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45.31KB ,
资源ID:80282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0282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x

1、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备战2018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奖励军功重农抑商为田开阡陌封疆废分封行县制实行连坐法A、B、C、D、【答案】A【解析】考点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内容中直接涉及到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主要有军功授爵制、废除井田制、废分封行县制等,而实行连坐制和重农抑商则并非直接涉及。故选A。2、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答案】A【解析】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

2、方式和土地制度,商鞅变法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分析历史现象根本原因的能力。重视发展生产和农民地位的提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但非根本原因。变法中推行的政策,有利于封建制度的确立。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故选A。3、史书记载,北魏统治初期“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孝文帝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改革措施有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之禄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男子十五岁以上,授给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土为万物之元,宜改姓元氏。A. B. C. D. 【答案】B【解析】“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 大意是现在百姓生活困

3、苦、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许多豪强地主抢夺土地,孝文帝采取的针对措施是实行均田制、稳定社会秩序,反映的是俸禄制,与材料无关,属于改革旧俗,与材料无关,故选B. 。4、茅海建说:“在宏观的历史叙述中,细节经常被无意或有意的忽略。如此这般的直接结果是,历史被叙述为运动方向明确的具有某种必然性的潮流。由此引发的直接思考是,戊戌变法若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事件,其结局似不应如此。连续13年的观察使我感到,戊戌变法很可能是一偶发的事件,其发生、发展到最后的结局,充满着变数,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很可能就存在于那些历史的细节之中。”这表明A. 戊戌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B. 宏观史学缺乏必要的研究价值C. 研究

4、戊戌变法需要更加重视细节D.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地表现历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在宏观的历史叙述中,细节经常被无意或有意的忽略连续13年的观察使我感到,戊戌变法很可能是一偶发的事件,其发生、发展到最后的结局,充满着变数,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很可能就存在于那些历史的细节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研究戊戌变法需要更加重视细节,故C正确。戊戌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宏观史学缺乏必要的研究价值,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地表现历史,故D排除。5、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他都做到

5、了”。因此在改革后,俄国地主有权()A. 自由买卖领地内的农民B. 对领地上农民进行司法审判C. 没收农民的私有财产D. 保留原有土地的所有权【答案】D【解析】在改革后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是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俄国地主不能自由买卖领地内的农民,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司法审判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在改革以后,俄国地主无权没收农民的私有财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6、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加强北宋政权的军事力量B、解决北宋政权的财政困难C、削弱北宋地方割据势力的实力D、改革科举

6、制度,扩大封建统治基础【答案】B【解析】考点王安石变法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北宋政权的财政困难。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B。7、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答案】B【解析】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商鞅变法,吴起变法ABCD都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原因,但是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ACD都与根源不符,而封建土地私有制是新的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因此选B。8、在古希腊文

7、中,“民主”一词是由表示人民和表示主权的两词组合而成。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这一语言现象所表明的历史本质是()A、民主这一词汇是由古希腊人创造的B、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C、西方文字继承了古希腊的词汇D、民主一词就是人民掌握主权的意思【答案】B【解析】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可知雅典开世界民主政治之先河,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参照的政治体制。AD是对题干现象的理解,没有把握实质;C说法绝对化,仅民主一词不能说明西方文字继承了古希腊的词汇。B符合题意。9、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

8、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A. 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 B. 秦国的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C. 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 D.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秦以牛田,水通粮,令严政行”可知,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故ABD项是秦朝强大的原因,排除。C项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中并没有体现。 材料“秦以牛田,水通粮,令严政行”是解题的关键信息。10、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 汉武帝改革B. 商鞅变

9、法C. 北魏孝文帝改革D. 王安石变法【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秦国灭六国实现了“倾邻国而雄诸侯”,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汉武帝改革是加强中央集权,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使北魏政权封建化的改革,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王安石变法是挽救统治危机的变法,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本题的关键在于要明白本题四个选项中商鞅变法属于富国强兵。11、荀子在强国篇: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甚畏有司而顺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

10、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A.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B.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D.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答案】C12、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商鞅()A主张立法为民B强调有法可依C重视赏罚并重D关注法律实施【答案】D13、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A. 导致

11、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 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 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 D. 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其目的在于实行小规模生产,确立以小家庭为单位的农民经济,鼓励各自谋生,努力从事生产,从而刺激小农户数量增加,发展了小农经济,故C项正确;导致宗法制开始瓦解的不是商鞅变法中的加速大家庭分解的措施,而是实行县制,故A说法错误;材料的中心不是推行严刑峻法,故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增加农民赋税负担的内容,故排除D项。14、西欧中世纪的一份文献:“立字人某某,我因衣食缺乏,无以为生,请求大人准许我委身于大人监护之下,在我活着的时

