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9.75KB ,
资源ID:79880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9880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古代史第一章先秦.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先秦.docx

1、中国古代史第一章先秦中国古代史第一章先秦单元复习兼小专题整理江阴市一中高三历史备课组一、阶段特征:1、总体特征:中华文明的基础初步奠定,即祖国历史的开篇。2、具体特征:政治:(1)以王位世袭制为标志,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历经夏、商、西周和春秋四个阶段,至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形成。 (2)夏朝建立奴隶制度国家,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奴隶制度崩溃,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这些政治制度的演进创新为中华政治文明初步奠定了基础。经济:(1)原始农业出现后,农业在各经济部门中的主导地位逐渐确立,形成以中原地区长期领先为特点的经济格局。 (2)随着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封建经济逐渐形成。民族关系:华夏

2、族主干形成,不断与周边少数民族频繁接触,形成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文化:以儒家思想等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形成。二、重要历史概念1、王位世袭制:最高首领的继承不再有民主选举产生,而是世袭,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一制度被我国历代统治者继承沿用近四千年。2、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奴隶猪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作,剥夺奴隶的劳动果实,使奴隶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3、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并服从周王命令,按期贡献财物,随从作战,是奴隶社会的重要政治制度。三、重要历史

3、知识1、井田制和分封制习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材料二 “有瀹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经小雅大田材料三 “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子女叔鱼以求直(即:使自己在争讼中获胜),及断狱曰,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国语晋语九材料四 季孙欲以田赋(即:按田地收取地租),使冉有访仲尼。仲尼曰:“丘不识也”。左传哀公十一年请回答: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是什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的特点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什么问题?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4、问题?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什么重要的历史进程?2、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习题2:以下是关于从西周到战国时期形势变化的三幅图,试分别说明造成以下形势的原因。它们呈现出什么发展变化的趋势?图二到图三的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3、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习题3:请思考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铁农具使用的历史?铁器比以前的工具有什么优点?铁器的使用,又说明什么问题?4、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习题4:商鞅变法与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异同点比较。?5、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习题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

5、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攻打别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真的)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道后世。材料二 君之视臣(民)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材料三 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威不贷错,制不共门。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颖。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材料四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分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

6、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颖。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二册)请回答:(1)按材料顺序分别指出各段材料所代表的学派及主要主张。(2)指出材料中哪些学派的主张被封建社会初步发展阶段的统治阶级所采纳,并分析其主要原因。附答案习题1、井田制。特点: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反映了在公田以外出现了私田。春秋后期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大量私田得到开垦。土地可以转让,这表明井田制遭到破坏。表现出现了地租这一新的事物,反映了封建剥削方式的产生。反映了奴隶制与封建制的消长的历史进程。习题2:图一是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分封

7、诸侯国以拱卫王室。图二是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取得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频繁的争霸战争。图三是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地位,掠夺土地和人民,进行兼并、统一的战争。发展的趋势是奴隶制国家从统一到分裂,从封建割据走向封建统一。影响:大国在争霸战争中互相兼并、开拓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加速了奴隶制度的崩溃和封建制度的产生,推进新旧体制的更替进程。习题3:(1)农业发展的原因包括农业工具的改进、水利技术的发展、政治局面、国家政策推动等。根本原因是农业工具、技术的改进和提高。(2)西周晚期:铁器开始使用;春秋时候,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8、。(3)铁器坚硬、锋利,胜过木石和青铜工具。铁器的使用,说明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习题4:相同点:背景相同:都是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到了战国时期,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促使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势力更加壮大,与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目的相同: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措施类似:都是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并且提出了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性质相同

9、:都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结果和影响类似: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各国在变法中都对旧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进行了改造,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最终确立。同时各国在变法过程中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各国变法后,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蓬勃向上时期。不同点:内容的深度不同:商鞅变法是在更加深刻地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因此提出了诸如“什伍连坐”“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制”“废分封,行县制”“开阡陌封疆结果和影响类似:各国的变

