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49.89KB ,
资源ID:80666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0666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学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学复习提纲.docx

1、教育学复习提纲现代教育学复习提纲考试形式: 闭卷 全校统一时间注意:全校统一时间考试,但命题由任课老师各自负责。题型:一 单项选择题二 多项选择题三 简答题四 论述题五 综合应用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什么是教育?( P7 )广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学校教育。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教育活动。两者的联系: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都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其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二者从本质上说,都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解决的矛盾

2、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区别:学校教育具有专门性、制度性、系统性的特点。2什么是教育学?( P12 )从宏观上说,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从中观上说,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从微观看,教育学是以广义的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3什么是学校教育?( P7 )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社会物质

3、生产活动及一般的社交活动相分离,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和部门,具备了独特的社会功能,有了专门的教师、教育场所及内容、思想。)4孔子、柏拉图、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卢梭、凯洛夫 杜威等教育家各自的主要论著和教育思想观点及其在教育史上的贡献是什么?( P25-30 )(一)孔子主要论著:论语、学记教育思想观点: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学思习行结合、立志乐道、自省自克、以友辅仁等贡献:孔子在教育上有三大创造和贡献:一是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设杏坛讲学授徒,整理并以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为教材,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育内容;二是打破教育上贵贱贫富的等级,提纲“有教无类”,使人人享有教育的平

4、等权利,学生众多,史称“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三是主张尊师重道,“三人行,必有吾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二)柏拉图主要论著:理想国教育思想观点:推崇国家主义和社会本位教育,强调国家和社会在一切方面高于个人,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促进个人的发展,而应该是通过教育,使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天资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芸芸众生中经过若干次考试筛选,最终产生出统治国家的哲学王,从而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贡献:第一,在奴隶主阶级内部否认了根据血统的世袭制度,肯定了根据一个人的天资而非出身来接受合适的教育以及在合适的场合的职位上工作,颇有“有教无类”、“任人唯贤”的意味;第二,柏拉图创立

5、的国家主义和社会本位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三)夸美纽斯主要论著:大教学论教育思想观点:1.教育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永生做准备;2.教育作用:对人、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重视儿童的差异和后天教育;3.提出普及教育主张;4.学校体系:从人的天然素质出发,按年龄阶段建立适合的学校体系;5.班级授课制理论;6.教学过程:适应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提出崭新的教学过程理论;7.教学原则: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系统与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和因材施教原则;8.阐述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贡献:大教学论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

6、,标志着教育学理论的产生,他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框架和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第一个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第一个系统总结教与学的原则。 (四)赫尔巴特主要论著:普通教育学教育思想观点: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贡献:发表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是世界第一部教育学学科著作,该书建构了比较严密的教育学逻辑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被称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三中心论”即教师、教科书、课堂。 (五)卢梭“教育上的哥白尼”主要论著:爱弥儿教育思想观点:提倡“自然教育论

7、”。倡导“自然后果法”,反对说教和惩罚。贡献: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并对后世教育思想家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了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教育的理论基础。(六)凯洛夫主要论著:教育学教育思想观点:1.明确提出教育起源于劳动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的现象;2.从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两方面对教育的作用作了精辟的论述;3.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面成发展的人,培养共产主义社会的积极建设者;4. 肯定了教学过程必须遵循人类的认识过程;5.重视德育贡献: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论证、并大量吸收了人类教育史上的丰富遗产,实事求是地总结了二、三十年代原苏联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

8、训,在此基础上出版的教育学,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次试图用马列主义观点,阐述社会主义教育学理论的专著。该书出版后,被指定为原苏联高等师范院校的教科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对中国、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事业,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七)杜威主要论著:学校与社会教育思想观点: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实现教育重心的转移,成为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分野,在学校与社会中提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概念。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的理论观点。贡献:“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产生之后,对后世教育思想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美国和其他大部分西方国家,直至20世纪50年代,它一

9、直是指导教育实践最主要的教育理论。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曾短时间影响过苏联和我国的教育。5如何理解各种教育概念?( P4 ) 教育 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学基础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卷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增强人们的体质的活动。 中国教育百科全书 教育 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常认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教育大辞典 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和见解的过程,

10、就是个人的观点和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美利坚百科全书6学校教育(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产生的原因与条件是什么?( P22 课件)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奴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条件: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尤其是脑体分工以及专职教师的出现 (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7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特征 ( P22-24 课件 )1古代教育的特征:(1)原始社会教育:原始社会的三个教育基本要素:具有经验的人成为教育者,学习他人经验者为受教育者,经验为教育内容。特征:

