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化五百年历史范文【从化激情燃烧五百载岁月】表述从化天书里的强盛从化,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独特怡人的气候环护青翠的山林,北回归线贯穿奇迹般的地段。尽管四季如何变幻无常、无论是晴天、阴天、下雨天,无论是昼夜、黄昏、晨曦,周边的绝地景色都会时而是像山水画,时而既像水彩画,时而又像水墨画。浩瀚的流溪河与其碧翠的流线型超长休憩堤岸,水、鱼、河鲜交融百汇,皆自由自在地畅游。一年四季都有美味可口的水果,就是品尝不尽的无污染味觉。仰望天空的时候尽是一片一望无垠的蓝天白云,呼吸的是大自然超量负离子的有氧清新空气。如果站在风云岭俯瞰整个城市中心定便是令人感到心旷神怡的唯美绿色都市。整个从化无论去到哪里,哪里都会
2、有心中想见的绿色精致环境;无论去到那里,哪里都会见到那些从化人真挚的微笑幸福感!春时百艳锦绣漫山林,夏雨水雾似画又添花,秋风稍触枫叶红似火,冬日三弄梅香千万里。最后都在这幅华丽唯美从化重新找回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真正宁静。这就是其他地区无法相比的从化魅力,这种魅力不只在美丽的风景里,亦存在从化人的情怀里。我爱从化,能在从化定居就是毕生的幸福!从化概况【(一)】 【自然环境】从化位于广东省中部,广州市北面,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与粤北山区的过渡地带,城区离广州市58公里。东邻龙门县,南与增城市、广州市白云区接壤,西与广州市花都区、清远市连接,北与佛冈县、新丰县毗邻。四边界限和地理坐标:东端在吕田的三村以
3、东约4公里处,为东经114。04,西端在鳌头的珠河围以西约2公里处,为东经113。17,白东至西跨经度47,相距80公里;南端在太平的秋枫洞以南约2公里处,为北纬23。22,北端在吕田的莲麻坝以北约5公里处,为北纬23。56,从南至北跨纬度34,相距63公里。北回归线横穿从化南部太平镇。2004年总面积1 985. 26平方公里,105国道、106国道及京珠高速公路贯穿市境南北和西部。 【从化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呈梯状。地貌形态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台地、阶地和水域,山地占总面积39. 22%,丘陵占30. 19%,平原占14. 76%,台地占10. 62%,阶地占3.12%,水域占2.
4、82%,是广东省山区县之一。北部群山起伏,草木丛生,终年流水不断。从化常年拥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辖区内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6。受地貌影响,以良口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气候特征略有差异。降水量变化复杂,受地形影响,湿润水气冷却产生的大量降雨受高山所阻,在辖区内持续时间延长,加上台风过境或受台风环流影响所造成的大雨到暴雨,使区域内降水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1 930.8毫米。气象灾害有水灾、低温冷害、冰雹等。辖区内主要河流有流溪河、潖江河、莲麻河,其中流溪河在辖区内全长113公里,发源于东北部,穿越丛山,汇集各条支流顺势而下,蜿蜒百多里,滋润大片土地,大小河流沿
5、岸覆盖着四季常青的植被。地底下蕴藏的矿产资源有钨、钽铌、铅锌、瓷土、钾长石等48种,温泉风景区更以含氡热矿泉蜚声海内外。 【建置沿革】从化古属番禺。明弘治二年(1489年)建县,属广州府。清袭明制。民国期间,先后属粤海道、直属广东省、省第一行政督察区、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省政府专员公署直属督察。1949年10月13日,从化县全境解放,隶属省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1953年3月,划归粤北行政区(后称韶关专员公署)。1958年10月,从化、佛冈两县合并为从化县,仍属韶关专员公署。1959年1月,改属佛山专员公署。1960年9月,改属广州市。1961年4月,从化、佛冈重新分为两个县,各辖原有地域,从化县
6、仍属广州市。1994年3月,撤销从化县,设立从化市,仍属广州市,至2004年不变。 【政区人口】 1979年,从化行政区划设公社13个,辖生产大队218个,全县总户数7. 08万户,人口36. 43万人。1983年1 1月,撤销公社,改设区公所13个和镇1个。1987年1月,撤区建乡镇,设镇政府9个和乡政府3个,辖村委会212个、居委会21个。1994年3月,撤县设市,全市设镇15个、村委会210个、居委会22个。2004年1月,行政区划调整为太平、良口、温泉、吕田、鳌头5个镇和街口、江埔、城郊3个街道办事处,辖村委会222个,居委会39个,至年末全市总户数16万户,人口53. 38万人,人口
7、比1979年增长46. 53%,其中80岁以上7 895人。【(二)】 1979年,从化经济属传统的农业经济,以集体种养业为主,农业增加值占全县GDP(国民生产总值)69. 68%;工业基础较薄弱,以国有工业为主体,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13叭%;商贸业以国合商业为主体,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 490万元;全年GDPl. 31亿元,人均306元,财政收入1 038万元,是广东省贫困山区县之一。 80年代,县委、县政府坚持开放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m现一批种养专业户;工商企业实行各种承包经营责任制,全县经济有较大发展。1987年,全县人均GDP首次超千元。至1989
