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可行性报告管理资料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徽华岳财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二00六年六月十四日第一章 总论 6 6 9 10 12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14 14 15第三章开发区基础设施及环境治理发展目标 25 25 26第四章 场址选择 29 29 31第五章 建设方案 34 34 34第六章 节能、节水 50 50 53第七章 环境保护 54 54 54 55 55 56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和消防 61 61 61第九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备 62 62 62 63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64 64 64第十一章 工程招
2、投标 65 65 65 66 66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9 69 69 70第十三章 经济效益分析 71 7171 73 74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 75 75 76第一章 总 论 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合肥海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法人代表 董事长:王洪江总经理:何建埠 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安徽省华岳财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建设单位简况及法人代表简介1、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情况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成立,1997年被列为全国首批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单位,200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五”期间,合肥经
3、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GDP年均增长50%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57%。2004年,GDP和工业产值分别达到95亿元和270亿元,后者占合肥市工业产值的41%。截至2004年底,共引进外资项目149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8家;,;引进内资项目443个,投资总额227亿元;,;“七通一平”面积40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居国家级开发区先进行列,综合投资环境跻身49个国家级开发区第9位,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居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首位。管理体系和服务健全高效,2005年一次性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形成了以江淮汽车、安凯汽车、日立挖掘机
4、、合力叉车、TCM叉车、佳通轮胎为代表的汽车与工程机械及其零部件产业,以海尔、美菱、华凌为代表的家电电子产业,以联合利华为代表的日用化工产业,以统一、可口可乐、华泰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产业等支柱产业,同时民营科技经济园、汽车与工程机械零部件生产基地、微电子工程基地、出口加工区等园区正加快建设,开发区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制造加工业基地。据国家商务部统计评估结果显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和实力排名已经连续四年位踞中西部15个国家级开发区第一名。开发区始终坚持“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
5、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转变”的发展方针,继续借助区域的经济、社会基础,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壮大主导产业,重视产业链经济和配套产业,工业重点发展汽车与工程机械及其零部件、家电电子、住宅产业化等产业,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会展、教育、物流、旅游等产业。根据合肥市“千亿元规划”和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战略,合肥市到2010年工业产值将达到2500亿元,届时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至1250亿元,经济开发区将为合肥市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2、项目承建单位基本情况合肥海恒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是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单位,承载着开发区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区建设和重
6、点工程建设、开发、服务重任,在开发区城市建设、投融资、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司下设投资发展部、资产管理部、财务中心等5个部门及海恒股份、丹霞房产、索菲特明珠酒店、国际会展中心等10家全资及控股公司,拥有职工2478人,。截止到去年底,累计开发土地30平方公里。,%。,。为了实现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规划目标,增强开发区发展的后劲,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实现开发区主干道与合肥市区干道直接相通,完善开发区内道路方格网及主干道“五纵、四横、一环”道路体系,同时为实现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保护和开发自然环境,增加开发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发展旅游、娱乐产业,我公司上报合肥经济技
7、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该项目分为道路及管网基础设施、拆迁恢复安置、文化教育旅游娱乐设施三大部分。3、法人代表简介董事长,王洪江,男,研究生,中共党员,1981年至1997年在东海舰队服役,历任战士学员、区队长、副队长、副指导员、队长、参谋教员等职,1997年8月至1997年11月,合经区公用服务公司指导员,1997年11月至1998年5月任合肥新城明珠物业公司总经理助理,1998年5月至2002年10月任合经区明珠广场管理处主任,2002年10月至2005年3月任合肥海恒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恒置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合肥明珠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经理,2005年3月至今合
8、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恒置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何建埠,男,研究生,中共党员,历任合经区规划设计院规划土地综合处副处长、合经区社区开发建设办公室工程处副处长、合经区建设管理中心市政公用处处长、合经区建设管理中心副主任、合经区海恒置业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项目研究的依据和范围 依据1、合肥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建议书的批复;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3、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5、合肥建设现代化大城市规划纲要;6、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的决定;7、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
9、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合肥市合经区十一五总体规划;8、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纲要;9、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0、合肥市1995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11、合肥市基准地价12、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等。 研究范围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安徽省有关发展合肥市经济的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安徽省合肥市 “十五”规划目标和总体规划, 对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的现状及其建设条件进行认真分析,分析项目的必要性,预测本项目的市场前景,确定项目的建设内容和规模,对项目的工程技术方案提出初步
