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91.14KB ,
资源ID:80215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0215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教案.docx

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教案第26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理知识体系背史论术语(1)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2)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3)维新派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等主张,反映出中国人对西方认识进一步加深,由学习技术层面过渡到制度和经济层面。(4)维新变法思想否定君主专制,强调变法图存,促进人民觉醒,形成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封建伦理

2、道德和实行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知能强化课顺乎世界潮流从“师夷长技”到走向共和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不能自拔。2概况(1)林则徐: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3)洋务派: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基础上,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逐步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洋务运动。二、中体西

3、用(地主阶级洋务派)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形势代表以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主张(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2)“师夷长技以自强”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学堂,筹划建设近代海军影响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史学者说对李鸿章的评价史学家范文澜、翦伯赞认为李鸿章是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是“万恶的民贼”“反革命的魁首”“清政府的奴才”“永远的投降派”;而近代学者蒋廷黻认为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三、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1背景:随着洋务运动的

4、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应运而生。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思想逐步走向成熟。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梁启超维新思想的主要宣传者,发表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严复翻译天演论,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特点及成因(1)特点: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涵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

5、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2)成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4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做出的贡献政治上维新思想在政治上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经济上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上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特别是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等学说的进一步传

6、播,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史学者说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历史发展观康有为汲取了今文经学“变易”的哲学思想,糅合了“三统”“三世”学说,指出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指出“据乱、升平、太平”三世有序不乱地向前发展,强调中国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的必然性。徐绍清论戊戌思潮的发生与近代思想解放四、走向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初步实现(1)方案的提出:1894年,在兴中会的秘密誓词中,孙中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2)正式确立:1905年,同盟会成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其政治纲领。(3)初步实现:19

7、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2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1)围绕的问题: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2)实质:围绕三民主义展开论战。(3)影响: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一、鸦片战争后开明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1地主阶级抵抗派思想的特点(1)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2)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3)没有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护封建统治。2多角度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1)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的本能,其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2)洋务派打出的“

8、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国防和军队、教育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4)“中体西用”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抗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二、资产阶级维新派向西方学习1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1)联系: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都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

9、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和进步的。(2)区别: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和付诸行动,而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且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2对康梁维新思想的评价(1)进步性: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问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2)局限性: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

10、思想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就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聚焦主题(一)地主阶级的“师夷长技”及“中体西用”思想一、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11863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的太平军,上海27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意出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B清军得以顺利完成剿杀任务C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D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现实目的解析:选D材料中并未涉及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而且列强推进中国近代化是客观的而非主观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说明清军

11、得以顺利完成剿杀任务,故B项错误;由材料时间可知1863年,列强主要以商品输出为主,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可知,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现实目的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故D项正确。2张之洞说:“现在洋商已准在内地设厂制造土货,无从禁阻,愈开愈多,华商更难觅生计,即使日后续开,已著著落后。莫若议与洋商合办,既免占我全利,并可学其工艺,此亦补救漏卮之一法。”材料表明张之洞()A主张中外合作办厂以图求富自强B认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不合时宜C通过民间办厂以解决人民生计D力图保护自然经济解析:选A根据材料“莫若议与洋商合办,既免占我全利,并可学其工艺,此亦补救漏卮之一法

12、”可知张之洞在新形势之下主张中外合作办厂以图求富自强,故A项正确。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主要是从国家立场出发,并不是为解决人民生计,C项不符合题意。思维升华全面认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镇压人民起义,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洋务运动只是在客观上促使中国生产手段近代化,促进了中国人现代民族主义意识的增长,推动了中国与现代社会的接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这里的“破产”指的是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目标没有达到,并不是洋务运动就此结束,而仍在继续。如第2题,通过创设新情境考查这一内容,强化了对洋务运动的认知。二、把握唯物史观,力求“辩证

13、看待”3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下列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设议会、开国会解析:选A近代中国的救国主张是只要了成品白菜,而没有拿到其种子和种植方法,这喻指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故A项正确。B项是早期开明地主阶级的思想主张,未涉及经济改革;C项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属于种子方面;D项设议会、开国会属于种植方法方面,故B、C、D三项错误。41875年,郭嵩焘奏称:“窃谓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

14、,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解析:选B注意对材料的阅读理解,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以强,而洋务运动只是学习了其“末”,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和法律),所以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所以是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突破。5冯桂芬指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同时代的郭嵩焘认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用致远,则末中之末也。”这些思想()A

15、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张D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解析:选B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冯桂芬主张学习西方诸国先进的技术,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各国的制度,这些思想都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中仅冯桂芬的思想体现了“中体西用”,C项错误;材料中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各国的制度,D项错误。思维升华辩证看待洋务派的“本末”观郭嵩焘是洋务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但他的西洋观较早地摆脱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取舍模式的束缚。他肯定西洋也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其富强绝非偶然,有其本末、体用,且西洋文明“实多可以取法”,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全面学习西方的“

