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6.76KB ,
资源ID:79739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9739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比较阅读.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比较阅读.docx

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比较阅读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比较阅读) :读书杂谈 读书的三种姿势 黄生借书说 (3课时)课型:比较阅读第一课时 读书杂谈(1课时)课前预习:回顾作者:鲁迅;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演讲词。相关课程标准:“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在读书方面的妙悟,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2、深入理解比喻论证及其作用3、结合课文的学习了解演讲稿的特点。4、拓展延伸,培养创新能力及良好的读书习惯。评价任务:1、 熟读课文,总结读书的方法有哪些。2、 探究本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 试着写演讲词。教学过

2、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教学目标书中有秦汉的明月,盛唐的乐舞;书中有人生的百态,历史的脉搏。然而我们该如何读书呢?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鲁迅先生将在他的读书杂谈中为我们指点迷津。(板书课题、作者,展示教学目标)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内容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集。2、字词积累嗜好( sh) 无聊(lio) 余暇(xi)赢钱(yng)嗜好:特别的爱好。

3、无聊:由于清闲而烦闷。余暇:闲余的时间。3、出示演讲词的特点:1、观点鲜明,条理清楚。2、语言通俗,自然亲切,口语化。三、交流探究学生速度课文,然后分组讨论,合作探究1、演讲的原因和主题是什么?原因是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主题是随便谈谈读书2、课文中谈到了哪两种读书的类型,它们特点分别是什么? 种 类 特点 职业的读书 功利性 强迫性嗜好的读书 自由性 趣味性(板书)3、鲁迅在第四自然段中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读书?我们在做好职业读书的同时,尽量合理的拓宽阅读视野,搞好嗜好阅读。4、想一想,本文在阐述观点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比喻论证):.读书与木匠的磨

4、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做比喻。.嗜好的读书与爱打牌的情形做比喻。四、课文小结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作者先介绍演讲的原因及主题,接着从职业读书和嗜好读书两方面谈论了其不同特点。然后进一步深化,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重点强调了嗜好阅读的益处,最后以忠告性的话语结束全文。比喻论证的运用使得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文章观点鲜明,条理清楚。内容符合演讲者和听众的身份。语言通俗,自然,亲切,口语化。五、拓展延伸1、仿写例句例句:好书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好书是,让人。好书是,让人。2、拟写标语请你为校图书阅览室拟写一条恰当的标语。作业设计课外练笔: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演讲词,要考虑到演讲词的

5、特点。内容提示:1.读书的正确方法2.读书的正确目的3.读书的重要作用教学反思鲁迅的这篇演讲,名为读书杂谈,不像他的一些名篇那样常被人提起;就是专门谈读书的人与文,也很少提及此文。为什么呢?我想一个原因,是鲁迅谈得太朴实了,他没有告诉人读书的妙法和捷径,也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观念和理论,他谈得实实在在。盲从别人的意见,不能自己思索,自己做主,结果会是很荒唐的。这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的,按正确的读书方法去读书,这很重要。相关资源鲁迅读书法 多翻法鲁迅先生说:“在手中,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看一遍序言,或者读几页内容。”书并不是放在橱柜中了事,更不能写上自己的姓名就算拥有了。书是要读的

6、,不管它是什么书,开卷有益。 跳读法鲁迅先生说:“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读书,谁都会遇到不懂的地方,如果固执于一点,一味地死抠一字一句、钻牛角尖,那么,就会因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甚至连这障目的“一叶”也弄不明白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选读法鲁迅先生说:“倘要看文艺作品呢,则先看几种名家的选本,从中觉得作品最爱看,然后再看这一作者的专集;倘要知道得更详细,就看一两本这个人的传记,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 背书法鲁迅的背书方法与众不同,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有“读书

