标】(1)科学品质教育。(2)人口教育(优生优育)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同时“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2、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2)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整个探索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

3、点。通过性染色体的剖析、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三、教学方法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常常说:“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理念,应该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其含义是,并不是一提探究,就一定要动手做实验。虽然既动脑又动手的探究是最有效的探究,但是在我国国情下,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更加普遍。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现实情况,确定本节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

4、。创设的情境有:故事、图片资料、系谱资料及问题情境等。每一种情境,都包含有“矛盾冲突事件”,即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矛盾的事件,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四、学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五、学情分析学生以学过分离定律,减数分裂及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

5、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完成知识上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六、教学过程教师在教育上的成功就是要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这种强烈的探索愿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并达到探索目的,从而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呢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1、倾听故事引起关注 故事呈现:首先煤体呈现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让一个学生绘声绘色地阅读,引发学生对色盲症的关注。 引导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获得什么启示获得启示:道尔顿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道尔顿的这种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

6、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2、盲图体验 激发兴趣 简要介绍红绿色盲对人类的危害。你的辩色能力如何呢 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学生识图辨认,激发其学习探究的兴趣。3、系谱展示 了解特点 系谱作用:人类的遗传病很多,色盲是其中的一种,人类又不能利用杂交实验来检验,只能利用家系来分析推理。从而获得人类遗传病研究的方法。 认识系谱:展示“资料分析”中的色盲系谱图,了解图示各部含义。 问题引导: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观察思考:答案男性。与性别有关。4、问题探讨 导入新课 展示资料:据社会调查,红绿色盲的

7、患病男性多于女性,而人类的另一种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女性多于男性。 提出问题:尽量让学生阅读资料提出问题。为什么上述两种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 分组讨论:每4人为一组,自由讨论。 表达交流:以4组代表各自表达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各组同意哪组。 形成结论: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属伴性遗传。借此导入新课。注:“问题探讨”中的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一开始不容易回答出来,只需回答出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即可。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问题探讨的习惯和能力的形成,起到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真正解决问题以正课探讨来进行。 二信息加工

8、 构建体系5、本节聚焦 把握目标 什么是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有什么意义6、资料对比 突出关键 展示图片:多媒体打出男女染色体显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相同和不同,体现常染色体的相同和突出性染色体的不同。 介绍结构:板图男女性染色体的构成,认识X和Y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 突显基因:同源段的同一位置基因成对,而非同源段的基因则X有而Y没有,或Y有X没有。 联想类比:以孟德尔分离定律中人类白化病分析子代发病男女几率均等是位于常染色体上作对象,与性染色体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作对比,体现色盲基因和它对应的等位基因应位于非同源段的结论。 质疑过渡:是位于X染色

9、体还是Y染色体上呢7、资料分析 确认位置 资料展示:展示教材中的人类红绿色盲症的系谱图(教材34页)。 提出问题:(1)如果在Y染色体上会有什么表现(2)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代中的几号 (3)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 (4)为什么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 引导探索:用问题做导引,利用性染色体的遗传图解做知识基础,处理系谱所包含的信息,形成思维链条。 形成结论:参考答案:(1)患病都为男性,并代代相传。 (2)3号和5号。(3)没有。因为代1号传给代2号的是Y染色体,如果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10、则代2号肯定是色盲患者。(4)因为代3号和5号只有一条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而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被显性的正常基因所掩盖。 质疑过渡: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的情况8、继续探索 挖掘根源 绘制版图:板画男女性染色体对应图,标注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位置。 分析填写:引导讨论,推出男女基因型及表现型,填入表格。 问题引导:(1)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上的色盲基因及等位基因应遵循孟德尔的什么定律(2)就表格而然,男女有几种婚配方式(3)各种婚配方式中所生子女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如何 完成图解:利用分离定律知识迁移引导理解色盲遗传其实质就是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运用。然

11、后由教师结合基因分离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完成男性正常与女性正常婚配、男性色盲与女性色盲婚配的遗传图解。再即将学生分四组,每组书写一个,每组再选一个代表,黑板写出并说明子女表现情况,完成另四个婚配图解。 问题探讨:利用“遗传图解”结合“问题链”继续探讨,归纳出色盲遗传的特点。(1)观察图解,色盲基因在性别间是如何传递的呢(女-女、女-男、男-女)(2)为什么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色盲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因此色盲基因是随X染色体的传递而传递。)(3)男性的色盲基因怎样才能传给男性呢(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即交叉遗传)(4)从图解看色盲在男女中的发病情况怎样(男性多于女性)(5)从社会调查也是这样,你是否能

