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4.13KB ,
资源ID:79860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9860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酶工程原理与技术郭勇笔记重点精要.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酶工程原理与技术郭勇笔记重点精要.docx

1、酶工程原理与技术郭勇笔记重点精要绪论酶的生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工程第一节 酶的基本概念 同时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第二节 酶的分类与命名按其化学组成不同,酶可以分为主要由蛋白质组成蛋白类酶 (P酶)和主要由核糖核酸组成的核酸类酶 (R酶)两大类别。蛋白类酶和核酸类酶的分类命名的总原则是相同的(根据酶的作用底物和催化反应的类型) ,同时又有所区别一、蛋白类酶的分类与命名推荐名:在惯用名称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和修改而成。 酶的推荐名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底物名称,第二部分为催化反应的类型。后面加一个“酶”字( -ase )。不管酶催化的反应是正反应还是逆反应,

2、都用同一个名称。系统名称( Systematic name ):包括了酶的作用底物,酶作用的基团及催化反应的类型。(1)蛋白类酶( P 酶)的分类原则 按照酶催化作用的类型,将蛋白类酶分为 6 大类。 第 1 大类,氧化还原酶 第 2 大类,转移酶 第 3 大类,水解酶 第 4 大类,裂合酶 第 5 大类,异构酶 第 6 大类, 合成酶(或称连接酶)每个大类中,按照酶作用的底物、化学键或基团的不同,分为若干亚类。 每一亚类中再分为若干小类。每一小类中包含若干个具体的酶六大类蛋白类酶简介1、 氧化还原酶( Oxidoreductases )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其催化反应通式为: AH2 + B =

3、 A +BH22、 转移酶(Transferases )反应通式为: AB + C = A + BC3、 水解酶 (Hydrolases) 催化各种化合物进行水解反应的酶称为水解酶。 其反应通式为: AB H 2O = AOH BH( 4)裂合酶 (Lyases) 催化一个化合物裂解成为两个较小的化合物及其逆反应的酶成为裂合酶。 其反应通式为: AB = A B乙酰乳酸合酶( 2- 乙酰乳酸 CO2 = 2- 丙酮酸)5、 异构酶 (Isomerases)催化分子内部基团位置或构象的转换的酶称为异构酶其反应通式为: A = B。异构酶按照异构化的类型不同,分为 6 个亚类。命名时分别在底物名称

4、的后面加上异构酶( isomerase )、消旋酶(racemase)、变位酶(mutase)、表异构酶(epimerase )、顺反异构酶(cis-trans-isomerase )等。6、 连接酶 (Ligases) 或合成酶 (Synthetases)连接酶是伴随着ATP等核苷三磷酸的水解,催化两个分子进行连接反应的酶。其反应通式为:A + B + ATP = AB + ADP + Pi 或 AB +AMP +PPiR 酶采用的分类原则:1根据酶作用的底物是其本身 RNA分子还是其它分子,将核酸类酶分为分子内催化 (in cis )R酶和分子间催化(in trans )R 酶两大类。2在

5、每个大类中,根据酶的催化类型不同,将 R酶分为若干亚类。如剪切酶,剪接酶,多功能酶等可将分子内催化的 R 酶分为自我剪切酶( Self-cleavage )自我剪接酶( Self-splicing )等亚类 分子间催化的R酶可以分为RNA剪切酶,DNA剪切酶,多肽剪切酶,多糖剪接酶等亚类。3在每个亚类中,根据酶的结构特点和催化特性的不同,分为若干小类。第三节 酶活力的测定酶活力( enzyme activity )的大小可以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初速度表示。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反应初 速度越大,酶的活力越高。一、酶活力测定方法 酶活力测定的方法:化学测定法、光学测定法、气体测定法等。酶

