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2.18KB ,
资源ID:80038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0038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师范学校学生《教育学》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师范学校学生《教育学》复习资料.docx

1、师范学校学生教育学复习资料師範學校教育學考試複習資料題型: 可能是: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辨析或论述 德育、教师素质、教学原则、课程、教学基本原理是重点 第一章三、四节、第二章第二节不用复习 教学过程阶段理论不重要 第十章、第十一章基本不考第一章 教育学的概述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经历了三个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理论的萌发和产生的时期。2、教育学的独立发展阶段.独立时期的标志性著作:1623英国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1632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也标志着独立形态

2、的教育学的诞生. 1806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 基人”3、科学教育学的发展阶段.二十世纪初,前苏联的主要教育思想家:凯洛夫、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赞科夫、巴班斯基等美国的主要教育思想家:杜威、克伯屈等 我国近现代的教育理论可以从辛亥革命后算起,大约经历了九十年的时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建国前阶段和建国后阶段。解放前,影响较大的教育思想家主要有:蔡元培、杨贤江、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黄炎培、陈鹤琴等。第二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人类特有的教育现象。 任务:揭示教育现象的客观规律。二、什么是教育学教

3、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三、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教育学也和其他学科一样,其研究对象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如今,它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学科分支。如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传播学、教育未来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管理学、比较教育学、社会教育学、家庭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初等教育学、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特殊儿童教育学,以及各科教学法等。可谓科目繁多。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肩负着为国家造就人才的光荣任务,他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未来一代的成长。他既可以为国家、社会大力开发智力资源、创造精神财富,

4、但也可能会扼杀人才,造成巨大的智力资源浪费。比如,同样的两个平行班级,起点一样,即开始的水平相当,只是教师不同,教育结果可能完全不同呢? 这些都与教师本人的教育素养有关,看他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和教师的品格,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点、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而要想形成正确的教育信念、观点和方法,而这些因素都必须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实践的训练才能提高的。 二、学习教育学的方法1、要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来学习教育学。2、要理论联系实际。3、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4、要学好教育学,还必须学习与人的发展有关的知识。第二章 教育概述一、什么是教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

5、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教 育 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教育内容:是教育实践活动中师生共同认识的对象 教育手段:是教育实践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一、教育的产生 生物起源论 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 心理起源论 美国学者孟禄 劳动起源论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在20世纪40 -50年代,前苏联教育理论界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和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2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

6、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手段)制约,影响教育(制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内容;制约教育的方法和手段)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影响文化的传递影响文化的选择影响文化的融合)教育(影响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的产生影响教育内容的发展)第四章 教育与个体发展(次重点)一、关于个体发展动因的理论1内发论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皇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2外铄论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

7、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中国古代的荀子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二、什么影响人的发展?(课本p38-42)遗传素质生理前提遗传素质为个体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如先天心脏病的孩子不能成为运动员、先天失明的孩子不能成为摄影家环境和教育外部条件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空气、水、气候等自然环境影响人的生长。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后天的人文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育是对个体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的活动,它作为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因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有针对性等特点,对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体性作用内在动因主观能动性

8、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因,当客观环境不断向人们提出新要求,只有当这些客观要求被个体所接受并转化为自己的需求时,才能对人产生影响。三、教育必须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要求教育循序渐进2、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要求教育因材施教3、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教育有针对性第五章 教育方针第一节 我国教育方针 一、教育方针 (一)教育方针的涵义是指引教育工作前进的方向和方针。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所提出的,并以法令形式确定下来的,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指导思想和行为纲领。它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二)教育方针的特点1、方向性2、法令

9、性3、时代性4、实践性(三)教育方针的构成包括三个部分: 表明教育的社会性质和服务方向 规定教育的目的和实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 指出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规则和途径(四)我国教育方针的内容20XX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教育目的(教育方针的核心) 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一)教育目的的构成: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何种社会功能;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什么素质。(二)教育目的的功能1、定向功能2、调控功能3、激励功能4、评价功能 (三)选择与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社会、人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重要)

10、一、我国的教育目的: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培养各类人才4、体现教育为人们服务的宗旨,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 指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指人的才能

11、的全面发展。 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指人的自由发展。四、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功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第三节 素质教育(重要)二、素质教育(一)素质教育:指以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二)素质教