16、本末”观。他批判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只注重引进西方的军事科学技术和民用工艺而忽略西方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做法,主张对西方文化采取广收博纳、兼容并包的态度。很明显,郭嵩焘这种新的“本末”观和广泛学习西方文化的主张,已经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洋务派的“体用”观,具有时代超前性。三、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史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老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复兴之路思考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

17、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并论证“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这一观点。提示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出现;西学东渐,使中国思想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晚清时期“经世致用”思想进一步发展。论证: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奉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魏源等人认识到西方在军事技术上的先进,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极大冲击,体现出一种叛逆性。史料二“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

18、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思考概括史料二中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提示评价: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原则: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聚焦主题(二)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一、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1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仁就是世界的本体。这反映出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A照搬西方思

19、想学说B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D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解析:选D根据题干中的“西方科学家认为受其影响谭嗣同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可知,维新派思想家已经接触到西学的部分成果,并立足于儒家传统思想而提出新的思想学说,具有融会中西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偏颇。2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解析:选C材料说明戊戌变法为了变革坚持“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

20、这就减少了变革的阻力,故C项正确。A项内容与材料信息不符;戊戌变法是改良而非革命,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宗旨根本不同,故D项错误。思维升华资产阶级宣传思想主张的特点康有为等人之所以不敢明确提出限制君权、君民共治等主张,是因为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在政治斗争中会表现出软弱性。如康有为在宣传自己的维新思想时,利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写成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上述两题均体现了这一特点。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只好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二、追溯家国情怀,把握“现实未来”31896年8月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时,

21、每期仅销售4 000份左右,半年后增加至7 000余份,一年后达到13 000余份,最多时曾销售17 000多份,缔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反映了()A维新派利用报纸启迪民众B上海成为思想解放的中心C清政府重视舆论宣传工作D白话文刊物受到民众欢迎解析:选A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务报发行量在逐步增加,维新派充分利用报纸宣传维新思想,启迪民智,有利于为维新变法营造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故选A项。B项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排除;梁启超等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此时尚未受到清政府重视,故C项错误;时务报为文言文刊物,白话文刊物的兴起是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故D项错误。4“信”“达”“

22、雅”是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信”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和随意增减原文。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却将达尔文主义者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这部批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作品翻译成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作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严复推崇社会达尔文主义B严复误解了赫胥黎的观点C严复翻译水平达不到他的翻译标准D严复这样的翻译别有深意解析:选D严复出现这样的行为是因为当时民族危机加剧,严复想以此唤起民众,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说法错误,排除。思维升华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人士19世纪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站在时代前沿,顺应世界历史潮流,将西方资产阶级

23、社会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他们希望通过变法使中国走向强大,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因此,它是一次政治改革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三、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史料一他宣称古文经都是伪经,今文经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这种说法过于武断,缺乏历史根据。他竟把孔子美化为“民主圣人”,十分荒唐。由这两部书所引起的今古文经之争几乎淹没了变法的主题,干扰和阻碍了变法运动。郑师渠中国近代史思考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宣传变法思想的特点,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示特点:康有为利用

24、孔子宣传变法思想。问题:康有为的变法理论过于武断,反而使变法陷于被动,阻碍了变法。史料二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思考据史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提示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目的:改革科举制,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知能强化课学习方向转变从思想启蒙到“以俄为师”一、新文化运

25、动1新青年与新觉醒(1)背景: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尊孔复古。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在这股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奋起反击。(2)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1916年底由上海迁到北京。代表人物及指导思想: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成为前期的指导思想。蔡元培与北京大学: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2高扬科学民主大旗(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

26、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者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积极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消极影响: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史学者说新文化运动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古代文学艺术大

27、部分都受到推崇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全盘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只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激进、迫切了一些袁伟时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很深的旧文化底蕴,决非盲目的批判和扬弃。他们对外来文化有判断力,知道如何取其精华。另外,他们是一批手无寸铁的读书人,而他们的对立面是强大的,因此需要大声疾呼,有一些语言比较激烈也不足怪。资中筠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开始介绍:梁启超发表的文章中提到了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朱执信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无政府主义者曾经介绍过一些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2)成为强

28、大的社会思潮: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积极号召中国人民应该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为在中国实现“劳工社会”而奋斗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的过程。(2)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创办刊物: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把新青年改为公开理论刊物,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宣传。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深入工人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3)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

29、指南。史学者说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不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对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力图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徐中约一、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1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命运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全面否定以儒家封建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原因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具有两面性;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与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历有关目的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

30、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不足之处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的倾向实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2启蒙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鼓吹变法图强,这里说的西方政治思想主要是指启蒙思想。(2)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启蒙思想中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成为革命斗争的武器,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的爆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采用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3)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对封建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极大地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二、从鸦片战争至19世纪末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从学习内容看由学习科技、器物层面到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制度层面从学习主体看从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从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