6、活力测定的要求:快速、简便、准确。酶活力测定的步骤:(1)根据酶催化的专一性,选择适宜的底物,并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底物溶液。(2)根据酶的动力学性质,确定酶催化反应的温度、 pH值、底物浓度、激活剂浓度等反应条件。(3) 在一定的条件下,将一定量的酶液和底物溶液混合均匀,适时记下反应开始的时间。(4) 反应到一定的时间,取出适量的反应液,运用各种生化检测技术,测定产物的生成量或底物的减少量。 注意:若不能即时测出结果的,则要及时终止反应,然后再测定。终止酶反应的方法:(1)加热使酶失活 (2)加入适宜的酶变性剂(如三氯醋酸);(3)调节pH值;(4)低温终止反应。二、 酶活力单位在特定条件下,每

7、1 min催化1卩mol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 1个酶活力单位。这个单位称为国际单位(IU)国际上另一个常用的酶活力单位是卡特 (Kat)。在特定条件下,每秒催化1 mol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 1卡特(Kat)1Kat = 6 x 10 7 IU酶的比活力是酶纯度的一个指标,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重量( mg蛋白质或RNA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酶比活力=酶活力(单位)/ mg (蛋白或RNA三、 酶的转换数与催化周期酶的转换数(Kp),又称为摩尔催化活性(molar catalytic activity ),是指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即是每摩尔酶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为

8、产物的摩尔数。Kp 是酶催化效率的一个指标。通常用每微摩尔酶的酶活力单位数表示。单位为 min -1转换数的倒数称为酶的催化周期。催化周期是指酶进行一次催化所需的时间。单位为毫秒( msec)或微秒(卩sec )。四、 固定化酶的活力测定(4) 固定化酶的比活力测定:在固定化酶中,一般采用每克( g)干固定化酶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表示。即:比活力 = 酶活力单位 / cm2(5) 酶结合效率与酶活力回收率的测定 酶结合效率又称为酶的固定化率,是指酶与载体结合的百分率。 酶活力回收率是指固定化酶的总活力与用于固定化的总酶活力的百分率。(6) 相对酶活力的测定具有相同酶蛋白(或酶 RNA量的固定化

9、酶活力与游离酶活力的比值称为相对酶活力。 酶在应用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活力不高稳定性差分离纯化困难第一篇 酶的生产1 、提取分离法 2 、生物合成法 3 、化学合成法第一节 细胞的选择酶生产的细胞必须具备的条件:1 、酶的产量高 2 、容易培养和管理 3 、产酶稳定性好 4 、利于酶的分离纯化5、安全无毒一、 微 生 物基本要求: 1 不是致病菌 2 发酵周期短 ,产酶量高 3 不易变异退化 4 最好是产生胞外酶的菌种 , 利于分离 5 对医 药和食品用酶 , 还应考虑安全性: 6 由非致病微生物制取的酶 ,需作短期毒性实验。 7非常见微生物制取的酶 ,需做广泛的 毒性实验 ,

10、包括慢性中毒实验。第二节 培养基的配制一、培养基的基本成分1 、碳源 大多数产酶微生物采用淀粉或其水解产物,如糊精、淀粉水解糖、麦芽糖、葡萄糖等为碳源。 植物细胞以蔗糖为碳源;动物细胞以谷氨酰胺或谷氨酸为碳源2、氮源: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两大类。 不同的细胞对氮源有不同的要求: 动物细胞要求有机氮源;植物细胞主要使用无机氮源;微生物细胞中,异养型细胞要求有机氮源 自养型细胞采用无机氮源在使用无机氮源时要注意铵盐和硝酸盐的比例碳和氮两者的比例,即碳氮比( C/N ,对酶的产量有显著影响。所谓碳氮比一般是指培养基中碳元素( C 的总量与氮元 素( N 总量之比。培养基的设计原则1 、选择适宜的营养物

11、质 2 、营养物的浓度及配比合适 3 、物理、化学条件适宜 4 、经济节约 5 、精心设计、试 验比较三、植物细胞培养基1 、植物细胞培养基的特点(1)植物细胞的生长和代谢需要大量的无机盐(2)植物细胞需要多种维生素和植物生长激素,如硫胺素、吡哆素、烟酸、肌醇、生长素、分裂素等。(3)植物细胞要求的氮源一般为无机氮源(4)植物细胞一般以蔗糖为碳源 2、常用的植物细胞培养基MS培养基:硝酸盐浓度高,广泛应用于植物细胞、组织和原生质体培养B5 培养基:铵盐浓度低,适于双子叶植物特别是木本植物的组织、细胞培养White 培养基:无机盐浓度低,适合生根培养KM-8P培养基:有机成分种类全面,广泛应用与