11、 与生活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教育的平等、民主 是一种简单的教育(2)奴隶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是学校教育的产生时代。特征:产生学校教育内容大为丰富学校教育有了明显阶级性 学校教育有了一定的理论指导(3)封建社会教育: 特征:学校体制趋于完备教育功能有所扩展 教育具有阶级性、等级性和宗教性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2现代教育的特征(4)工业社会的教育特征:现代学校的出现与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逐渐走向结合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复杂性和理论程度日益增高(5)信息社会的教育特征:教育类型多样化 教育手段引进现代信息技术 产生新的教育形式教育功能进一步发挥 教育地位越来越受重视教育发展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教育的终

12、身化、全民化、社会化观念深入人心,与此相适应的教育体系逐渐形成第二章教育的功能与教育的客观制约性1个体先天素质?( P39-40 )个体先天素质是指个体在出生前机体所具有的一切与生具有的特质。是原生性的,有不可选择性,也有可塑性。(1)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潜能方向、范围及程度等提供了可能性,但不对人的身心发展所有方面起决定性作用。(2)遗传差异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2什么是教育结构?( P61 )教育结构是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层次的教学组合和比例构成。 即教育纵向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及

13、教育横向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它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面性,主要包括:教育层次结构、教育类型结构、办学形式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结构。就各级教育内部而言,又有各自的教育类型结构、教育层次结构和专业设置结构。合理的教育结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有重要作用。调整教育结构是提高教育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3教育与社会发展( P49 课件 )教育通过培养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人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变革和发展所发生的积极作用。教育一方面要受到社会强有力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对社会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4教育的两个最基本规律( P37 )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

14、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教育规律的客观依据: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人的制约性5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 P37-48 ) (1)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6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及条件是什么?( P44-48 )原因: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其原因在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明确,比较统一;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第一计划性;第二组织性;第三协作性;第四全面性。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是对教育培养目标的选择;第二是对教育内容的选择;第三是对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选择。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主要表现在:首

15、先,培养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其次,学校教育设有比较系统的和完整的专门课程;再次,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来进行的,教师是学校存在最显著的标志,是学校专门性最突出的体现。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条件:学校教育主导作用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怎如何,取决于学校教育内外方方面面的条件。从学校教育内部来讲,首先,取决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的实现程度;其次,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取决于教师能否敬职爱业、能否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取决于教育过程中教师能否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学校教育外部来讲,首先,取

16、决于社会影响与学校影响一致性的程度,如果这两种影响严重冲突,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很难实现的;其次,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明显相左,或者家庭在子女教育上不能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那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至少也要大打折扣的。7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及其特点 ( P49-58 )教育的社会功能有:1.经济功能,是指教育系统对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它不是表现为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表现为为经济活动再生产劳动者和再生产科学技术。(具体表现为:第一,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教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

17、劳动者;教育能够把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教育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第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2. 政治功能,具体表现为:第一,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政治稳定与改革和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存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教育通过政治社会化,还可以培养出各种专门的政治人才或者为这种人才成才打下必要地基础。第二,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不仅可以通过提高人们的一般科学文化素质来为政治的民主化提供前提与保障,而且还可

18、以通过教育自身的民主化来培养年轻一代一定的民主意识和正确的民主观念;第三,教育能够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 3.文化功能,是指教育对文化的保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第一,教育能够传承文化,这是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有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即传递、保存和活化;第二,教育能够改造文化,通过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来实现,这一方面给文化的发展以导向,另一方面又对文化体系做某种程度的改造;第三,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的以及通过创造新的文化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4. 人口功能,即教育对社会人口数量的调节控制和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特点:1. 间接性、2.

19、 隐含性、3. 潜在性、4. 迟效性、5. 超前性6. 有限性8教育的社会及人的制约性及表现 ( P60-69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本身的变化和发展要以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为条件,这是教育的根本特征。(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政治对教育的制约(学校教育必须为政治服务的);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政治制约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重功利情发展的教育价值对教学的影响;重共性请个性;重服从轻自主;重认同轻创造;教育受

20、人的发展的制约性这里说的人,特指教育中的受教育者。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教育要循序渐进)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设不同年龄水平的学校)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抓关键期)4、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取长补短)5、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全面系统)6、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9教育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P69-71 课件 )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有自身的一定独立性,这是教育的基本属性指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

21、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性质。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2.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 3.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培养人; 4.教育具有继承性; 5.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性。滞后或超前。2、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性。10如何理解教育的地位与作用?(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2)教育本身也会产生副作用,教育存在负功能。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1什么是教育规律?( P74 )教育规律

