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9.29KB ,
资源ID:79737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9737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五章遗传和变异.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五章遗传和变异.docx

1、第五章 遗传和变异第五章 遗传和变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我国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反映了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常常相似,这就是遗传现象。我国民间还有这样的说法:“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个体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这就是变异现象。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至形成新的物种。第一节 生物的遗传生物遗传的问题很早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但是,直到19世纪,奥国人孟德尔选用豌豆作遗传研究的材料,并用科学的方法做实验,才发现了

2、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给遗传学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后来,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遗传学的研究不断地获得进展,现在已经进入到分子水平。下面我们首先从分子水平上来讲述生物的遗传问题。一 遗传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有它的物质基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也是这样。根据现代细胞学和遗传学的研究得知,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主要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生命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绵延不断地向后代传递,从而使后代具有与前代同样的性状。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的研究,人们了解到染色体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能够保持一定的稳

3、定性和连续性。因此,人们认为染色体在遗传上起着主要作用。染色体为什么能够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呢?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的分析,得以知道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的DNA在染色体里含量稳定,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于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所以说,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除了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含有遗传物质以外,细胞质中也有遗传物质(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叫做细胞核遗传。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叫做细胞质遗传。由此可见,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有这样的特点:(1)分子结构具有

4、相对的稳定性;(2)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3)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4)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目前,科学上积累了许多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就是有力的证据之一。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尾的外部都有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头膜和尾鞘),头的内部含有DNA(图4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图47):(1)噬菌体用尾部的末端(基片、尾丝)吸附在细菌(图47,1)的表面(图47,2);(2)噬菌体通过尾轴把DNA全部注入到细菌的细胞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胞的外面,不起作用(图47,3

5、);(3)噬菌体的DNA在细菌体内,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合成出噬菌体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图47,4);(4)新合成的D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个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图47,5);(5)子代噬菌体由于细菌的解体而被释放出来,再去侵染其他的细菌(图47,6)。这些子代噬菌体在大小、形状等方面,都保持着原来亲代噬菌体的特点。由此可见,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种情况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病毒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它的个体比细菌小得多,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酸(DNA或RNA)构成的。 病毒全部营寄生生活,只有在特定的寄主细胞里,

6、才能繁殖。根据寄主生物的不同,病毒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寄生在人或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做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上面所举的实验,只是表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一个证据,其他证据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应该说明的是:遗传物质除了DNA以外,还有核糖核酸(RNA)。例如,有些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它们不含有DNA,只含有RNA。在这种情况下,RNA就起遗传物质的作用。目前,已有充分的科学研究资料证明,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复习题一、填充题1染色体主要是由_和_组成的。其中的_在染色体里含量稳

7、定,是主要的_。由于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_上,因此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_。2遗传物质的特点是:(1)_;(2)_;(3)_ ;(4)_。二、绘图题在下列(2)(5)图中,绘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二)DNA的结构和复制我们已经知道DNA是遗传物质,通过它能够使上一代的性状在下一代表现出来。那么,DNA为什么能起遗传作用呢?这与它的分子结构是有密切关系的。DNA的结构 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模型,为合理地解释遗传物质的各种功能奠定了基础。为了便于说明DNA的结构,我们需要先说明一下DNA的化学组成。DNA的化学组成 DNA又称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组成

8、它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的(图48)。组成脱氧核苷酸的含氮碱基有四种,它们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因此,脱氧核苷酸分别称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很多个脱氧核苷酸聚合成为脱氧核苷酸链。DNA的双螺旋结构 DNA不仅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还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也就是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图49,彩图八)。这一结构的主要特点是:(1) DNA分子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

9、排列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结起来,形成碱基对。碱基对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嘌呤与嘧啶配对(嘌呤之间或嘧啶之间不能配对),而且腺嘌呤A一定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一定与胞嘧啶C配对。例如,一条链上某一碱基是A,则另一条链上与它配对的碱基必定是T;一条链上某一碱基是C,则另一条链上与它配对的碱基必定是G。反过来说,与T配对的必定是A,与G配对的必定是C。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情况,可以用下面的图解来表示:从DNA的分子结构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是稳定不变的,而长链中的碱基对的

