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42.16KB ,
资源ID:80823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0823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道家持手印打坐及练功层次之欧阳语创编.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道家持手印打坐及练功层次之欧阳语创编.docx

1、道家持手印打坐及练功层次之欧阳语创编道家持手印打坐及练功层次(非常重要)时间:2021.03.01创作:欧阳语松阴传道图图中人物:鬼谷子、苏秦、张仪道教修炼秘传手印与盘腿法及退符法田诚阳清阳子(即田诚阳)按:由于不断有些网站读者,发来电子邮件,请教掐诀的具体做法,特由巴塞罗那清静宫,撰文加以阐释。当今许多人学习道教静坐,但是往往苦于念头难除,及无法得气,其实这与静坐时的手印要诀,存在极大关系。倘若得法,则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道教修炼的手印,自古以来都在师徒间秘密传授,因而世人罕知。为了使大家不再疑惑,现在打破框框,将其中要诀,详细公开于此。修炼时双手结印,道教称为“掐诀”,又称“抱诀”或

2、“抱印”。修炼手印,在道教内部称为“太极阴阳八卦连环诀”,又称“太极诀”或“太极印”。具体做法是:两手掐诀之时,男子以左手虎口,抱右手四指(女子右手虎口,抱左手四指。因为男子左手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居内),而以右手虎口,抱左手大指(女子以左手虎口,抱右手大指)。同时,两手大指梢,各自接触另一手心的劳宫穴(在手心正中凹陷处)。这样两手拇指在虎口形成“太极图”形状(大指相互在另手的手心,就是太极图的两个眼睛,用来接通自身阴阳二气),其余四指代表“八卦”,两手一阴一阳,故此称为“太极阴阳八卦连环诀”。如是阳手护阴手,阴手抱阳手,即是道德经“负阴抱阳”之义。两手合在一起,就象接通了

3、电源的正负极,阴阳二气自然接通。而且阴阳结合之后,马上就会形成一个封闭的气场,心情自然平静下来,两手迅速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如此心自然静,念自然停,身自然安,气自然行,对于静坐修炼有不可思议的效果。不惟如此,即在平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如果有片刻清闲,或者在地铁和乘公共汽车之时,两手结印,平静养神,亦常常出现神奇的效果。但是坐车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因为入静,而坐过了站。盘腿的方法,一般人认为“五心朝天”的坐姿最好,其实这种方法的最大作用,在于稳固不倒,坐三天、五天甚至一个月,都不会倒。但是一般人,如果不是专门修炼或者闭关,没有必要强制自己,把两条腿压得生疼,来学习这种坐式,不光难以入静,弄不好容

4、易把韧带拉伤,反而多走弯路。盘腿的目的是为了修炼,而修炼不是为了盘腿。所以我们提倡自然的方法,两条腿可以单盘(即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也可以便盘(即两腿交叉),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如果盘腿太痛苦,也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但是无论如何盘腿,都要注意手和脚是相反的。即男子结印左手在外,而盘腿时右腿在外;女子则相反,结印时右手在外,盘腿时左腿在外。女子丹法,亦有专门的“跨鹤坐”式,亦遵此原则。退符法,一般人也称为收功,请参看修道入门或中华道家修炼学中关于吐纳一节的讲述。或问道教修炼与佛教禅定的手印,有何不同?佛教禅定印是佛陀入定时所结的手印,又称为法界定印,即两手心

5、向上(右手背平放于左手掌上),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禅宗偏重于修性,所以这一手印,使人较易进入静态。而道家是性命双修,所以修炼所用的太极印,不光是容易入静,更加能够连通人身阴阳二气,使其自然运行,因此会比较容易得到气的感觉,有利于补充人体精气神,并与天地之气合为一体。结印手式,可以参照下图:静功法诀田诚阳道教修炼学 - 静功法诀静功的内在法诀 (1)听息 静功的目的,在于入静。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 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

6、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息、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道教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息”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屏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 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的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

7、、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2)观光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空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是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有人以为道家所讲的“性”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性功之故。 性之根,在于两目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之光收回,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

8、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在这里进入魔境,不自觉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可能出现自已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他;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出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照摄之,凝定之,即以真意照于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是则最

9、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渐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光是性的表现,观光即知自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性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圆满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圆满”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以自主。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法,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至光大,由光弱而至光强,从波动而至光定,从片片而至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注意:以上所言,“听

10、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炁 ;无光之光,谓之真性。由此参悟,方入真道。道教修炼学的阶次田诚阳道教修炼学的阶次 中华丹道修炼,包括筑基炼己、炼精化炁 、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五层阶次。下面作以简要介绍: 一、筑基炼己 筑基炼己阶段,天元丹法称为“筑基”,人元丹法称为“炼己”,其实均为筑基之义。此步功夫如同盖房子打地基的阶段,是一切修炼的基础工作。筑基的程度越深,往上修炼的层次也就越高。此步功夫的方法一般包括止念、入静、聚性、回光、独立、调息、吐纳、咽津、导引

