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0 ,大小:7.85MB ,
资源ID:80779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0779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要求规范JTG D50电子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要求规范JTG D50电子版.docx

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要求规范JTG D50电子版中华人民国交通运输部公 告第10号 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的公告 现发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G D50-2017),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GD50-2006) 同时废止。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C D50-2017)由路桥技术主持编制。标准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运输部, 日常管理和解释工作由路桥技术负责。请各有关单位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建议函告路桥技术 (地址: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丁88号大厦,邮政编码: 100011), 以便修订时研用。特此公告。 中华

2、人民国交通运输部 2017年3月20日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2017年3月22日印发 前 言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沥青路面技术水平的提高、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应用以及工程经验的积累,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 (JTG D50-2006)(以下简称“原规”)部分容需修订完善。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下达201 1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交公路发 2011115号)要求,由路桥技术承担对原规的修订工作。本规以国外近年来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为依托,按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对原规的交通与气候参数、设计参数、设计指标和相关性能模型进行了修订。本规由八章、七个附录构成,主要容包括设计标准、结构组合设计、材料性质要

3、求和设计参数、路面结构验算、改建设计和桥面铺装设计等。较原规主要变化有:1规了轴载谱及交通参数的调查分析方法。2引入了温度调整系数和等效温度。3改变了路面材料的设计参数,调整了相应测试和取值方法。4增加了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和路面低温开裂指数设计指标,改进了沥青混合料层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预估模型,取消了路表弯沉设计指标。5梳理了章节安排,突出了结构组合设计要求,规了术语和符号。本规第1、2、3章由伯莹起草,第4章由孟书涛起草,第5章由牛开民起草,第6章和附录B由白琦峰起草,第7章由荣吉起草,第8章、附录D和附录E由王林起草,附录A由延庆起草,附录C由学良起草,附录

4、F由立军起草,附录G由谈至明起草,路面弯沉分析相关条文由唐伯明起草,路面低温开裂分析相关条文由德成起草,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力学参数和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分析相关条文由虞将苗起草,队家参与第5章部分条文编写,台电仓参与附录C部分条文编写。请有关单位在执行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函告本规日常管理组,联系人:伯莹(地址: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丁88号大厦,邮编: 100011;:3,传真: 3;电子goodpave 163.;网址:. goodpave.;微信公众号: goodpave),以便下次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路桥技术参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5、理工大学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公路规划工业大学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主 编:伯莹主要参编人员:孟书涛 牛开民 立军 谈至明 荣吉 唐伯明 白琦峰 虞将苗 延庆 王 林 学良 德成 队家 台电仓主 审:王秉纲参与审查人员: 华 成 平 盛福 祖康 健龙 钱国超 王哲人 肖宁参 加 人 员:韦金城 付建村 豪 朱洪洲 萍 晓燕目 次1 总则12 术语和符号22.1术语 22.2 符号33 设计标准44 结构组合设计64.1 一般规定64.2 路面结构组合64.3 路基74.4 基层和底基层74.5 面层94.6 功能层104.7 路肩114.8 路面排水115 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12

6、5.1 一般规定125.2 路基125.3 粒料类材料135.4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145.5 沥青结合料类材料165.6 泊松比206 路面结构验算216.1 一般规定216.2 设计指标216.3 交通、材料和环境参数226.4 路面结构验算流程227 改建设计257.1 一般规定257.2 既有路面调查与分析257.3 改建方案267.4 改建路面结构验算268 桥面铺装设计298.1 一般规定298.2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298.3 钢桥面铺装30附录A 交通荷载参数分析31附录B 路面结构验算方法38附录C 沥青路面结构方案47附录D 粒料类材料回弹模量试验方法49附录D 粒料类材

7、料回弹模量试验方法49附录E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单轴压缩模量试验方法55附录F 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强度试验方法59附录G 温度调整系数和等效温度63本规用词用语说明69附件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G D50-2017)条文说明 711 总则733 设计标准744 结构组合设计 765 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806 路面结构验算837 改建设计858 桥面铺装设计88附录A 交通荷载参数分析89附录B 路面结构验算方法91附录C 沥青路面结构方案94附录D 粒料类材料回弹模量试验方法95附录G 温度调整系数和等效温度961 总则1.0.1 为适应公路行业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提高沥青路面的设