12、从基因和染色体的角度加以解释(提示:从男女性染色体的构成结合基因位置及显隐性进行分析) 归纳特点:归纳出色盲基因遗传的特点并扩展到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上。色盲基因遗传(X隐性遗传)的特点:(1)男性多于女性。 (2)交叉遗传 (3)女病儿子必病,男正女儿必正等。 问题探讨:利用“遗传图解”结合“问题链”继续探讨,拓展到抗维生素D即X 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6)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属隐性基因,子代表现男多于女,对应的正常色觉基因则属于X显性基因,子代表现应如何(女多于男)(7)那么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也表现为女多于男,则该病基因的位置及显隐性如何(X显性遗传) 归纳特点: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X

13、显)的特点:(1)女多于男。(2)男病女儿必病,女正儿必正等。三深化理解 拓展运用9、问题探索 深化理解 提出问题:如果夫妇一方是色盲或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患者,另一方正常,如何选择生育才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 分析讨论: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提出方案。 课堂交流:交流方案,解决问题,体会优生。10、回归实践 学有所用 阅读体会:让学生自渎教材的相应内容,了解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有兴趣还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它。四小结知识 回馈聚焦 小结知识:可引导学生完成(1)伴性遗传概念(3)伴性遗传特点(5)实践中的意义五社会调查 学习继续课 目:伴性遗传设计人:黄桂华(肥东县众兴中学)时 间:200

14、9年8月 伴性遗传一、知识结构伴性遗传概念伴X隐性遗传实例:红绿色盲、血友病遗传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往往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伴X显性遗传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具有交叉遗传、代代遗传现象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在实践中的应用:根据表现型判断生物性别,以提高质量,促进生产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上安排的,其中性染色体及其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学习,是对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在学习了这节内容后,既复习基因分离规律也总结出伴性遗传特点。同时,遗传规律的不同形式、传递特点也在对比、分析遗传系谱中得以应用和深化。显然

15、,这部分的内容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教材首先介绍基因在染色体上,然后以红绿色盲为例介绍伴性遗传的内容,该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又介绍了一些常见的遗传病,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后面人类遗传病一节奠定基础,并且本节内容如红绿色盲的形成原因等也为后面内容“变异”中的“基因突变”的学习埋下伏笔。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伴性遗传的概念(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3)举例说出与性别有关的几种遗传病的特点: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伴Y遗传病的特点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

16、的精神(2)通过红绿色盲家系图谱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3)在了解常染色体遗传病及伴性遗传病传递规律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近亲婚配对人口素质产生的危害3、能力目标(1)在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重点与实施方案1、教学重点(1)运用所学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去分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如何传递,以及这些性状与性别之间的关系(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特点(3)遗传系谱图的识别和判断2、实施方案通过婚配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伴性遗传的

17、特点五、教学难点与突破策略1、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病的遗传过程及性染色体上有关遗传病的判定方法2、突破策略(1)引导学生巩固教材中的婚配方式所的子代的比例关系推导结论(2)采用直观的方法列举例题用假设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总结规律六、教学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在引入新课时,以上一节课的摩尔根实验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得出并认识伴性遗传的概念。在学习色盲遗传的特点时,以一个典型的家系为例,让学生尝试写出其遗传图解并分析这个遗传图解,从而归纳出色盲遗传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几种伴性遗传的特点进行讨论分析,并尝试将图解换成系谱图,根据系谱

18、图,通过讨论和交流,最后总结出快速准确判别系谱图的一般方法。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与合作学习,获取知识,逐步构建知识系统,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形成以及良好个性的有效发展。课堂教学中以较小的知识密度换取学生更多的能力训练,想方设发使学生有更多的思维体验,使他们在探索中既能获取知识,又能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质。本节课1课时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八、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述法、启发法九、教学实施程序过程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伴性遗传回顾摩尔根的果蝇眼色实验,设置问题:(1)基因位于哪

19、里(2)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什么染色体上给学生一分钟时间阅读课本中的问题探讨,并回答讨论的问题。提出红绿色盲遗传表现与果蝇眼色的遗传非常相似,得出伴性遗传的概念。学生回顾、思考、阅读、回答。承上启下。设置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多媒体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马、骆驼、128、58。观看辨认。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一、红绿色盲介绍红绿色盲发现过程,讲述道尔顿的故事。聆听、讨论。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通过讨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红绿色盲家系图,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性质。(1)红绿色盲的遗传性质探究一:这是一个典型的色盲家系图。表示一个家系的图中,通常以正方形代表男性,圆形代表女性,以罗马数字(、等

20、)代表代,以阿拉伯数字(1、2、3等)表示个体,深颜色表示患者,两个个体之间用横线连接,表示婚配。根据初中知识已经知道:人类的性别决定为XY型决定方式,女性为XX,男性为XY。讨论:(1)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2)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教师总结: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学生分析:1、通过分析家庭图谱得知,控制该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2、假设红绿色盲基因在常染色体上,那么男女患者换红绿色盲的几率应该一样。但是男性患者发病率比女性患者高。说明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并且在X染色体上。落实课本基础,展示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色盲

