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9.46KB ,
资源ID:80129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0129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docx

1、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年度编号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申 请评 审 书申 请 类 别 重点课题 一般课题 规划课题选 题 分 类 学科教学改革研究 项 目 名 称 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赵 友 粱 负责人所在单位 通江县沙溪中学 填 表 日 期 2011年4月20日 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2010年制申请者的承诺: 本人自愿申报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我保证如实填写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课题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课题申请评审书)各项内容。如果获准立项,我承诺以课题申请评审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接受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遵守四川省教育

2、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规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使用本表所有信息。申请者(签章):年 月 日填 表 要 求一、请用计算机或钢笔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二、本表报送一式5份。复印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三、封面上方2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四、请按“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的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各栏内容;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五、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六、未尽事宜,请与四川

3、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联系地址:成都市双流县航空港黄荆路11号 邮政编码:610225联系电话:(028)85876165、(028)85876166、(028)85876177电子信箱:wxhelen。一、登录课题名称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主题词语文新课程弘扬民族文化研究申请类别C规划课题选题类别J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改革研究负责人姓 名赵友粱性别男民族汉出生日期1966.3行政职务校长专业职务中高研究专长参加研究人员姓名性别年龄职称(职务)工作单位赵友粱男45中高通江县沙溪中学侯华山男42中高通江县沙溪中学马治淮男39中高通江县沙溪中学任万蓉女42中高通江县沙溪中学闫朝龙男

4、48中高通江县沙溪中学备注顾问:何柏才 杨怀通 曾旭 张远莲课题组织领导小组:组长:赵友梁组员:马治淮、侯华山、杨继坤、何开军、课题实验研究机构:课题主研赵友梁 侯华山 马治淮 任万蓉 闫朝龙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成果名称著作者成果形式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或公开交流的场合发表、出版或交流时间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曾经承担的省级及以上研究课题课 题 名 称课题类别批准时间批 准 单 位完成情况四、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面对西方外来文化汹涌

5、而至的波涛,我们既不能因为曾有一个辉煌的古代文化时期而夜郎自大,更不能因急功近利而盲从。因此,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江泽民同志则在建党八十周年的讲话中说:“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中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特别在市

6、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较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如不注意公共卫生、同学间缺乏友爱精神等。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

7、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观乎人文,天下化成”。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们认为,即使是到了21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

8、的基础,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初中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的课题。二、概念界定:1、“初中语文新课程”:是相对于2000年以前我国初中语文课程体系而言,她体现了四个新的基本理念: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弘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本课题从整体上理解和宏观上把握,认为中华民族文化可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睿智的哲学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

9、浩瀚的文化典籍等。“弘扬民族文化”主要是指在实践中“发扬光大”已有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中华民族在古代形成的传统精神和中华民族在近代形成的革命精神。3、“初中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兼顾语言与文化的层面,阐释了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课

10、题组通过多种途径深入调研后认为,国内外很少有人对这个课题进行专门的研究,有的或者只是对“民族文化”本身的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如云南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尹绍亭编著的中国民族文化专题研究丛书,以专题的形式多方面、多角度地探讨中国各民族的民族生态,生产生活、社会结构,婚姻家庭,礼仪节庆、信仰禁忌、语言文字、科技文艺等方面的传统文化与文化变迁;有的或者只对“语文新课程”的研究,如华东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的关于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的研究较有深度和推广价值。而把初中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还不多见,这就为本课题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四、课题研究预期目标:通过初中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

11、族文化的研究课题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2、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

12、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3、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及以“对话探究”为总纲的语文文化课堂教学模式。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研究内容:“初中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它首先应该是“新课标视野下”的一种研究,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它必须是以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作统帅,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基本特点。从中学生

13、的特点出发,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其次,我们要因地制宜,立足新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以如何宣扬初中语文教材所蕴涵的传统美德(诸如刚毅奋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以及如何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民族文化典籍为研究重点,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的语文学习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从而来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途径和策略。根据以上界定,本课题研究的重点:1、现代

14、中学生对本民族文化了解的现状调查分析;2、新教材所蕴涵的本民族文化的挖掘与弘扬;3、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民族文化典籍的策略研究;4、家乡传统文化的发掘与研究;5、在新课标下弘扬本民族文化的策略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民族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

15、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如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成语故事演讲比赛、设计名人名言卡,课本剧表演、观看有关民族文化的影视录象等)寻求新语文与弘扬民族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理论依据1、强化理论。斯金纳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当主体学习时反应速率就增强,不学习时反应速率则下降。因此他把学习定义为反应概率的变化。在他看来,学习是一门科学,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教则是一门艺术,是把学生与教学大纲结合起来的艺

16、术,是安排可能强化的事件来促进学习,教师起着监督者或中间人的作用。斯金纳激烈抨击传统的班级教学,指责它效率低下,质量不高。他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对教学进行改革,设计了一套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方案。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 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

17、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4、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

18、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六、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1、实施“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我们通过“民族文化(经典文化为主)知多少”的问卷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接触和吸收相当薄弱。于是,“不要拒绝对经典文化的吸收”成了我们对语文

