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72.30KB ,
资源ID:80259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0259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孙中山三民主义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孙中山三民主义教学设计.docx

1、孙中山三民主义教学设计必修3第四单元第1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本课学习目标】1.掌握三民主义的提出及主要内容。2.掌握新三民主义的内容。3.探究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条件。4.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5.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三民主义在当时的进步意义;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的实践。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 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的提出(

2、1)背景:政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经济:甲午战后,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思想: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著名的民主革命思想家有章炳麟 、邹容的 、陈天华等,上海、东京成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革命团体的建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1904年,陈天华、宋教仁、黄兴在长沙成立华兴会;1904年,光复会在上海成立,蔡元培任会长;190

3、4年,刘敬安等在武昌成立科学补习所。(2)提出过程: A 时间:1905年8月1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B 地点:日本东京 C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提出: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2三民主义的内容(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民族革命,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朝反动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民族主义把反对清朝统治者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相结合,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2)民权主义: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政治革命,推翻封建

4、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3)民生主义: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之后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做到“家给人足”。这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为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与对立,以避免革命成功后又出现新的社会革命,孙中山主张在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时,同时进行社会革命。3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第一,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展开表述;第二,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4三民主义

5、的实践:(1)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为辛亥革命的发展提供了目标和纲领,有利于革命派的团结和斗争。(2)南京临时政府制订的政策和法令(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5.对三民主义的评价(1)积极方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它作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它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2) 局限性: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具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二、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

6、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军事上推行独裁统治,政治上竭力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2)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 面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于1914年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先后发表讨袁檄文和讨袁宣言,揭露袁世凯破坏共和、复辟帝制的罪行。 孙中山高举护法旗帜,先后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挥师北伐,同封建军阀进行了长期的斗争。(3)孙中山思想的转化:在失败和长期抗争的过程中,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毅然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新三民主义 (1)提出:1924年1月,中

7、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即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内容:在民族主义方面,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和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在民权主义中,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即一是给反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以自由权利;二是剥夺效忠于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团体或个人的自由权利。还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实行新的选举制度,使人民能够真正参加管理政权。在民生主义中,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主要原则。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会后,孙中山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3) 历史意义: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成为第一次

8、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这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崭新的一步。3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在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所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在民权主义方面,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在民生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提出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4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1)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如反帝反封建)是一致的,这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对当时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

9、纲领还是有原则的区别: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仍然是以政治内容为主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在实现民生主义方面仅限于实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等措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除民主革命阶段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革命的纲领,仅限于发展资本主义。5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1)新三民主义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2)毛泽东说:“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也就是

10、说,新三民主义表现为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纲领、目标,而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的手段、方法、途径。第2课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本课学习目标】1. 了解毛泽东思想诞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认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2. 了解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重要性。3.了解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总结,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4. 史料搜集和史料选取,是历史研究和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史料说明和理解历史的一般方法。5.通过学习毛泽东

11、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充分认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国民族的解放、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断探索、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和勇气,充分认识只有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革命的首创精神和巨大的理论勇气,才能为中国人民找到通往胜利的道路。6.通过感受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紧要关头,以天下为己任,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胆识创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并以其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的理性认识,强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领导的信念、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2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与确立及其历史意义。难点: 毛泽东思想

12、是不断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程标准】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教学过程】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1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和条件(1)中华民族危机的加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下,国内政局动荡,民族危机加剧,人民生活困苦不堪。(2)历史证明资产阶级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改良的方法及革命的办法,都没能挽救中国于危亡。 (3)十月革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人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走俄国人的路”成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选择和追求。(4)毛泽东机积极投身于改造中国的革命实践,勇于思考、善于创造,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1

13、921年7月,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参加国民革命实践,高度关注农民问题。A 1925年12月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明确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同盟军是农民。B 1927年初,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再次强调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大革命失败后,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主动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率领部队走上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经验。(5)广大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毛泽东思想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道路开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

14、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意义: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以革命的首创精神和巨大的理论勇气所探索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2)代表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著作:这一时期,毛泽东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了说明。二、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概念的提出及指导地

15、位的确立(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 成熟的客观条件: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及其成功与挫折的经历,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大后方的相对稳定的环境,使毛泽东有条件总结过去的革命斗争经验并进行新的理论研究 。2成熟标志:1935年毛泽东到达陕北后,潜心总结中国革命的斗争经验,进行新的理论研究。抗日战争时期,他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3代表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著作及其内容(1)主要著作: 毛泽东先后撰写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大量文章,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

16、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2)主要内容: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方面:A社会主要矛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B革命性质: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即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界,之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关于中国革命的动力问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只能以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建立工农联盟,并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在特殊条件下还联合一部

17、分大资产阶级,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孤立并打击最主要的敌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及发展前途:A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中国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B经济纲领: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C文化纲领: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D发展前途: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二)“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11941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一篇文章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的思想”这一提法。

18、21943年7月4日,刘少奇在清算党内孟什维克主义思想一文中,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31943年7月5日,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正式提出这一概念。 (三)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共七大1召开: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2内容: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指导地位确立的历史意义在中国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既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体现,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然。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1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1)背景:

19、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了不懈探索,并作了初步理论总结。(2) 理论总结 :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严格区分并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强调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充分重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3)代表著作: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集中地体现在论人民民

20、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这些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2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评价(1)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没的过程中,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第3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21、主义理论【教学目标】1.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2.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它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认识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3通过分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社会百废待兴的形势,认识邓小平理论提出的必要性,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认识邓小平在创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大贡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80年奋斗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新要求。

22、【教学重难点】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难点: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课程标准】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教学过程】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背景:(1) “文革”结束后的两年,中国在徘徊中前进。原因: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文革”中“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个人崇拜仍在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

23、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影响等。(2)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为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2形成:(1)中央工作会议的召开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会议的召开: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邓小平的讲话:12月13 日,邓小平在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A内容:a指出解放思想的重要性。b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c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B.意义:邓小平的这篇讲话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它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拥护,实际上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它成为

2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内容:A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B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C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成果。D会议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E会议还提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为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时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意义: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

25、式开辟。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1南方谈话(1)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途中发表一系列讲话,称为“南方淡活”。(2)主要内容: 南方谈话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对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判断实践的标准等问题,做了深刻的阐发。主要体现在:1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2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的标准:是

26、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 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4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6 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3)意义:坚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

27、,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2中共十四大的召开(1)召开: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在京召开。(2)内容:1 大会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3)历史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

28、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战略步骤、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领导力量及“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3中共十五大的召开时间:1997年9月内容:A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B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C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界定: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精髓。它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

29、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1)背景: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人关键时期。基于对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及其自身建设实际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江泽民在2000年春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1)核心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2)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孙中山三民主义教学结构流程图 符号说明: 教师活动 评价判断 学生活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