21、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不在Y染色体上呢展示人类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组型图,引导学生分析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形态上的差别。通过直观比较得出: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的1/5左右,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而红绿色盲就是属于这类基因。了解XY型性别决定方式。为后面讲述ZW型性别决定方式打下基础。(2)红绿色盲基因型分析再次设疑:怎么写出一个女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能用bb表示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色觉正常男性、女性;色盲男性、女性的基因型。填表: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女 性男 性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色盲正常色盲学生巩固知识,填写

22、色觉正常男性、女性;色盲男性、女性的基因型。落实书本基础,强化伴性遗传基因型的书写。引导探究思考题:与上述基因型及表现型相关的婚配方式有几种六种:XBXBXBY XBXBXbYXBXbXBY XbXbXBYXBXbXbY XbXbXbY分析、讨论根据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练习画理解新知识、巩固旧知识。(3)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问题:写出六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进行强化训练探究二:对遗传图解进行统计,分析色盲遗传有什么特点(1)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2)交叉遗传: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女男女);进一步思考:1为什么患者是男性多于女性因为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女性只有XbX

23、b才表现色盲,XBXb不表现色盲;而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带有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所以男性色盲多。2根据交叉遗传特点判断:某女性色盲,其亲子代的患病情况。该女性的父亲和儿子一定色盲。遗传图解,从中自主得到色盲的遗传特点:(1)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2)交叉遗传:女患父子病。 强调书写遗传图解的规范性。探究是生命科学研究中重要内容,体现对学生的实验方法教育,同时培养小组合作精神。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1125432761832487659探究三:以下是某种伴X染色体的遗传系谱图,请具图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特点。(1)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2)如果有个男性患了该病,请推测其亲代和

24、子代的患病情况。(3)根据该病的遗传特点,判断患者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学生根据刚学的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进行假设,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由此例题可巩固刚学习的新知识并训练分析遗传图解的方法,同时起过渡,引出伴X显性遗传并探究其特点。教师总结: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就是一种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的遗传病。投影显示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的图片,简介该病的特征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6,了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2)交叉遗传。区别、比较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特点。三、伴Y染色体的遗传特点伴性遗传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除了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

25、偻病、果蝇的红、白眼外,人的血友病、外耳道多毛症、芦花鸡羽毛上的黑白横斑条纹、雌雄异株植物(如杨、柳)中某些性状都是伴性遗传。其中人的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那么该性状的遗传有什么特点分析可知:Y遗传表现为父传子,子传孙的特点。学生根据XY型性别决定方式可得出伴Y染色体的遗传特点。培养其知识的联系运用能力。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我们研究生物的伴性遗传有什么意义呢学生阅读课本P37,并讲述ZW型性别决定方式,了解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思考:小李(男)和小芳是一对新婚夫妇,小芳已被确诊为血友病患者。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你将建议他们怎样优生优育,生男孩好还是生女孩好问题:一对表现型正

26、常的夫妇却生了一个色盲男孩。则他们再生一个色盲男孩的几率是多少再生一个男孩是色盲的几率是多少学生阅读,了解伴性遗传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分析回答。结合生活事例,进一步了解伴性遗传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反馈、巩固,深化、理解。作业布置课后练习1、2、3、4。十、板书设计 伴性遗传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二、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染色体遗传病的特点 三、研究伴性遗传的意义 十一、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的自主探究氛围浓厚,设计巧妙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并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探究新的知识。利用摩尔根的果蝇眼色的实验,并结合课本中的问题探讨导入新课,即回

27、顾上节课的知识又为讲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做了铺垫。通过给出的有关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和探究,推导出伴X隐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再利用一个经典的例题过渡引导学生进行伴X显性遗传的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但有一部分学生思维能力较差,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不强,因此,自主探究式教学容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增大。这也是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第3节 伴性遗传一、 说教材: 1.剖析教材:本节内容位于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三节,在教材中属于难度较大的一部分内容,它与前面学过的遗传的基本规律有联系,实际上就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遗传

28、!同时也是学习后面有关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的基础。伴性遗传这一节,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讲述了伴性遗传的现象、机理、遗传规律和特点,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2.课时安排:1课时二、 说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的特点,素质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几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性别决定的方式。(2) 让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机理、传递规律和特点。2、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应用伴性遗传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2) 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和总结概括的能力。3、德育目标: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三、 说学情:学生已经具备了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和一些生活常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以及比较强的领悟力,都已初步建立起来,但还不是很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结合他们已有的思维上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借助实例让学生总结出相关的知识来,以达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