10、设想,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同时,分析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项目建设、运行的环境保护对策。并对项目的投资进行估算,测算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从而论证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为有关部门对项目决策提供依据。本研究工作的范围如下: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项目的建设现状及市场需求预测; 3、项目建设条件;4、项目组成和建设规模;5、工程技术方案;6、环境保护;7、项目运营与实施计划;8、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9、效益分析;10、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编制原则1、根据总体规划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性质,以满足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发展的需要为前提,注意发挥经济技术开发区体制优势和
11、区位优势,注重发挥周边铁路、公路、航空和城市道路网络系统的综合优势,切合实际地做出该项工程建设的规划。2、根据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道路交通、文化教育、环境综合治理等配套功能现状,因地制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注重长远发展并结合实际,在充分发挥已有道路、文化教育、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加大骨架道路建设,为远期发展储备潜力。3、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范化的建设原则。在现有条件下,新建项目,坚持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为吸引外资入区创造一个优美良好的环境。4、根据总体规划目标及各旅游景点的特色要求,遵循与整体人文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原则。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最大限度地保护项目范围
12、内的每一寸土地和水域。打造环境生态园是开发区高质量、高效益开发的必然要求。在提高水、土地等资源利用率的同时,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建设生态环境。加大生态林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创造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和适宜人居的环境,形成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滨湖风貌。到2007年,开发园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城镇大气环境质量控制在国家二级标准,城镇森林覆盖率达到30%;到2010年,城镇森林覆盖率达到35%;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再有明显提高。5、坚持“开发有据、开发有序、突出重点、留有后劲”的原则,结合各地段的自然环境及现状特点,充分考虑项目建设与市场容量相适应,处理
13、好近、远期的关系,本着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整体规划,远近结合,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6、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基础设施,量力而行,节省投资,新建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做到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以较少的投入,带来较好的经济回报。协调发展多项社会事业,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的原则,力求工业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建设。7、坚持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服务为宗旨,重视管理队伍和科技信息建设,建立人才培训和引进机制。 项目主要研究结论 建设内容1、市政道路、管网基础设施 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新建续建道路路网工程60米红线宽城市快速路8条,45米红线
14、宽城市主干道6条,30米红线宽城市次干路5条,总长39公里,同时建设雨、污水管、供水管网39公里及道路、绿化、照明、交通设施。路面改造60米,30米红线宽主次干路17条,总长97公里。2、拆迁恢复安置 由住宅区、农贸市场、小学、活动中心及其他生活服务设施组成,建设红莲、朝霞、汇林、方兴、始信五个小区,。3、环境综合治理根据开发区整体规划和地形、地貌及现有状况,对原来的污、废水汇集的池塘、垃圾填埋场进行综合环境治理、对原有的烟墩河河道进行疏浚、对不符合开发区发展的污染企业进行迁址,并对迁址后厂址进行综合环境治理,通过治理,将原有严重影响开发区环境的地方建设成有特色的安徽纪念园、欧洲风情一条街、徽
15、州风情一条街、南艳湖、翡翠湖和少儿活动中心等各种景观设施,有效地改善了开发的整体投资环境。其中:对原来的垃圾填埋区分别整治成安徽纪念园和少年活动中心,安徽纪念园体现具有安徽特征的徽文化特色,总占地面积300亩,由世纪广场和按比例对安徽省地形地貌及境内长江、淮河、巢湖湖水系水面进行缩小的十七个地市纪念园组成。利用原有的地形整治成少儿活动中心,成为开发区少年儿童集会、开展国防教育的基地;对原来的有较大污染的工厂迁址后治理成欧洲风情街、徽州风情,由阿波罗广场、婚礼堂及古徽州街景等部分组成;对原有流入到烟墩河的废水池塘综合治理成南艳湖和翡翠湖,既解决了废水塘的水污染,又改善了开发区的总体环境。具体建设
16、内容及建设规模详见第五章。 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1、投资规模,。2、资金筹措,()。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项目建设的背景1、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转变”的发展方针,继续借助区域的经济、社会基础,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壮大主导产业,重视产业链经济和配套产业,工业重点发展汽车与工程机械及其零部件、家电电子、住宅产业化等产业,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会展、教育、物流、旅游等产业。因此,为加快实现“133”发展目标
17、提供必备的前提条件和发展空间,有利于充分发挥开发区区位、体制、外围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大城市建设的宏伟目标所赋予的重任。促进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和紧迫的。2、环境综合治理保护环境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为加快发展环保事业,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决定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环境保护经验教训、深刻认识环境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今后五年和十五年我国环境保护的目标、方针和任务进行了规划
18、,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是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重要指南,标志着环境保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再次提出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过去几十年,城市经济的发展无一例外地造成了环境污染。现在已经开始密切关注环境治理问题,并采取了一定的治理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一些地方没有认真地把环境治理坚持下去,只是当作一场运动来搞,或是应付检查,使得一些地区治理后又走上污染道路,同时加之各地区之间配合不够,影响了整体治理的效果,所以必须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利益来发展经济的方式,走集约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合肥经济
19、技术开发区自1993年建区以来,将综合环境治理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坚持“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大批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型企业逐渐淡出舞台,使产业整合同环境保护与整治相结合,采用低能耗的先进工艺和技术,提高城市能耗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等优势已经成为了开发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我国加入WTO后,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有利于我省经济发展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但同时也清醒认识到,我国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技术革命和信息革命将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