11、等等,因为老师传授不同而略有差异。筑基的作用是为了补足精炁 神三宝之亏损,为修炼内丹作好药物方面的准备工作。可以初步达到祛病健体、调和身心、延年益寿之效果,享受现实的人生。二、炼精化炁 炼精化炁 ,是将自身元精化为阳炁 ,通过周天火候运行任督二脉,采入丹田,使得神炁合一,又称“小周天”。采炼日久,可以炼丹。此步功夫主要针对中老年人说法,补足后天亏损,达到返老还童、恢复青春的目的。 三、炼炁化神 炼炁化神,是在返还童体之后,周身关窍进一步打开,经脉俱通,又称为“大周天”。此时人身之炁 进一步与天地之炁 相合,天人感应,而后采取太虚中先天之一炁 ,配合自己元神而修炼之。使得神炁 抟结,结胎于中下二

12、田之间,和合凝集,以养大丹。丹书云:“金丹一粒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此时阳神成就,可证肉体长生。性命合一,进入混沌,如同胞胎婴儿,称为返老还童。 四、炼神还虚 经过炼精化炁的阶段之后,即由肉体修炼(又称仙功)转入精神修炼(又称道功),进一步涵养自己阳神,使其归于虚无,又谓之“真空炼形”。是为返童还婴。此步功夫,可以达到阳神出窍,谓之“出神”。 五、炼虚合道 炼虚合道,又称“粉碎虚空”。进一步将先天虚无之阳神,合于遍布万化、无所不在之大道,出现“百千万亿化身”。即庄子所云:“上与宇宙同体”是也。此时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可谓返虚合道,功成道备。 静功止念法田诚阳静功的关键,在于入静;入静的关键

13、,在于止念。止念就是去除心中的杂念,然后一心一意地去做静功。往往有的人,平时不觉自己脑海之中存有杂念,及至静坐之时,什么念头都来了。只有通过静功止念之法,去除杂念,才可能把静功做好。止念之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讲述:1、平时如何止念我们所讲的修炼法,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这和一个的日常的生活密不可分,即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可以进行修炼联系在一起,当然收益最大。相反,如果一个专门静坐之时一本正以,下坐之后又去胡思乱想或者大动肝火,不光静坐得到的益处就此赔个一干二净,再去炼功肯定也不会炼好。所以,一个人的炼功生活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要想把止念的功夫炼好,就要在日常生活之中注意修心、修性、修德、修念。对于在

14、外部环境之中,平时如何才能做到修养心性?自己内部的心态修养,如何才能保持开阔的胸怀和豁达的人生观?这一方面,道家的处世哲学和为人之道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为此,笔者在此讲述道家的三项准则:(1)欲正人,先正已;欲人敬,先敬人。为了处理好人际关系,保障个人的功修,着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从我做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想要修正别人,首先就应当修正自己让别人接受;想让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应当尊重别人。这样一种推已及人的人生观,并非是一种软弱无能的表现,也不是一种自贱自卑的消极态度,而是表现也一种发自内心的旷达胸怀,以道德心,文明待人。以便排除一切外来干扰,精进修持自己的功夫。那么,如果修正不了别人,

15、也没有必要生气上火,相反正是修正自己的良好契机。这种事情本身,就是对于静功修持者的一种考验。只有在实际生活之中不断磨炼心性,才能逐渐增益自己的功修。古人云:“大隐居尘”、“何必深山守静孤”,就是这个道理。(2)事情则应,事过则忘。人生在世,每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做,那么,如何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呢?就是要在事情来了之后,应当不慌不忙地坦然去做,并且尽量争取做得圆满无缺,这样心中就不会留下遗憾。同时,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不要去考虑其他的事情,如果背着其他的负担去做一件事情,就不一定能把这件事情做好,也许节外生枝,反而更加增添了另外的麻烦,同时也扰乱了内心世界的平静。事情完成之后,有了空闲,就把这件事

16、情彻底忘掉,心中不留任何负担,就象没有发生这件事情一样。这样事后无心,即可心中无事,思想上没有负担,杂念也就同时跟着减少,无形之中功修随之精进。(3)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一般人的心理,自己得到什么就会欢天喜地,自己失去什么反而烦恼忧伤,自己的心成了外界事物的奴隶,不能自已做主,可是自己又不觉察。修炼的人,内心的境界高尚,一尘不染,万虑皆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一般所自己认为的得与失、祸与福,其实都是自己心中想的,掩盖了自己的本性真心。而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绝对,可以相互转化,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中国古代有“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是边塞有位老人,他

17、的一匹马丢了,邻居很替他着急,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也许这是一件好事。”后来这匹马自动回家了,并且带来一匹马,邻居又向他祝贺,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也许这不是一件好事。”后来他的儿子骑这匹马把腿断了,邻居又替他难过,他却不能为然地说:“也许这不是一件坏事。”后来边疆征兵上前线,他的儿子由于摔断了腿,就没有被拉去当炮灰,这个故事说明了“祸福无常”的道理,得到了也不一定就是失去了也不一定会是坏事,得与失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关键是身心不应当为外界事物所役使。对于修炼的人来说,应当跳出世俗圈子,不为外称所动,以保持身心清静,增益功修。从以上所述几点可知,道家修炼与流行气功不同,修炼首先要求人们应当做一个有道

