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3.18KB ,
资源ID:79866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9866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前村月落一江水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前村月落一江水答案.docx

1、前村月落一江水答案前村月落一江水答案【篇一:比较修辞2】 零九级外汉一班陈梅 09260541 摘要 修辞,原是传情达意的一种手段。而比较修辞则是通过比较的方法,使表达更为精确,生动。从这个层面上讲,比较修辞可以看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它是在不断的对比筛选中选出最佳搭配,可以说比较修辞是一个择优的过程,那么,要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考虑诸多因素。比如语境,上下文等。 关键词:修辞比较修辞 常格 变格 陈望道先生曾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提到修辞原是传情达意的一种手段。修辞,原本并不是连用的,修,饰也,辞,文辞也。这是从狭义上理解修辞的定义,即是指修饰文辞,但如果从广义上讲,修,当作调整或使用,辞,当

2、作语辞。修辞就是调整或使用语辞。如果从广义上来看修辞,那么修辞的内容和形式是怎样的关系呢?在我看来,修辞的内容是本质,形式只是一种手段或途径。一种为了更好的传情达意的手段,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内容为服务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丰富内容。它们的关系正如文心雕龙.情采里情性和文辞的关系一样: “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这里所表达的便是形式是仅仅依附于内容的,并为内容服务的。因此修辞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但也并不是说修辞的形式就不重要,采取正确的形式,表达方法,很多时候比直来直去的更有

3、说服力。举个生活例子来说,假如一个团队里,某人犯了一个极其严重的错误,给团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这时如果你只是简单的给他陈述所犯的一个错误,说:“小王,这次你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很显然,这样就不能让当事人深刻体会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批评的态度,如果换成:“小王,难道你不知道你这次犯了一个极其严重的错误吗?”这样,语气就被加强了,效果就会比原来的好,让听话人理解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是需要引以为戒的。这是我们生活中的例子,在我们的古诗文中也有类似的例子: 唐代一位考生朱庆馀在进士考试后,为了了解一下自己的考试状况,就写了一首诗给当时的主考官张水部张籍,诗云: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

4、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表面上是一位新娘娇羞地问自己的新婚丈夫自己画的眉深浅是否入时,实际则是考生通过这种方式询问的答卷是否让人满意,这种委婉而含蓄的表达方式,是一种高明的“敲门砖”,张籍看了,也明白了考生的意思,便给他回了一封信。这里,朱庆馀没有采取直接的拜谒,也没有采取直接询问,而是用这样一种方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修辞的形式也是很重要的。 修辞的内容和形式和比较修辞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因为任何一种修辞的最后结果都是使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统一,比较修辞也不例外。在说比较修辞的定义前,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沫若文集第三卷一字之师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是屈原演

5、到第三场的晚上吧,我在后台和饰演婵娟的张瑞芳女士谈到第五幕第一场婵娟斥责宋玉的一句话: “宋玉,我特别的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我说:“在台下听起来,这话总觉得有点儿不够味儿,似乎可以在没有骨气的下边再加上无耻的三个字。” 饰钓者的张逸生正在旁边化妆,他插口到:“你是不如改成你这。你这没骨气的文人。那就够味儿了。”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你这没骨气的文人!”这种便是一种比较修辞。 “修辞,就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语言进行选择,加工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而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修辞,就是比较修辞。”而在我看来,比较修辞则是通过对比的修整语辞,从而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修辞学发

6、凡里曾将修辞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积极修辞就是要用表现的手法力图将事物描绘得生动极致。而消极修辞只需要表达清楚,无歧义,平稳就行。相对于消极修辞来讲积极修辞是更高层次的一种表达。而我们的比较修辞,则可以看成是力图从消极修辞到积极修辞所做的一种努力。比较修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研究修辞的方法,这样看来,修辞便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对过对字词的锤炼,最后选择一个最准确最到位的表达,这便是一个择优的过程。既是要达到最佳效果,那么修辞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便是要切合主题,与意旨相通。俗话说就是不能跑题。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修辞要与情境相结合。情境也可以叫语境。语境有包括主观语境和客观语境。在修

7、辞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交际对象的身份,职业,思想,修养,时间地点等。如果要问一个老者的年龄,就千万不能像不懂事的小孩儿一样,问“你几岁啊”这就显得特别的没素养,要考虑老者的文化水平,年龄等,当然在有些时候你要考虑交际对象的身份,地位,或者职业。假如某某是行政官员,千万不能把他的职位搞错,这样叫错了,也许对方就会认为你很不尊重他,同时要考虑对方的职业。不是有句话叫“三句话不离本行”吗?这就说明了个人的职业和他的生活用语是息息相关的。有时交际还必须得分场合或者说分地点,如果你去医院看病,临出门了,要是听到“欢迎下次再来”这样的话语,你是不是会有想骂人的冲动呢?心里肯定觉得那人没文化,缺心眼儿。这便是

