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18.87KB ,
资源ID:79711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9711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互联网协议入门知识一.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互联网协议入门知识一.docx

1、互联网协议入门知识一互联网协议入门(一)我们每天使用互联网,你是否想过,它是如何实现的?全世界几十亿台电脑,连接在一起,两两通信。上海的某一块网卡送出信号,洛杉矶的另一块网卡居然就收到了,两者实际上根本不知道对方的物理位置,你不觉得这是很神奇的事情吗?互联网的核心是一系列协议,总称为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Suite)。它们对电脑如何连接和组网,做出了详尽的规定。理解了这些协议,就理解了互联网的原理。下面就是我的学习笔记。因为这些协议实在太复杂、太庞大,我想整理一个简洁的框架,帮助自己从总体上把握它们。为了保证简单易懂,我做了大量的简化,有些地方并不全面和精确,但是应该

2、能够说清楚互联网的原理。=互联网协议入门作者:阮一峰一、概述1. 1 五层模型互联网的实现,分成好几层。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功能,就像建筑物一样,每一层都靠下一层支持。用户接触到的,只是最上面的一层,根本没有感觉到下面的层。要理解互联网,必须从最下层开始,自下而上理解每一层的功能。如何分层有不同的模型,有的模型分七层,有的分四层。我觉得,把互联网分成五层,比较容易解释。如上图所示,最底下的一层叫做实体层(Physical Layer),最上面的一层叫做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中间的三层(自下而上)分别是链接层(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和传输

3、层(Transport Layer)。越下面的层,越靠近硬件;越上面的层,越靠近用户。它们叫什么名字,其实并不重要。只需要知道,互联网分成若干层就可以了。1. 2 层与协议每一层都是为了完成一种功能。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就需要大家都遵守共同的规则。大家都遵守的规则,就叫做协议(protocol)。互联网的每一层,都定义了很多协议。这些协议的总称,就叫做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Suite)。它们是互联网的核心,下面介绍每一层的功能,主要就是介绍每一层的主要协议。二、实体层我们从最底下的一层开始。电脑要组网,第一件事要干什么?当然是先把电脑连起来,可以用光缆、电缆、双绞线、无

4、线电波等方式。这就叫做实体层,它就是把电脑连接起来的物理手段。它主要规定了网络的一些电气特性,作用是负责传送 0 和 1 的电信号。三、链接层3. 1 定义单纯的 0 和 1 没有任何意义,必须规定解读方式:多少个电信号算一组?每个信号位有何意义?这就是链接层的功能,它在实体层的上方,确定了 0 和 1 的分组方式。3. 2 以太网协议早期的时候,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电信号分组方式。逐渐地,一种叫做以太网(Ethernet)的协议,占据了主导地位。以太网规定,一组电信号构成一个数据包,叫做帧(Frame)。每一帧分成两个部分:标头(Head)和数据(Data)。标头包含数据包的一些说明项,比如发

5、送者、接受者、数据类型等等;数据则是数据包的具体内容。标头的长度,固定为 18 字节。数据的长度,最短为 46 字节,最长为 1500 字节。因此,整个帧最短为 64 字节,最长为 1518 字节。如果数据很长,就必须分割成多个帧进行发送。3. 3 MAC 地址上面提到,以太网数据包的标头,包含了发送者和接受者的信息。那么,发送者和接受者是如何标识呢?以太网规定,连入网络的所有设备,都必须具有网卡接口。数据包必须是从一块网卡,传送到另一块网卡。网卡的地址,就是数据包的发送地址和接收地址,这叫做 MAC 地址。每块网卡出厂的时候,都有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MAC 地址,长度是 48 个二进制位,

6、通常用 12 个十六进制数表示。前 6 个十六进制数是厂商编号,后 6 个是该厂商的网卡流水号。有了 MAC 地址,就可以定位网卡和数据包的路径了。3. 4 广播定义地址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更多的步骤。首先,一块网卡怎么会知道另一块网卡的 MAC 地址?回答是有一种 ARP 协议,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留到后面介绍,这里只需要知道,以太网数据包必须知道接收方的 MAC 地址,然后才能发送。其次,就算有了 MAC 地址,系统怎样才能把数据包准确送到接收方?回答是以太网采用了一种很原始的方式,它不是把数据包准确送到接收方,而是向本网络内所有计算机发送,让每台计算机自己判断,是否为接收方。上图中,1

7、号计算机向 2 号计算机发送一个数据包,同一个子网络的 3 号、4号、5号计算机都会收到这个包。它们读取这个包的标头,找到接收方的 MAC 地址,然后与自身的 MAC 地址相比较,如果两者相同,就接受这个包,做进一步处理,否则就丢弃这个包。这种发送方式就叫做广播(broadcasting)。有了数据包的定义、网卡的 MAC 地址、广播的发送方式,链接层就可以在多台计算机之间传送数据了。四、网络层4. 1 网络层的由来以太网协议,依靠 MAC 地址发送数据。理论上,单单依靠 MAC 地址,上海的网卡就可以找到洛杉矶的网卡了,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这样做有一个重大的缺点。以太网采用广播方式发送