7、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整小楷字。他把书签夹到书里面,每读一遍就掩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读了几遍后,就默诵一会儿,加强记忆。等把书签上的10个小楷字盖完,也就把全书背下来了。第二课时 读书的三种姿势(1课时)课前预习:了解作者;把握课文内容。相关课程标准:“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阐述的论点。2、 认识到读书的魅力,热爱读书。评价任务:1、 说出文章讲了哪几种读书的态度和方法?2、 会读会写解释文中的生字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见上教学目标)二、自主学习: 1、作者介绍 孙绍振,1936年

8、生,江苏盐城人,祖籍福建长乐,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外文论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诗集山海情(合作),散文集面对陌生人,论文集美的结构、论变异等。2、生字 消遣qin 缥缈pio mio 慑于sh 一丝不苟gu 心无旁骛w 正襟危坐jn 似的sh 囊括nng 3、词语 不求甚解: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

9、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心无旁骛:旁;另外的;骛:追求。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不约而同: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有口无心:嘴上说了,心里可没那样想。指不是有心说的。 虚怀若谷: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慑于:有所畏惧而丧失勇气。 三、自主学习课文1、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从三方面写读书不同姿态:躺,是一种休闲的在场姿态。坐,是一种凝神静思的姿态。跟躺相比,坐有一种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站,是一种自我确证的造型,人之为人的第

10、一次自我肯定,就是站立。躺着读书是读闲书,坐着读书才算进入状态,站着读书是上佳之境走近作者而又不迷失自我,惟此才能与书本权威作平等的对话和精神交流。“躺”,是一种休闲的在场姿态。“坐”,是一种凝神静思的姿态。“站”,是一个自我确证的象征性造型人之为人的第一次自我肯定,就是站立。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主旨 课文把读书分为躺、坐、站三种象征性造型。其实,这也是读者作为思考着的主体在场的不同姿态:休闲、静思、批判。人之为人的第一次自我肯定,就是站立。躺着读书是读闲书,坐着读书才算进入状态,站着读书是上佳之境走近作者而又不迷失自我,惟此才能与书本权威作平等的对话和精神交流。这种姿势的读,是互动式的,

11、也是批判式的。四、问题探究1、读书的三种姿势讲了哪几种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主要讲哪一种?孔孟论学习中哪些名言可与之相应? (1)、 消遣性地躺着读;(2)、刻苦钻研坐着读;(3)、批判性地站着读。主要是第3种。相应名言有“专心致志”“不如无书”“与古人谋”“学思关系”“乐之者”等条。 详见练习一、二解答。 2、鲁迅和孙绍振两篇文章说读书,表达上有何特点? 化抽象的说理为感性鲜活的表达,别致、风趣、生动、形象。作业设计助学教学反思本文告诉学生读书的方法,从躺着到站起来,层次清晰,学生易于理解。本文起到了让学生正视读书以便正式读书的作用,这也是这节课最主要的收获。学习本文时与鲁迅先生的文章比较阅读,

12、能积累更多读书方法,对学生阅读很有帮助。由于篇幅短小,设计的探究问题也少,需要配合助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三课时 黄生借书说 (1课时)课前预习:了解作者;“说”这种文体,参照注释了解课文内容。相关课程标准:“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专心学习。2、学习课文构思严密,对比鲜明的写作特点。3、了解一些双音词的古今异义。评价任务:1、 翻译并背诵课文。2、 说出课文论点是什么,怎样论证的?教学过程:一、 导入、展示目标二、检查预习1、 作者简介袁枚 ( 1716 - 1798 ) ,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清朝钱塘 ( 今浙江杭州

13、) 人,著名诗人。乾隆时考中进士,曾任江宁 ( 今江苏江宁 ) 等地知县。辞官后居住在南京小仓山,筑随园,生活华奢。他的诗风格清新灵巧,大都描写日常生活。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2、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二、掌握字词,借助注释理解句意3、(1) 辨音假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假期省g 故有所览辄省记 g 节省 翻卷 素镡灰丝时蒙卷轴摩 俟 辄 俸g 度 g(2) 词句补释书非借不能读: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勉强从别人那里借到。夫人,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夫,音。强假,勉强借来。惴惴焉

