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9.11KB ,
资源ID:79780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9780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一语文课外拓展文言文阅读方法知识精讲.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一语文课外拓展文言文阅读方法知识精讲.docx

1、高一语文课外拓展文言文阅读方法知识精讲高一语文课外拓展文言文阅读方法【本讲主要内容】课外拓展文言文阅读方法本讲的主要目的是明确高中文言文阅读的一般方法,诸如文言知识的巩固与积累、文言课文的朗读与背诵、专题考点的复习训练等。【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一、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积累,只有拥有了一定的积累,才有了阅读的基础,才可能顺利地阅读和做题。1. 重视预习,学会自学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课文,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要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

2、用的,我们要善于比较、归纳、整理、记忆,把“字词”学“活”。2. 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去理解、体会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3. 要牢牢记住重要文言句式主要文言句式有: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二、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诵读可分四步进行:1. 借助注释,粗读课文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句义,从整体上初步地把握课文内容,结合注

3、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再连猜带析,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2. 质疑、解难、细读课文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以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3. 深入领会,精读课文精读时要力求读准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4. 鉴赏评价,熟读课文这一步主要靠同学们课后主动进行。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考点突破】【考点指要】1998年开始,文言文考题全是课外的,

4、不再考课内学过的文言文,而且从“言多文少”到“言文并重”。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的理解,常见句式的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和评价。今后估计将会按照这一思路继续下去。文言文命题还着重从单一知识能力迁移到多种能力的考查。以前重在字、词、句的认读理解,现在还考查综合分析和鉴赏评价能力。对“言”的重视,实质上是考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即利用课内所学的有关文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文”的重视,主要是考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个别题目考鉴赏评价能力。值得考生注意的是文言考题的材料虽然都取自课外,但是知识点一般都是课内学过的,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解决。掌握正确的阅读

5、方法考场上不少考生心里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文言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全文,把握大概。指的是集中精力稳住心神,浏览或跳读一遍,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第二步细看题目,研读字词。在这一步骤当中,需一一落实题目要求解答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完成。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既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

6、偏误予以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掌握常见的解题方法以境解题。就是依照文言语境解题,如2003年考题“人迹绝矣”中“绝”的含义,按照词典义解释为“断绝”,就不够妥帖。在这个语境中解释为“不见”就比较准确。以题解题。高考文言文阅读相对来说是个难点,如果能从题目的信息中获得一些解题的启发也是一种方法。如2002年考题:“随园担粪者”在农历十月中报告主人,梅树“有一身花矣”,作者将这句话加工成“霜高梅孕一身花”。仔细品味这一诗句中的“霜”、“孕”两字的妙处。此题中“农历十月”就是一个重要信息。由“农历十月”可以看出梅树“孕”花的季节,由季节可以看出“霜”的环境;由“孕”字本身的内涵可以想象梅花

7、的含苞欲放。以文解题。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如2003年考题:这篇文章记叙了崔默庵给一“少年”诊病的全过程,先把脉,再观察什么,然后又观察什么,从文中“进食”、“饮啖”等词可找到“饮食”的答案;从“室中”、“一室”中可找到“居室”的答案。以注解题。文言文命题者有时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帮助。如2003年文言题的最后一大题的文末,对“宕”加了注释:也写作“荡”,这里指雁荡山顶的雁湖。这一注释就是紧接着的一个题目的答案,考题为:“安能容湖”中的“湖”是指什么?答案就是注释中的“雁湖”。以旨解题。有些题目必须先要弄懂全文的主旨,才能回答。如2002年考题:苏辙兄弟贬官以后,世人

8、和巢谷对他们的态度有何不同?作者这样描写的意图是什么?要回答第二个问题,必须结合这个语段的主旨“褒扬巢谷古道热肠”来回答才算准确。【典型例题分析】1. (2004年高考全国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虞有寡妇至孝獉獉,养姑(至孝:极为孝顺)B. 郡中连旱二年,祷请獉獉无所获 (祷请:向神灵祈求)C. 太守殷丹到官,访问獉獉其故(访问:咨询,打听)D. 于是行旅獉獉不至,人物无资(行旅:旅行,游览)答案:D解析:D项中,“行旅”充当“不至”的主语,应为名词,意为“客商”。题中则把它混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旅行”了,犯了以今释古的错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究竟采用何种方式,取决于

