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3 ,大小:154.80KB ,
资源ID:79895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9895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复班大学语文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复班大学语文笔记.docx

1、高复班大学语文笔记大学语文笔 记2008年4月26日 注 意:一、知识点 二、原 典 1、读 2、记 3、方法 三、考试题型(总分150分)1、选择题 2、词语解释 3、古文翻译 4、分析(语段阅读) 5、作文 四、课文题目前带号为精读篇目,要掌握到字章节,其他为一般篇目 要 求:一、预 习(1)读一至二遍 (2)对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3)看原文下的注释(了解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二、学 习知识点归纳:1、作家作品(10%15%),注意文后的“题解” (1)作 家 称 谓 成长经历,重大事件,受到什么影响 评 价 (2)作 品如以鲁迅为例: 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朝花夕拾、野草 杂

2、文:坟、热风 2、时代背景 (1)作家所处的时代:如艾青我爱这土地、闻一多发现处于抗战时期,因此表达的是爱国主义 (2)政治文化背景 如王安石 政治主张王安石变法 欧阳修 政治主张庆历革新 韩 愈 政治主张谏迎佛骨表 (3)文学运动背景 如韩愈、柳宗元文学复古运动 白居易、元稹新乐府运动 欧阳修、范仲淹反对宋初迤逦浮艳文风,倡导文学复古革新 文学流派: 先秦散文诸子散文:如课文1、2、3 历史散文:如课文4 秦汉时期历史散文:如左传、战国策、史记,课文15、16、17 政论散文:如课文5、6 唐宋八大家散文: 唐宋八大家:即“韩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3、、曾巩 诗词流派 现实主义流派A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篇B 汉乐府C 曹 操D 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称为“诗史”E 白居易:既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F 现代现实主义诗人:艾青、闻一多 浪漫主义流派 A 屈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B 李白,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C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山水田园诗派:分为山水诗和田园诗 A 魏晋时期:谢灵运,是第一位写山水田园诗的诗人 B 魏晋时期:陶渊明,是第一位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诗人 C 唐代:王维,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语) 孟浩然 王维、孟浩然被称为“王孟诗派” 边塞诗派:高

4、适、岑参(被称为“高岑诗派) 新乐府诗派:即“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 象征诗派李商隐、杜牧(被称为“小李杜”) 戴望舒 宋 词:分为 豪放派:“苏辛”(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3、字、词、句、段(占70%)(1)字、词:即解释,要记住特殊的词法、语法: adj. v., n. v. 动词:A 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为“使变绿”B 意动用法,如“不耻下问”中的“耻”为“不认为为耻辱” 通假字“同”“通” 古今异义:如“百川灌河”中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淮水”专指淮河,“泗水”专指泗河等 (2)句 子 判断句:“者,也。”即 “是。” 被动句:一般

5、而言,句子当中有“于”、“见”、“为”等字,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翻译时要翻译成“被”句。 宾语前置句:分为A 否定副词的宾语前置: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B 疑问句的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 (3)语段分析(占60%) 议论文语段 A 论点:分为总论点:这篇文章 分论点:这段话 位 置:一般在开头或者结尾 B 论据作用:用来证明论点 类型:a、理论论据:如名言名句 b、事实论据:如历史事件、真人真事 C 论证方法比较法:a、对比论证 b、类比论证 归纳法 演绎法 D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对偶、反复、对比、反诘(即反问)、回环、夸张等

6、E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F 结构:分为文章结构和段落结构,都有三种类型: a、总分总 b、总分 c、分总 记叙文(散文)语段分析 A 线索结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分为前因、后果) B 人 物 a、性格 b、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外貌描写、服饰描写 动作描写(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对话描写) 心理描写 c、形象 C 手法(艺术手法)白描手法 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 象征手法 暗示手法 诗歌 A 主题、体裁 B 抒情方法a、直接抒情b、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借事抒情:分为借用典故和借今人今事 借人物举止、动作行为抒情c、修辞手法:同上4、作文(占30%) 作文字数为1000字左右,要