10、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组成DNA分子的碱基虽然只有四种,而且这四种碱基的配对方式只有两种(即A与T配对,C与G配对),但是,由于碱基对具有多种不同的排列顺序,因而就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例如,一个DNA分子中的一条多核苷酸链有100个四种不同的碱基,它们的可能排列方式就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实际上,每条多核苷酸链中的碱基不只有100个,而是成千上万个,由此可以想象,它们的排列方式几乎是无限的。正因为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其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所以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DNA的复制 生物所以具有遗传现象,是与遗传物质DNA分子的复制有关系的。DNA分子的复制是

11、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分子是在什么时间进行复制的呢?体细胞的DNA分子的复制是在有丝分裂间期进行的。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怎样的呢? 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图50)。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出与母链互补的子链。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这样,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

12、子。由此可见,DNA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从DNA分子的复制过程还可以看出,DNA分子的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DNA提供了精确的模板;它的碱基互补配对能力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复制出的子代DNA分子,通过细胞有丝分裂分配到子细胞中。同样道理,在生殖细胞中也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并且复制过程是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完成的。正是由于DNA分子的这一复制过程,才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从而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为什么子女有许多性状像父母,就是因为父母把自己的DNA分子复制出一份,传给了子女的缘故。复习题一、填充题1DNA分子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

13、本单位是_,它的化学成分是_、_和_。由于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碱基有四种:_A,_(G),_C,_(T),所以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_,_,_,_。2从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可以看出,DNA分子的_结构能够为复制DNA提供精确的模板;它的_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地进行。二、选择题1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A分裂前期;B分裂中期;C分裂后期;D分裂间期。答 2某DNA分子的碱基中,鸟嘌呤的分子数占22,那么胸腺嘧啶的分子数占:A11;B22;C28;D44。答 三、识图填充题下面是DNA的分子结构模式图,在图的下面用文字写出图中110的名称。1_2_3_4_5_6_7_8_9_

14、10_(三)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在上一节中,我们讲到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这就涉及一个问题:DNA分子是怎样控制遗传性状的?现代遗传学的研究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那么,基因与DNA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讲述这方面的问题。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基因是什么?现代遗传学认为,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个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虽然在不同的基因中有不同的排列顺序,但是在每个基因中却有自

15、己特定的排列顺序。如果我们把生物的具体性状用“信息”来表示,那么,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因此说,生物的性状遗传主要是通过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给后代的,实际上就是通过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来传递遗传信息的。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DNA是遗传物质,它的基本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复制,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传递遗传信息;另一方面,在后代的个体发育中,能使遗传信息得以表达,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我们知道,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生物体的性状主要是通过蛋白质来体现的,因此,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科学研究证明:一定结构的DNA,可以控制合成

16、相应结构的蛋白质。但是,遗传信息不能由DNA直接传递给蛋白质,这是因为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里,而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质里进行的。那么,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怎样从细胞核中传递到细胞质中去呢?这就需要通过另一种核酸核糖核酸(RNA)。RNA分子是由许多个分子的磷酸、核糖和含氮的碱基组成的。与DNA相比,RNA的成分中含有核糖,而不含有脱氧核糖;它的碱基是A、U、C、G,而不是 A、T、C、G。这就是说,在RNA中,以U(尿嘧啶)代替了DNA中的T(胸腺嘧啶)。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重要步骤:转录 转录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

17、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由于RNA没有碱基T(胸腺嘧啶),而有碱基U(尿嘧啶),因此在合成RNA时,就以U代替T与A配对。转录的方法可以表示如下:可见,通过转录,DNA的遗传信息就传递到RNA上,这种RNA叫做信使RNA。翻译 翻译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它是指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图51)。信使RNA形成以后,就从细胞核中出来,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起来。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那么,氨基酸是怎样被送到核糖体中信使RNA上去的呢?这需要有运载工具,这种工具就叫转运RNA。每种转运RNA的一端都有三个碱基,这三个碱基能与信使RNA的碱基相

