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5.09KB ,
资源ID:801306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0130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届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成都经开区实验中学2016级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1. 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A. 抨击尊孔复古B. 抨击军阀统治C. 提倡科学精神D. 提倡民生主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19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抨击尊孔复古,符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的含义,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材料中的“离经叛道”的含义,排除BCD项。2.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与之竞,则生产技术之

2、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是A. 欧洲早期工场手工业B.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机器大工业C. 新型生产组织形式公司制形成D.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垄断组织【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这种生产模式,既满足生产的要求,又能够独占某一领域,故可知是垄断组织,而不是欧洲早期工场手工业,排除A。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的机器大生产并没有形成独占某一领域的效果,排除B。公司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出现,排除C。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最终出现垄断组织,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点睛:理解题干意思“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 独占一业,莫与之竞,则生

3、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等,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3.英国宪法是一种不成文的宪法,它由历史上形成的许多习俗、惯例组成。由于它建筑在深厚传统的基础上,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它比“成文的”宪法更牢固。相较于民初时代的中国立法,英国A. 构建了本国法治的传统B. 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C. 更注重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D. 建立了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答案】A【解析】本题的设问角度是“立法”,而不是两国宪法颁布的历史意义,排除B、D选项;从材料分析,英国立法更注重传统的继承,也为本国立法确立规范,中国民初时代的立法则更注重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故A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本题选择A选项。4.据宋史地理志

4、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这表明当时路(行政单位)贡绢州数该路州数贡绢州所占比例河北东西路293876.3%京东东西路121963.2%京畿、京西北路81172.7%小计496872.1%(占全国总州数的21%)A. 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B. 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 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D. 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答案】C【解析】表格只是表明贡绢州的数量,并没有体现贡绢在赋税中所占的比例,故排除A项;材料中的数据体现不出“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故B项可排除;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华北60、70%以上的州都要缴纳贡绢,说明“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故应选C;华

5、北地区早就已有丝织业,故D项可排除。点睛: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分之一世纪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在这些年以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增长,与19世纪晚期相比促成这一时期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 福利国家制度确立和扩展 B. 重视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C. 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力推动 D.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实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归因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分之一世纪”,即20世纪50年代前后,此时期正值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展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福利国

6、家制度”与经济大幅度发展没有关联性,排除;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前后是奉行凯恩斯主义的时期,而不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故选C。考点:现代世界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概况及影响6.1919年7月有人攻击俄共(布)实行一党专政。列宁却这样回答说:“是的,是一党专政!我们就是坚持一党专政,而且我们决不能离开这个基地。”材料说明A. 列宁时代已经奠定一党专制的基础B. 苏俄欲巩固政权必须多党联合执政C. 这是斯大林模式对苏俄经济方面的要求D. 一党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由之路【答案】D【解析】【详解】从题干看,这一争议出现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苏共一党专政的基础是在斯大

7、林时代奠定的,排除A;当时苏俄的实际情况是布尔什维克并没有得到其他政党的拥护,材料并没有体现多党联合执政,排除B;1919年斯大林尚未上台,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时间不符,排除C;结合1919年的俄国社会现实,当时俄国面临着国际上的帝国主义包围和孤立,国内还有反动势力的复辟和破坏,所以当时俄国不得不进行一党专政,这是巩固政权的需要,故选D。7.“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A. 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B. 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C. 公民在

8、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D. 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答案】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时间公元前5 世纪早期以前和材料中“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说明只要是罗马公民均受公民法的保护,故项正确;中万民法是世纪颁布的;C说法明显与材料意思不符;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成文法还没有出现,D项错误。点睛: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保护,并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8.中国社会传统的习俗是女子婚前梳辫,婚后梳髻。清末民初广东顺德、中山、南海等地,盛行女

9、子在未婚的情况下自行易辫为髻以立志独身不嫁的风俗,这些女子称为自梳女。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风俗逐渐近代化B. 程朱理学对女性的束缚削弱C. 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D. 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播【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不难看出从“婚前梳辫,婚后梳髻”到“女子在未婚的情况下自行易辫为髻以立志独身不嫁的风俗”与社会习俗的近代化(中国社会习俗近代化具有个性化、仿西性、爱国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不符,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是指思想对社会习俗的影响,与主要原因不符,故B项错误;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是从经济角度分析社会习俗变化,是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西方文明办和生活方式的传播,故D项错