12、原生质体的培养(一) 动物细胞培养基的组分1氨基酸:必需氨基酸、谷氨酰胺、谷氨酸 2 维生素:无血清需补充 VB、 VC 3 无机盐:调节渗透压 4 葡萄糖: 5 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氢化可的松 6 生长因子:无血清需添加适量的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二) 动物细胞培养基的配制第三节 产酶工艺条件及其调节 P45 培养基中溶解氧的量决定于一定条件下氧气的溶解速度 氧的溶解速度又称为溶氧速率或溶氧系数,以 Kd表示。溶氧速率是指单位体积的发酵液在单位时间内所溶解的氧的量。其单位通常以mmol氧/h L表示。 溶氧速率与通气量、氧气分压、气液接触时间、气液接触面积以及

13、培养液的性质等有密切关系。耗氧速率、细胞浓度的概念 P48第四节 微生物发酵产酶一、 微生物发酵产酶的方式及其特点固体培养发酵 液体深层发酵 固定化细胞发酵 固定化原生质体发酵二、 提高酶产量的措施1、 添加诱导物(诱导物的分类:酶作用底物型诱导物 酶的反应产物 酶作用底物类似物作诱导物 ) 酶最有效的诱导物往往不是酶的作用底物,也不是酶的反应产物,而是可以与酶结合又不能被酶催化的底物类似物。2、 控制阻遏物浓度 3 、添加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适量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吐温( Tween)、特里顿仃riton)等可以加速胞外酶的分泌,而使酶的产量增加。离子型 表面

14、活性剂对细胞有毒害作用4、添加产酶促进剂三、 酶发酵动力学(一) 酶生物合成的模式;同步合成型 延续合成型 中期合成型 滞后合成型中期合成型酶的共同特点是: 酶的生物合成受到产物的反馈阻遏作用或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 而且酶所对应的 mRNA急定性差滞后合成型的酶,之所以要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甚至进入平衡期以后才开始合成,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到培养基中存在的 阻遏物的阻遏作用。只有随着细胞的生长,阻遏物几乎被细胞用完而使阻遏解除后,酶才开始大量合成。若培养基中不 存在阻遏物,该酶的合成可以转为延续合成型。该类型酶所对应的 mRNAI定性很好,可以在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进行酶的

15、生物合成。在酶的发酵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酶率和缩短发酵周期,最理想的合成模式应是延续合成型。 对于滞后合成型的酶,要设法降低培养基中阻遏物的浓度,尽量减少甚至解除产物阻遏或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使酶的 生物合成提早开始;对于中期合成型的酶,则要在提高 mRNA勺稳定性以及解除阻遏两方面下功夫,使其生物合成的开始时间提前, 并尽量延迟其生物合成停止的时间。(二) 细胞生长动力学1950年,法国的莫诺德(Monod)首先提出了表述微生物细胞生长的动力学方程? 莫诺德方程中的 卩m和KS可以通过双倒数作图法求出? 宏观产酶动力学的研究表明:产酶速率与细胞比生长速率、细胞浓度以及细胞产酶模式有关。产酶动力

16、学模型或称为产 酶动力学方程可以表达为?(一)固定化细胞发酵产酶的特点(1) 提高产酶率 (2)可以反复使用或连续使用较长时间 (3)发酵稳定性好,对温度、 pH 的适应范围扩大,基因工程菌的质 粒稳定,不易丢失: (4) 缩短发酵周期, 提高设备利用率 (5) 产品易于分离纯化 (6) 只适用于胞外酶等胞外产物的生产 固定化原生质体的特点(1) 变胞内产物为胞外产物: (2) 提高酶产率: (3) 稳定性较好: (4) 易于分离纯化 固定化原生质体发酵产酶在工艺条件控制方面需要注意下列问题:(1) 渗透压的控制: (2) 防止细胞壁再生: (3) 保证原生质体的浓度第五节 植物细胞培养产酶一