9、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具体条件。2. (2004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之:顷之,拜受为少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B. 遂:广遂上疏乞骸骨。/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C. 以:上以獉其年笃老,皆许之。/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D. 且:今日饮食费且獉尽。/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答案:B解析:A项中,两个“之”均为音节助词,用在时间名词或时间副词后,无实际意义,可不翻译。B项中,上一句中的“遂”是副词,“于是,就”的意思;下一句中的“遂”也是副词,但意思是“竟,终于”。C项中的两个“以”都是连词,“因为”的意思。D项中两个“且”都是副词,“将要,就要”

10、的意思。【达标测试】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民之穷亦甚矣!树艺畜牧之所得,将以厚其家,而吏夺之。既夺于吏,不敢怨怒。而庶几偿前之失者,望今岁之有秋也,而神复罚之。(亦孔之哀!)嘉谷垂熟,被乎原隰,淫雨暴风,旬月继作,尽扑而捋之。今虽已无可奈何,然遗粒“委”穗,不当风水冲者,犹有百十之可冀,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吏贪肆而昏冥,视民之穷而不恤。民以其不足罪,固莫之罪也。神聪明而仁闵,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直言无讳。)民虽蠢愚,不能媚顺于神,然春秋扳谢以答神贶者,敬嵊之丰未尝敢怠。使其靡所得食,而神亦有不利焉!(泥神亦应点头。)夫胡为而不察之?民之命悬于神,非若吏暂而居

11、忽而代者不相“属”也。隐而不言,民则有罪;知而不恤,其可与否?神尚决之。敢告之。(“之”字押句,如闻羯鼓,庐陵醉翁亭嗣音也。)(方考儒里社祈晴文,清代王符曾辑评。加“( )”的是王的点评话。)1. 文中加“”的“委”“亟”“属”注音释义全对的一项是( )A. 委(wi):积聚亟(q):屡次属 (sh):隶属B. 委(wi):抛弃亟(j):急迫地属(sh):隶属C. 委(wi):积聚亟(j):多次地属(zh):连续D. 委(wi):散落亟(j):急切地属(zh):连续2. 文中加横线的“树艺”“垂熟”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栽种树木的技艺接近成熟B. 种植(农作物)接近成熟C. 种植(农作物

12、)成熟的粮落下D. 栽种树木的技艺成熟的谷穗下3. “犹有百十之可冀”在文中的意思是( )A. 还有百十来斤的粮食可望收获到手。B. 还有10%的粮食有希望收到手。C. 还有10%的人有希望收回粮食。D. 还有10%的粮食可望不被冲走。4. “民以其不足罪,固莫之罪也”的意思是( )A. 老百姓因官吏还不够治罪的条件,当然也就没有谁想到要治官吏们的罪。B. 因为这次暴雨大风造成的灾害还不足以怪罪官吏们,当然也就没有谁去怪罪他们。C. 老百姓认为官吏们已经坏透了,不对他们抱什么希望,当然也就没有谁去怪罪他们。D. 老百姓是无辜的,不应该遭这样的罪,本来也就没有谁要给老百姓罪受。5. 对“庶几偿前

13、之失者,望今岁之有秋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几乎把抵偿前面说的官吏侵夺的损失的希望,都寄托在有个丰收的秋天了。B. 差不多把偿还前面因官吏侵夺而失去的收入的希望,都寄托在今年的秋天了。C. 几乎把偿还前面拖欠的官税的希望,都寄托在今年有个好收成上了。D. 差不多把补偿前面因官吏侵夺而失去的收入的希望,都寄托在今年的丰收上了。6. 对王符曾的四处批注,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亦孔之哀:老百姓被官吏侵夺,现又遭受天灾,天灾人祸加害百姓。读到此处深感悲哀。B. 直言无讳:作者指责神学官吏的样子祸害百姓,矛头直指贪官污吏。王符曾赞赏作者的胆识。C. 泥神亦应点头:赞赏作者说理透彻,感动了天地