8、修辞与语境的关系。 最后,就是修辞也要注意民族与文化背景。 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修辞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陈望道先生将修辞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而郑颐寿在比较修辞里按言语规律将修辞分为常格修辞和变格修辞。 “常格修辞就是一般的,常规的修辞。从词语句子和辞格的修辞来讲,它合乎语音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和逻辑学的规律,是可以按照字面来理解的。”看一个例子我们就能明白什么是常格修辞了。 唐朝诗人高适,在担任两浙观察使的时候,有次去台州巡察,路过杭州清风岭,一时兴起,就挥笔在就近的僧房上题了一首诗: 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 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 高适写好后,吟诵了几遍便走

9、了,他人虽离开了清风岭,但他一直在琢磨着诗句,途中经过钱塘江,正好又是月亮西沉的时候,他细细观察江水,发现月落的时候,江水随潮而退,只剩半江。此时,他想起之前在清风岭写的一江水,虽然走出百里了,但还是赶了回去,将“一”改为了“半”。这一改,准确地反映了客观实际情况,表达的效果 郑颐寿 比较修辞第3页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2郑颐寿 比较修辞第4页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2 就更好了。“一江水”和“半江水”都合乎词法结构的常规,都可以按照字面去理解它们的意义,这便属于常格修辞。常格修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文本中也比较常见,因为常格修辞比较普遍,所以没有引起格外的关注。而变格修辞,很多时候,更能引起

10、我们的关注。 “所谓变格修辞,就是指特殊的,非常规的修辞。从词语,从词语句子和辞格的修辞来讲,突破了语音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和逻辑学的规律,不可以按照字面来理解的。”如: 宋朝的洪迈的容斋续笔记载,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经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中的“绿”字原做“到”,他觉得不好,圈去,改为“过”,又圈去,又改为“入”。还不洽意,改了十几字最后才定为“绿”字。绿字描绘出了春天的一片生机,绿原是形容词,形容词后面一般不接宾语,而在此绿后面却带上了“江南岸”,“绿”在此有了动词的用法,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绿”字突破了词性用法的一般规律,因此,

11、这是一种变格修辞。 比较修辞从词语,句子,和辞格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修辞的一些方法。以上只是从词语这一小块儿得出的见解,关于比较修辞的在句子和辞格方面的探索,方法都有类比性。如果说“修辞学的任务就是探求修辞现象的规律,缩小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地。”那么我认为比较修辞学的任务便是探求修辞现象规律发展的催化剂。它是修辞学发展的新阶段。但目前看来,对于比较修辞学的研究还不广泛,更谈不上深入,更多的工作还需要我们慢慢去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m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年 2宗廷虎 邓明以 李熙宗 李金苓. 修辞新论m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8年 3郑颐寿 对比修辞m福建人民出版社

12、 1982年 4陈望道 陈望道论文集谈谈修辞学的研究c 5刘勰文心雕龙情采m 郑颐寿 比较修辞第4页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2【篇二:诗词与科学】学校 穆菲 摘要:本文是围绕诗词与科学的关系而展开的探讨。首先,论述了文化,文化就是以“文”化人,以“人”化物;其次,论述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各自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次,论述了人文文化在知识形态层面上和科学文化互异、互补、互动;接着,在上述基础上,论述了作为人文文化“主脉”的诗词,有它三个特点:精、美、民族文字语言特性的结晶,而且论述了由此三个特点导出的三个特点:最富于高品位的情感,最富于人生感悟的哲理,最富于能延拓的内涵。从而,本文最后简扼

13、地强调了诗教。 关键词:诗词;文化;科学;人文;民族;诗教 诗词是文化,是典型的人文文化,科学也是文化,但是是大不相同的两类文化;然而,形异而实通,形疏而实亲,各以其特殊性而独立存在,又以其共同性而彼此相依。了解此一关系,于诗词,于科学,大有裨益。 文化,对于“人”之所以为人,对人类社会之所以为人类社会,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大自然创造了人、人类社会,人、人类社会创造了文明、文化,而且,人、人类社会在创造文明、文化的过程中,也被文明、文化所创造了出来。“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既包含了人、人类社会创造了文明、文化,又包含了文明、文化创造了人、人类社会。此即,人、人类社会以大自

