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9.33KB ,
资源ID:79803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9803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考备考诗词鉴赏6大解题技巧你找不到更全的了.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考备考诗词鉴赏6大解题技巧你找不到更全的了.docx

1、中考备考诗词鉴赏6大解题技巧你找不到更全的了2019中考备考:诗词鉴赏6大解题技巧,你找不到更全的了!用典 定义:有引用前人诗句和借用历史故事两种。 作用:引用古诗:增加里诗歌的包容量;引用诗词:使文章典雅、大气。 典例分析: 【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解】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答案】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

2、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 元嘉: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例子: 1.李白行路难(其一)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了向秀思旧赋及王质烂柯这两个典故。意思是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很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向秀的思旧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

3、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这样既表达对当时统治者*旧友的不满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拓展: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人都已经亡故 典故的类别 1.引用前人语句。 直引:直接引用前人的诗文句子作为自己的诗词中的句子。例: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京口北固亭

4、怀古) 引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流。 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 化用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引用神话传说。 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 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白居易放言) 暗引:功名图麒麟。(杜甫前出塞)宣汉帝把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像画于麒麟阁。 碰到了这种手法怎么答题呢? 看这里啦! 诗句xx应用xx的典故,说明了.(此处回答典故主要体现的内容)表现了诗人(诗人对应典故想表达的感情) 对照、比照 定义:把两种不同

5、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例句: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作用:使读者感受更加深切。 分类:时间对比、空间对比、性质对比。 关键词:唯/惟。(关键词) 常见对比方式:时间:古今 空间:内外(前后) 性质:优劣 例子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答:采用对比的手法。(步骤一)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对朱门贵族的愤慨。(步骤三) 2.

6、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答:这首诗使用了对比手法:(步骤一)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步骤二)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步骤三) 3.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使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吴融的这首华清宫 以小显大,

7、通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难,独具一格。 首句四郊飞雪暗云端 ,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令人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给人一种凛冽感。 次句惟此宫中落旋干,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写出了雪落宫苑迅速溶化、消失的情景 ,含蓄地写出了宫中之暖,与首句成为对照。 第三句绿树碧帘相掩映,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宫中的融融春意。 结句无人知道外边寒 ,写出了华清宫主人耽情声色,不以国事重 ,不以民苦为忧的昏庸形象。 这首诗意境新颖,讽意含蓄,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 ,造成结构的错落、诗情的跌宕 李约的这首过华清宫 首句就直斥玄宗皇帝:作为一国之君,玄宗皇帝耽于

8、享乐,追求淫逸,反把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 第二句用一曲霓裳一笔带过唐玄宗、杨贵妃二人沉醉于歌舞的享受生活。四海兵三字,是唐玄宗、杨贵妃二人耽于享乐、追求淫逸所酿成的苦果: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使盛唐走向了衰微。这与杜牧的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有异曲同工之妙。君王以万机为轻,却以享乐为重,酿成亡国之大祸必在情理之中,正所谓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 三、四两句是诗人目睹华清宫的景象:帝妃早已*作古,只有四季长生的树木,见证了华清宫的兴衰。 以上是对两首诗歌详细的分析小伙伴们要从里面总结答题的方式哦下面就是标准答案啦 答: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对照、映衬)手法。 第一首宫内宫外(空间)对

9、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而两首诗体现的都是对玄宗皇帝沉迷声色而误国的讽刺与鞭挞 总结一下,对比手法在答题中是怎么应用呢? 方法: 1.点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2.释使用(结合具体诗句,阐释诗句是如何使用这种手法的。) 3.评效果(具有什么样的效果,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题思路: 这首诗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几句写.后几句写 前后(或者两者)对比鲜明,反差强烈 ,深刻地揭示了(写出了)思想内容,表达了(抒发了)情感衬托 定义: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相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

10、烘托。有正衬、反衬。 分类:正衬、反衬。 1) 正衬:以哀景衬哀情、以乐景衬乐情 2) 反衬:以动衬静、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 3)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衬托有主次、偏正之分。 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 用以下图示帮你搞定二者之间的关系 对比与衬托 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表现手法。对比能够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露得更加尖锐。 在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对比方式有动与静的对比、虚与实的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

11、的对比等,它们方式各异,但表达效果一样,都是为了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 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都是通过对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实行对照来完成。但是,作为表现手法,对比和衬托的差别还是明显的。我们能够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首先,主次是否分明。 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

12、两者主次分明。 例子 (1) 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 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6)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解析: 例(1)用前方作战的士兵舍身保国和上层统治者醉生梦死、不务国事的情形作对比。 例(2)使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落、出、惊、鸣等动态词,衬托了山谷的静。 例(3)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它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对立。 例(4)以桃花潭

13、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例(5)使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蝉躁、鸟鸣体现山谷之幽静。 例(6)用无闲田与犹饿死形成对比,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其次,主体是否出现。 在对比中,用来实行对比的两方面都要出现,否则便达不到黑白分明的表达效果;而在衬托中,衬体必须出现,而主体则允许隐藏,能够明写此而暗指彼,特别是像以动衬静、以明衬暗等反衬,常常不出现主体。 例子对比 (1)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3) 意气骄满路, 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 紫绶悉将军。夸赴军中宴, 走马去如云。樽罍溢九酝, 水陆罗八珍。果擘洞

14、庭橘, 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 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 解析: 例(1)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它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对立。 例(2)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例(3)使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将内臣行乐图与江南人食人的惨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在一起实行对比,强烈表达了诗人对*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命运的同情。这三例或是两种人物的对比,或是两种事物或现象的对比,它们都同时出现在句子里。 例子衬托 (4)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

