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5 ,大小:1.10MB ,
资源ID:80344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0344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生物必修3说课与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生物必修3说课与教学设计.docx

1、高中生物必修3说课与教学设计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细胞生活的环境,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新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的内容,本章内容是理解第二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而且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而本节又是这一章的基础,可见其重要性。二、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构件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三、教学的

2、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四、教法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

3、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

4、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活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

5、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一课是本章教学的第一课,这一课的引入涉及两个环节:章节的引入和节题的引入。章节的引入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通过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同时也是人文精神的渗透。节题的引入利用教材的“问题探讨”来完成,从人体血细胞,草履虫的图片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2讲授新课有关人体内环境的组成的内容很抽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直观图片来帮助学生对这部分

6、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展示血液组成(离心分层的以及显微放大各成分的)图片,来说明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启发学生回忆手脚磨出水泡的情景,来说明水泡中的液体是组织液等。关于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关系教材上写的很具体,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同时我在课堂上用幻灯片展示出教材上图1-1(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和1-3(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先引导学生识别图中各种结构和成分,弄清各结构间的关系,接着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把人体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整体图展示出来。然后,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把这三者的关系弄清楚,找同学到黑板上用箭头标出三者间关系,举出一些特殊细胞(

7、组织细胞,血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让学生分析它们的细胞外液是什么,来加深理解。最后做总结,引出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接着学生自然就会思考内环境与外环境有什么差别呢?细胞外液的成分有哪些呢?借助于课本上血浆成分的表格,我会要求他们先看书,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表格后面的题目,弄清楚血浆的成分后,学生自然就会问组织液和淋巴呢?和血浆有区别吗?再逐一解答。了解了内环境的成分后,再由此过渡到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更为抽象和难理解,在讲渗透压的时候可以先展示出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图片以及红细胞在生理盐水,蒸馏水和10%的盐水中形态的图片,以唤起他们对渗透原理的回忆

8、。接着提问水肿的原因是什么?引导他们思考,帮助他们分析和总结,进而引出渗透压的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与学生一起讨论: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什么?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呢?引导他们分析,得出答案。联系生活,提问生理盐水和医用葡萄糖溶液的浓度是多少?为什么会有要求?加深对渗透压的认识。关于酸碱度的理解可以从跑步,打球以及吃酸碱性食物为什么不会引起血浆的PH较大变化这样的一些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最后,了解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后就可以总结内环境的重要性了,引出下面的内容: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在讲这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课本上的五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回忆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在

9、高一我们学过细胞内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初中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建立起与新知识的联系,可以尝试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模拟,来帮助学生理解内环境的重要性。看完后找学生来总结此过程:外界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到内环境,然后被细胞利用,而细胞的代谢废物又通过内环境排到外环境中,此过程有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参与,同时受到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所以说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4 课堂练习,巩固知识。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谢谢大家!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材的分析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一节内容

10、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也是学习后面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说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2 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分析来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理解稳态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并了解稳态的调节机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三、教学重点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教学难点 稳态的调节机制四、教学方法启发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探究教学等。五、教学程序一)、内环境稳态(一)显示感性认识材料,说明化学成分、温度、渗透压、PH值等动态平衡。(血量小于0.1毫升的检验项目)1、同学们每年一次体检,体检什么?有没有验血?有几种

11、验血方式?无名指:血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常规静脉抽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呈现血液检验化验单:具体哪些指标查哪些项目?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为什么?不同人的各项值不同,同个人在不同时间也是动态变化。但总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健康的人)如果超出此范围患病此人可能有什么疾病2、非典时期(2004.45),去医院首先要量体温。正常人体温多少? 36.737.5,呈现调查表并分析小结:体温的变化影响因素3、如果生病了,去医院打生理盐水,多少浓度?0.9%Nacl溶液.能否是其他浓度?预计会有什么结果?呈现红细胞图。说明渗透压在一定范围内4、那PH值呢?呈现实验材料和数据生物材

12、料中有缓冲物质,在加入酸或碱时,能使PH的变化减弱PH在一定范围内小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浓度、渗透压、PH值等理化性质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得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二)内环境的稳态是如何调节的呢?以PH为例来讲述强冲溶液,NaHlO3/H2CO3;NaH2PO4Na2HPO41、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PH,如何调节?乳酸+乳酸钠 刺激神经促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加速。参与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2、吃了碱性食物肾排出体外参与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呈现图: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联系(三)介绍科学家的理论形成贝尔纳坎农普遍认为(四)得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板书)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