14、然作为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又以文明、文化作为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手段与方式。文化,因它的产生,人类从动物群居演化成人类社会,人从动物人演化成社会人;因它的进步,人、人类社会从野蛮进步为文明;因它的提升,人、人类社会从低级文明提升为高级文明。众所周知,生物界因基因的遗传而延续,因基因的变异而演化;那么,人、人类社会因文化的传承而延续,因文化的创新而发展。如果讲,人的自然基因是大自然在创造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先天基因或遗传基因;那么,文化就可以认为是大自然在创造人类社会的过程并受文化自己的不断反作用中逐渐形成的人类社会的“基因”,也就是“人”成为真正的人的后天“基因”或文化“基因”。没

15、有文化,就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真正的人;没有文化,也就没有人、人类社会的文明。胡锦涛同志2006年11月在全国文联、作协代表大会上讲得十分深刻:“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会过去,都会成为历史,沉淀而结晶出来的就是文化,物质层面上的文化或精神层面上的文化,规章制度层面上的文化或风俗习惯层面上的文化,硬实力层面上的文化或软实力层面上的文化,科学文化或人文文化,而且影响至为深远而永垂不朽的是精神文化与文化精神,而这同人文密不可分。迄今为止,人类还不知道,除了人类以外,还有哪种生物还有文化,还有由文化焕射出的伟大的精神光芒! 一、正因为

16、人、人类社会有了文化,有了镌刻着文化的文明,既创造了文化、文明,又被文化、文明所创造,从而人就是在文化熏陶、传承与发展中,即在自然基因上,在文化“基因”作用下成为人的,有着高超而复杂的精神与思想境界,有着强大而睿智的思维与实践能力,不仅有着先天本能的能力,而且有着后天自觉的能力,人就成为异于其他生物的“万物之灵”。 1.1文化的本质就是人化,就是以“文”化人,以人化物,让“人”成为真正的人,让群居成为社会而且是“人类社会”。以“文”化人,主要依靠人文文化;以人化物,主要依靠科学文化。人生在世,要生存下去,要发展起来,就不能不同外在世界、物质世界打交道,不能不认识、不掌握这一世界的实际,不能不遵

17、循大自然本身的规律,即不能不顺其自然地“制天命而用之”;这就有了科学文化,科学文化具有强烈的工具理性。人生在世,不仅要生存,而且要成为真正的“人”来发展,就不能不同内在世界、精神世界打交道,不能不了解、不感受、不体悟、不符合这一世界的实际,不能不遵循人类社会所形成的基本的道德伦理,即不能不顺乎人性地追求人的终极关怀;这就有了人文文化,人文文化具有强烈的价值理性。归根结底,科学文化主要是解决客观世界“确实是什么”的问题,人文文化主要是解决主观世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科学文化是“立世之基”、“文明之源”,没有科学文化,人类社会必然愚昧、野蛮,必为大自然所淘汰,人类无法立世。人文文化是“为人之本”

18、、“文明之础”,没有人文文化,人类社会必然荒唐、卑鄙,文明必然崩溃,人类必将走向自我“异化”、自我毁灭。显然,从“以人为本”而言,价值理性处于本体性地位,工具理性处于工具性地位,本体性统率工具性,工具性支撑本体性;本体性是主体,工具性是躯体;两者不仅不可缺一,而且不可分割。 1.2两者为什么不可分割?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同源于人的实践,共生于人的大脑,都产于大脑对实践的反映及其对此反映的加工,皆来自于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结合与统一的经验与总结。显然,不仅科学文化反映客观世界及其真实性、唯一性,即承认客观实际,提炼客观实际本质,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人文文化又何尝不如此?同样,不

19、仅人文文化反映精神世界及其感悟性、多样性,满足精神世界追求,科学文化又何尝不如此!作为相应科学学科最基础是它的公理,是几条“不言而喻”、“不证而明”的事实;“不证而明”就是无法证明,就是人的直觉感悟,就是人文文化!科学的论述为什么在不断发展,正是因为原来的论述反映的是人的大脑对人在该领域的实践反映及对此反映的加工,显然,这一论述的反映会有局限性,没有真实地全面地动态地反映该领域的客观实际;因此,科学探索到的真理永远是相对的,绝对真理只可以逐步逼近,但绝不可能达到。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我赞成杜维明先生2010年6月21日在浙江大学“求是大讲堂”所做的人文教育与大学灵魂演讲中这一论点:“哈佛的校训