14、摩玩之不巳:忐忑不安地将它玩弄不止。惴惴,音,惴惴不安、提心吊胆,忧惧的样子。摩玩,摩挲 ( ) 玩弄,抚弄。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来挂在高处,收藏起来。“高”形容词作“束”的状语,“在高处”。庋,音g,置放;收藏。姑俟异日观:姑且等到日后再来看吧。姑,姑且、且。俟,音,等候、等待。异日,日后、将来。故有所览辄省记: ( 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 ) 所以 ( 凡是 ) 有看过的就记在心里。有所览,有看到的。辄,就。省记,记在心里。省,音g,明白。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 ( 屋里 ) 到处都堆放满了。落落,堆集的样子。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禄。素镡灰丝时蒙卷轴:白色

15、的蠹鱼和虫丝常常沾满了书卷。素镡,指书里的蠹虫。灰丝,指虫丝。今黄生贫类予:如今黄生像我 ( 以前 ) 一样贫穷。类,似,像。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只是我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同别人共用,这和张氏吝惜自己的书 ( 不借给别人 ) 好象不大相同。惟,只是。公,动词,同别人共用。吝书,舍不得 ( 把 ) 书 ( 借给别人 )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实在不幸而遇到张 ( 这样的吝啬鬼 ) 。然而,既然这样,那么。固,本来、诚然、实在。三、读课文,品味语词。1、读课文,领悟语旨。散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抽查诵读情况,重在指导读出语气。领悟文旨 论述借来的书才能认真读的道理

16、以勉励黄生勤奋读书。2、读课文,体会语句 第二段中两个反问句语气和作用,如将它们改为陈述句,效果有何区别 ? “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 ”与“天下物皆然”中的“然”词义相同否 ? 是否都应重读。“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一句中去掉“惴惴焉”如何 ? “摩玩”一词表达什么感情 ?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句中“叹”与“惜”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 为什么而“叹” ? 为什么而“惜” ? 这句话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 “然则予因不幸而遇张乎,生因幸而遇予乎 ? ”中“然则”一词删去有什么不好 ?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四、 本文的结构层次全文

17、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 ( 第1 - 2段 ) 就黄生借书一事,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接着用摆事实、作类比等方法,列举藏书不读书的情形进行论证。首句是统领句,指明以下的话是对黄生说的。第二部分 ( 第3段 ) 写自己年幼时和做官以后的切身体会,再次说明“书非借不能读”,这是用谈体会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第三部分 ( 第4段 ) 拿黄生与自己相对比,向黄生提出希望,勉励黄生珍惜有利条件,勤奋读书。第四部分 ( 第5段 ) 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结束全文,进一步表示对黄生的期望。五、交流讨论。理解中心。1、 找出课文中形象表现借书读书专心、困难的句子,以及有书读时懒散的情况的句子,并

18、说说这样写的作用。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故有所览辄省记”写了年轻时候借书困难,用心之专。B“素蝇灰丝时蒙卷轴”与前句对比,写出了不求进取的懒散状态。2、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书非借不能读也”。3、根据中心论点,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自己不必存书,只有借书才能“读书也必专”呢 ? 作者写作文的另一个重要意图,在于借“书非借不读也”的观点予以发挥,否定那种耽于安逸、不思进取的行为,勉励青年们正视客观困难,创造条件,在逆境中奋发进取。4、“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的意义?作用?过渡句,由书及物,说明“书非借不能读”这一论断有普遍意义。5、从结构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