8、年,全县GDP增至5.11亿元,比1979年增长近3倍。其中农业占39. 66%,工业占33. 84%,第三产业占26. 5%,三大产业结构明显改善,财政收入5 600万元,比1979年增长4.4倍。 90年代至2004年,从化经济在深化改革中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90年,从化经济产业结构中,农业从长期占第一位退为第二位。1992年,县委、县政府做出“以旅游为龙头的经济发展战略”决定;同年7月,举办首届荔枝节,此后每年举办一次,以荔枝为媒招商引资,发展经济。1993年,全县有193个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超过2万元,在全省31个贫困县中率先摘掉“贫困”帽子。2000年,全市人均GDP首次超过万元。2
9、003年3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旺市、环境立市、科教兴市“战略。至2004年,全市GDP82. 63亿元,人均1.54万元,比1989年分别增长17倍和11.6倍,工业总产值达129. 50亿元,成为从化经济的主体,财政收入增至9. 54亿元,比1989年增长16倍。城市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城乡统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县)委、市(县)政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1993年国家邮电部公布从化成为邮政设施建设百强县之一,名列第六十二位。1994年1月,完成105国道8车道改造任务。1996年,改造106国道从化路段(街口至龙潭,后改称355省道)竣
10、工通车。1999年,市委、市政府做出改造村级公路的决定,至2001年3月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至2004年,农村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通客车、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等“五通工程”,以完善城乡交通运输网络为重点,惠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跃上新台阶;改造七大灌渠实现硬底化,每年节约水资源2 600万立方米,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加固蓄水工程使22.5万亩农田受益;全市人均年用电1 714千瓦时;全市电话用户60. 64万户(含移动电话50万户),平均每人拥有电话1. 14部;农村实施改水工程,饮用自来水农村居民28. 95万人,占农村人口70. 5%。 【调整结构,推进农业专业化、产业化】 70年代,农业
11、是全县经济主体,以集体经济为主。1979年,农业增加值9 147万元,占全县GDP的69. 68%。在传统种植业中,粮食种植面积占84. 5%,为第一位;花生占6.94%,为第二位;水果占6.07%,为第三位;蔬菜和其他占2. 49%。 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大批种养专业户,农业生产开始向商品生产方向发展,至1985年全县从事各种农业专业生产人员近万人。1986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四年把树种下,八年绿化从化”的号召,出现一批林业种植专北户,至1990年全县基本消灭荒山,提前绿化达标,森林覆盖率升至64. 34%,1991年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称号。90年代中后期,农
12、业不断深化改革,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专业化生产规模,建立一批蔬菜、水果、养殖基地,1996年国家农牧渔业部批准从化为荔枝生产基地。至1998年,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项目132个。至1999年,全市农业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种植业中粮食仍为第一位;水果成为种植业第二大产业;蔬菜升为第三位。2000-2004年,坚持实施“农业稳市”战略,市委、市政府重点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三高”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至2004年,全市农业机耕面积占七成,各类上规模的农业种养加工专业户600户,农业龙头企业11户,完成13个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全年农业增加值增至12.11亿元,
13、占全市GDP14. 65%。种植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形成水果、粮食、蔬菜三业鼎立,其中水果种植面积占种植业36. 05%,升为第一位;粮食占31. 54%,从长期占第一位退为第二位;蔬菜占22. 01%,居第三位。 【深化改革,创办园区,工业成为经济主体】 1979年,全县工业息产值6 900万元,其中国有工业占68. 49%;集体工业占31. 51%,主要工业门类有纺织制衣、化学、建材等8类。 80年代开始,县内进行工业体制改革,国有工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同时开办一批二轻骨干企业,乡镇工业迅速发展。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先后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明珠工业园,各镇相继开办工业园区