20、是真理。有些真理是我们可以把握的,但是有些真理我们却没有办法通过一般科学实证掌握,即就是人文领域的真理。”接着,他生动而深刻地指出:“人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的终极关怀是什么?一般人认为,这些好像都是一些没有答案、甚至是虚无缥缈的问题。从事科学研究,从事知识探讨,不需要知道这些事情。但是,那些真正在科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国家,并没有这样去思考问题。”他接着提供了这方面的范例。是的,科学文化就是实证科学,解决的是“确实是什么”的问题,但解决不了“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我想,这就是杜维明先生在演讲中所指出的,“实证科学有其偏颇之处,也有其解决不了的问题”。孙中山先生早就讲过类似的话:“佛学是哲学

21、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中华儿女,2003年7期,总194期,第82面)哲学,哲学是地道的人文文化。其实,我国优秀的传统哲理,早已认识到这一方面的问题。荆门?楚简明确指出:“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宋代程颐讲得更明白了:“道,一也。岂人道自是一道,天道自是一道?”人道就是天道的反映,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就是大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反映,人、人类社会要生存与发展下去,势必自觉或本能地遵循由大自然规律所迫使人类社会形成的基本的伦理道德。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讲得多么透彻:“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的复活,是人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实现了的人本主

22、义。”可以认为,人的遗传基因或先天基因是“自然界实现了的人本主义”,使“人”成为人具备了“可能性”,而文化这个社会“基因”或后天“基因”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使“人”成为人的“可能性”具备了“现实性”。当然,科学文化不等于天道,人文文化不等于人道,但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及其相互的关系基本上反映了天道与人道、大自然规律与社会伦理道德及其相互的关系。二、人文文化是与科学文化在实践层面上,是同源、共生、互通的,在知识形态层面上,是互异、互补、互动的,在精神层面上,是有着共同追求、各有侧重的。诗词是典型的人文文化,当然也必然如此。 2.1人文文化对科学文化而言,既然同源共生,则势必互通。首先,承

23、认客观实际,这是立足之基。伟大的人文作品不会歪曲客观实际。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前人对“紫”字多有批评,日照瀑布应是五彩缤纷,何能有“紫”?!但物理学证明,当水珠尺寸小到近于紫光波长时,会产生漫射,呈现“紫”色。韦应物滁州西涧中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一般都会认为船应顺流而纵置,但在水急之时,依据水动力学理论,船确实是横置而非纵置。至于传为佳话的高适“半”字师一事,更体现了诗人的严谨。高适一个秋夜在杭州清风岭一寺庙度过,诗兴大作,在壁题诗,有句“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后来认识到月落则潮退,钱塘江不是一江水,而是半江水,待到后至此寺庙,欲

24、改“一”为“半”时,见已为人所改,传说是骆宾王所改。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多么慷慨、悲壮、激昂!八百里,指健壮的牛,世语新说?汰侈:“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驳。”此处语涉双关,兼指兵营分布之广。五十弦,史记?封禅记:“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八百里,五十弦,均系实语,而无艺术夸张。当然,恰当的艺术夸张,往往在人的心灵深处,更能反映实际的本质,更能激起人们的情感。然而,好的作品,如李煜的词,大多为如实的而极富感情的“白描”。 2.2提炼客观实际本质。艺术讲究不能不像,不能全像,不像就走样,全像就无艺。这就是要神似,抓住关键,揭示本质;不要只追

25、形似,不分主次,照画葫芦。神似用数学“拓扑学”的话讲,就是要找出事物的“特征不变量”。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一千古名句,揭示了愁的深广而难穷。明代王越有两句诗,“自笑年来常送客,不知身是未归人”,淡淡写来,但言中有无限思乡之念。近代连横台南一诗,更值得一读:“文物台南是我乡,归来何处问行藏。奇愁缱绻惊江柳,大泪滂沱哭海桑。卅载弟兄犹异宅,一家儿女各地方。夜深细共荆妻语,青史青山尚未忘。”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等割让给日本。连横率全家到大陆,此后多次往来于海峡两岸,1925年至台时赋此诗。首联指明台湾是家,但现已无家可归

26、,颔联以艺术夸张笔法表达内心的激愤与沉痛,颈联完全以写实的笔法,承颔联,从大的、虚的层面转到小的、实的家庭层面。30年,还要有多少年延续下去?!一家,还有多少家也如此这样!尾联收得好,点到诗人要讲的核心、本质,“青史青山尚未忘”,这是伟大的民族气节!我想,这也是2005年连战先生具有历史意义的大陆“破冰之旅”的文化“基因”所起的作用吧! 2.3探索客观实际的规律。杰出的人才不能不问事情的来龙去脉,伟大的文艺家不能不思考所见现象背后的规律。屈原的天问当然是最典型的案例,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也十分典型。杜甫赠卫八处士中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