19、这个中心论点的 ? 本文构思严密,论证层层递进。作者的意图是教育青年人专心读书,所以一开篇就阐明道理,就黄生借书一事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并逐层加以论证:先分析问题。首先分析藏书者的一般情况,侧重说明有书不能读的原因:再说自己的切身体会,侧重说明唯借书才能读书的道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今昔对比,重提自己过去借书之难,以自己的“不幸”反衬黄生之“幸”。行文至此作者顺理成章地提出希望 ( 解决问题 ) ,希望黄生“读书也必专”,“归书也必速”。 6、从写作方法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个中心论点的 ? 提示之一:课文第二段从几个角度论证“书非借不能读”这个论点 ? 从两个角度论

20、证:藏书多者,“读书者有几” ? 无书而借书读者,“非夫人之物而强假要,必虑人副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7、“幸”“不幸”“专”怎样理解?幸:指学习条件好;不幸:指学习条件不好;专:指勤奋学习。学习条件不好,也要创造条件,勤奋学习。8、“叹”“惜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色彩?感叹;珍惜。表达作者感叹光阴可贵,劝勉青少年应该及时努力的思想感情9、两个角度一正一反地对中心进行论证,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 (明确并板书)对比论证。文中的对比论证还有几处 ? 这几处的对比意在分析哪几方面的问题 ? 作用是什么 ? 归纳: ( 1 ) 天子、富贵家藏书之多与“余”幼时和黄生无书作对比; ( 2 ) 一些人家

21、“祖父”藏书与“子孙”弃书作对比; ( 3 ) 藏书者有书不读与“余”和黄生无书可读作对比; ( 4 ) 藏书者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 5 ) 藏书者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心理作对比。 ( 6 ) “余”幼时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 7 ) “余”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对比; ( 8 ) “余”幼时之“不幸”与黄生之“幸”的对比。这些对比集中起来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藏书者往往不读书;二是唯借书方能读书。作者正是在这两方面事实的基础上作出“书非借不能读”这一论断的。对比论证的作用是可以使观点更为鲜明,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提示之二:本文是议论文,但从表达上看,是否以

22、说教的方式来训导黄生呢 ? 讨论、归纳并板书: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先晓之以理,并从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不同心理角度作对比,做到有理有据。为了进一步强调中心,使文章具有感染力,作者又联系自己的具体实践,从正反两面谈了“通籍”前后读书迥然相异的情况,言辞中肯,令人深思。最后作者又发出“生固幸而遇予乎”的感慨,对黄生的爱护和期望之情溢于言表,充分体现了一个长者的态度。这样就能做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 六、归纳写作特色1、全文构思严密,紧扣中心。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书非借不能读”,结尾照应开头,点明写本文的缘由。中间三段是重点。首先,举历史上的例证,天子、富贵之家和一般藏书家都是

23、以书为装饰品,实际上并不读书。然后,用读自家所有的书和读借自别人家书的两种不同心理作对比,来证明“书非借不能读”。接着,以自己幼年时和当官后的经历和体会加以印证。最后,以自己当年的贫寒境遇和黄生相对照,使黄生能感到借得到书读的幸运,以激励他下苦功读书。2、文章夹叙夹议,议论层层深入,含蓄有力的表达了主旨。第二段,在举了三个事例之后,慨叹“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作者对那些束之高阁、沾满灰尘的丰富图书不能尽其用而表示愤慨,并为家贫好读书的青年鸣不平。第三段,在叙述了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后又叹息“借者之用心专”,但是由于书难借“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这里进一步表达了对来借书的青年的深切同情。第四段

24、,在谈了黄生与自己当年相类似之后,委婉的说到黄生机遇好,应该用功读书。3、运用对比手法。以藏书者“高束焉,庋藏焉”的做法、“姑俟异日观”的心理,向借书者“惴惴焉摩玩之不已”的做法、“今日来,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的心理作对比。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作对比。上述两个对比,都有力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这一论点。第四段,以“张氏之吝书”同“予之公书”作对比,由此引出黄生之“幸”和作者之“不幸”的对比,蕴含着对黄生的厚望。七、检测反馈:( 一 ) 前三段的中心论点是 ( ) A . 天子读书者有几 B . 书非借不能读也 C . 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D . 非独书为