18、配对。转运RNA的另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一种转运RNA只能转运一种特定的氨基酸。当转运RNA运载着氨基酸进入核糖体以后,就以信使RNA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把运载来的氨基酸安放在相应的位置上。接着,它自己离开核糖体,再去转运相应的氨基酸。结果,以信使RNA为模板,把氨基酸一个个地连接起来,合成为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就这样,子代以DNA为模板合成信使RNA,再以信使RNA为模板,以转运RNA为运载工具,使氨基酸在核糖体中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合成了与亲代一样的蛋白质,从而显现出与亲代同样的性状。所以说,DNA是生物性状的控制者,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也就说明了性

19、状是受基因控制的。这样一来,DNA分子上的遗传特异性,通过信使RNA的媒介,进而决定了蛋白质的特异性。这种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就叫“中心法则”。后来的科学研究发现,某些病毒的RNA也可以自我复制,并且还发现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不单是由DNA决定RNA,RNA同样可以反过来决定DNA。例如,1970年发现某些致癌病毒中有一种酶,叫做逆转录酶。在这种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能够以RNA作为模板,合成DNA。可以说,这些发现是对“中心法则”的一个重要补充。综合上述,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作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一

20、般可以总结为:在中心法则里,DNA决定RNA的性质是遵循着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那么,RNA是如何决定蛋白质的性质呢?我们知道,蛋白质是由比较普遍存在的20种氨基酸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的。不同的蛋白质,组成它的氨基酸各有特定的排列顺序。而RNA只有4种核苷酸(以4种碱基A、G、C、U来代表),这就发生了4种核苷酸如何决定20种氨基酸的问题。如果一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那么,4种碱基只能决定4种氨基酸。如果两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也只能有16(42=16)种组合。因此有人推测,每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这样碱基的组合可以达到64(43=64)种。60年代,这种推测已经被科学家们的实验所证实。同时

21、,科学家们还弄清了哪三个碱基决定哪种氨基酸。例如,UUU决定苯丙氨酸,CGU决定精氨酸。遗传学上把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做“密码子”。1967年,科学家们破译了全部密码子(表1)。我们了解生物的遗传物质及其作用原理,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改造生物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现代的作物育种和对遗传疾病的研究,许多是通过研究遗传物质来进行工作的。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诱变育种和遗传工程等新技术,就是设法改变生物的基因,以创造新的品种,使生物更好地供人类利用。复习题一、填充题1基因是_片段,是控制_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它在染色体上呈_性排列,基因的_代表遗传信息。2基因

22、控制的蛋白质合成过程包括_和_两个重要步骤,分别是指_和_的过程。二、填图题用箭头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并注明有关文字。DNA(基因) RNA 蛋白质(性状)三、填表题根据蛋白质合成中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在下面表格的空白处填入相应的字母。二 遗传的基本规律前面我们讲述了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基因,也讲述了基因如何控制性状的表现。现在,我们进一步讲述基因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传递的基本规律。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这是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也就是说,豌豆花(图52)还没有开放的时候,雌蕊的柱头上已经沾上了花粉。所以在自然状态下,它永远是纯种,避免了天然杂交的可能。

23、用这样的材料做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易于分析。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孟德尔经过整整8年(18561864)的不懈努力,在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称为基因)的论点,并揭示出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但是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一直到1900年,孟德尔的发现被三位植物学家在各自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分别予以证实后,才受到重视和公认,遗传学的研究从此很快地发展起来。孟德尔简介 孟德尔(18221884),奥地利人,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原是天主教神父,但从小喜爱自然科学。当时的科学界已经开展起各种动

24、植物的杂交实验,这引起了他的很大兴趣。他利用教堂的一小块菜园,种植了许多种植物,并且进行各种杂交实验,其中,成绩最突出的是豌豆的杂交实验。(一)基因的分离规律豌豆具有一些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例如,茎的高与矮(高茎为1.52.0米,矮茎为0.3米左右);种子的圆滑与皱缩;子叶的黄色与绿色等(彩图九)。像这样,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孟德尔在研究豌豆的遗传性状时,首先他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然后,再对多对相对性状在一起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这种分析方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又一原因。基因的分离规律就是通过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总结出来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