10、误。【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妇女地位的变迁9. “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这主要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A. 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B. 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的觉醒C. 使欧洲现存的社会制度遭到怀疑与否定D. 造成巨大破坏给人们留下了心灵创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中“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说明息一

11、战促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的觉醒,故项正确。考点:20世纪和平与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10.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 “历史事件是一次性的,或自以为是独一无二的;杂事则反复发生,经多次反复而取得一般性,甚至变成结构。它侵入社会的每个层次,在世代相传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刻下印记我们发掘琐闻轶事和游记,便能显露社会的面目。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决不是无关紧要的。”在材料中,布罗代尔强调( )A. 日常生活的琐碎性使其不能成为独立、完整的史学体系B. 可以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变化考察中国资本主义产生C. 可站在欧洲史学家的立场从总体考察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D. 史学家的主要工作是挖掘琐闻轶事

12、显露社会的真实面目【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我们发掘琐闻轶事和游记,便能显露社会的面目”,以及材料阐述的“琐闻轶事”和“社会的面目”之间的关系来看,论者强调史学家的主要工作是挖掘琐闻轶事以此显露社会的真实面目。故答案为D项。A项与材料中的“杂事则反复发生,经多次反复而取得一般性,甚至变成结构”不符,B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BC项。11.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这可以佐证A. 刺史设置有助于君主专制B. 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C. 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D. 监察制度有利于京畿稳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

13、到,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监察制度有利于京畿稳定,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刺史,而是司隶校尉,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故B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且门下省属于唐朝,故C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监察制度【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官僚机构及官员带有监察功能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难点之一,要引起足够重视。题目中的司隶校尉也有监察职能;另外,刺史,汉代监察地方的官员;按察使司,明朝地方监察官员;枢密使,宋代中央掌管军事的官员。分散在教材各处

14、,要从不同角度归纳相关知识点,同时和其他相关知识联系,如宋代通判的职能。12.1783年,英国政坛不稳,一年内更换了三届内阁。英国议会下院又对刚上台执政的小威廉皮特内阁提出了“不信任案”。但小威廉皮特未向下院称臣和接受辞职,而是要求英王乔治三世下令提前解散并重新选举下院。为保持内阁的相对稳定,英王批准了小威廉皮特首相的要求,下令将未满任期的议会下院解散。材料表明A. 英国国王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B. 英国内阁与议会可以相互监督制衡C. 解散下院不利于英国政坛稳定D. 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的机制被破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

15、现,1783年英国国王不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材料不是强调解散下院是否利于英国政坛的稳定,也不是强调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的机制被破坏,而是强调英国内阁与议会之间的关系,即二者是可以相互监督制衡,这样确保政局的稳定,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内阁与议会的相互监督制衡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就仿效西方,试图走上工业化道路,但几次努力都告失败。1949年一年,中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不及印度。中国经济社会体制中似乎存在着排斥工业化的因素。例如“体”与“用”一直是个纠缠不清的问题,对“体”的强调总是压抑了“用”的发展。

16、政府以发动工业化为已任,始终视民营工业为异已力量;市场一直未获得真正的发育和发展。中国的工业化在1949年重新开始,但是具有真正意义的工业化是在1979年之后。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近代中国的工业化不可能实现。阐述:在中国近代社会,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工业化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和市场:列强不断加强对华侵略,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和技术条件;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

17、和专制独裁,致使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作为近代工业化主要载体的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始终未能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近代中国缺乏实现工业化的条件。示例二:论题: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阐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为我国工业化发展指明方向;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和充足的原材料及市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家逐步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传统经济体制,重视提高国有企业活力激发职工积极性,促进我国工业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和全面繁荣;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有助于引进

18、西方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为中国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1978年以来,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高新技术的长足进步,为我国工业化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技术支撑。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式论题,首先需要根据材料“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就仿效西方,试图走上工业化道路,但几次努力都告失败。”确定出论题,近代中国的工业化不可能实现。也可以依据材料“中国的工业化在1949 年重新开始,但是具有真正意义的工业化是在1979 年之后。”确定出论题,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然后根据近代、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史实从政治、经