15、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解析: 例(4)通过景物描写传达出平定战乱后的欢愉和思归的感伤,一二句是正面衬托,三四句是反面衬托,只出现托体(景物),而并未出现主体(思想感情)。 例(5)用声响反衬空寂,用光亮反衬幽暗,在这里只有对声响和光亮的描写,并未出现对空寂和幽暗的描写, 更显深林的幽与静。 凡甲、乙对比,两者要么同一物体,要么同一方面,否则便不可比; 而甲、乙衬托,两者能够是同类属的,也能够是不同类属的。 正衬和反衬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如用高衬更高,用好衬更好。 例子 (1) 孤山寺北贾亭西,

16、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解析: 例(1)乐景衬乐情,用西湖勃勃生机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例(2)哀景衬哀情,用分离时凄切悲凉的意象,衬托着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 例(3)以美衬美。诗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而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以美衬美和以丑衬丑都是用次要内容从正面衬托主要内容,属于正衬。 而反衬是指利用事物的

17、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如用动衬静,用乐衬哀,用好衬坏,用美衬丑。 例子 (1)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2)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3)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解析: 例(1)以动衬静。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一个静字,此句却写动、写声,似乎打破了静谧之境,但给读者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以动写静,愈见其静,以声衬静,愈见其静。 例(2)乐景衬哀情。作者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过去繁华生活的梦境来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越能反衬出梦醒后悲哀的浓重;对旧时繁华的

18、眷念越深,就越能反衬出亡国后的凄凉。 例(3)哀景衬乐情。前两句写从军的将士面对的极为恶劣的环境。后两句写在这样恶劣的风雪中行军将士不但没有退缩,而且举着成行的红旗,吹着横笛正在向山峰行进。环境越是恶劣,越能反衬出士兵们高昂的士气,无所畏惧、一往直前的精神。如果是风和日丽、山清水秀的环境便难现行军将士昂扬的士气和无畏的精神,也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象征 定义: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意象:梅花、柳树、杜鹃、梧桐 意象整理如下: 草木类 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因为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

19、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因为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因为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附: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所以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 (1) 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2) 凌寒不屈的顽强 (3) 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 (4) 隐

20、者高士的象征: 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5) 清冷淡雅的美人 (6) 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折梅代书亦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

21、约是指与好友的约会。) (7) 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8) 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谐音。竹梅双喜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语。 3.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君子。 (1)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 在万物枯残萎败,大地表现一片肃杀萧条景象的秋季,菊却缓缓吐蕊,以细弱的花枝迎受大自然严苛的考验,不因环境艰险而退缩,不因无润

22、枝大叶、巨根*而妄自菲薄,凭着傲骨体现盈盈生机,有着凌冰傲霜之气;即便老残将死,却依旧飘逸着清芬,进放着热力,宣示它不死的斗魂;菊发华于岁暮霜降之际,既不与春花争妍,又不夺夏绿风采,只本本分分守着志节,终于成为冬寒之前大地赠与人类的微笑,在那微笑里散放着历经风霜的个性芬芳,坚守着晚节。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仁人志士,正人君子。 (2)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菊以色来说,无倾国之色;以香来说,无馥郁浓香;以味来说,无滋口甜甘;以姿来说,无娉婷媚态。它不以诱人为能事,人们为它所吸引,大抵出于对它素朴本质的疼惜珍爱。菊的淡雅素朴,也在历代的诗文中人格化,人菊合一,成为

23、文人淡薄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载体。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隐士。 4.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劲,具有一种凛然正气。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5.莲:爱情 因为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很多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双关)。 表达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6.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 是典型的落叶乔木,望秋先殒,所

24、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7.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1)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2) 草木繁盛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3) 草随时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古诗文中凡写到离别远行、抒述离愁别恨,常以草来作寄托或映衬。 8.芭蕉:孤独忧愁、离情别绪、凄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9.红豆 :爱情、相思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

25、州记称为海红豆。本草称其为相思子。 10.豆蔻 :少女美貌、*、风华绰约 11.竹:正直、坚贞、顽强、不屈不挠、不畏逆境、高洁、谦虚 (1) 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自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2) 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 12.黍离: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亡国之悲)。 13.丁香:愁思或情结 14.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15.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16.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17.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18.花落:

26、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19.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多用在惜春词中,惜春词多是一曲曲飘逸着缕缕幽怨的生命悲歌,写作者大多从暮春时节残红飘零的景象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再。) 19.桃花:象征美人 20.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很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兰花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

27、兰,也就是国兰。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审美特征。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动物类 1.蝉: (1) 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因为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2) 悲凉凄切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所以,寒蝉就

28、成为悲凉的同义词。(渲染气氛,思想、离愁、羁旅等) (3) 人生短暂,怜惜生命 蝉在白露到来时,必死无疑,给人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感。诗人常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凄冷的人生风 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 2.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羁旅思归 (1) 以杜鹃啼血来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离愁的寄托。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象征物。 (2) 因为其叫声古人认为有不如归去的意象,又与思乡念家的情感相连。 3.鹧鸪:乡思、羁旅行役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

29、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4.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书信、消息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5.乌鸦 :衰败、荒凉、小人 、俗客庸夫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搭配。 6.蟋蟀:思乡 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7.鸳鸯:夫妇恩爱 8.精卫:复仇、奋斗、不畏艰难(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9.青鸟:信使 10.燕子: 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所以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 (1) 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2) 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