8、计质量和使用性能,保证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1.O.2 本规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新建和改建工程的沥青路面设计。1.0.3 应根据公路等级、路面使用性能要求和所需承担的交通荷载,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材料、建设和养护条件、工程实践经验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进行结构组合、材料设计和厚度设计,通过技术经济分析选定设计方案。1.0.4 路基应满足最低回弹模量要求,并应具有合适的干湿类型。应在调查掌握沿线路基土质和干湿类型的基础上,进行路基路面综合设计。1.0.5 应结合当地条件和工程经验,积极稳妥地选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1.0.6 沙漠、膨胀土和盐渍土等特殊地区的路面设计,除应

9、符合本规的相关规定外,尚应考虑地区的特殊性,结合当地经验和成果,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1.0.7 沥青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1 沥青路面铺筑沥青面层的路面。2.1.2 可靠度 路面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要求设计结构达到的可靠度称作目标可靠度。2.1.3 可靠指标度量路面结构可靠度的数值指标。本规规定的作为路面结构设计依据的可靠指标称为目标可靠指标。2.1.4 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在正常设计、施工、使用和养护条件下,路面不需结构性维修的的预定使用年限。2.1.5 设计轴载 路面结构设计采用的计算轴载。2.1

10、.6 当量轴次 按当量损坏原则,将不同轴载的作用次数换算为设计轴载的当量作用次数。2.1.7 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在设计使用年限,设计车道上当量轴次的总和。2.1.8 封层 路面结构中用以阻止水下渗的功能层。2.1.9 黏层 路面结构中起黏结作用的功能层。2.1.10 透层 用于非沥青类材料层上,能透入表面一定深度,增强非沥青类材料层与沥青混合料层整体性的功能层。2.1.11 排水层排除路面结构部水的功能层。2.1.12 防冻层 路面结构中按防冻要求所设置的功能层。2.1.13 路基平衡湿度 路基湿度达到与周围环境相平衡的稳定状态时的湿度。2.1.14 低温开裂指数表征沥青面层低温收缩开

11、裂程度的指标。2.2 符号CI-低温开裂指数; E-模量;G*-沥青动态剪切复数模量; h-厚度;l-弯沉值; N-轴载作用次数;P-轴载; R-强度;Ra-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 St-沥青劲度模量;s-标准差; T-温度;-应变; -应力;-目标可靠指标。3 设计标准3.O.1 路面结构的目标可靠度和目标可靠指标不应低于表3.O1的规定。 表3.0.1 目标可靠度和目标可靠指标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目标可靠度(%)9590858070目标可靠指标1.651.281.040.840.523.0.2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表3.0.2的规定,应根据公路

12、等级、经济、交通荷载等级等因素综合确定。改建路面结构设计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设计使用年限。 表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公路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公路等级设计使用年限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5三级公路10二级公路12四级公路83.O.3 路面设计应采用轴重为lOOkN的单轴-双轮组轴载作为设计轴载,计算参数按表3.O.3确定。应根据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按本规附录A确定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表3.0.3 设计轴载的参数设计轴载kN轮胎接地压强(MPa)轮胎接地当量圆直径(mm)两轮中心距(mm)1000.70213.0319.53.0.4 路面结构所承受的交通荷载应按表3.0.

13、4进行分级。 表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设计交通荷载等级极重特重重中等轻设计使用年限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106,辆)50.050.019.019.08.08.04.04.0注:大型客车和货车为本规附录A中表A.1.2所列的2类11类车。3.O.5 沥青路面设计应控制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损坏、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损坏、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以及季节性冻土地区的路面低温开裂。3.0.6 路面使用性能设计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1 按本规附录B。1和附录B2计算的沥青混合料层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的疲劳开裂寿命,均不应小于按本规附录A确定的泛计使用年限当量设计轴载

14、累计作用次数。2 按本规附录B3计算的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不应大于表3.0.6-1所列容许永久变形量。 表3.0.6-1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 mm)基层类型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高速、一级公路二级、三级公路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水泥混凝土基层和底基层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的沥青混合料基层1520其他基层10153 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不应大于按本规附录B4计算的容许值。4 按本规附录B.5计算的季节性冻土地区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宜大于表3.0.6-2所列数值。 表3.0.6-2 低温开裂指数要求公路等级高速、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四级公路低温开裂指数CI,不大于357注:低温开裂指

15、数CI-竣工验收时100m调查单元横向裂缝条数,贯穿全幅的裂缝按1条计,未贯穿且长度超过一个车道宽度的裂缝按0.5条计,不超过一个车道宽度的裂缝不计入。3.0.7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山岭重丘区二级和三级公路的路面在交工验收时,其抗滑技术指标应满足表3.0.7的技术要求。 表3.0.7 抗滑技术要求年平均降雨量( mm)交工检测指标值横向力系数SFC60a构造深度TDb (mm)1000540.555001000500.50250500450.45注:a横向力系数SFC60a-用横向力系数测试车,在60km/hlkm/h车速下测定。b构造深度TD-用铺砂法测定。4 结构组合设计4.1 一般规

