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56.49KB ,
资源ID:80104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0104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复习重点绪论1.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P16)2.对待马克思的正确态度: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1.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问题,都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与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

2、与意识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4.物质的唯一特性就在于它的客观实在性。5.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6.物质运动关系及其割裂二者的错误观点: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他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7.“半截子唯心主义”:之

3、所以说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心主义,主要是因为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唯心主义。33)8.实践的定义: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能动性。最后,时间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9.“为什么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7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马克思

4、主义确认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第一,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时间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二节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与发展。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 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3.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P.S.“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割裂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

5、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5.度与适度原则: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做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它物。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6.质变与量变的区分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46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7.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8.辩证否定

6、观的基本内容: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9.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从本质上说;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第三节1.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的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根本途径。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重点单元)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1. 实践的观点

7、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3.(简答题)简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P64)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第三,实践使得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实践经验,并加以总结和提高,推动认识不断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总之,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

8、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当然,理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的作用则恰恰相反。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最后,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割裂了二者的

9、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第二节真理与价值1.绝对真理性和相对真理性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辩证统一的。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但是,又因为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而具有“非至上性。”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是至上和非至上、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作为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也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2.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首先,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就一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有本质区别,

10、不能混淆。其次,真理和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再次,真理的发展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最后,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符合。其次,从时间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4.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5.价值具有四个方面的特性: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的特

11、点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主体性的内容。第三 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数量、素质、结构)。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

12、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存在使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3.(简答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

13、产力。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 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根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与发展。最后,社会

14、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5. 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6.“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首先,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其次,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最后,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7.(是重点吧)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15、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总之,社会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的客观条件,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世界霸权主义者利用现代科技发展武器,入侵他国就是一个例证。)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即(),又是()。

16、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一切历史活动的首要前提、钥匙和根本标志。2. 唯心史观: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第二性,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势时”一样吗?主要区别是?答:“时势造英雄”是说一个英雄的出现是由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客观环境造成的,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反之,“英雄造时势”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夸大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毫无疑问,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是一定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和倡导者;是历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者。但杰出人物的作用只是加速或延缓了历史的发展,而真正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17、创造者,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人民群众便是时势,人民群众创造英雄,“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势时”是不一样的。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1. 资本的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劳动的两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

18、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3.价值量的决定: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个别劳动时间。)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动的影响,商品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19、: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 自发地刺激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2.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资本不是物,是生产关系,通过物体现出来)(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

20、身不是货币,砂糖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雇佣劳动者的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3.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3.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5.资本的循环周转: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第一阶段=购买阶段货币资本职能。第二阶段=生产阶段生产资本职能。第三阶段=售卖阶

21、段商品资本职能。(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转化的阶段)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并存性)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同时存在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之中。(继起性)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表明,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也是它的所有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6.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7.(简答题)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22、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这种制度下,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是以货币工资形式支付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个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这种假象,就是雇佣劳动和历史上其他形态劳动的不同之处。”)8.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矛盾产生的根源):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9.(简答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

23、,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10.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 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是在几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一, 私有制原则。第二, “主权在民”原则。第三, 分权与制衡原则。第四, 人权原则。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重点单元)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1.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又叫做“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标志: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2.

24、(超级无敌重点大题)雇员拥有企业股票计划,评价这种计划与资本主义变化的关系。(答题重点,说有和没有都要有根据)相关答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实质。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关系。雇员拥有股票,只是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锁链稍有放松,但不可能改变雇佣劳动者的阶级地位。(老师推荐答案:)如果雇员得到的股份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主要收入仍然是个人收入的话,那么资本主义就没有任何改变。因为,由于雇员拥有的股票份额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实质,资本与雇佣劳

25、动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关系。所以说在这种雇员拥有企业股票计划之下,资本主义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如果雇员得到的企业股份已经占了总份额的百分之六十甚至以上,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雇佣关系就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资本主义而变成了社会主义了。终上所述,在雇员拥有企业股票计划下,资本主义是否发生变化取决于雇员拥有的股票占总份额的多少。4. 常见的垄断组织: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5.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这是因为:第一,垄断没有消除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 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6

26、. 垄断资本主义中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7. 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结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垄断利润的“具体来源”:第一,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的加强。第二,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尤其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国外利润。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7.(简答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P.S.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

27、化的最高形式”)答:第一,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包括:满足国家机构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高新技术部门中的国有企业和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第二, 国家与私人共有、共营企业。第三 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第四,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8. 垄断资本主义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3种:第一, 借贷资本输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借钱给别国政府)第二, 生产资本输出。(在国外直接投资)第三, 商品资本输出从输出资本的来源看,主要是2类:一类是私人资本输出,另一类是国家资本输出。9.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新的更高级社会的发展准

28、备条件。9.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源配置的全球化。11.(简答题)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答: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全球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适宜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要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重要作用。2.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首先,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内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