13、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二)、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意义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快元旦了,快过年了,大鱼大肉(图)酸性食物碱性食物摄入酸性食物过多的危害请同学举例:内环境失衡引起的疾病,有什么症状?发烧、尿毒症、空调病、大量出汗后喝很多水(而不是盐水)水肿、低血溏(图)、肌无力(Ca)、骨骼发育不良得出结论: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动活动的必要条件(板书)解释:酶活性温度 PH三)、拓展(稳态概念的巩固和拓展)呈现案例:不穿航空服的悲剧航空员穿的航空服有哪些是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设计的压力、温度、湿度、尿排出稳态概念的拓展细胞的环境内环境的稳态人体的

14、环境生态系统稳态、生物圈稳态四)、最后讨论:预防稳态失调的方法五)、练习巩固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的主要特点之一是非常接近生活实际。这是我备课时想的最多的问题,如何设置问题?如何选择教学材料?主要考虑接近学生的生活,尽量是学生熟悉的,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我认为,知识点再完备,如果学生对这些不感兴趣的话,学习效果也不可能很好。特点二,本节课收集材料很丰富。如血液检验化验单、PH值测定后的数据及图片、温度调查数据表、航天服、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等。特点三,突出重点内环境稳态概念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先体验很多感性材料,最后归纳总结出概念,水到渠成。关于课堂教学,我的主要特点是亲和力

15、较强,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学生的主体性较强。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积极讨论,积极回答问题等。师生双边交往很愉悦,体现快乐学习的理念。不足之处我认为教学设计还可以更加新颖更加创新点,如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或者利用实验进行探究等。还有教学时尽量消除口头头禅。总体而言,我对这节课还是挺满意的。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二节通过激素调节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通过激素的调节是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二节课.本节内容包括激素调节的发现,激素调节的实例,激素调节的特点,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四部分内容.大约需要二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进行前

16、两部分内容.关于激素调节的发现,让学生了解相关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接受科学精神熏陶;本节选择血糖平衡的调节,立足于阐述反馈调节和激素调节之间的拮抗作用.以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探究活动更好的理解人体内是如何对血糖含量进行调节的,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人体内激素如何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同时,也力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建构模型,尤其是概念模型的基本方法和意义.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上节课中学习了通过神经的调节,知道动物和人体的生命活动是受神经系统调节的.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学生对兴奋的产生,传递,传导认识之后,再学习激素的调节,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机制

17、,准确把握神经体液调节的过程和特点.三、教学目的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运用构建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讨论在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糖尿病,并讨论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通过阅读科学史实,让学生了解有关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接受科学的熏陶.2.血糖平衡的调节.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通过构建模型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血糖平衡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的激素之间 抗作用的结果.五、教学方法1.个案研究:由学生阅读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了解科学知识,接受科学精神的熏陶.2.模拟:通过构建血糖平衡调节的模拟后,认识激

18、素调节的过程及特点.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归纳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激素,直观展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六、教学思想坚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按照感知理解应用的认知学习过程,力戒把讲堂变为学堂,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感知,体验,思考;教师在整个教学中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科学者.七、教学过程创设没问题情愫:本节课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联系很紧密,所以通过创设问题,能使学生更易进入学习角色.引入新课(1)激素及激素发现过程的引入学生在初中生物接触过激素,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提到激素,但激素是什么 激素的作用并没有形成概念,所以现在通过引入科学发

19、展史,学生阅读不仅知道激素是什么,怎么起作用,而且引申了人体其他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接受了科学的知识的熏陶,体会了科学发现中的不迷信权威,大胆探索的精神.设计意图:本着从学生最熟悉,离学生最近的知识经验入手,用学生熟知的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激素调节,这样新中有旧,学生容易接受,加深了对内分泌腺及其分泌激素的认识,理解了激素调节的含义.(2)血糖调节的引入书本图2-9清晰易懂,阅读易解答思考与讨论的问题,从而将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线条化,在解答中学生更易抓住人体正常血糖浓度的平衡点.接着,引入胰岛细胞,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猜测胰高血糖素的作用,进一步得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机理.设计意图:由