8、数据包,所有成员人手一包,不仅效率低,而且局限在发送者所在的子网络。也就是说,如果两台计算机不在同一个子网络,广播是传不过去的。这种设计是合理的,否则互联网上每一台计算机都会收到所有包,那会引起灾难。互联网是无数子网络共同组成的一个巨型网络,很像想象上海和洛杉矶的电脑会在同一个子网络,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找到一种方法,能够区分哪些 MAC 地址属于同一个子网络,哪些不是。如果是同一个子网络,就采用广播方式发送,否则就采用路由方式发送。(路由的意思,就是指如何向不同的子网络分发数据包,这是一个很大的主题,本文不涉及。)遗憾的是,MAC 地址本身无法做到这一点。它只与厂商有关,与所处网络无

9、关。这就导致了网络层的诞生。它的作用是引进一套新的地址,使得我们能够区分不同的计算机是否属于同一个子网络。这套地址就叫做网络地址,简称网址。于是,网络层出现以后,每台计算机有了两种地址,一种是 MAC 地址,另一种是网络地址。两种地址之间没有任何联系,MAC 地址是绑定在网卡上的,网络地址则是管理员分配的,它们只是随机组合在一起。网络地址帮助我们确定计算机所在的子网络,MAC 地址则将数据包送到该子网络中的目标网卡。因此,从逻辑上可以推断,必定是先处理网络地址,然后再处理 MAC 地址。4. 2 IP 协议规定网络地址的协议,叫做 IP 协议。它所定义的地址,就被称为 IP 地址。目前,广泛采

10、用的是 IP 协议第四版,简称 IPv4。这个版本规定,网络地址由 32 个二进制位组成。习惯上,我们用分成四段的十进制数表示 IP 地址,从0.0.0.0一直到 255.255.255.255。互联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都会分配到一个 IP 地址。这个地址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代表网络,后一部分代表主机。比如,IP 地址 172.16.254.1,这是一个 32 位的地址,假定它的网络部分是前 24 位(172.16.254),那么主机部分就是后 8 位(最后的那个1)。处于同一个子网络的电脑,它们 IP 地址的网络部分必定是相同的,也就是说 172.16.254.2 应该与 172.16.2

11、54.1 处在同一个子网络。但是,问题在于单单从 IP 地址,我们无法判断网络部分。还是以 172.16.254.1 为例,它的网络部分,到底是前 24 位,还是前 16 位,甚至前 28 位,从 IP 地址上是看不出来的。那么,怎样才能从 IP 地址,判断两台计算机是否属于同一个子网络呢?这就要用到另一个参数子网掩码(subnet mask)。所谓子网掩码,就是表示子网络特征的一个参数。它在形式上等同于 IP 地址,也是一个 32 位二进制数字,它的网络部分全部为1,主机部分全部为0。比如,IP 地址 172.16.254.1,如果已知网络部分是前 24 位,主机部分是后 8 位,那么子网络

12、掩码就是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写成十进制就是 255.255.255.0。知道子网掩码,我们就能判断,任意两个 IP 地址是否处在同一个子网络。方法是将两个 IP 地址与子网掩码分别进行 AND 运算(两个数位都为1,运算结果为1,否则为0),然后比较结果是否相同,如果是的话,就表明它们在同一个子网络中,否则就不是。比如,已知 IP 地址 172.16.254.1 和 172.16.254.233 的子网掩码都是 255.255.255.0,请问它们是否在同一个子网络?两者与子网掩码分别进行 AND 运算,结果都是 172.16.254.0,

13、因此它们在同一个子网络。总结一下,IP 协议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为每一台计算机分配 IP 地址,另一个是确定哪些地址在同一个子网络。4. 3 IP 数据包根据 IP 协议发送的数据,就叫做 IP 数据包。不难想象,其中必定包括 IP 地址信息。但是前面说过,以太网数据包只包含 MAC 地址,并没有 IP 地址的栏位。那么是否需要修改数据定义,再添加一个栏位呢?回答是不需要,我们可以把 IP 数据包直接放进以太网数据包的数据部分,因此完全不用修改以太网的规格。这就是互联网分层结构的好处:上层的变动完全不涉及下层的结构。具体来说,IP 数据包也分为标头和数据两个部分。标头部分主要包括版本、长度

14、、IP 地址等信息,数据部分则是 IP 数据包的具体内容。它放进以太网数据包后,以太网数据包就变成了下面这样。IP 数据包的标头部分的长度为 20 到 60 字节,整个数据包的总长度最大为 65,535字节。因此,理论上,一个 IP 数据包的数据部分,最长为 65,515字节。前面说过,以太网数据包的数据部分,最长只有 1500 字节。因此,如果 IP 数据包超过了 1500 字节,它就需要分割成几个以太网数据包,分开发送了。4. 4 ARP 协议关于网络层,还有最后一点需要说明。因为 IP 数据包是放在以太网数据包里发送的,所以我们必须同时知道两个地址,一个是对方的 MAC 地址,另一个是对