14、11个,开发区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园区工业成为从化工业主体,带动全市工业发展。私营和个体工业规模从小到大,外资工业同步快速发展。1989年,全县工业产值6. 14亿元,其中国有工业占41. 11%;集体工业占30. 87%;私营个体工业占28. 02%,形成国有、集体、私营个体工业齐发展局面。 90年代至2004年,深化工业体制改革,国有工业企业,逐步建立法人企业管理制度,中小国有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企业内部改革更加深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加快了一批较具规模的化学、医药、塑料制品、摩托车、工艺玩具工业企业落户从化,为工业发展注入活力。1990年,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
15、。1992年,县政府制定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国营工业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意见,改革企业用工、产销、分配、管理等制度,扩大企业自主权。2000年,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全市39户工业企业转制为私营个体LI_i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法人企业。下岗职工得到妥善安置。以引进外资和横向联合等方式,重点发展较大规模的非公经济工业项目。鳌头镇西部工业走廊建设加快,人和、聚宝、岭南、龙星4个工业基地初步形成,至2004年,已人驻企业613户,年纳税超千万元的工业企业有10户,民营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近90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41. 32%;累计引进工业项目85个;主要工业门类有摩托车、化工、医药
16、、塑料制品、陶瓷建材、电子、家具、工艺美术品等14类;摩托车行业、工艺品和精细化工三大支柱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年工业增加值44. 31亿元,占全市GDP53. 65 %,工业产值连续5年占比50%以上,成为从化经济的主体。 【改革流通体制,促进城乡市场繁荣】 1979午,流通领域以国合商业为主体,按计划采购供应,全年商品购销总额1. 68亿元,有农贸集市11个,年集市成交额1 141万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 490万元。 80年代,国有商业率先开放改革,凭证计划供应商品逐步减少。国有、集体和供销商业仍然是物资和商品流通的主渠道。1982年,全县商品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亿元,家用电器
17、成为热销商品。1989年,全县商品购销总额增至7. 46亿元,比1979年增长3倍;集市成交额1.6亿元,比1979年增长1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 11亿元,比1979年增长4.5倍。 90年代至2004年,流通体制按市场经济规律深化改革,市场全面放开,商业购销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国有和集体商业逐步从一般性流通领域中退出,私营和个体商业的市场份额逐步加大,占主导地位。经营业发生变化,市场繁荣,品牌经销店、连锁店、总代理店、加盟店日益增多,一些国际品牌如安利、雅芳等采用直销形式m现在辖区内商品市场;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发展地方经济,以旅游为龙头产业,兴起旅游开发热,先后开发10个旅游景
18、区,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随着农民收入增加,促进农资、交通器材、建筑材料,冢用电器等消费。至199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亿元。2003年,商品购销总额57. 27亿元,为历史最高纪录。至2004年,全年商品购销总额55. 23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至28.7亿元,均比1989年增长6倍。【(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县)委、市(县)政府重现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提升市(县)经济总体实力的同时,不断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使从化的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体育等事业取得同步的发展。文化部门坚持文艺、电影、图书下乡服务,开辟广场文化活动,开展乡土
19、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办电台、电视台,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创作具从化特色电视节目;坚持教育改革,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各学校实现课室楼房化;科技部门引进科技人才,培训科技人员,普及科技知识,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医疗卫生改革稳步推进,开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疾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体育设施增加,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获广东省和全国体育先进县(市)称号。 【 各项文化事业全面发展】1979年,县文化局办有从化文艺,全县经营文化用品摊档51个,专业、业余剧团和宣传队63个,13个公社均设有文化室,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有唱山歌、看电影和文艺表演。县内只有有线广播站,全县生产队通播率95.