20、学生识图直接解决问题,引入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深入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衔接自然,能够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图文并茂,对两种激素的作用机理有比较深刻的印象.(3)构建血糖平衡模型.学生四人一组,其中三人分担甲,乙,丙角色,第四人承担小组内的汇报工作.这样四人之间必须协调配合,方能完成探究活动.设计意图:小组活动不仅体现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更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探究活动,更好地理解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和初步了解概念模型的基本方法和意义.小结:本节小结与开题呼应,开题提及糖尿病,但并未多提 ,只提到胰岛素,现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糖尿病,并提出防治的方法.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21、的关系说课稿一、设计理念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二生物组尝试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探究,本节课就是为了此课题而设计,本节课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营造互动氛围,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合作交流中相互启迪、自主学习、构建知识。同时,利用教材本身的内容对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二、教材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第2章第3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和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基础上的再学习。这一节主要以人体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为例,重在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指出体液

22、调节除了激素的调节外,还包括通过CO2等化学物质的调节;(2)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3)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的过程及方式;(4)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2能力目标:(1)通过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图解,训练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2)能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3)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现象。3情感目标:建立生命活动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协调关系;2难点:人体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五、教学策略本节为1课时完成,为了适应教学实际,新课的导入从过山车视频入手,通过两个提问回答,引出课题。课题出

23、现后让学生回答看见体液调节你能想起前面我们学习的什么调节;问学生体液调节完全等同与激素调节吗?从而引导学生寻找CO2发挥作用同激素调节的共同之处,得出体液调节的概念。提醒学生找出体液调节的三要点。第四节免疫调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随着课改的进行,新课标已将免疫调节列为必修三的教学内容,其“具体内容标准”中包括“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可见,新课标是将免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

24、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二、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掌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1)利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的能力。(2)根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流程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关注自身健康,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教学策略及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1、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着重围绕以

25、下几个方面。(1)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2)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3)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4)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5)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通过以上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2、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26、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学习。3、学生联系初中所学的知识,分析讨论人体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指出,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吸入的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是为什么?人被HIV感染后,也并不立即得病,一般有几年时间的潜伏期,这是什么原因?学生分析出人体防御病原体的途径以及这些途径的特点,最后对人体的三道防线作归纳。 展示有关动画,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及特点。4、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呢?学生回顾在初中已学习过的抗体和抗原知识,

27、讨论:抗体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学生阅读课文相关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分析清楚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与抗体形成的关系,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体液免疫的过程。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中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 进行细胞免疫的教学,最后进行归纳。 在分析清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从分析比较中引导学生思考,在免疫过程需要哪些成分参与呢?5、引入免疫系统的组成。 由于已清楚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与免疫有关的成分大多已涉及,此时只需引导学生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

28、水平对免疫系统的组成进行归类就可以了。6、前面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列举一些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疾病的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而使学生明白,正常的免疫功能是维持内环境稳态所必需的,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都可能引起机体功能的紊乱。免疫系统只有防御功能吗?可从艾滋病的死因引出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7、免疫学的应用: 疫苗的应用:作简要的回顾,教师列举一些实例作简要的分析; 利用免疫原理进行疾病的检测:过具体的实例加以分析和说明; 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分利用教材所提供

29、的资料,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应使学生认识到,一方面解决器官的排异问题、克服免疫抑制药物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以及通过器官克隆等方法解决供体器官来源问题,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解决目前供体器官严重不足的问题需要人们科学地认识器官移植,更需要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心。最后,要求学生收集关于艾滋病或器官移植方面的资料,在班内进行一次相关的宣传交流活动。板书设计: 第4节 免疫调节(第2课时)一、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和呼吸道粘膜上的纤毛等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前两道防线特点:先天性,非特异性三、第三道防线:1、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2、特点:特异性3

30、、内容: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四、效果分析(一)本节课较为成功之处:1、本节课能完成教学任务,难点逐个击破,重点突出,考点明确,课堂气氛活跃,基本达到预期目的。2、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从学生课前设计流程图,课堂上评价流程图,总结两种免疫方式的异同等方面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3、课时安排较为合理,能完整地讲解人体三道防线的免疫作用,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也能进行详细地分析。4、精选课堂练习,巩固教学内容。5、能体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结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本节课的也体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教学内容较多,课堂节奏较快,有些问题未能进一步强化。2、本节课内容抽象,特别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如果能用一些动画过程来体现会更直观一些。3、本节课虽然通过一些教学环节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提出的问题开放程度不够突出,教师的导向作用过于明显,学生的发散思维难以展开。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 : 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内容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多,但其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所以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时所要控制的”单因子变量”问题,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