18、德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也可以说是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先尽人道,再修仙道。修炼有着严格的道德标准,即人道为丹道之基,无德则不能培道,这一根基,决定了道家丹法修炼的现实性与真实性,仙道贵实,绝非空谈。这与宗教家的神权迷信和玄学家的口头空谈大异其趣,不可同日而语。2、静功如何止念初做静功,杂念纷扰,这种情况对一般人而言,都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心中有念,早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理惯性。以至于有错误地认为,心中无念的境界根本不可能达到。其实平时不觉得心中有念,乃至做功之时始觉念头搅扰,这已经是心中初步进入静态的一种标志,因为惟其心中有静,才能体会到念头之动。那么,对于这些起伏不定的念头如何处理,才能达到一

19、念不生的入静状态?据笔者的经验,这里讲述几种道家修炼所用的办法:(1)有念即止静坐之中,始终保持警惕,如有杂念生出,随即除去,这样使前念消除,后念不生,当下无念,即是清静。或者有的念头,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明天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情,那么可以考虑一下,有了结果马上停止。这样心中不抱负担,停止这后一般不会再来。倘若还有其他事情需要考虑,仍用这个办法解决之。实在考虑不好的问题,就先放下再说,不必苦思冥想,耽误做功。这样逐渐减少,自然达到无念的地步。老子道德经曰: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损者减少之意,无念即无为境界。这种做法的好处,比较便于掌握。就怕杂念太多,脑子不断地思考问题,此起彼伏,按下葫芦又起

20、瓢,弄得不可招架,一旦急躁,杂念更多。所以还不算是上善的方法,但在一般人可以试行,短时间内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2)收回忘掉这种方法,属于心法,需要有点司性才能做到。静坐之时如有杂念,即用微意归身内,然后忘悼,一忘而杂念自无。可以想象自身如同大冶洪炉,熔化一切物我念想,所有杂念如似雪花片片,入炉即为消熔。这样杂念生出,即收归身内,“忘”了之后,化为乌有。遂生遂收,遂收遂忘。渐渐导心入静,自臻清静无为之妙境。为什么说修炼需要悟性,这个“忘”字需要“悟”(领会)了才能做到。所谓“忘”,非是一般人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忘,乃是对于自性心性层次的一调节,即由杂念丛生的心境,移入一念不存的静地。马丹阳祖师曾言

21、:“无心者,非同猫狗蠢然无心也。务在存心于清静之域,耐我邪心也。故俗人无清静之心,道人无尘垢之心,非所谓俱无心而与木石同也。”此中“无心”即“忘”之本义,“邪心”即邪忘之心,可见“忘”字,非猫狗蠢然之忘,亦非俗人无心之忘,乃是修炼所要深入所要深入的一种境界。以“忘”的境界来行持入静,这是道家内丹独有的心法。(3)顺其自然这种方法,是一种易简法门,即不加任何意念,自然入静。假若浮游乱想,萦绕心怀,虽然杂念不重,但是暗里许多,一时分辨不清,如同乱丝无头,用“有念即止”法难以清理,用“收回忘悼”法难以控制。这时就不用管他,只须自己静坐不动,顺其自然,听其自生自灭。只要自心将其置之不理,这些杂念也就成

22、为“假想”,因为念自心生,心中静坐不理,杂念失去市场,也就无奈我何,只有仍归自心,化为静念。在做功夫中只要身体稳坐不动,任他杂念自动起伏,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想”之后,杂念自然也就慢慢地平息下去,而自然归于清境。中间猛然一觉,杂念全消,此时身心自静,舒畅难言。就象不听话孩子,淘气玩耍,大人劝其回家安份,反而和大人较劲,这时索性不去管他,等他玩累玩乏之后,无处可去,不用劝说,自然乖乖地回家了。这种顺其自然的办法,有一点须要注意,倘系恶念,必须马上用第一种办法除掉,决不姑息,否则其害更烈。以上三种办法,以最末一种办法为上善之法,第二种办法为中善之示。因为做功夫的时候,杂念纷扰,已经够人厌烦,再加上去除念这个心念,又是一个念头。譬如两个人在那里吵架,已经闹得不可开交,难分难解,旁边又添上一个强制劝和的人,三个人闹成一团,如何能够解决问题?劝和原是好意,总要等他们二人火气将消,再用巧妙的手段打动人心,则一劝自然平息。如果劳神费力,强迫压制,手段未免太拙。但是这些用法者要因势利导如果两人争吵激烈,非用强迫不可制止,也未必不可强制使之平息。比较起来,上述的三种方法,第一种“有念即止”,属于意念法;第三种“顺其自然”,属于无意法,我们练习止念入静的功夫,当然以不动意念(或微用意念)者为优。故以第一法为下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相互配合使用。时间:2021.03.01创作:欧阳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