20、 73%。80年代,改革文化体制,发展私营个体户经营文化项目,加大文化投入,改善文化设施,文化各项事业有所发展:县文化中心落成对外开放,成立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建县图书馆落成对外开放。90年代至2004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深入,组织文化下乡活动,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并组织大型文化活动项目:先后举办大型民间艺术巡游、艺术节、大型彩车艺术大巡游、大型舞蹈专场、广场综合文艺展演、锦绣从化形象新星大赛、大型团体艺术体操表演等大型文艺活动;县档案馆成为省一级档案工作达标单位;进行3次文物普查,钱岗广裕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2003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第一名杰出项目奖。至2004年,全市经营文化项
21、目网点增至352个,各镇、街和村、居委均建有文化室,群众文化活动更为活跃,具从化特色的文化活动主要有舞狮、舞鲤鱼、掷彩门、放土炮、唱山歌等。开办电视台,建起风云岭广播电视微波站,全市共铺设光纤主干线250公里,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至2004年,全市有线电视用户8. 06万户,占全县总户数50. 6%,有线电视节目共20套。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1979年,全县有幼儿园10所,中小学校242所,全年投入教育经费按全县人口平均14元。1980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办好我县教育事业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普及小学五年教育;1985年9月,县委、县政府做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决定
22、)的五项措施,实行三级办学体制;县政府加大对教育经费投入,兴起集资办学热潮,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90年代至2004年,深化教育改革,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快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认真开展素质教育,全市教育事业有较大发展:2002年7月,市委、市政府提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全市基础教育以市统筹为体制;教育经费每年递增,学校全部实现楼房化,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江埔、鳌头、龙潭、吕田镇率先成为教育达标镇。至2004年,全市有幼儿园58所、小学192所;适龄儿童入学率99. 9%;中学27所,适龄青少年入学率99. 7%;普通高中8所、中等职业学校5
23、所,全市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大专以上上线率增至85. 2%;全年教育经费投入2.77亿元,全市人口平均517. 03元,是1979年的36.9倍。至2004年,先后有9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落户从化办学。 【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 1979年,全县有县属医疗卫生机构5家,公社、镇级卫生院14家,大队卫生站192个;全县有卫技人员1 195人,平均每千人有卫技人员2. 78人;同年12月,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协议,在从化建立国内第一个初级卫生保健合作中心;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有63%的农民参加。1985年,全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行承包经营,医务人员允许停薪留职;198
24、6年,开放医药市场;开展地方病防治,先后消灭或控制地氟病、碘缺乏病、疟疾病、丝虫病;建立妇女病普查普治制度;全县把防治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肺结核的接种工作纳入计划免疫。90年代至2004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成果: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投入,引进卫技人才,实行卫生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先后建成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心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化市血站;全县医疗单位引进技术骨干,添置现代化医疗设备,落实业务用房,提高临床医疗技术水平;1997年,从化获广州市基本消灭麻风病县称号,并获省级“爱婴市”称号。至2004年,从化有市属医院6家(其中二
25、级甲等医院2间),镇级医院12家,村级卫生站184个,有外驻单位医院6个,有厂矿、学校、计生对外门诊部38个,个体开业医疗点30个;全市卫技人员增至2 490人,平均每千人有卫技人员3. 87人;在临床中,市属医疗单位对疾病诊断符合率99. 5%、治愈好转率92. 1%、死亡率下降至0.5% -1%;全市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99. 2%。同年10月,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有53. 9%的农民参加。 【 大力提高科技水平】 1979年,全县有各类科技人员648人,全县每千人中有科技人员近2人,全年科技经费仅8 000元。80年代,重视引进和培养,全县科技人员增长近1倍;1984年,实施
26、从化县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科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奖励各行各业的科技成果。90年代至2004年,科技改革不断深入:市科委先后作出5项科技发展规划;加强部门合作开展星火计划培训,面向农村、农业,培训农技员、重点户、专业户、农村青年,开展“科技进步月活动”和科普活动,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2004年,全年科技经费增至800万元;至2004年,全市获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级科研立项121项,获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级科技进步奖38项,全市有各类科技人员2. 13万人,全市每千人中有科技人员40人;从化市政府门户网站设61个子网站,启动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 【群众体育广泛开展,获全国先进县称