12、期,我将在合乎我一个自由人身份的情形下,为您服务,维护您的荣誉。我不得脱离您的统治与监护,将毕生靠在您的势力与保护之下。您我之间,如一方欲解除此种契约,必须付对方若干先令作为赔偿,永远不得破坏。”材料中的“立字人某某”应该是()A失去自由的奴隶B逃往城市的农奴C失去土地的自由民D国王恩赐贵族的农奴【答案】C15、日知录宋市风俗记载:“及神宗朝,荆公秉正国是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矣。”此段材料()A对王安石变法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B对改革前的

13、描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C对王安石变法持全盘否定态度D反映后人对王安石变法评价不高【答案】C16、清政府于1909年和1910年分别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乡地方自治章程等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地方自治机关具有相对独立的权限,可以行使一定程度上的立法权和行政权。这反映了() A.专制皇权体制走向崩溃 B.对地方制度改革的尝试 C.地方实力派的离心倾向 D.地方自治改革成效显著【答案】B【解析】材料中对地方管理制度的改革,体现在中央集权方面的变革,不属于专制皇权体制内容,故A排除; 材料中的地方自治章程,显然是对旧的地方管理体制的改革,故B符合; 材料中没有体现地方实力派的离心倾向,故排除C;

14、材料中显示改革地方管理的文件的分布,没有体现改革后的成效,故排除D 故选B 17、具有兵农合一特点的制度是()府兵制 均田制 猛安谋克制 八旗制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是北魏时期的土地制度,故错误;都具有兵民合一的特点。所以答案选C。18、“(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这是学者对梭伦改革的哪项措施作的评价()A解负令B发展工商业C津贴制D抽签选举【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梭伦改革中的解负令使债务奴隶恢复公民身份,“(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

15、的政治保证”,故A项正确;发展工商业和公民集体壮大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津贴制是指给公民发放津贴,不会导致公民集体壮大,C项不符合题意;抽签选举也与导致公民集体壮大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19、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地接受起来。所谓“因信称义”,就是内心真诚,外在不论,只要内心信仰上帝,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接受”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渴望得到上帝的救赎B其符合基督教的信仰原则C马丁路德的积极倡导D其蕴含了自由主义精神【答案】D20、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A. A B. BC. C D. D【答案】B2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

16、利于推进小农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是()A. 明确规定成年男子与父母分居 B. 奖励军功C. 推行县制,国君掌握任免权 D. 燔诗书而明法令【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改革原有家庭制度,废除大家庭制,实行分户别居,子辈成年特别是已婚的一定要另立门户,把家庭单位分到最细小的程度,加快了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故A项正确;B项打击了旧贵族势力;C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项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所以答案选A。22、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

17、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察的是变法内容。从题干中可知其措施为“废井田、开阡陌”。这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所以A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沉重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利益,所以B错误。C从材料中可直接排除。土地公有化是1953年农业改造以后才出现的,D错误。综上,本题选A.23、 春秋时期齐桓公等纷纷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以诸侯会盟为形式成为“霸主”,有学者评论说“自有霸政,而封建残喘再得以苟延”。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18、 诸侯争霸巩固了分封制 B. “霸主”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C. 新的国家组织方式产生 D. “霸政”维系了贵族间的秩序【答案】D【解析】诸侯争霸破坏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故A项错误;“会盟”并没有形成新的国家,而是诸侯国之间确立了类似“联盟”的关系,所以B项错误;材料强调“尊王”,周天子的地位在名义上得到保存,霸主并没有取代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故C项错误;诸侯会盟,霸主成为事实上诸侯国的中心,但是名义上仍尊崇周天子的地位,同时以遵从礼制的名义来对诸侯的违反礼制的状况进行讨伐,对周边的少数民族进行驱逐。事实上“霸政”作为过渡时期的社会体系是分封社会秩序的一种变相的存在,只是名义

19、中心是周天子,事实中心是霸主,故D项正确。24、 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过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A. 反对科举制度 B. 重视封建伦理道德C. 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 D. 认为品行比学识更重要【答案】C【解析】题干中这句话王安石强调人才选拔要唯才是用,可以不用一定要经过科举选拔,这是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的一个方面。而王安石之所以要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说明他一定是看到了科举制度存在的弊端,认为这些弊端不利于人才的选拔,故答案为C。王安石不反对科举制度,排除A;BD两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不经科举就可任官,这反映出王安石已认识到,当时的科举制度不

20、完全能选拔真才实学的人才,要适应选拔变法人才的需要,必须大胆改革。25、 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一书认为:(王安石)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也都必须接受贷款。对此以下看法不正确的是()A. 改革方法“一刀切”的做法使解困之举变成了变相剥削B. 地方吏治腐败,使真正有需要的农民无法获得低息贷款C. 地方官怕农民不能及时还款,就强制富农和地主贷款D. 地方官私自提高利息,引起民众的不满【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C的“怕农民不能及时还款”的表述和题干不一致,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故本题正