17、、植物细胞的特性 与微生物相比:细胞大;生长速率、代谢速率低,倍增时间、生产周期长;营养要求简单;大多数植物细胞的生长以及 次级代谢物的生产要求一定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剪切力敏感;主要目的产物为色素、药物、香精和酶 第六节 动物细胞培养产酶动物细胞主要用于生产疫苗、激素、多肽生长因子、酶:胶原酶、尿激酶等 单克隆抗体、 非抗体免疫调节剂一、动物细胞的特性没有细胞壁;适应环境的能力差,脆弱 细胞大;以集群形式存在,细胞培养中大部分细胞具有群体效应、锚地依赖性、 接触抑制性、功能全能性;营养要求复杂第四章 酶的分离纯化: 1、机械破碎法 2、物理破碎法 (1、温度差破碎法:热胀冷缩 2、压力差

18、破碎法:高压冲击法 突然降压法 渗透压变化法超声波破碎法) 3、化学破碎法(有机溶剂 表面活性剂) 4、酶促破碎法 自溶法溶菌酶、3 -葡聚糖酶、几丁质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半纤维素酶等 酶的提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或溶液处理含酶原料,使酶充分溶解到溶剂或溶液中的过程。也称为酶的 抽提。酶提取时首先应根据酶的结构和溶解性质,选择适当的溶剂。一般说来,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物质易溶 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酸性物质易溶于碱性溶剂中,碱性物质易溶于酸性溶剂中。酶都能溶解于水,通常可用水或稀 酸、稀碱、稀盐溶液等进行提取,有些酶与脂质结合或含有较多的非极性基团,则可用有机溶剂提取

19、。二、影响酶提取的主要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是酶在所使用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以及酶向溶剂相中扩散的速度。此外,还受到温度、 pH 值、提取液体积等提取条件的影响 第三节 沉淀分离 沉淀分离是通过改变某些条件或添加某种物质,使酶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沉淀析出,与其它溶质分离的技术过程 沉淀分离的方法主要有:盐析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有机溶剂沉淀法、复合沉淀法、选择性变性沉淀法等 一、盐析沉淀法 盐析沉淀法简称盐析法,是利用不同蛋白质在不同的盐浓度条件下溶解度不同的特性,通过在酶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中 性盐,使酶或杂质从溶液中析出沉淀,从而使酶与杂质分离的过程 一般在低盐浓度的情况下,蛋白质的溶解度随盐浓

20、度的升高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盐溶。而在盐浓度升高到一定浓度后,蛋白质的溶解度又随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结果使蛋白质沉淀析出,这种现象称为盐析 盐之所以会改变蛋白质的溶解度,是由于盐在溶液中离解为正离子和负离子。由于反离子作用,使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 荷改变,同时由于离子的存在改变了溶液中水的活度,使分子表面的水化膜改变 饱和度是指溶液中加入的饱和硫酸铵的体积与混合溶液总体积之比值饱和硫酸铵的配制方法:过量硫酸铵一一5060C保温一一趁热过滤一一0或25 C平衡12天一一有固体析出即为饱和硫酸铵溶液二、离心方法的选择 对于超速离心,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差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或等密梯度离心等方法。1 、差

21、速离心:差速离心是指采用不同的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使不同沉降速度的颗粒分批分离的方法。2、密度梯度离心 样品在密度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使沉降系数比较接近的物质分离的一种区带分离方法。3、等密梯度离心 当欲分离的不同颗粒的密度范围处于离心介质的密度范围内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同浮力密度的颗粒或向下沉降, 或向上飘浮,只要时间足够长,就可以一直移动到与它们各自的浮力密度恰好相等的位置(等密度点) ,形成区带。这种 方法称为等密梯度离心,或称为平衡等密度离心。等密梯度离心常用的离心介质是铯盐, 离心条件:离心机、离心方法、离心介质、密度梯度、离心力(或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第五节 过滤与膜分离 过滤