7、多写,多锻炼,可以写好后发给老师看,老师邮箱地址为shxjun,msn为sheng_xj第1课 季氏将伐颛臾 书中人物:季氏冉有:名求,字子有季路:名由,字子路孔子:名丘,字仲尼 古时人有姓、名、字、号、又字、又号、乳名(贱名)等 古时“家“指采邑(即封地),大的封地叫“国” 伐:即讨伐,“讨”为“宣”的意思,“讨伐”即为有宣而战,不宣而战为“袭” 本文是揭示季氏的野心,又批评学生的不作为 第一段:1、“季氏将伐颛臾”,是文章的背景。2、“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是一句被动句,“于”为“被”的意思,“见”为“召见”的意思。3、“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中的“事”指“军事行动”4、“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

8、与?”,该句的修辞手法是呼告(指直呼人名,表示一种感情的发泄,即“求!”,呼告的手法一般常用于祭文)、反诘。“是”是指“这”,“与”是通“欤”。本句是批评冉有、季路的失职,导致季氏的决策失误。 古语的反诘句: “岂耶?” 即“难道吗?” “得无乎?” “无乃与?” 5、本段的论点是“无乃尔是过与”,论据是:一是东蒙主,二是邦城之中,三是社稷之臣。5月10日(续)第1课 季氏将伐颛臾一、字词1、无乃欤?2、是 古:代词复指:这些 单指:这 代人代物 今:判断词 动词:认为是正确的 固定词组:“是故”,是的(以是)由是 远指:那,那些;近指:这,这些3、过 责备 错误4、以为认为,动词 以之为:把

9、看作(作为,当作)5、伐:讨伐二、 反诘句:无乃尔?(定不吗?) 句式 宾语前置句:何以伐为? 判断句:者也,也(是),翻译时翻出是三、修辞:呼告,反诘,借代四、 文体:议论文论点:(孔子认为)季氏讨伐颛臾是错误的 车蒙主 (先王礼遇)结构 论据 邦域之内(构不成威胁) 社稷之臣(臣不叛君)(“社稷”是借代) 论证类型 理论论据:名人名言 事实论据 历史 现实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采用何种方式展开理论:对话五、涉及到人物:季氏、冉有、季路、孔子季氏与冉有、季路 是 君臣关系冉有与季路 是 同学关系冉有、季路与孔子 是 师徒关系六、事件: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七、关于孔子 孔子:儒家学派(称谓)。政治

10、思想:仁(仁者爱人)。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即教育没有差别;因材施教,即根据不同人的兴趣教不同内容。晚年整理“六经” 论语:内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编辑: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八、第二段夫子欲之:季氏要这样做。 吾二臣也:我们两个都不愿意这样做。 再任“ ”:古代史官有说过这样的话:“ ”危:帮瞎子过马路,瞎子快跌倒了却不扶持,盲人站立不稳,你不去扶持,盲人将要跌倒,你们不去搀扶,那要你们这些搀扶瞎子走路的人做什么呢?三层论证:孔子认为两个学生失职,在推卸责任,在帮助季氏为虎作伥结构:对话式论点:季氏将伐颛臾是冉有、季路的失职论据: 名人名言(理论论据)

11、“陈力止” 批评学生失职,推卸责任 陈力、就列、不止属于演绎法 大前提:如果一个人能做官,那么他就在官位上演绎法 如果不能,不在 小前提:你们两人在官位上,却不能尽职尽责 结 论:尽力劝阻,否则辞职 作比较,用瞎子需要扶持比喻失职,类比论证,瞎子季氏,扶持冉有、季路 老虎、犀牛这类凶猛的动物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玉在匣中被毁,那这是谁的过错呢? 作比较,用虎兕比作季氏;龟玉比作颛臾;开柙出虎:纵容;为虎作伥:帮凶。学生开柙出虎,帮助季氏灭颛臾。 论证方法:演绎法三段论证;比较法类比论证九、第三段 结构:论点:季氏讨伐颛臾的实质:祸起萧墙 主要宣扬自己的治国主张:为政以德,为国以礼 翻译:一个君子真

12、正痛恨的是不管什么东西,心里想要,嘴上说不要,而找个借口;季氏借国家之口来为自己谋私利;我也听说过有大封地,有小封地的国君,他们不担心多少,而是担心不平均,不担心穷,而是担心不安定;一个国家只要平均了就无所谓多少,只要安定了就无所谓贫穷,像这样,从遥远的地方跑到你们国家来的人不服,;既然让远方的百姓都到你国家来了,那你就让他们安心地住着;远方的人不服从你,你就不能让他们来,万一打起来就分崩离析,不能守住;我担心季氏发动战争,不是为了讨伐颛臾,是为了发动宫庭内的政变。第2课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 P9一、提出问题:设问(采用对比手法) 梁国不加多邻国不加少二、分析问题:释疑“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邻