21、确答案是C项。“地方官就硬性摊派”表明A项正确。“除了一般的农民要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也都必须接受贷款”表明B项正确。其他各项均能从材料中找到对应信息。26、 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竞至陷于绝境。”梭伦所说的雅典“陷于绝境”是指()A. 雅典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 B.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C. 自然灾害的威胁 D. 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贵族的专横和压榨激起了平民的反抗。局部调整无法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因此社会政治改

22、革成为必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ACD三项与题意不符。27、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司法方面实行公开审判 建立了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近代化的内涵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发展工业化和思想自由化等多个方面,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均是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近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答案选D。28、“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A. 废藩置县,取消武士

23、特权 B.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 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答案】D【解析】材料非常直观,从材料“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在此政策的指导下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故D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政治方面的改革,故排除;B项属于文化上的改革,故排除;C项属于农业,不符合题意中的“工业”,故排除。29、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A. 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的国情C. 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 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答案】D【解析】百日维新,即戊戌变法法令的政治、经济

24、和文化等方面措施,虽未设议院立宪法,但改革了旧制,就是对封建制度的否定和冲击,A错误。“开国会、定宪法”是维新派根据当时的国情,从自己的阶级地位出发提出的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B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维新派以“民智未开”为由,反对民主共和制和革命,C错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阶级局限性,对封建势力的妥协,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他们改良变法的最大政治愿望君主立宪在变法措施中没有体现出来,D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新变法前期的理论宣传方面维新派积极宣传开国会、定宪法,行民权,但在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放弃了这一主张,其原因在于维新派希望在并无实权的皇帝的领导下推行变

25、法,故他们向封建势力作了妥协。30、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牟平的学子张子昭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在维新措施中,最令他反感的应是()A. 设立京师大学堂 B. 废除八股C. 派留学生出国 D. 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学子”。当时的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期望通过八股取士取得功名,以光宗耀祖。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明确规定废除八股,这就断了其当官之路,故答案选B。其他三项不是最佳答案。31、实行均田制是孝文帝采取的重大改革措施,“均田”是指()A. 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农民B. 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与无地农民C.

26、 将荒地收归国有,把流民组织起来垦种D. 将全国土地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均田制的含义。均田制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无主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即分配标准是有限度的,与流民无关,也不是平均分配,故答案为B。均田制是一种封建的土地国有制度,就是将政府掌握的土地授于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以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增加政府收入。32、朱熹的朱子语类卷128:“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下列对此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B. 过分集权导致地方财政

27、困难,入不敷出C. 地方权力分散,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靖康之难”与过分集权有一定联系【答案】D【解析】据材料“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北宋过度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地方积贫积弱,与“靖康之难”有密切关系,故D选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北宋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地方积贫积弱与“靖康之难”的因果关系,不仅仅是地方财政困难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重心也不是说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故C选项错误。故选D。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学生应该可以据此推理出地方

28、积贫积弱与“靖康之难”的因果关系,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北宋过度加强中央集权,使地方积贫积弱,导致“靖康之难”的逻辑关系,据此即可正确判断。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材料二: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是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

29、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作坊里的日本材料三: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的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1)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他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及其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答案】(1)心灵紧闭: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

30、神,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眼观八方:学习西方,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神话: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2)共同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民族危机严重。结果不同:领导力量实力对比不同;民众对改革支持的态度不同;文化传统对变革的影响不同.34、材料新加坡独立之初,社会发展落后,百姓居住条件很差,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6000多人。1960年,李光耀总理进行住房改革,推出了组屋制度。首先,新加坡成立了建屋发展局,建屋发展局可无偿得到政府划拨的土地,并负责大规模兴建低标准、小户型住房。现在的新加坡87%的人口住

31、在组屋中。多年来,建屋发展局几乎一直都在亏本。赤字由政府资金填补,至今累计补助金总额已达160多亿新元。为了能够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买得起住房,新加坡政府制定公积金制度,进行强制性储蓄,即规定雇主和雇员各按雇员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逐月缴纳公积金。组屋都是经过精装修,附带基本家具,入住者只要拎着行李即可入住,新加坡人购买了组屋就必须住,否则将面临高额罚款及牢狱之灾。新加波月收入少于1500新元的底层家庭,可以申请租赁一房式或者二房式的组屋,政府最低以市场租价的10%来收取租金。 整理自新加坡的组屋制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1960年住房改革中的福利政策的具体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加坡住房改革对社会的影响。【答案】(1)表现:无偿取得组屋占用的土地;政府对建造组屋进行补贴;建成的组屋价格低廉,组屋精装修后入住简单易行;禁止利用组屋进行投机性经营;对最贫困的家庭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