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18.29KB ,
资源ID:80459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0459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宋明理学.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宋明理学.docx

1、宋明理学第2课 宋明理学考纲要求:朱熹的理学(B);王守仁的“致良知”(A)重点:程朱理学的内容导入:理学的含义是什么?(参考“知识链接”P7)一程朱理学1背景(1)唐代中期以来,儒学的研习、传播面临新的严峻挑战;A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三教合一、三教并行的现状开始对儒学的正统地位构成威胁;B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发生变化,神学色彩浓郁的“天人感应“说不再盛行,粗疏而僵化的传统经学不再令人信服,也难与佛、道对抗,更无法解答一系列现实问题。(2)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出现一系列重大变化,延续近千年的经学体系既不符合时代的认识水平,也不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经学体系的基础是神学色彩浓郁的天人感应说(将

2、天道与人事相比附)(3)儒家极力维护的社会等级秩序以及相应的伦理纲常遭到佛教、道教的巨大冲击;(4)有学者大声疾呼:复兴儒学,直接继承孔孟“道统”;(5)自宋初以来,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解释。2.理论来源:儒、道、佛思想3.产生的方式: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解释,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地探讨,创成一个以“理”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入世“的理学以解答现实的伦理、政治问题见长;佛、道善于讨论深奥玄虚的哲学问题,在理论思维的层次上儒学处于下风;理学家吸收佛、道的思想成果,对儒学加以

3、创新改造,才能在理论高度与佛、道进行对抗;后人形容理学“儒表佛里”一语中的。佛教认为宇宙万物原本为空,人经过修行,排除欲望,领悟并达到空的境界,即可成佛;道教认为世界由道而生,人经过返朴归真的修炼,与道合一,即可成仙;这种成佛、成仙的出世观与儒家重伦理、重人事的入世学说相矛盾。佛教和道教思辨的特点及其宇宙起源、万物生成的解释对儒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理学体系的形成朱熹(朱学)(1)地位、贡献: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2)时间:南宋(3)思想主张A思想核心是天理论,关键落实到天理与人伦的沟通a天理既是宇宙的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天理流行,触处皆是”b人世间的

4、伦理纲常是天理的具体体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信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B明天理,灭人欲:人性与天理一致,但为后人的欲望所蒙蔽所以要“明天理,灭人欲”5理学家讨论宇宙本原问题的出发点和目的:出发点是围绕伦理道德这一基点,目的是论证儒家伦理纲常的永恒、合理、至善。劝导世人遵守礼制秩序和伦理纲常。(和希腊哲学研究宇宙本源不同)劝导世人遵守礼制秩序和伦理纲常的方法不同:孔子提出“仁”概念,把“仁”作为最高道德准则,凭借的是宗法关系下的血缘亲情;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依据的是天人感应说,把天神圣化为有意志力的万物主宰。(信仰动摇)理学家把伦理纲常与天理联

5、结,天理既是宇宙的本原,又是万事万物的总法则,所唤起的是建立在人们高度的理性认识和道德意识基础上的出自内心的自觉行为。6.理学的实践:高度强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意识,力图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主动追求(1)目标:要求人们通过体验逐渐达到道德与天理一体的最高境界(2)认识途径:“格物致知”,即把握“理”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验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3)修身公式:“正心诚意”7影响:二程、朱熹的学说后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居于正统地位的官方哲学和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工具。二陆王心学1.概念:由于陆九渊和王守仁都高度重视“心”的作用,世人习称这一学派为“陆王心学”2.

6、主要观点:心理合一,“心即理”; 心外无物,“致良知”(1)陆九渊:心理合一,“心即理”A“心理合一”的典型语言:B完成个人修养的途径:(2)王守仁: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心即理”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心”作为一种精神实体被视为宇宙的最高本原A心外无物、无事、无理B.核心思想:“致良知”a“良知”的含义:人先天固有的善性,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b“致良知”的途径:除人欲问题: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思想方法上的异同点同:思想上,就为学宗旨而言,都通过对宇宙本原的探讨,以论证儒家伦理的永恒与至善;异:方法上,根本分歧在于修身方法,即通过何种途径去完成个人的道德修养。程朱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途径和

7、“正心诚意”的修身公式,要求人们通过一步步的体验、领悟,逐渐达到道德与天理一体的最高境界;而陆王则宣称道德修养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获得天理。问题:概述从春秋至宋明儒家学说的演变。春秋:儒家学说兴起于春秋,由孔子创始,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义”作为判断事物的价值标准;战国:孟子、荀子分别从不同方向发展了儒家学说。孟子认为人性善是儒家道德准则的基础与开端,由“仁”发展出“仁政”,提出民本思想;荀子从性恶论出发,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作用,重新解释礼,融礼、法于一炉,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汉朝:董仲舒采用阴阳五行学说,提出天人感

8、应,倡导君权神授,强调“三纲五常”;提出“大一统”,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官方哲学。南宋:朱熹融会贯通诸家之说,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提出“天理论”,天理是宇宙的本原,伦理纲常是天理的具体体现,“明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代:王守仁提出“心即理”,核心是除人欲,致良知。三练习与思考1.P112.P11参考答案:1.第一首诗: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的读书感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哲学角度思考,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9、水来”,道明了源与流的关系。第二首诗:宋诗鉴赏词典是这样说的:“蒙冲巨舰,需要大江大海,才能不搁浅,才能轻快地、自在地航行。如果离开了这样的必要条件,违反了它们在水上航行的规律,硬是要用人力去推移,即使发挥了人们的冲天干劲,也还是白费气力。”朱熹此诗是因为观书有感而作。从这样的视角出发,诗中所谓的“蒙冲巨舰”、“向来枉费推移力”表面所指为自然现象,但暗中指向的却是平时虽刻苦读书,百般思索,千样计较,书中之理仍然有不易了解这样一种困难迷惑的情景。但长期而艰辛的思索、探求,于“昨夜”豁然明朗,大彻大悟,以前所有的困难都迎刃而解,悄然冰释,书中之理在自己的脑海中融会提升为井然有序的“洁净空阔”的理世

10、界。朱熹认为,人的认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即物穷理”,要经过“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渐进阶段,苦苦摸索,艰难积累。在此一阶段,为了解放迷惑困顿而上下求索。在这一阶段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进入“豁然贯通”、大彻大悟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准备或基础,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之上的飞跃。诗句道出了朱熹哲学的认识世界的思想、方法。2.程朱理学认为天理既是宇宙的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中,是万事万物的总法则,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其具体体现,人们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式,渐进式地探究理。而陆王心学则提出心理合一的观点,陆九渊宣称“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阳明则进一步发展“心即理”的观念,将“心”视为宇宙最高本原,因此求理不需要借助外物,唯有求于心,“致良知”方可。四作业1.练习册第2课2.预习第3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