25、然,天下物皆然( 二 ) 为了说明藏书者不读书这种现象,作者举出了哪些例证 ? ( 三 ) 体会下边两句话的含义,然后作题:1、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 1 ) “借者”是指: ( ) A . 作者本人 B . 黄生 C . 泛指家贫无力购书的人 D . 借给别人书的人 ( 2 ) “可惜”的意思是: ( ) A . 应当珍惜 B . 值得惋惜 C . 使人叹息 D . 让人可怜2、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读。 ( 1 ) “知幸与不幸”说明的是: ( ) A . 说明两人的遭遇不同 B . 希望黄生懂得借书的艰难C . 强调自己的“公书”和张氏的“吝书”

26、截然不同D . 说明幸福与不幸福的辩证关系 ( 2 ) “归书也必速”的意思是: ( ) A . 希望黄生尽快地还书 B . 暗示黄生不要把书转借别人 C . 劝勉黄生勤奋地读书 D . 提示黄生读书的速度必须要快参考答案: ( 一 ) B ( 二 ) 1 .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若有几 ?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 2 .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 三 ) 1 . ( 1 ) A、C ( 2 ) A 2 . ( 1 ) B ( 2 ) A 作业设计完成课后练习题和助学教学反思课文在安排内容上构思严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教育黄生及青年人要专心读书,但他并不急

27、于把这个意思说出来,而是开篇晓之以理,由黄生借书一事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然后展开深入的论证。先举出社会上三种藏书丰富的人不读书的情况,侧重说明有书而不能读的原因。充分运用对比的手法说理。课文第一部分把借物(书)者“惴惴焉摩玩不已”的做法和“今日来,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的心理跟藏物(书)者“高束焉,庋藏焉”的做法和“姑俟异日观”的心理作对比;又将作者年轻时“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的急切求书心理与通籍后有书“落落大满”却让书“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的情况作对比,有力地说明了藏书者不读书和借书者读书专,突出了“书非借不能读”这一中心论点。第二部分把“张氏之吝书”跟“予之公书”作对比,由此再引

28、出“黄生之幸”和“予之不幸”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寄托着对黄生的厚望。相关资源译文: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借给他,并告诉他说: “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的读啊。你没有听说过 ( 那些 ) 藏书人 ( 不懂书的事) 吗 ? 七略四库,是皇帝的藏书,但是 ( 自古以来 ) 皇帝肯读书的有几个呢 ? 牛淌着汗拖来塞满屋的书,这是富贵人家的藏书,但是富贵之家的人肯读书的 ( 又 ) 有几个 ? 其余像祖辈、父辈积藏许多书而儿子、孙子丢弃掉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不只是书籍是这样,世间的事物都是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是勉强借了来的,必定担心人家催着要,就忐忑 ( ) 不安的摩挲抚弄不止, (

29、心里 ) 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见到它了。如果已经为我所有,必定 ( 会 ) 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什么暂且等改日再看吧等等。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 ( 但 ) 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 ( 我 ) 到他家去借, ( 他 ) 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竟然达到这样的程度。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的去领会,牢牢的记在心里。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到处都堆放满了。 ( 由于长期不翻阅 ) ,以至白色的蠹虫和虫丝,时常沾满了书本。这样一来我才慨叹借来的书看得是多么用心专一,并且感叹少年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 ( 苦读 ) 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慷慨借书给人和那姓张的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人,这一点好像不大相同。既然如此,那么是我实在倒楣而碰上姓张的呢,还是黄生实在幸运而遇到我呢 ? 懂得 ( 借到书的 ) 幸运和 ( 借不到书的 ) 不幸,那么他读书一定很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写了这一篇借书说,把它和书一起 ( 交给黄生 )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