22、就是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其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2什么是教育原则?( P90 )所谓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 首先,教育原则是在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我们必须坚持教育实践第一的观点,把总结国内外教育实践的历史与现实经验摆在探索教育原则的首位; 其次,教育原则的制定还受制于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 再次,教育原则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教育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最后,教育原则是指导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性准则,是上位原则,对所有的下位原则都

23、有指导性和规范性,但又不能代替下位原则。3什么是教育艺术?( P90 课件 )所谓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教育个性特点和美感。4如何理解教育的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P 90 - 97 )(一)教育的人道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珍重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使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充满仁爱、人道精神和生命的意义。(P91)人道性原则提出的

24、依据有三点:第一,这一原则是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应具有的人道精神而提出的;第二人道性原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内在要求;第三,人道性的培养学生人道主义精神的需要。 贯彻教育的人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满足学生作为人的正常的合理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创造旨在培养人性的留有余地的学校生活;有意识的培育学生的人道精神;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二)个性原则: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性。依据:学生之间有千变万化的身心差异;个性原则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需要。贯彻教育的个性性原则的基本要求:端正对个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培育学生的特长

25、;(三)创造性原则:教育过程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依据:未来社会是以创新为重要标志的;未来教育正越来越成为创新教育。贯彻教育的创造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培育学生的冒险精神;培育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多样性和个性;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四)活动性原则:教育的活动性原则,通过教育活动并在教育活动中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和获得主动发展。依据:活动是人的生命的基本形式;活动是教育过程的基础。贯彻教育的活动性原则的基本要求:联系实际问题和通过实际活动实施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主动、深层内在的教育活动;多让学生自主活动;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

26、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提高教师的组织才能;(五)民主性原则:一是指教育机会的平等,二是指教育内部人与人关系的平等。前者主要指学生要为社会全体成员开放,他们不受社会阶层、经济状况、家庭地位、宗教信仰和性别差异等方面的限制,在法律上都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权利,同时也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享受教育资源机会上的均等。后者主要指教育部门领导与被领导者关系的平等,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平等。贯彻教育的民主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不断增加教育机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导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倡启发教育;(启发性教育的实质是是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特别是思维的主动积极性)5教育艺术的要旨 ( P

27、99-102 )(一)主观性;(二)情感性;(三)双边性;(四)创造性;(五)审美性;(六)独特性第四章 教 育 目 的1教育目的概念与特征?( P109 与 课件 )(一)基本定义: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1)、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2)、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类型,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二)教育目的应具备的特征:(1)是对教育的一种预期要求,反映了教育活动的价值追求;(2)具有个体性,关注个体的总体发展规格、综合素质要求;(3)具有社会性

28、,反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2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追求 ( P113-118 )(1)原始人(2)古希腊人(3)文艺复兴的理想(4)近代资产阶级的信念(5)空想社会主义(6)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是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P117-118 )第一、人的发展是与人的活动相一致的。第二、旧分工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第三、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第四、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五、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进程。第六、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4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 P118-120 )

29、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至于“多”到什么程度才叫“全面”,这只能作相对的理解,否则就必然会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永远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也是一个无法追求的理想。 体能,主要指人的速度、灵敏、力量、耐力等人体机能,是人身体素质的综合表现。 智能,包括知识和以思维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诸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为核心的智慧机能,是一个人智慧的综合表现。 活动能力,主要是指主体与客体发生对象性关系时所需要运用的实际能力,或者说,是人运用体能和只能完成某一具体活动的实际能力。 道德品质,是为了保障社会活动的正常进行,调节人与人关系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要素。 情感,

30、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一种心理体验。 意志,是人在活动中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有意识地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和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性格,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5如何理解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 ( P118-120 )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以个人需要为本,强调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爱伦凯。类型:以卢梭为代表的最为极端,具有明显的反社会倾向;以爱伦 凯为代表的热衷于颂扬儿童真善美的天性和自由个性;新人文主义性质不拒绝教育的社会目的,知识认为个人价值高

31、于社会价值。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以社会需要为本,强调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孔德、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纳托尔普。类型:以迪尔凯姆为代表,并为把个人和社会对立起来,只是认为射而回;是目的,个人是手段;以凯兴斯泰纳为代表的非常极端,是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两者对立的根源及历史上具体的统一。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也没有一个谁也没有一个谁对、谁错的问题。从理论上讲,二者具有同等的合理性与同等的局限性。所以,如果一定要抽象地问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谁对、谁错,谁更合理,这个问题是无法笼统回答的。620世纪的主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基本特点 ( P124-131 ) (一)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以人为中心和以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目的观。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1、追求永恒化的教育目的;2、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3、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二)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目的观。科学主义教育目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