13、国;百步梁国)三、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治国之策 民生:物质第一性 三步(民本思想) 富民:小康社会 教民:知礼仪或:不定代词,此文指有的人2008年5月17日(续)第2课 寡人之于国也第七段: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对比贫富社会贫富差距、贫富对立反映了社会分工间接反映治国失误 类比 人死,则曰(年岁与治国之间的关系无必然联系) 刺人而杀之,则曰(杀人者与兵器之间的关系无必然联系)、 王无罪岁,则天下之民至焉罪岁罪己:治国之策不对改变(民生、富民、教民)民本a、论证方法:比较法(对比、类比)b、修辞手法:比喻、对比c、论证什么观点?d、字词翻译全文:一、作家作品1、孟子的政治

14、思想:民本思想 民贵君轻(人)王道仁政(政)2、作品二、字词句 通假字:通,同 古今异义词 名词动词 词 实词 特殊词性 形容词、动词使动词 名词作状语 意动用法 固定用法 虚词:之、乎、者、也、以、焉、哉、而、其、欤句式:1 判断句:者,也2 状语前置句:如“申之以孝悌之义”3 宾语前置句: 否定句宾语前置:“未之有也” 疑问句宾语前置: 否定副词:未、莫、无、非、否、勿、毋4 把字句被字句:于、见、为5 排比句式、层递句式:课本P11三、结构(一)提出问题 邻国之政:不加多吾国之政:不加少(二)分析问题:以战为喻(五十步笑百步)投其所好(三)解决问题 仁者王道 职责问题 文章还反映出一个问

15、题:社会分工导致的贫富不均相当严重第28课 氓课文 P231一、作品:诗经分为: 共305首 风 民歌 赋内容 雅 贵族 手法 比 本文最为典型 颂 祭祀 兴二、本文1、体裁:四言古诗2、题材:爱情诗 弃妇诗爱情诗 思妇诗(思夫) 咏情诗3、四言、五言、七言诗:唐以前称为古诗,唐以后到晚清称为近体诗,“五四”运动后称为白话诗,现代诗,自由诗 唐以后的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拟古诗、乐府旧题诗、歌行体诗4、课文分析 本文的成语: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士贰其行,二三其德; 夙兴夜寐; 信誓旦旦 第29课 国殇课文P237一、作品1、屈原的诗:离骚、九歌(11首)、九章(9章)、天问2、楚辞体 六、

16、七言为主 特征 用“兮”字 比喻、象征特别多比兴、象征手法 其文中大多用“香草”、“美人”比喻“明君”、“贤臣”;用“臭草”、“污秽”比喻“昏君”、“佞臣”二、本文1、七言楚辞体古诗2、爱国主义诗歌3、课文 战 场 歌颂楚国士兵的英勇献身精神2008年5月24日第3课 秋水课文P17第4课 大同课文P252008年5月31日第30课 陌上桑课文P241一、汉乐府:(课文P242) 乐府音乐机构(音乐坊) 歌辞(乐府诗)汉代流传下来40余首乐府诗集(南北朝宋郭茂倩)以“乐府”为体裁(题材)创作的诗(分为乐府旧题、拟乐府诗、乐府古诗)汉乐府诗的意义 开创了中国五言诗形式 文人五言诗(中国诗歌职业化

17、的开始) 东汉三国魏晋 西晋东晋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 二、体裁、题材:长篇叙事诗、爱情诗三、内容1、人物:秦氏、使君、夫婿(秦氏与使君是直接面对;秦氏与夫婿是自己想象的人物)2、事件:使君调戏采桑女子,遭到严词拒绝3、结构: 第一段:人物出场:身份介绍(外貌描写、侧面描写,介绍住址、职业、长相,主要是介绍长相,倾国倾城之美) 第二段:使君求婚求婚遭拒 第三段:夸夫:“殊”(出众、超出一般):仕途(平步青云)、长相、权威、佩饰4、字词四、修辞手法:铺陈叙事、夸张表现手法:侧面烘托手法(侧面描写)第31课 短歌行(其一)课文P246“青衫”:学生穿的衣服借指知识分子人才(引用:诗经中的句子,