27、号】 1979年,全县有各类体育运动场所310个,群众体育活动主要是球类、田径、游泳、棋类等项目。80年代,体育设施增加,学校体育、职工体育、社区体育和体育竞赛活动广泛开展,体育事业取得成果:1983年,建成2万平方米的综合体育运动场和河滨泳场;1986年获省和广州市体委授予的“长跑之县”称号;期间先后举办各类体育运动会212次。90年代至2004年,体育事业在深化改革中有新发展;1995年7月获“广东省体育先进县”称号;1996年9月获“全国体育先进县(市)”称号;1998年开始,每逢春节开展体育集市活动,年均有8 000多人次参加,期间举办各种体育比赛56次。至2004年,全市有各类体育运
28、动场所880处,全市经常坚持体育运动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45%。从化输送的运动员在全国、全省和广州市的举重、摔跤、击剑、射箭、田径等比赛中均取得良好成绩。【(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化各级党委、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放在突出的位置。改革用工制度,建立劳动力市场,安置下岗职工,救灾济困,逐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构建稳定和谐社会环境。 【改革用工制度,建立劳动力市场】 1979年,全县企事业用工实行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制度,共有职工 1. 66万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占73. 49%。1984年,改革企业用工制度,新招聘职工实行合同制。1
29、995年,全市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职工均改为合同制,至2000年5月完成改制,全市共有合同工 1.2万人。2002年6月,在河滨南路42号建成广州市劳动力市场从化分市场,劳动就业实行市场化管理。 【安置下岗职工,救灾济困】 1994-1998年,市内企业转制或转产,全市下岗职工有2 706人,市劳动管理部门组织技能培训,帮助下岗职丁再就业或白谋职业。2002年,建立从化市劳动力市场,大力拓展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各镇、街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联合大型企业多次举办大型就业招聘会。2003年,市劳动管理部门把下岗职工纳入失业人员统一安置,全年安置失业人员共5 248人,萁中下岗职
30、工占22. 4%。2004年,安排城镇失业人员就业1 538人,就业率3.73%,首次控制在广州市规定的指标4%以内。 1979-2004年,从化发生较严重的洪涝灾害、风灾、旱灾、冰冻灾害共10次,造成大量财物损失,每逢灾害各级党政领导积极组织抗灾救灾,全市先后共发放救灾款3 640万元和大批救灾物资,帮助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关系社会稳定的大事,市委、市政府把这项工作列为“民心工程”,常抓不懈。2004年共举办8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招聘会,全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2万人,比上年增长38%,其中6 000多人是直接或间接由市劳动局组织劳务输出。 【关注民生,逐步
31、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979年,县内企业实行退休制度,退休人员有退休养老金。80年代,改革养老制度,逐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1985年,先后建立职工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1995年,全市用工改为合同制后,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规定任何经济性质的企业用工,均要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建立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每月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280元。至2004年,全市参加各类社会保险单位1 267个,参保人数11. 69方人,全年征收各类保险金1. 01亿元,支付各类保险金5 006万元。其中参加养老保险4.2万人,征收养老基金9 137万元,支付养老金4 447万元;参加失业保险金3. 39万人,征收
32、失业保险基金590万元,支付失业金447万元;参加工伤保险2. 46万人,征收工伤保险基金205万元,支付工伤保险金49万元;参加生育保险1. 63万人,征收生育保险基金119万元,支付生育保险金63万元;全市实行城乡一体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433户1 174人、农村5 921户1. 71万人享受,共发放低保金483.9万元。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1979年,从化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较低,职工人均年工资778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93元。80年代,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私营个体工商业兴起,商品丰富。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人民生活温饱有余,一般家庭追购“单车、衣车、风扇、手表”,当时称四大件。90年代,农村建立种养基地,发展“三高”农业,创办一批具规模的工业企业;市场开放,购销两旺。经济发展为城乡人民改善生活创造条件。人民生活追求发生巨大变化,城镇居民追求“洗衣机、彩电、空调、音响”四大件,农村居民追求衣着讲究、食品多样化,居住建楼房、出行摩托车代步,办婚嫁喜事讲排场。2000-20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