20、和社会结构,削弱我国传统的资源性产业优势,对我国农业、汽车工业、钢铁、电子工业等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安徽省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新体制、新技术的试验田,其完善的基础设施,将有利于积极引进外资、外智和国外先进的管理体制,从而突出开发区作为省会城市利用外资、出口加工和发展大工业基地的集聚能力和发散效应,扩大经济外向度,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速与国际接轨进程,推动合肥乃至安徽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为合肥市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广阔的空间,为合肥市和全省产业升级起到巨大的推动和示范作用。合肥市是开发区建设的重要依托,开发区又是合肥市经济发展中的“特区
21、”。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可以借助合肥市所形成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人才资源等来实现,同时,开发区也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越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合肥市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舞台,以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规模的扩大。在生产力布局上,把开发区的区域规划与合肥市总体布局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产业调整上把开发区的工业项目与全市的重点行业的技术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带动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化规模的跨越式发展。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数年的建设与发展,招商引资和各项改革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仅2004年,开发区GDP和工业产值分别达到95亿元和270亿元,后者占合肥市工业产值的41%;截至2004年底,共引进
22、外资项目149个,引进内资项目443个,投资总额227亿元,,经济总量居国家级开发区先进行列,综合投资环境跻身49个国家级开发区第9位。近几年,安徽省、合肥市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使得开发区外围供水、供电、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网等基础设施日渐完备,留给开发区巨大的生存发展空间。但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是白手起家,完全依靠滚动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对不足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内市政道路、供水、排水、供电覆盖面小,容量不足,未形成环网;二是开发区对外联络滞后;三是合九铁路过境,却没有连接道路和仓储设施。因此,加
23、快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已成为有利“133”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的前提条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乡都有大批劳动力面临重新就业,就业压力将越来越大。但经济规模的扩张和不断壮大,可以容纳、消化和吸收大量城、乡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对社会的稳定、促进居民消费、启动市场、百姓安居乐业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网络工程完成后,一是畅通区内交通,完善了主路网,使开发区内道路达到骨架合理,支线畅通,也完善了开发区出入交通系统,使得开发区内的道路与市区道路更好地衔接。二是扩大了开发区建设用地的范围,带动道路两侧土地开发,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三是改变开发区
24、起步阶段区内各类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提高区内居民生活质量,是发展生产、搞活经济、繁荣城市、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可靠和有力的基础保障措施,建成后必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环境综合治理的必要性1、环境保护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环境保护事业取得积极进展。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5、,切实把可持续发展作为长期实施的重大战略,把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政策,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加强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对于缓解资源环境对发展的瓶颈制约,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环境保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快社会进步的同时,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
26、迅速增加,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一些地方水、空气、土壤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相当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而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往往难以治理,甚至不可逆转,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切实解决好生态环境这一关系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 加强环境保护,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突出矛盾的重要指导思想。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相当粗放,在环境方面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目前,流经城市的河段90%左右受到
27、污染,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首位,近1/3的国土面临水土流失,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决心解决的时候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加强环境保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保持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对生态环境的过分影响,必然导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紧张,带来环境的污染、生态的退化,并引发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近年来,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问题和影响群众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一些地方发生的重大污染事件
28、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环境意识越来越强,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环境保护,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妥善化解环境问题带来的社会矛盾,以环境友好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保护全球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好中国的环境和发展问题,既符合中国的自身利益,是13亿人民的福祉所在;也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贡献。我们将认真借鉴环境保护的国际经验,切实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状况,努力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2、我国环保事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时期。在新的形势下,推进环保事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