18、忧无人才)“呦呦鹿鸣”: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我与人才之间的良好关系鹿群:指人才还是指我?;苹(艾蒿):指我还是人才、嘉宾?(上课没听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引用:管子的话,说明“明主不厌人”的抱负“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个典故,是本文的重点,见课文P247第5课 谏逐客疏课文P32一、起因二、内容(一)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过”:逐客是错误的(二)第二段:用史实来论证中心论点 穆公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并国三十,遂霸西戎” 孝公商鞅“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张仪“功施到今” 昭王范雎“使秦成帝业?以上得出:此四君“以客之功”(三)第三段:批评秦王“重物轻人”的错误 秦王取

19、天下之室而用之(重物):(非产于秦),用,不用则 秦王轻人而逐之(轻人) 以上得出结论:重物轻人此非重国强国之术 秦王的行为与先王的行为是对比 秦王的重物与轻人是对比 秦王对物的用与不用是正反对比 逐客的亡国与兴国是正反对比(四)第四段:用理论论证逐客的错误 类比论证 泰山、河海 大深 王者 明其德 对比论证 五帝三王天下无敌 秦王 “籍寇兵而赍盗粮” 归纳法 (关键是第四段,第四段最好背出来)(五)第五段:逐客的危害性:亡国文章迎合秦王的心理2008年6月7日第6课 陈情表课文P40一、标 题1、表、呈、奏、疏 文体形式(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提出建议)2、昭明文选(第一部文字作品总集)、诗经(

20、第一部诗歌总集)、乐府诗集(收集汉代乐府诗,南宋郭茂倩),花间集(第一部词集)二、写作背景1、蜀汉亡,新朝(西晋)立,但臣不仕,全节,对新朝不忠2、父亡母嫁,祖孙相依,不仕尽孝,尽忠3、魏武帝以孝治国,李密先尽孝,后尽忠,无不忠陈情表大前提 小 前 提 结论李密不仕的真实意图:不仕伪朝(新朝西晋),以孝节之名,尽忠节之实三、字、词、句、段分析成立(古今异义):成人儿息(古今异义):儿孙、后代汤 (古今异义):热水吊 (古今异义):安慰语段三:论证方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1 大前提:以孝治国,“伏惟尤甚”(矛)2 不出仕是为尽孝,不是不忠,“有所希翼”(盾)3 因此,先尽孝四、语言:四言骈体,谏逐

21、客书、前赤壁赋第7课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文P48一、五代:唐(618907);梁唐晋汉周,递进,不是并列的,中国北方地区;中国南方地区:十国,并列;北宋,960,陈桥兵变,赵匡胤 979,北宋统一中原地区 9791127, 北宋 宋朝 11271279 南宋 伶官 伶人:宫中的佣人 伶官 喻言传记传序:传:人物传记、生平,李将军传记(史传)、马伶传、种树郭橐驼传 传 记 序:写在一本书的前面,用来说明写作此书的目的等相关内容,也叫前言。如果放在书的后面叫跋、后记 补叙 序、张中丞传后叙(后叙)二、作家、作品1、六一居士,东坡居士,香山居士,青莲居士,易安居士 欧阳修 苏东坡 白香山白居易 李 白

22、 李清照2、文学运动、政治改革 欧阳修:北宋,仁宗,庆历(年号)革新,范仲淹 王安石:北宋,神宗,王安石变法 韩 愈:唐代,中期,文学复古运动 柳宗元:唐代,中期,文学复古运动白居易:唐代,中期,新乐府运动 文学主张: 欧阳修: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王安石: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 韩 愈:文以载道,不平则鸣 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3、著作、史论本文:一、结构分析 论点提出方法总 1、开篇点题:全文中心:一个国家的盛衰,缘于人为因素,以晋庄公为例,可知之 得天下:盛 失天下:衰 勿忘耻,忧患意识论证晋庄公之盛(详)人事决定其盛 励精图治,可谓壮哉 励精图治 史实论证 终实理想 忧