16、定 4.1.1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应针对各种路面结构组合的力学特性、功能特性及其长期性能衰变规律和损坏特点,遵循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的理念,保证路面结构的安全、耐久和全寿命周期经济合理。 4.1.2 路面结构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和必要的功能层组合而成。面层采用不同材料分层铺筑时,可分为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 4.1.3 在设计使用年限,路面应不发生由于疲劳导致的结构破坏,面层可进行表面功能修复。 4.1.4 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层间应设置黏层;在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层与其他材料层间应设置封层,宜设置透层; 4.1.5 应采取路面结构的防水、排水措施,阻止降水渗入路面结构层。4.2 路面结构组合 4.2.

17、1 应根据交通荷载等级和路基状况等因素,结合路面材料特性和结构特性,选择路面结构类型。 4.2.2 路面结构类型可按基层材料性质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粒料类基层沥青路面、沥青结合料类基层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四类。 4.2.3 路面结构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规定:1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适用于各种交通荷载等级。2 粒料类基层沥青路面适用于重及以下交通荷载等级。3 沥青结合料类基层沥青路面适用于各种交通荷载等级。4 水泥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适用于重及以上交通荷载等级。4.2.4 路基湿度状态为中湿或潮湿时,宜采用粒料类底基层或设置粒料类路基改善层。4.2.5 多雨地区,元机

18、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和水泥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应采取措施控制唧泥、脱空等水损坏。4.2.6 当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时,可采取下列一种或多种措施减少基层收缩开裂和路面反射裂缝:1 选用抗裂性好的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2 增加沥青混合料层厚度,或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上设置沥青碎石层或级配碎石层。3 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上设置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或敷设土工合成材料。4.2.7 选定结构组合后,可根据交通荷载等级参考本规附录C初选各结构层厚度。4.3 路基4.3.1 路基应稳定,密实和均匀,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4.3.2 多雨地区土质路堑抽强风化岩石路垦,应加强填挖窘界处及路堑段的排水设计,改善路基水

19、文状况。4.3.3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设置整平层,厚度宜为200300mm。4.3.4 新建公路路床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或地下水的侵入。4.4 基层和底基层4.4.1基层和底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抗疲劳开裂性能、足够的耐久性和水稳定性。沥青结合料类和粒料类基层尚应具有足够的抗永久变形能力。4.4.2 基层和底基层的材料类型可参照表4.4.2选用。 表4.4.2 基层和底基层材料的适用交通荷载等级和层位类 型材料类型适用交通荷载等级和层位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水泥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各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和底基层水泥

20、稳定未筛分碎石或砾石、石灰粉煤灰稳定未筛分碎石或砾石、石灰稳定未筛分碎石或砾石轻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各交通荷载等级的底基层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稳定土轻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各交通荷载等级的底基层粒料类级配碎石重及重以下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各交通荷载等级的底基层级配砾石、未筛分碎石、天然砂砾、填隙碎石中等和轻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各交通荷载等级的底基层沥青结合料类密级配沥青碎石、半开级配沥青碎石、开级配沥青碎石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沥青贯入碎石重及重以下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或贫混凝土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4.4.3 再生沥青混合料和再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

21、料可用于各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和底基层,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宜用于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4.4.4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与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层问可设置级配碎石、半开级配或开级配沥青碎石层。4.4.5 不同材料基层和底基层厚度宜符合表4.4.5的规定。 表4.4.5 基层和底基层厚度材料种类集料公称最大粒径( mm)厚度( mm),不小于 密级配沥青碎石半开级配沥青碎石开级配沥青碎石19.05026.58031.510037.5120沥青贯人碎石-40贫混凝土31.5120无机结合料稳定类19.0、26.5、31.5、37.515053.0120级配碎石、级配砾石未筛分碎石、天然砂砾26.5

22、、31.5、37.510053.0120填隙碎石37.57553.010063.01204.4.6 沥青路面的水泥混凝土基层应符合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JTG D40)的有关规定。4.5 面层4. 5.1 面层应具有平整、抗车辙、抗疲劳开裂、抗低温开裂和抗水损坏等性能,表面层混合料尚应具有抗滑和耐磨损性能,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表面层应具有低透水性能。4.5.2 面层材料类型宜按表4.5.2选用。 表4.5.2 面层材料的交通荷载等级和层位材料类型适用交通荷载等级和层位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各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对抗滑有特殊