14、神灵,祝告文终于起了作用。D. 庐陵醉翁亭嗣音也:赞文章写得好,行文有欧阳修的醉翁亭的特色。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16题子良笃好释氏,招致名僧,讲论佛法,道俗之盛,江左未有。或亲为众僧赋食行水,世颇以为失宰相体。范缜盛称无佛。子良曰:“君不信因果,何得有富贵贫贱?”缜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散,或拂帘幌坠茵席之上,或关篱墙落粪溷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无以难。缜又著神灭论以为“( )”此论出,朝野喧哗,难之终不能屈。太原王琰著论讥缜曰:“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欲以杜缜后对。缜对曰:“呜呼王子,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而不

15、能杀身以从之!”子良使王融谓之曰:“以卿才美,何患不至中书郎?而故乖刺为此论,甚可惜也!宜急毁弃之。”缜大笑曰:“使范缜卖论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书郎邪!”注:“令”“仆”指尚书令、中书令和左右仆射等官职,皆高于中书郎。1. 下面两句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是( )子良笃好释氏 难之终不能屈A. honn B. honnC. honn D. honn2. 文中说“江左未有”,“江左”指( )A. 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B. 长江下游以北地区C. 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D. 长江下游以西地区3. 文中对子良这个人还有两个称谓,应该是:( )A. 宰相殿下 B. 无佛中书郎 C. 宰相中书郎 D. 无佛殿下

16、4. 下列句中四个加点字各有四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或亲为众僧 赋食 行水 或关篱墙A. 有的人赋税行走关闭 B. 或许陈述将要关口C. 有时给予给予同“贯” D. 又写赋行列涉及5. 下列各句是原文括号中的话,它们的正确排序应是( )神者形之用也岂容形亡而神在哉未闻刃没而利存神之于形形者神之质犹利之于刃A. B. C. D. 6. 对“此论出,朝野喧哗,难之终不能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个议论传出,朝廷上、社会上吵吵嚷嚷,但反对范缜的,最终也不能驳倒他。B. 这个议论一传出,朝廷上田野里许多人大声驳斥范缜,面对这种局面他也不屈服C. 这个议论一产生,范缜朝着旷野大声喧传,想

17、难倒别人,别人也不屈服。D. 这个议论一产生,范缜就朝着旷野大声宣传,表示对任何困难决不屈服。【综合测试】一、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练习题。广武君策不用。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逐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蔽山而望赵军,诚(韩信的字)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选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险阻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

18、,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厅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逐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泯水上,禽赵王歇。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信使人间视(间:暗中)B.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舍:设营驻扎)C. 鼓行出井陉口(鼓:击鼓)D. 赵军已不胜(胜:忍受)2.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19、)A. 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B.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C. 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D. 斩成安君泯水上,禽赵王歇。3.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 )信乃使万人先行兵逐乱,遁走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赵军望见而大笑A. “乃”与“逐”相同,“且”与“而”不同。B. “乃”与“逐”不同,“且”与“而”相同。C. “乃”与“逐”相同,“且”与“而”也相同。D. “乃”与“逐”不同,“且”与“而”也不同。以下45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4. 从间道蔽山而望赵军。( )A. 从小路进入山中隐蔽着观察赵军情况B. 从小路进入山中隐蔽着等赵军到来C. 从小路躲