12、育的本质:1、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2、是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3、是一种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4、是一种教师主体间的合作性教育。(三)素质教育的特点 主体性与成功性 基础性与发展性 全面性与个别性 全体性与个体性 交互性与层次性 内化性与外化性 理论性与实践性三、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1、树立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理念2、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3、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4、建立以评价促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5、提高校长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6、优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第六章 教师(重点)第一节 教师职业一、什么是教师指受过专门训练,在知识、技能、思想诸方面 比较成熟,有一定教育素

13、养的,按照国家和社会要求,在专门教育结构中以对学生进行教育为其主要职责的人。二、教师的根本职责和任务根本职责:教书育人任务:1.教好功课2.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4.坚持教育创新三、教师劳动的特点1、独特的创造性2、很强的示范性3、在时间上的长期性4、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四、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1.是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2.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3.是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导作用第二节教师的职业素质(重点) 教师的职业素质包括 (一)文化知识素质 扎实的专

14、业基础知识 广博的文化知识 有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有关教育理论知识(二)教师的能力素质 了解和教育学生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社交能力 教学能力教学认知能力、 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制订计划的能力、教学组织的能力、 对班集体的管理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学科性科研能力、教学性科研能力(三)教师的身心素质 健康的体质 健康的心理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重点) 一、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规范(一)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二)不断提高素质,创造一流的教育业绩 二、对待教育对象的道德规范(一)热爱、尊重、信任学生(二)严

15、格要求学生 三、对待教师个体和集体的道德规范(一)互相尊重(二)互相扶持、相互协作(三)尊重和依靠教师集体 四、教师的自我修养(一)以身作则,堪为师表(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第四节 师生关系一 、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互相对待的态度等。二. 师生关系的分类:1,按心理距离分 :相容型淡漠型 对抗型2,情感行为态度分: 放任型民主型 专制型 仁慈独断型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1、尊师爱生,配合密切2、民主平等,联系稳固3、教学相长、关系透明4、双向反馈、互补互助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提高自我修养 善于

16、与学生沟通第七章 班主任工作(非重点,但应了解)第一节 班级概述一、班级:班级是以一位教师(或几位学科教师)和一群学生共同组成,经由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实现某些功能,以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社会体系。二、班级功能1、社会功能2、个性化功能3、选择功能4、保护功能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一、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全面负责一个班级的学生工作、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二、班主任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班集体形成组织领导 联系各方教育力量桥梁 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导向三、班主任工作的职责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组织、指导学

17、生活动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处理偶发事件四、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式1. 了解研究学生(前提和基础)A 了解的内容B 了解的方法2. 搞好班级日常管理(1)阶段性管理 开学前、开学初、期中、期末、(2)每日管理3.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确定班级奋斗的目标(2)选拔、培养和使用班干部(3)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4)培养良好的班风(5)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4. 组织班会A 班务会:制定计划、规章制度、选班干B 民主生活会:表彰或批评C 主题班会5. 结合学习任务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6. 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好优秀生的典型培养工作做好中间生的促进工作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7.

18、做好学生家长工作;与家长联系的方式: 家访 书面联系 召开家长会 成立家长委员会8. 处理偶发事件沉着冷静、自我控制调查研究、弄明真相因势利导、进行正面教育9. 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10. 做好操行评定和评选三好学生的工作五、工作原则班主任工作原则:(1) 人格吸引原则(以人格魅力来教育影响学生)(2)自主管理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地 参加班级管理, 协助班主任工作)(3)活动原则(通过各种活动来教育培养学生)(4) 情感交流原则第三节 班主任的素养班主任应具备 :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管理素质,社交能力,心理素质第八章 教育内容第一节 德育(重点) 一、德育的内涵:

19、德育又称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活动。德育一般包括四个方面: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心理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引导学生在活动和人际交往过程中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的过程。四、德育原则(重点):(一)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二)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三)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

20、育相结合原则(五)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六)知行统一原则(一)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1、含义:指德育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又要结合当前社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2、贯彻要求:(1)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共产主义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3)要结合社会和学生现实,有针对性的教育(二)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1、含义: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爱护、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又要逐步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并把两者结合起来。2、贯彻要求:(1)要爱护、尊重、依赖学生。(2)要合理而严格地要求学生。(3)教师要以身作则