23、要求的表面层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各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上拌下贯沥青碎石中等、轻交通荷载等级的面层沥青表面处治中等、轻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4.5.3 对抗滑、排水或降噪有特殊要求的表面层可采用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表面层下应设置防水层,防水层可采用改性乳化沥青或改性沥青等。4.5.4 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层厚应符合表4.5.4的规定。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结构层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倍。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层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0倍。 表4.5.4 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层厚沥青混合料类型以下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层厚( mm),不

24、小于4.759.513.216.019.026.5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152535405075沥青玛蹄脂碎石-30405060-开级配沥青混合料-202530-4.5.5 沥青贯入碎石层的厚度宜为4080mm,乳化沥青贯入式路面的厚度不宜超过50mm。上拌下贯式路面的拌和层厚度不宜小于25mm。4.5.6 沥青表面处治可分为单层、双层和三层。单层表面处治厚度宜为1015mm。双层表面处治厚度宜为1525mm,三层表面处治厚度宜为2530mm。4.6 功能层4. 6.1 季节性冻土地区路面厚度不满足防冻要求时,应增设防冻层。防冻层宜采用粗砂、砂砾和碎石等粒料类材料。4.6.2 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

25、的路段,有裂隙水、 泉眼等水文条件 不良岩石挖方路段,基层和底基层为非粒料类材料时,可在基层或底基层与路床间设置粒料层。粒料层应与路基边缘或与边沟下渗沟相连接,厚度不宜小于150mm。4.6.3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或冷再生类材料结构层与沥青结合料类结构层之间宜设置封层,封层可采用单层沥青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等。当设罩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时,可不再设封层。4.6.4 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路面的黏层宜采用改性乳化沥青、道路石油沥青或改性沥青;中等和轻交通荷载等级路面的黏层可选用乳化沥青;水泥混凝土板与沥青面层间的黏层宜采用改性沥青。4.6.5 单层表面处治封层的结合料可采用改性沥青、道路石油沥青或

26、乳化沥青。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宜采用橡胶沥青。4.6.6 粒料类基层和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顶面宜设置透层,透层沥青应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可采用稀释沥青和乳化沥青等。4.7 路肩4. 7.1 路肩结构组合和材料选用应与行车道路面相协调,不应影响路面结构中水的排出。4.7.2 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公路及冻土地区,硬路肩基层、底基层材料和厚度应与行车道路面相同。4.7.3三级和四级公路硬路肩可采用沥青结合料类材料或粒料。4.8 路面排水4.8.1 路面结构部排水应与公路其他相关排水系统相衔接,并应符合现行公路排水设计规(JTG/D33)的有关规定。4.8.2 采用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表面层,或设置粒料

27、、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混合料等排水层、防冻层时,可采用横贯整幅路基的形式,或设置边缘排水系统。5 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5.1 一般规定5.1.1 路面材料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气候条件、各结构层功能要求和当地材料特性等,在技术经济论证基础上进行设计并确定材料设计参数。5.1.2 各结构层的原材料性质要求和混合料组成与性质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的有关规定,并应结合工程特点和当地经验确定。5.1.3 路面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的确定可分为下列三个水平:1 水平一,通过室试验实测确定。2 水平二,利用已有经验关系式确

28、定。3 水平三,参照典型数值确定。5.1.4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施工图设计阶段宜采用水平一,其他设计阶段可采用水平二或水平三;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可采用水平二或水平三。5.2 路基5.2.1 路基顶面回弹模量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 (JTG D30)的有关规定。5.2.2 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应符合表5.2.2的规定。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改变填料、设置粒料类或无机结合料稳定类路基改善层,或采用石灰或水泥处理等措施提高路基顶面回弹模量。表5.2.2 路基顶面回弹模量( MPa) 交通荷载等级极重特重重中等、轻回弹模量,不小于706050405.3 粒料类材料5. 3.1 基层、底基层级配碎石的CBR值应符合表5.3.1的有关规定。 表5.3.1 级配碎石CBR值 结构层公路等级重、特重交通重交通中等、轻交通基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200180160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160140120底基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2010080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1008060 5.3.2 级配砾石或天然砂砾用于基层时,CBR值不应小于80。级配砾石或天然砂砾用于底基层时,对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CBR值不应小于80;对中等交通荷载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