22、是借助于过滤介质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物质分离的技术过程。根据过滤介质的不同 , 过滤可以分为膜过滤和非膜过滤两大类。 根据过滤介质截留的物质颗粒大小不同,过滤可以分为粗滤、微滤、超滤和反渗透等 4 大类 第六节 层析分离 层析分离是利用混合液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分子的大小和形状、分子极性、吸附力、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 的不同,使各组分以不同比例分布在两相(固定相、流动相)中。 当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使不同的组分分离纯化。 分离纯化酶常采用: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和亲和层析等一、吸附层析1、吸附层析原理: 任何两个相之间都可以形成一个界面

23、,其中一个相中的物质在两相界面上的密集现象称为吸附。 凡是能够将其它物质聚集到自己表面上的物质称为吸附剂。吸附剂一般是固体或者液体,在吸附层析中通常应用的是固 体吸附剂。能聚集于吸附剂表面的物质称为被吸附物。吸附剂与被吸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其特点是 可逆的。吸附层析通常采用柱型装置,先装柱、加液,而后洗脱 在洗脱时,层析柱内不断发生解吸、吸附、再解吸、再吸附的过程。 适当时间后,不同物质在吸附柱内形成各自的区带2、洗脱方法 三种方法:溶剂洗脱法、置换洗脱法、前缘洗脱法3、吸附剂与洗脱剂的选择1吸附剂的选择:吸附层析的关键因素 极性物质容易被极性表面吸附;非极性物质容易被非极性表

24、面吸附;溶解度越大的物质越难被吸附。吸附剂可分为无机 吸附剂和有机吸附剂。吸附剂通常由一些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多孔材料制成,比表面积很大2洗脱剂的选择:要根据吸附剂的性质和被吸附物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洗脱剂。 对于极性组分,用极性大的溶剂洗脱效果较好。而对于非极性组分,则用非极性溶剂洗脱较佳。 洗脱剂的种类有:饱和烃、醇、酮、酚、醚、卤代烷、水等。洗脱剂的选择要注意下列各点: 洗脱剂不会与吸附剂起化学反应,也不会使吸附剂溶解。 洗脱剂对混合液中的各组分的溶解度大,粘度小,流动性好,容易与被洗脱的组分分离。 洗脱剂要求一定的纯度,以免杂质对分离带来不利影响二、 分配层析 分配层析是利用各组分在两相中的

25、分配系数不同,而使各组分分离的方法。 分配系数是指一种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达到平衡时,该溶质在两项溶剂中的浓度的比值。在层析条件确定 后,分配系数是一常数,以 K 表示。三、 离子交换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上的可解离基团(活性基团)对各种离子的亲和力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层析分离 方法。按活性基团的性质不同,离子交换剂可以分为阳离子交换剂和阴离子交换剂 由于酶分子具有两性性质,所以可用阳离子交换剂,也可用阴离子交换剂进行酶的分离纯化。在溶液的pH值大于酶的等电点时,酶分子带负电荷,可用阴离子交换剂(引入碱性基团)进行层析分离;四、 凝胶层析 又称为凝胶过滤,分子排阻层析

26、,分子筛层析等。是指以各种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利用流动相中所含各种组分的相对分 子质量不同而达到物质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1 、凝胶层析的基本原理 凝胶层析柱中装有多孔凝胶,当含有各种组分的混合溶液流经凝胶层析柱时,大分子物质以较快的速度流过凝胶柱。而 小分子物质向下移动的速度比大分子的速度慢,从而使混合溶液中各组分按照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先后流出层 析柱,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凝胶层析的操作一般包括装柱、上柱、洗脱等过程五、亲和层析原理六、层析聚焦原理(1)电场强度是指每厘米距离的电压降。(2) 溶液的pH值:(3)溶液的离子强度:(4)电渗:8.1有机溶剂萃取用于萃取的有机溶剂主要有乙醇、丙酮、

27、丁醇、苯酚等。例如,用丁醇萃取微粒体或线粒体中的酶;用苯酚萃取 RNA等。由于有机溶剂容易引起酶蛋白和酶 RNA的变性失活,所以在酶的萃取过程中,应在 010C的低温条件下进行,并要尽量缩短酶与有机溶剂接触的时间。8.2双水相萃取 双水相萃取的两相分别为互不相溶的两个水相。 双水相萃取中使用的双水相一般由按一定百分比组成的互不相溶的盐溶液和高分子溶液或者两种互不相溶的高分子溶液 组成。在双水相系统中,蛋白质、 RNA等在两相中的溶解度不一样,分配系数不同,从而达到分离8.3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萃取又称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欲分离物质与杂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一种萃取技术 物质在