10、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各国在变法中都对旧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进行了改造,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最终确立。同时各国在变法过程中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各国变法后,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蓬勃向上时期。”等更加明确、更加深刻、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影响的深远程度不同: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制”“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制度不但对整个战国秦汉时期,而且对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习题5、(1)材料一是墨家、“非攻”。材料二是儒家、“民为贵”。材料三是法家、“法治”或“以法

11、治国”。材料四是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秦始皇采纳了法家思想;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以严刑峻法治国的思想,正符合秦统一和巩固政权的需要。汉武帝采纳了儒家思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大一统”思想,正符合西汉加强思想统治和巩固政权的需要。四、单元相关专题1、土地制度(1)井田制(2)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3)均田制2、古代农作物品种引进唐代派使者到天竺学习熬糖法,提高中国制糖技术北宋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明代从吕宋引进原产美洲的甘薯和烟草3、古代手工业发展(1)冶炼业(冶铜、冶铁技术)夏朝开始使用铜器;商代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是青铜制造业;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

12、鼓风冶铁;春秋晚期中国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冶铁燃料方面,春秋后期用木炭,西汉用煤,丝织业明代用焦碳。(2)制瓷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青瓷,后来烧出白瓷,到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唐工匠制造了唐三彩。北宋制瓷业非常发达;定窑产白瓷,汝窑的青瓷享有盛名。宋代的江西景德镇瓷窑,到明代发展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瓷都。(3)丝织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西周除了平织物外,已出现斜纹提花织物;西汉丝织业水平很高,能织出许多品种;东汉时丝织业发展迅速;三国时以丝织业为主的纺织业,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

13、蜀锦在贸易中占重要地位。唐代品种多,分工细,有新产品。北宋丝织业以两浙和四川为两大中心;明清江南苏州一代丝织业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4)造纸业西汉时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魏晋南北朝时,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北方的洛阳、长安,南方的建业、扬州都是有名的造纸中心。(5)造船业隋唐时期造船也能够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北宋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江南和东南沿海是造船业最发达的地区,南宋的明州、泉州、广州是造船业中心。4、古代商业发展商朝重视商业,商民善于经商,后世称其为商人,商朝以贝为货币。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形

14、成了中原市场。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一度萎缩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隋唐时商业高度繁荣,交通便利,货币统一,市场发达,经商者多,城市兴旺。明清时期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快,全国出现数十座商贸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清代实行闭关政策。5、古代民族融合的方式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各族人民的联合斗争;民族迁徙,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汉族的人口流动和迁徙;各族人民的长期杂居和相互通婚,如回族的形成;统治者促进民族融合的政策;民族战争等。6、古代农具的演变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更多地使用铁农具,逐步地推广牛耕西汉时铁农具已更广泛地使用,普遍使用牛耕、马耕,还出现二

15、牛一人的犁耕法,发明了耧车。三国时期魏国的马钧发明翻车。唐朝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7、儒家思想的演变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刑杀,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民为贵”“君为轻”,主张实行“仁政”,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维新变法冲击了儒家思想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8、古代唯心主义思想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中认为世界万物本源为“道”道是没有形状、超时空的永久存在。这是一种唯心论思想。庄子继承了

16、老子的道家学说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西汉董仲舒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宋代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理学。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明清两代,封建统治者的官方哲学是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战国时期唯物论思想家荀子东汉前期杰出唯物论思想家王充,著有论衡南朝杰出的无神论者范缜明清之际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五、单元兼小专题知识训练一、选择题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7、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要扬弃传统文化,又要学习和借鉴外来的先进文化。据此回答1-3题。1 下列思想中,不属于传统文化先进性因子的是()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仁者,爱人“C“兼爱”、“非攻”、“尚贤”D“存天理,灭人欲”2 下列孔子教育思想和成就中,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3 孔子主张以德治民,提出了“仁”的学说。对“仁”的解释正确的是()贵贱有“序”“仁者,爱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民贵君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制于命而用之”ABCD西周时期,经济制度和

18、政治制度都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促使西周走向鼎盛,据此回答4-5题。4 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5 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春秋战国是社会转型时期,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重大变化,据此回答6-15题。6 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下列评述,正确的是()目的是争夺土地、人口和霸主地位给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灾难体现了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促进了华