27、苍”。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揭示的确系人生的实际变化情况。而苏轼所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的就是江南夏季暴阵雨的典型过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明代彭述先无题一诗,早已想到地球不大,鹏飞万里,地球人在地球,犹如鸟在笼中:“鹏飞万里去,回顾江山小。谁知天外人,犹叹笼中鸟。”朱熹观书有感的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源头活水,渠水就不可能清,这是哲理。苏轼题西林寺壁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醒,这也是哲理。唐代张文姬沙上鹭一诗,“沙头一水禽,鼓翼

28、扬清音,只待高风便,非无云汉心。”且不谈此诗是否隐喻其志,就物理学上讲,欲飞升,必须有飞速,才能有浮力;高度愈高,空气愈稀,欲飞升,速度必须愈大;欲达云汉,必须有大(高)风方行。诗人能从对客观事物的感悟中,得到相应的结论。白居易名诗琵琶行的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呼唤起多少人的回忆;不是一般的人,而是有相类似的经历与感悟的特别是有着沉浮的人。事物都是以其特殊性而存在的,而共同性就隐藏在这特殊性之中。 三、人文文化对科学文化而言,在知识形态上是互异、互补、互动的。由于人文与科学的功能不同,在知识形态上就会互异;异,即各有所长,同时相应的,必各有所短;但又由于两

29、者相通,势必互补其所短,互动共向前。文化的载体是知识,那么,知识是文化的基础,没有知识,就没有文化;而思维是文化的关键,没有思维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激活,不能发展;方法是文化的根本,是知识、思维与实践之间的桥梁。科学知识是一元的,科学思维是逻辑的,科学方法是实证的,贯穿于这三者之中的科学原则是求真,力求符合客观实际。人文文化则不尽然,人文知识往往是多元的,人文思维往往是直觉的、形象的,人文方法往往是感悟的,而人文原则是求善,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人文知识一点也不排斥一元的、确定的知识。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刘禹锡蜀先生庙诗句,“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白居易放

30、言五首(其三)诗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杜甫赠卫八处士诗句,“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宋代陈亮念奴娇?危楼还望诗句,“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明代僧读彻遥山诗句,“九江黄叶寺,五老白云峰”;红楼梦中葬花词诗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毛泽东在反第二次大“围剿”渔家傲诗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这些诗句的数字,都是实实在在的数字,毫无艺术加工,但确有艺术魅力;数字所在的句子基本都是事实,不能更改,但确实是诗句,甚至是名句。至于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白居易的“人怜全盛日,我爱半开时”,这类有着“半”、“一”数字的名句,

31、这“半”、这“一”首先是实际的,但更是空灵的;至于如前所述,如李煜的词,往往是白描式的,即“赋”式,但十分撼人心弦。 3.1 人文思维说是直觉的,形象的,是指思维创新性的源头,人的精神世界的特有活动是创新源头所在;但任何一个正确的思维过程必须是逻辑的。唐代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句句相扣,步步反溯,后句阐明前句,思路井然有序。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首与春怨恰反,句句相关,联联推进,从准备邀到相邀;再到至,再到从村外向村看,从村向村外看;从窗内向村内看,从看到评

32、;再到相约,自然流畅,条理井然。至于诗词,讲求“严谨”。“推敲”两字,众所周知,就来自贾岛向韩愈商榷题李凝幽居中的“僧推月下门”的诗词佳话,“推”不如“敲”,不仅顾局部,而且顾全景,以声显幽,以动衬静。 3.2人文方法讲究感悟,因为人的精神世界的特点是感悟的,但绝不是不重视实证的方法,前面讲了,人文与科学是同源的,源于实践,承认客观实际,提炼客观实际本质,探索客观实际规律,实证就是实事求是。人文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就是讲求实证。实事求是就是求真原则的体现。真正的求善只能建立在求真的基础上。诗词讲究“情景交融”,以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一体。景相应于求真写实,情相应于求善写虚。那么,如同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乍一看来,句句写景,最多只能讲有“冷”字,有“凉”字,七夕了,冷、凉也是写实,如果一联系,这诗写的是失意宫女的孤寂,那就十分清楚景中蕴含的情,实中蕴含了太多的虚了。第一句写出人内心孤单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