20、过山头向赵军营垒偷袭D. 顺山路悄悄地从山上直奔赵军而来5. 若疾入赵壁 不能得信( )A. 像疾风一样冲入赵军营垒 得不到音信B. 你们就迅速地冲进赵军营中 不能活捉韩信C. 你们就迅速地冲进赵军营中 得不到音信D. 像疾风一样冲入赵军营垒 不能活捉韩信6. 下列最能解释“军皆殊死战”理由的一项是( )A. 今日破赵会食 B.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C. 赵军望见而大笑 D. 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7.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韩信得知赵军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策,心中非常高兴,于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制定了破敌良计。B. 汉军地理位置处于劣势且兵力不多,要战胜赵军很困难。所以一

21、开始,汉军将领们对韩信破敌举措没有充足的信心。C. 为了打败赵军,韩信运用了各种迷惑敌人的战术。如鼓行出击,佯装败北,换旗易帜等。D. 井陉口之战中,汉军只分两路夹击,占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终于大破赵军。其胜利的主要原因在于韩信能把握战机并运用了有效的战术。二、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尚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

22、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如此,时人谓之实录。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蓄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琴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二,所有文集并行中世。(晋书陶潜传)注:不吝情:真率自然。晏如:安然。来:语助词。羲皇:古帝伏羲。徽:系弦的柱。1. 下列句中加点

23、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夏月虚闲(虚闲:空闲无事)B. 亲旧知其如此(旧:老朋友)C. 束带见之(束带:系腰带,指穿官服)D. 弦徽不具(具:预备)2.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好读书,不求甚解 性不解音 解印去县A. 三个“解”字的意思完全相同。 B. 三个“解”字的意思各不相同。C. 前两个“解”字的意思相同。 D. 后两个“解”字的意思相同。3. 根据上文,对陶潜家世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陶潜的曾祖父叫陶侃,祖父叫陶茂。B. 陶潜的高祖父叫陶侃,祖父叫陶茂。C. 陶潜的曾祖父叫陶侃,远祖叫陶茂。D. 陶潜的高祖父叫陶侃,远祖叫陶茂。4. 根据上文,下列

24、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 陶潜抚琴时,轻琴声,重琴趣。B. 陶潜抚琴时,不解琴声,只识琴趣。C. 陶潜抚琴时,琴趣不全,琴趣不减。D. 陶潜抚琴时,琴上无弦,只求琴趣。以下56题的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5. 不私事上官( )A. 不在暗中巴结上司。 B. 不私下里为上司办事。C. 不在上司面前谈私事。 D. 不给上司做私事。6.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A. 我不能为了区区赏赐而向他弯腰低头。B. 我不能为了区区俸禄而向他弯腰行礼。C. 我不能面对利诱丧失了人格。D. 我不能为谋生计而不要人格。7. 下列完全能表现陶潜性格的一组句子是:( )博学善属文 为乡邻之所贵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5、 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A. B. C. D. 8. 在作者的笔下,上文写的是:( )A. 作为酒徒的陶潜。 B. 作为隐者的陶潜。C. 作为文学家的陶潜。 D. 作为封建叛逆者的陶潜。【达标测试答案】一、1. 解题:选D。从“遗粒委穗”这个并列结构去推测,“遗”与“委”的意义应相对应,庖丁解牛“如土委地”也接触过“委”作“散落”之意;“亟”意为“快”,文中可理解为“急切”,“属”中学阶段接触过“隶属”、“叮嘱”、“连续”几

26、个意项,比较上下文,选“连续”最恰当。2. 选B。文中“树艺畜牧之所得”,“树艺”和“畜牧”并列,是两种劳动,而非作“技艺”讲;“垂”字,我们可从成语“垂死挣扎”中得到启发,是“接近”之意。3. 选B。理解本句,首先要注意文言中数字的习惯表达方式,“十一”“百十”等,都是表示分数,作“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去理解,所以排除A项;再从上文可理解“遗粒委穗,不当风水冲者,犹有百十之可冀”,句中一直以“遗粒委穗”为话题,而不是以人为话题,所以排除C项;且上句中已出现过“不当风水冲者”,故D项理解重复。4. 选C。理解本句,首先要落实“罪”字的意义,“罪”在文中是作动词用“怪罪”,“不足”意为“不值