21、,严以律己(三)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1、含义: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用理论事实和榜样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启发和调动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使学生依靠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有要有带强制性的纪录约束,督促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2、贯彻要求:(1)要正面启发,积极疏导。(2)要用榜样教育说服学生。(3)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要以表扬奖励为主。(4)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学生予以纪律约束。(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统一原则1、含义:指通过集体教育个人,通过个人影响集体的原则。2、贯彻要求:(1)组织和培养优良的集体,并充分认识和发挥集体的巨大教育作用。(2)在集体教育中又必须同时加强对学生的

22、个别教育(3)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五)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1、含义: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都要按照一定社会的培养目标,统一认识,相互配合,步调一致,前后连贯的教育学生,以保证学生品德的发展沿着统一的方向循序渐进2、贯彻要求:(1)要统一学校内部的各种教育力量。(2)要争取社会和家庭的配合。(3)要加强德育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六)知行统一原则1、含义:指把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联系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知行统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2、贯彻要求:(1)联系实际地向学生进行道德理论教育,晓之以理。(2)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

23、实践活动,导之以行。(3)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五、德育的途径:1、教学2、班主任工作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6、劳动与社会实践五、德育的方法;大体可分为四类:1、说理教育法:包括讲述、讲演、谈话、讨论、辩论。2、感染教育法:包括:参观访问、榜样示范、情景陶冶。3、实际训练法:包括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实践活动锻炼。4、评价反馈法:包括评定、评比、批评与表扬、奖励与惩罚。第九章 课程(重点)一、课程的概述1. 课程: 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

24、标准和教科书之中。2、课程的类型(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二)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三) 综合课程 (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四)国家课程 、校本课程二、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一)社会因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二)学生因素: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三)知识因素:学科知识结构划分的观点/ 知识来源观/知识价值观三、几个课程理论的介绍(重点)(一)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课程理念以知识为核心课程设计以学科为中心教学论以教师为中心(二 )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代表人物:美国 杜威)课程理念以经验为基础课程设计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论以实践活动为中心(三)建构主义的课程理论课程理念知识建构教学设计以创设学习环境为主要

25、任务教学操作以主动学习为核心第二节 课程编制课程包括: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一、课程计划1、课程计划的定义和基本内容(1)定义:是指国家根据教育方针、目的指定和颁布的关于学校计划、培养目标、教学工作具体安排的指导性文件。(2)课程计划的内容:培养目标(p141)课程设置:根据总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培养目标和修业年限,确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和活动课等。课程设置包括:A、课程安排B、课程设置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E、课程管理二、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是: 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更多地关注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26、、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隐含着教师“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的含义 它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 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可达到、可评估的。教学大纲 ,即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2、 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3、课程标准的作用: 指导教材的编写 指导教学 指导课程评价三、教材(一)教材的概述1.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法的要求,系统而简明扼要地叙述各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通常又称课本2. 教材一般由目录、课文、作业、注释和附录部分组成。3.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是阅读课外读

27、物、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 教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检查评定学生的知识等提供了基本材料。 (二)教材的分类:p148(三)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适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贴近学生生活,实践性强 促使学生不断探索问题第三节 新课程改革一、新课改的原因及必要性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影响;顺应国际课程改革大趋势的客观必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课程自身因素 知识本位、学科本位二、基础教育新课改的目标(1)总目标: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论述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

28、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六项具体目标:目标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目标二:课程结构的改变目标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目标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目标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考试和评价制度目标六:实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三、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1、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终身教育观;新的教学目的观;新的学习观;新型师生观;2、教师角色的转变传授者促进者;课程的执行者课程的建设者;封闭型教育者开放型教育者3、掌握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互动式教学,探究性学习,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第十章 教学第一节 教学的概述教学:指教师有

29、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智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 教学不仅要完成智育的任务,也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而实现智育,既依赖教学这主要途径,也依赖于其他途径。两者的联系是,智育的任务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二、教学的意义1、担负着传递人类认识成果,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使命。2、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3、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居于中心地位。三、教学的任务(一)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四、当代教学新观念1.重视教师

30、、重视学生 2. 重视知识传授 、重视能力培养3.重视教法 、重视学法 4. 重视认知 、重视发展5.重视结果 、重视过程 6. 重视继承 、重视创新第二节 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二、教学过程的特点1、教学是一 种特殊的认识活动2、教学是一种情知交融的认识活动3、教学是一种有规可循的科学认识活动4、教学是一种面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5、教学是一种有限制性的艺术创造活动三、教学过程的环节(一)明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二)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1、引起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巩固知识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