25、验 用纯种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亲本(亲本以P表示),在它们的不同植株之间进行异花传粉(图53)。不论是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还是以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它们杂交得到的全部第一代植株(简称“子一代”,以F1表示)都表现为高茎。让F1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得到的第二代(简称“子二代”,以F2表示),则既有高茎的,又有矮茎的。在F2的1064株中,高茎的为787株,矮茎的为277株,高茎与矮茎在数量上的比是787277,接近于31(图54)。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把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在F2中,一部分个体显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另一部分个体显

26、现出另一个亲本的性状。这种在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孟德尔用具有其他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做杂交实验,也得到上述同样的结果,也就是说,F2显现的两种性状在数量上的比都接近于31(表2)。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第三个原因。在孟德尔以后,有些人用动物和其他植物进行杂交实验,也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不仅如此,在人类的遗传中也可以看到不少具有显隐关系的性状,例如,有耳垂与无耳垂,卷舌与不卷舌,双眼皮与单眼皮等(图55)。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如D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用小

27、写英文字母如d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都是成对地存在着,例如,纯种高茎豌豆的每一个体细胞中都含有成对的高茎基因DD,纯种矮茎豌豆的每一个体细胞中都含有成对的矮茎基因dd。杂交产生的F1的体细胞中,D和d结合成Dd,存在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像这样,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例如,D和d就是等位基因。由于D对d有显性作用,因此F1(Dd)的茎是高的。在F1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进行分离,最终产生了含有基因D和d的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它们之间的比接近于11。雌、雄配子的结合机会是相等的,因此,上述两种雌、雄

28、配子的结合所产生的F2便出现了三种基因组合:DD、Dd和dd,它们之间的比接近于121;而在性状表现上,则接近于3(高)1(矮)(图56)。表现型和基因型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例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有DD和Dd两种,而矮茎豌豆的基因型只有dd一种。在上述实例中,具有基因型DD和dd的植株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这样的个体叫做纯合体。具有基因型Dd的植株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这样的个体叫做杂合体。基因型是生物个体内部的遗传物质结构,因此,生物个体的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决

29、定了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例如,含有显性基因D的豌豆植株(DD、Dd),都表现为高茎,无显性基因D的豌豆植株(dd),则表现为矮茎。由此可见,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从上面所讲的可以知道,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例如,基因型是DD和Dd的豌豆,它们自身都表现为高茎的,但是它们的下一代就有差别:DD的下一代都是高茎的,而Dd的下一代则有分离现象有高茎的,也有矮茎的。环境对生物表现型的影响 对任何生物个体来说,从基因型到表现型,即从遗传的可能性到性状表现的现实性,两者之间都有一个个体发育的过程。在这个发育过程中,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因素基因的控制,也要

30、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观赏植物藏报春,在温度2025的条件下,红色A对白色A为显性。基因型为AA或Aa的藏报春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藏报春开白花。但是,如果把开红花的藏报春移到30的条件下,虽然它的基因型仍为AA或Aa,但新开的花全是白色的。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同一种基因型的生物个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型。因此,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测交 为了验证上述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可以做测交实验。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按照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杂种子一代F1(Dd),一定会产生带有基因D和d的两种配子,并且两者的数目相等;而隐

31、性类型(dd)只能产生一种带有隐性基因d的配子。所以,测交产生的后代应当一半是高茎(Dd)的,一半是矮茎(dd)的,即两种性状的比是11(图57)。孟德尔用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相交,得到的后代共64株,其中高茎的30株,矮茎的34株,即性状分离的比接近11。实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这就是说,测交证实了F1是杂合体;在F1的配子形成时,等位基因分离,各进入一个配子中。基因的分离规律 由上述可知,在杂种的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显性的相对性 在整个生物界,遗传的显性现象虽然是普遍存在的(见下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