15、方的 IP 地址。通常情况下,对方的 IP 地址是已知的(后文会解释),但是我们不知道它的 MAC 地址。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机制,能够从 IP 地址得到 MAC 地址。这里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果两台主机不在同一个子网络,那么事实上没有办法得到对方的 MAC 地址,只能把数据包传送到两个子网络连接处的网关(gateway),让网关去处理。第二种情况,如果两台主机在同一个子网络,那么我们可以用 ARP 协议,得到对方的 MAC 地址。ARP 协议也是发出一个数据包(包含在以太网数据包中),其中包含它所要查询主机的 IP 地址,在对方的 MAC 地址这一栏,填的是 FF:FF:FF:F

16、F:FF:FF,表示这是一个广播地址。它所在子网络的每一台主机,都会收到这个数据包,从中取出 IP 地址,与自身的 IP 地址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同,都做出回复,向对方报告自己的 MAC 地址,否则就丢弃这个包。总之,有了 ARP 协议之后,我们就可以得到同一个子网络内的主机 MAC 地址,可以把数据包发送到任意一台主机之上了。五、传输层5. 1 传输层的由来有了 MAC 地址和 IP 地址,我们已经可以在互联网上任意两台主机上建立通信。接下来的问题是,同一台主机上有许多程序都需要用到网络,比如,你一边浏览网页,一边与朋友在线聊天。当一个数据包从互联网上发来的时候,你怎么知道,它是表示网页的内

17、容,还是表示在线聊天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还需要一个参数,表示这个数据包到底供哪个程序(进程)使用。这个参数就叫做端口(port),它其实是每一个使用网卡的程序的编号。每个数据包都发到主机的特定端口,所以不同的程序就能取到自己所需要的数据。端口是 0 到 65535 之间的一个整数,正好 16 个二进制位。0到 1023 的端口被系统占用,用户只能选用大于 1023 的端口。不管是浏览网页还是在线聊天,应用程序会随机选用一个端口,然后与服务器的相应端口联系。传输层的功能,就是建立端口到端口的通信。相比之下,网络层的功能是建立主机到主机的通信。只要确定主机和端口,我们就能实现程序之间的交流。因此

18、,Unix 系统就把主机+端口,叫做套接字(socket)。有了它,就可以进行网络应用程序开发了。5. 2 UDP 协议现在,我们必须在数据包中加入端口信息,这就需要新的协议。最简单的实现叫做 UDP 协议,它的格式几乎就是在数据前面,加上端口号。UDP 数据包,也是由标头和数据两部分组成。标头部分主要定义了发出端口和接收端口,数据部分就是具体的内容。然后,把整个 UDP 数据包放入 IP 数据包的数据部分,而前面说过,IP 数据包又是放在以太网数据包之中的,所以整个以太网数据包现在变成了下面这样:UDP 数据包非常简单,标头部分一共只有 8 个字节,总长度不超过 65,535字节,正好放进一

19、个 IP 数据包。5. 3 TCP 协议UDP 协议的优点是比较简单,容易实现,但是缺点是可靠性较差,一旦数据包发出,无法知道对方是否收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网络可靠性,TCP 协议就诞生了。这个协议非常复杂,但可以近似认为,它就是有确认机制的 UDP 协议,每发出一个数据包都要求确认。如果有一个数据包遗失,就收不到确认,发出方就知道有必要重发这个数据包了。因此,TCP 协议能够确保数据不会遗失。它的缺点是过程复杂、实现困难、消耗较多的资源。TCP 数据包和 UDP 数据包一样,都是内嵌在 IP 数据包的数据部分。TCP 数据包没有长度限制,理论上可以无限长,但是为了保证网络的效率,通常

20、TCP 数据包的长度不会超过 IP 数据包的长度,以确保单个 TCP 数据包不必再分割。六、应用层应用程序收到传输层的数据,接下来就要进行解读。由于互联网是开放架构,数据来源五花八门,必须事先规定好格式,否则根本无法解读。应用层的作用,就是规定应用程序的数据格式。举例来说,TCP 协议可以为各种各样的程序传递数据,比如 Email、WWW、FTP 等等。那么,必须有不同协议规定电子邮件、网页、FTP 数据的格式,这些应用程序协议就构成了应用层。这是最高的一层,直接面对用户。它的数据就放在 TCP 数据包的数据部分。因此,现在的以太网的数据包就变成下面这样。至此,整个互联网的五层结构,自下而上全部讲完了。这是从系统的角度,解释互联网是如何构成的。下一次,我反过来,从用户的角度,自上而下看看这个结构是如何发挥作用,完成一次网络数据交换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