19、夏族与其他各族的融合ABCD7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期,下列哪些观点体现了这一历史特征()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公室将卑,大夫皆富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天不变,道亦不变ABCD8 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侯国为争霸的需要而注重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9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此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春秋时期使用铁器和牛耕B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C封建制度适应生产力发展D井田制遭到破坏10 “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

20、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垄断”一词反映了()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B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C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逐名利D春秋战国时期注重文化娱乐生活11 下列叙述与战国历史相符的是()A周王室派代表参加葵丘会盟B齐晋楚秦等国争霸C诸侯国内卿大夫执掌朝政D南方楚国率军到洛阳问鼎12 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13 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A墨子B孟子C商鞅D荀子14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A

21、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15 促使井田制度瓦解的根本因素是()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B私田的大量出现C鲁国初税亩的实行D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思想文化非常繁荣,据此回答16-20题。1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17 主张“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的思想家是()A墨子B孙子C孟子D韩非子18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道家

22、B儒家C墨家D法家19 某君画了一幅孔子编书图,图中反映了以下内容,其中没有历史错误的是()A房间里烧着煤炭取暖B墙上挂着一柄铜剑C孔子把纸铺在桌子上D用工整的楷书写着:仁者爱人20 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统治者)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这段话的含义主要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第卷21 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B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各诸侯国都实行变D民族融合逐步加强22、周初分封制的实行,巩

23、固了统治,开拓了疆域,但后期却造成了分裂格局,导致这些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A分封诸侯的争权夺利 B周王室的腐败衰落 C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D奴隶平民起义的打击2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商鞅变法比较彻 B封建经济发展迅速 C统一是历史发展的需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二、材料题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缪(miao)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

24、以收为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也,愿大王图之。”战国策秦策一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前汉书食货志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午,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

25、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回答:(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4)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曰:“公欲速得意于天下诸侯,则事有所隐,政有所寓作内政而寓军令焉。为高子之里,为国子之里,为公里,三分齐国,以为三军伍政定于里,军旅政定于郊,内教既成,令不得颉徒。故卒伍之人,人与人相保,家与家相爱君有此教士三万

26、人,以横行于天下,诛无道以定周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圉也。”管子小匡材料二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史记齐太公世家材料三齐国君臣正计议国事,忽近臣来报:“燕国被山戎用兵侵伐,特遣人求救。”管仲曰:“君欲伐楚,必先定戎。戎患既熄,乃可专事于南方矣。”(桓公)又吩咐燕伯设戍葵兹关,遂将齐兵撤回。燕伯送桓公出境,恋恋不舍,不觉送入齐界,去燕界五十余里。桓公曰:“自古诸侯相送,不出境外。寡人不可无礼于燕君。”乃割地至所送之外界燕,以为谢过之竟。燕伯苦辞不允,只得受地而

27、还诸侯因桓公救燕,又不贪其地,莫不畏齐之威,感齐之德。东周列国志上回答:(1)材料一中“作内政而寓军令”的作用如何?(2)从材料一中找出与“尊王攘夷”含义相似的一句话。(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历史现象?与齐桓公称霸有什么关系?(4)材料三中齐桓公有哪些“尊王攘夷”的具体表现?其影响如何?(5)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材料二:幽王为烽火大鼓

28、,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材料三: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有十日(古以甲乙纪日,自甲巳至壬癸为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共,通供)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在十等人中,皂、舆、隶、僚、仆、台六等,属于奴隶。其中的舆,是主要担当运输等差役的奴隶;台是指逃亡而又被捕获的奴隶)。左传昭公七年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

29、地位的主要是哪些人?这些诸侯与周天子是怎样一种关系?“封功臣谋士”时为什么将尚父列为“首封”?(2)材料二中叙述了哪些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西周社会政治、经济和阶级关系。三 、问答题27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当时列国纷争,战争不断,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间进行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结合史实分析这一时期战争与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建立的关系,并指出战争性质的变化。28、郭沫若先生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试分析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29、墨子说:“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就上引言论,指出其思想核心,说明其社会根源,并分析其积极意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 2 A 3 C 4 B 5 C 6 D 7 A 8 A 9 C 10 A 11 C 12 C 13 C 14 D 1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