19、教学的定位,亲近古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就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突破口之一。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我们开展“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在开发方案中为学生开列书目,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并尝试采用以下对策:天天三个一: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语文课前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回家向父母背诵一首古诗文。周周三个一:每周写一张以古诗文为内容的书法习作;读一篇经典文言散文;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月月三个一:要求课题组老师在每月上旬开设一节有关古诗文阅读的专题讲座(古代哲理诗词名句赏析、古典诗词的意境创造、古典诗词中言愁现象探析、诗人风格漫谈、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等);

20、每月中旬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习沙龙,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在每月下旬全级段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书写座右铭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学期三个一: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名联书法荟萃、古诗文研究优秀小论文展、诗词短剧汇报表演等);评比一次班级“读经小先生”。评价一张表:每个学生拥有一张“亲近古诗文”成绩记载卡,记载学生背诵默写成绩、参加活动次数和成绩(态度)等。记载、评估的工作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组长负责,教师监督、指导,并按期向家长通报。开展“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旨在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

2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克服目前青少年学生中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思想脆弱、民族意识淡薄、奉献精神不强等不良倾向。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渐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使他们“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2、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它本来就该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1)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空间情景:在教室的墙壁

22、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导语情景: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音乐情景: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或激昂慷慨或沉缓婉转的音乐语言有利于把汉语言文字之美烘托出来。影像情景: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材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2)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主要是从以下

23、几方面入手: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3)探索“导引诵读探究拓展”课堂教学新模式导引: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诵读:通读(侧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与精读(侧重在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相结合;美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与品读(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相结合。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

24、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古汉语的词法、句法现象;探究课文中蕴涵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探究课文中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情结;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等等。拓展: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我们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就能让祖国5000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氤氲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3、创建“语文与文化”研究性学习平台,加厚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问卷调查表明:大多数学

25、生都有想读文化典籍,却没时间和针对性阅读材料。为了解决这个弊端,依据新语文课程理念,我们在对取得显著教育效果的“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增加阅读量,激发阅读兴趣,从而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展文化熏陶的新时空。1)开发语文与文化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之所以命名为“语文与文化”,是因为语文历来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文的灵魂,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结合我校和我片区的历史和人文资料,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具体操作如下: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本着“汇知识之萃,补教材之缺”的学术精神,采用单元专

26、题形式,按照“名著导读”“经典诵读”“传说故事”的体例,每一体例下设计以下几个板块:作者介绍、内容提要、注释赏析、温馨提示等。选文以儒学文化的精髓“仁、义、礼、智、信”构建教材的核心内容,同时兼顾近现代涌现出的精美篇章。力求浓缩精华、体现中华文化神韵,拓展视野。在选文的篇幅长短,内容的难易、阅读与理解的指导等方面体现针对性、层次性。鼓励搜集相关资料:以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搜集相关资料。开学初,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后,交课题组汇编成册。制订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课题组制订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具体包括教学内容及目标的确定、教学时间及形式的安排、课程评价的

27、方法等。校本课程语文与文化的开发将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既弘扬了传统民族文化,又培育了爱国爱乡的热情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开阔学生视野,又有利于提高运用语言文学表情达意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举办语文学习沙龙每月举办了一次语文学习沙龙,交流读书心得,寻得读书知己。全级同学首先分组交流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然后每班选出12名同学在全级交流。为了促进大家相互学习,互相受益,训练思维,我们可在交流会上设立专题引发讨论,引起争鸣。如“怎样看待文学的媚俗”、“如何看待课文中的封建文化”等。通过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对作

28、品的研究也更加深入。4、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继承和弘扬本土文化沙溪是红军之乡,是红四方面军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是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所在地,也是烈士陵园所在地。如何继承和弘扬家乡传统文化,培养爱国爱乡情感?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家乡的文选典籍,并初步了解家乡的文化、饮食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2)开展考察活动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与由来。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3)组织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与有关部门

29、合作,制作广告牌或网页张挂在学校“艺术长廊中”或校园网上,宣传自己的家乡。为社区群众策划一次家乡文化艺术表演或传统游艺活动。开展主题为“如何利用家乡的传统文化为家乡服务”的演讲会,引导学生从家乡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角度表达自己的理想。“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是我们的母语,现实生活中有取之不竭的语文源泉。我们要建立起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把书本学习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从而使学生在经历语文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语文规律,发展语文素质。这种多渠道的教育形式,可以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

30、使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充盈胸中,良好的人文素质也在祖国文化熏陶下形成。五、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1)完成子课题的研究能力课题负责人赵友粱担任学校校长,是学校优秀教学骨干,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和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很重视教研工作,校长直接抓,副校长亲自参与,担任指导。课题组主要成员是我校第一线的优秀教师。以年轻人为主,既有一线教学的经验,又善于学习,勤于钻研,参加科研的积极性较高,有较强的科研能力。(2)时间保证课题和语文课程实施同步进行,主研人员长期扎根教学和研究第一线,对课题研究有较浓厚的兴趣。课题组建立了良好的课题动作机制,有较严密的课题研究计划,定时定点进行科研活动,责任到人,实行定期经验交流制度,课题各项活动都作了具体的安排。3、设备及科研手段我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十分重视,课题负责人赵友粱担任学校校长,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保障。每位课题成员都订阅一份以上业务刊物,并相互交流,及时学习先进和教育教学理论,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