27、得”,而非“不足够”,鸿门宴“竖子不足与之谋”已经接触过。再从句子的上下文去理解,上句是“吏贪肆而昏冥,视民之穷而不恤”,由此可知“以其不足罪”的“其”指代的是“官吏”。下句“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可知是对官吏的彻底否定,而不是不够条件治罪,不足怪罪。从意译的角度去理解,选C项。5. 选D。从前文的“既夺于吏”,可知百姓并未拖欠官税,所以C项先被排除。“庶几”,意为“差不多”,在庄暴见孟子中已经接触过,所以A、C项被排除。剩下B、D项,可比较“偿还失去的收入”与“补偿失去的收入”两个搭配,从上下文可知,百姓并未有拖欠行为,所以“偿还”一解不当,选D。6. 选C。“泥神亦应点头”意思是

28、“泥神也应承认这个道理”,即前面说的“使其靡所得食,则神亦有不利焉”的道理,而非“感动了天地神灵”,更不是“祝告文终于起了作用”。二、1. 解题:选B。本题考查实词的多音多义。如,读“ho”是动词,意为“喜欢”,“难”读“nn”是动词,意为“责难”。2. 选C。要理解“江左”的意思,可参考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一句,“淮左”即“淮水东面”,“左”在方位上以东为左。3. 选A。从原文“世颇以为失宰相体”和“坠茵席者,殿下是也”两句可得知。4. 选C。“或”在文言可理解为“或许”,又可以理解为“有时”“有人”,原文写子良好释民,“或亲为众僧”,“或”不是猜测的“或许”,句中有了明确的主语,也

29、不应是“有人”,应为“有时”;从原文“赋食行水”这个并列结构去看,“赋”与“行”应是从词性到词意都必须相对应的,所以同时解为“给予”;再看原文“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散,或拂帘幌,或关篱墙”,写树花的随风飘散的不同情况,可猜测“关”不应是“关口,关闭”或“涉及”。5. 选A。这几句话是范缜神灭论里的话,中心是要证明“神灭”,证明的过程中以“刀刃”与“锋利”的关系作类比,从议论的思路出发,应选A。6. 选A。理解本句,重点词语是“朝野”,“野”是指“不当政的地位”,如“下野”,“在野”,故可以排除B、C、D三项。【综合测试答案】一、1. 选D。从上下文“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不能得信”,可知“

30、胜”应取“胜利”的义项。“舍”在“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已接触过动词用法,“鼓”在“一鼓作气,再而衰”中已接触过动词的用法。2. 选C。A项“详”通假为“佯”,“假装”之意;B项“陈”通假为“阵”,“摆阵”之意,D项“禽”通假为“擒”,“捉住”之意。3. 选A。“乃”与“逐”都是副词,相当于“就”,“且”是连词,表示两种情况并列,“而”是连词,表示先后承接的关系。4. 是A。本题考查的关键字是“间”“望”。高一第二册鸿门宴已经学过“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是“抄小路”之意;“望”是“观察”“看”之意,也可以是“等候”之意。再结合全文,韩信破赵之计是引赵军“出壁”,藏于山中的奇兵再潜入“赵

31、壁”,然后“拔帜”,因此BCD项“等着赵军到来”“偷袭”“直奔赵军而来”都不恰当。5. 选B。本题考查的关键字是“若”“疾”“信”。句是韩信对他所选的二千轻骑布置任务,“若”应是“你们”之意;“疾”即是“快”之意;句的上句是“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所以“信”是“韩信”。6. 选B。韩信有意背水布阵,使汉军败无退路,故汉军皆殊死战。C、D项的内容的确可以激励汉军斗志,但都不如“背水一战”的刺激斗志;A项是最不能激发斗志的,因为“汉军皆不信韩信的话,而“详应”。7. 选D。比较四个选项,可以发现B项与D项在对同一问题上,观点矛盾,B项“地理位置处于劣势”,D项“占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可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