23、劳兴国谦受益 大功告成分 2、展开论证 论证晋庄公之衰(详)人事决定其衰 贪图享乐,何其衰也 贪图享乐 君臣离散 政变 军心涣散 名人名言理论论证(详) 自我总结 逸豫亡身灭国 得出一般结论 满招损 就个人而言:事业的成与败与个人的奋斗有关,拼搏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不要过分强调客观原因,强调主观原因总3、得出一半结论 就国家而言:最高统治者,应该励精图治,勤奋治国 国之盛与国之衰 作者在本文中借晋庄公来规劝宋朝统治者(仁宗),国家的兴盛主要依靠人的治理二、论证方法1、对比论证:正反对比: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作者态度:赞与叹 史实得出结论:忧劳与逸豫、祸患与福祉、谦与满2、举例论证

24、(例证法)(归纳法)3、理论论证 引用名人名言 自我总结三、字词句段 句:P53-542008年6月14日第8课 答司马谏议书课文P55一、标题1、司马谏议:司马光,字君实,资治通鉴是除史记外的另一部通史 姓 官职,谏议大夫 王安石,宋神宗,改革派,1069年实施变法1083年 书信,n.2、书 古代文体标志:书、表、奏、疏 v. “记”、“记下”二、作者1、表达政见:坚持变法2、表达自己变法到底的决心三、文体 立论 驳论点 驳论: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驳论 方法 驳论据 驳论证方法四、文章结构 (名) 侵官生事(一)对方观点:变法是错误的 因果关系 (5个分论点) 征利(争利) 4个原因 果 因

25、 拒谏 天下怨谤 1个结果 自己观点:变法是正确的(实) 驳4个原因,表示怨谤不是变法而导致的,怨谤与变法无因果关系 变法之前:反对、赞成、弃权(规律) 天下怨诽(怨谤)的真正原因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人的习性上看变法) 天下人 当朝官员习性:不恤国事、同俗、自媚 矛盾 既然变法是正确的,就说明 上乃欲变此:皇帝要改变以上3点状况 王安石 我是正确的,你是错误的 上欲变法,吾乃助之 宋神宗 我认识了客观规律 儒者 司马光 所争 不变 王安石 变 名:事物的现象、表象 实:事物的本质:规律 谁是“实”,谁得之 名与实搞清楚了,天下之理 得 矣 客观规律(二)决心:用了历史故事表达变法决心五、字词1

26、、某启:宋代书信固定格式 古代奏章固定格式 谏书,臣闻 陈情表,臣密言,伏惟2、蒙教(收到来信,承蒙教诲):谦词,表达作者恳切的态度3、强聒(勉强作一番解释),自谦4、反复(书信往来),自谦5、卤莽(简慢草率),自谦6、窃:谦词,“私下”,相当于“我” 通假字,“现”7、见 v.看见,发现,见到 见笑、见谅、见恕、见察、见教(相当于“我”)8、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天下怨谤 P56 侵占官僚利益,无事生非,与民争利,顽固,天下怨恨9、以谓:以为10、人主,上乃欲变此:宋神宗 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P32:v.攻占、占领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P48:a.全部,所有的11、举 举臣秀才 P4

27、0:v.推荐、推选(秀才:才能优秀) 举先王之政 P55:v.实施 唯才是举:倒装,举才,“推荐、推选”n.制度、计划: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盘庚不为怨者改其度12、度 v.考虑、估计:度义而后动 通“渡” 度量衡,刻度,尺度,尺子13、胥:相互,相与 代词,代“这、这个、这些”,代“那、那个、那些”14、是 v.认为正确: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固定词组:“是以”、“以是”、“是故”(因此,所以,故此)15、膏:油,泽:雨露 膏泽:施雨露16、事(v.)事(n.)17、会晤(“见面”)18、不任(胜、尽)区区(很小)向往之(v.至,“到”)至(n.顶点,极点)第32课 饮酒(其五)课文P251一、五言古诗 五言律诗 田园诗,陶渊明 山水田园派代表:(唐朝)王维 王孟(孟浩然)诗派二、隐逸之乐:山水田园之乐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郊 归隐之道:在心志而非形迹 隐之乐:返璞归真,陶渊明三、借景抒情 隐于山水之乐 静景,陶渊明,忘我之境 隐于自乐:自我欣赏,怡情养性之乐,王维 动景、静景结合,王维,有我之境P251核心句:心(主体)远(远离,世俗,功名)地自偏 此中(作者心向往的自然之景)有真意(在自然中无利无功,无名,无我),欲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