19、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证。从答题规范性上来说,小论文题观点要开门见山地明确提出,论证过程要史论结合,史实与观点要有紧密的逻辑关系,切忌简单罗列史实。1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土改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强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但不得没收“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所有应加没收和征收的土地,在当地解放以后,如以出卖、出典、赠送或其他方式转移分散者,一律无效”;在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

20、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度出租其土地的权利”。土改期间地方政府组织了人民法庭,依法惩办一切违抗或破坏土地改革法令的罪犯。新区土改于1952年基本结束,据统计,约有三亿农业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改,获得经济利益的农民约占农业人口的6070%,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左右。摘编自李良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解放区土地改革顺利推行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意义。【答案】(1)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政权的保障);民主革命时期的土改经验;致力于秩序稳定和生产发展,最大限度地团结了各

21、种力量(广大农民支持);土改法规兼具严密性与灵活性,并得到严格的贯彻执行。(2)意义:摧毁了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减轻了社会震动,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析】(1)依据题干的时间信息,从所处的时代背景的角度加以回答即可得出,新中国的成立和以前土地改革的经验的影响。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现状可以得出,土改的目的在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换取农民阶级对新生政权的支持。据材料“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可以得出有法律的保障。(2)结合土地改革的内容可

22、以得出有利于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据材料“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左右。”可以得出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同时农民获得了土地,换取了对新兴政权的支持,有利于巩固新中国。1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整个战役中,法国损失了约10万人,其他同盟国损失了2万人,德国损失了45,000人。这些损失还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进攻所蒙受的损失的一半。法国被认为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它的迅速崩溃自然是一个最令人痛苦的打击。有人指责说,叛国和怯懦是造成这一巨大灾难的原因。虽然这些指责并不

23、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但另一些因素似乎更具决定性。一个因素是苏德条约的影响,这一条约使希特勒能将军队集中在一条战线上。1914年,法国曾得到在东线作战的沙俄军队相当大的援助;现在,法国必须单独与德国对抗,仅得到英国比较微薄的支持。 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对法国的进攻特点有何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中法国失败的原因。【答案】(1)一战中德国、法国双方进行了堑壕战,双方伤亡和战争物资消耗很大。二战期间,德国以突袭战术、高度机动包围消灭法军主力,实现短期使法军投降的目的。 (2)长期的法西斯绥靖政策助长了其侵略气焰,失去了东线的牵制,英国援助比较

24、薄弱。意大利趁火打劫,法国孤立无援。 【解析】【详解】(1)由材料“法国损失了约10万人,其他同盟国损失了2万人,德国损失了45,000人”并结合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战术和伤亡人数等进行比较回答。 (2)由材料“叛国和怯懦是造成这一巨大灾难的原因”,结合所学,从法国对法西斯国家的绥靖政策;由材料“法国必须单独与德国对抗,仅得到英国比较微薄的支持”可见英国支援程度低,法国孤立无援。1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一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身贵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间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屈原为

25、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后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湘江流域。楚襄王当政后,更为昏庸,朝政日益腐败,屈原虽遭谗被疏,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楚都郑(今湖北江陵)被秦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他将自己满腔愤激的情绪,发而为诗,形成了激楚的情调。写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著名诗篇,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1)根

26、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屈原生活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屈原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原因。【答案】(1)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富国强兵的变法;封建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文化发展,学术氛围较为宽松;守旧势力的力量仍然强大,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2)文学水平高,并自创楚辞体,其作品影响深远,成为一代文豪;其高尚的人格,爱国的行动,不惜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受到后人的同情和敬仰。【解析】(1)根据材料屈原所处的时代战国时期,联系战国时期的政治(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图强)、经济(封建经济发展)、思想文化(文化发展,学术氛围宽松)等方面思考其生活的时代背景;还可根据材料“后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沉湘流域。楚襄王当政后,更为昏庸,朝政日益腐败”可从守旧势力排挤毁谤方面思考。(2)关于屈原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原因,根据材料“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著名诗篇,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可从文学创作、风格特点对后世影响方面思考作答;根据材料“楚襄王当政后,更为昏庸,朝政日益腐败,屈原虽遭谗被疏,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楚都郑(今湖北江陵)被秦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泪罗江,以身殉国”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其人格高尚、爱国精神等方面思考作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