28、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以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如固体 (S)、液体(L)、气体(G)、超临界流体(SCF)等。目前在超临界萃取中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 CO2。8.4反胶束萃取: 反胶束萃取是利用反胶束将酶或其他蛋白质从混合液中萃取出来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反胶束,又称为反胶团,是表面活性剂分散于连续有机相中形成的纳米尺度的一种聚集体。反胶束溶液是透明的、热力 学稳定的系统胶束与反胶束的形成:将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并使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就会在水溶液中聚集在一起 而形成聚集体。通常将在水溶液中形成的聚集体胶束,称为正胶束如果将表面活性剂溶于非极性溶剂中,并使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

29、便会在有机溶剂内形成聚集体,这种聚集体称为 反胶束反胶束系统萃取方法的基本过程是:首先在酶蛋白相转移最佳的条件下,将酶从水相中萃取到反胶束相中。第二步,在 最佳条件下,将酶蛋白从反胶束转移到第二种水相的,即将酶从有机相中提取出来。最常用的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第九节 结晶 结晶是溶质以晶体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通常酶的纯度应当在 50%以上,方能进行结晶。总的趋势是酶的纯度越高,越容易进行结晶盐析结晶 有机溶剂结晶 透析平衡结晶 等电点结晶第十节 酶的浓缩、干燥浓缩 : 从低浓度溶液中除去部分水或其他溶剂而成为高浓度溶液的过程。 干燥方法: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气流干燥、吸附干燥 使酶

30、催化特性得以改进的技术有很多,主要有:酶分子修饰 (enzyme molecule modification) 技术、酶固定化 (enzymeimmobilization) 技术、 酶的非水相催化 (enzyme catalysis in non-aqueous phase) 技术、 酶的定向进化 (enzyme directed evolution) 技术等 第六章 酶分子修饰 酶分子修饰的方法第一节 酶分子的主链修饰 利用酶分子主链的切断和连接,使酶分子的化学结构及空间结构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特性和功能的方法,称为 酶分子主链修饰一、主链的切断修饰 主链切断后可能出现三种情况(1 )

31、酶中心被破坏,催化功能丧失( 2)催化功能保持不变或损失不多,抗原性降低(3)有利于酶活性中心的形成,催化功能提高多酶融合体:具有两种或多种催化活性的酶 双头酶:一条主链具有两种酶活性的酶 第二节 酶分子的侧链基团修饰 采用一定的方法(一般为化学法)使酶蛋白的侧链基团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分子的特性和功能的修饰方法。侧链修饰的意义: 可研究各种基团在酶分子中的作用及其对酶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的影响。可测定某一基团在酶分子中的数量;可提高酶 活力、增加稳定性、降低抗原性、提高酶的使用价值; 可能获得新酶种蛋白类酶和核酸类酶的侧链基团不同,修饰方法也有所区别。 ( 1)酶蛋白的侧链基团是指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上的功能团。侧链基团一旦改变将引起酶蛋白空间构象的改变, 从而改变酶的特性和功能。 ( 2)核酸类酶主要由核糖核酸 (RNA) 组成,酶RNA的侧链基团是指组成 RNA的核苷酸残基上的功能团。 RNA分子上的侧链基团主要包括磷酸基,核糖上的羟基,嘌呤、嘧啶碱基上的氨基和羟基(酮基)等。酶的侧链基团修饰方法主要有:氨基修饰,羧基修饰,巯基修饰,胍基修饰,酚基修饰,咪唑基修饰,吲哚基修饰,分 子内交联修饰等。大分子结合修饰的作用:(1) 通过修饰提高酶活力 ::(2) 通过修饰可以增强酶的稳定性: (3) 通过修饰降低或消除酶蛋白的抗原性第三节 酶的组成单位置换修饰一、 酶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