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8.21KB ,
资源ID:79667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9667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离骚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离骚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1、离骚教学设计一等奖离骚教学设计一等奖2015-12-18 16:35 13435 次共3课时5 离骚 高中语文 人教 2003 课标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能力目标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

2、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2 重点难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2、品味、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感受浪漫主义特色。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3 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评论 (0) 学时重点1、了解有关文学知识; 2、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3 、诵读诗歌,把握生字词,把握骚体诗的节奏,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评论 (0) 学时难点3、诵读诗歌,把握生字词,把握骚体诗的节奏,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一

3、、了解背景及文学知识,整体诵读诗歌由“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句导入课题活动 2【讲授】二、屈原及相关文学知识简介1屈原(约公元前 340 约前 278 ),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他一生的活动主要在楚怀王和楚襄王时期。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爱国诗人。1953 年,他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作为政治家的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诬陷,被楚怀王疏远,又被顷襄王放逐。屈原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顷襄王

4、21 年 (前 278) ,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作为大诗人的屈原, 他的诗歌标志着中国诗歌由集体歌唱进入到个人独创。代表作有 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这些作品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罪恶行径,表现了自己进步的政治主张,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坚贞不屈的精神。2关于楚辞“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亦称“楚辞体”。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用“骚”指代楚辞的,故称“骚体诗”。楚辞发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

5、。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助语势,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创新和解放。楚辞: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等人诗歌的一本诗歌总集。3.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全诗 372 句,分 93 节,共 2464 字。活动 3【活动】三、整体诵读诗歌1、放录音: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kuzhu ch ch j g umi

6、n修姱谣诼侘 傺岌岌攘诟偭规矩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2、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价。( 1 )指正生字的读音。( 2 )诗句节奏指导骚体诗的节奏要复杂一些,但仍有规律可循,这就是每个诗句都可以分成两半,中间用虚词连接,前一半占两拍,后一半看起来似乎只有一拍,但加上延长音或停顿,其实也是两拍。所以,它的基本句式是:X X X 虚词 X X (空拍或加语尾助词),一般一句是三四个节拍。下面试从课文中举几个例子,虚词皆加括号。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 音乐性很强, 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

7、奏。 诵读时,上分句末字 “兮” ,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反复练习,直至口熟。3 、小组合作讨论,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引导学生交流后明确:第一部分第 1 节主要是说他因进谏而遭贬黜,接着就说到朝中小人如何诬蔑他,而君王却执迷不悟,由此他想到当时政治上的坏风气:投机取巧,不顾公理,造谣中伤,产生了孤独感。但他决不同流合污,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终于得出“伏清白以死直”的结论,这种精神是极为感人的。活动 4【讲授】四、总结本堂课学习内容课文节选比较集中地表现出屈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要善于“移情”,学习屈原追求理想、保持节操、九死未悔、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喜爱表现爱国情怀的

8、诗句,并产生共鸣。课外阅读离骚的其他部分以及读本中的涉江、国殇,你会情不自禁地受他感染。活动 5【作业】五、课后安排课后安排1、结合注释疏通诗歌第一段的意思。2、诗人讴歌、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找出诗句,并稍加阐述)3、你最喜爱哪些诗句?在这些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对你有什么启示?3.2 第二学时 评论 (0) 教学目标:诵读诗歌第一段,结合注释理解。 评论 (0)学时重点:掌握重点古汉语知识, 体会作者的情感评论 (0)学时难点: 一些比喻类诗句的理解。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一、教师设置疑问引入课题。读了课文,了解背景以后,你认为屈原被贬的原因有哪些?活动 2【活动】二、鉴赏诗歌第

9、一段1、诵读理解:( 1 )学生齐诵,教师评价。( 2 )学生自读,结合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教师补充注释民生:游国恩离骚纂义:“民生即人生。”人生是泛指,应包括屈原自己。浩荡:原形容水大貌,引申为放纵自恣,反复无常,不知深思熟虑。民心:人心。楚辞中“民”多指“人”,此处的意思是“别人心情”,也即是诗人屈原的心情。糅:这里指性质相反的两个事物揉合在一起。教师重点强调必须掌握的实词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替:废弃。(王朝兴替)申:申斥、申述,加上罪名。(三令五申)嫉 j:忌妒。(嫉贤妒能)溘 k :突然,忽然。(溘然长逝)不群:卓尔不群。方圆:方枘圆凿,也说圆

10、凿方枘。相安:相处,相容。(相安无事)尤 y u :罪过,过失。(以儆效尤);责难,怨恨(怨天尤人)疑难词句提示:众女嫉余之蛾眉兮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喻指高尚德行。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忳郁邑侘傺兮 忳,忧闷。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侘傺,失意的样子。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圆”。活动 3【活动】鉴赏诗歌第一段2、讨论交流一。(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诗歌内容,梳理诗歌思路。( 2 )小组交流发言。( 3 )总结明确:第一部分第 1 层主要是说他因进谏而遭贬黜,第二层说到朝中小人如何诬蔑他,而君王却执迷不悟,由此他想到当时政治上的坏风气:投机取巧,不顾公理,造谣中伤,产生

11、了孤独感;第三层说他决不同流合污,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最后明确态度 “伏清白以死直”,追随古圣人的理想。这种精神是极为感人的。这就是司马迁所称道的“正道直行”。3、讨论交流二:( 1 )找出本段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 2 )交流后明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内心苦闷,忧国忧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追求美德,至死不改。“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愿献身正道。活动 4【讲授】三、课堂总结诗歌第一段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原因(洁身自好,小人诽谤,君王昏庸),第二段表现“九死未悔”

12、的坚定节操。活动 5【作业】四、课后安排1、诵读诗歌,并默写第一段中直抒胸臆的诗句。2、结合注释疏通第二段。3.3 第三学时 评论 (0)教学目标:诵读理解诗歌第二部分。评论 (0)学时重点:古汉语知识、诗人情感、 评论 (0)学时难点:诗歌的艺术手法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设置疑问引入课题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屈原是怎样做出选择的?活动 2【活动】二、鉴赏第二段1、诵读理解( 1 )齐诵( 2 )学生自读,结合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 3 )重点字词强调与提示岌岌 j:山势高耸的样子。(岌岌可危)陆离:修长的样子,也形容色彩繁杂的样子。(光怪陆离)昭 zh

13、 o :明白(明洁),(以己昏昏,岂能使人昭昭)游目:放眼远眺。(游目骋怀)弥彰:更加明显。(欲盖弥彰)惩 ch ng :挫败。(惩恶扬善)步余马于兰皋兮步,缓行。使动用法。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不吾知其亦已兮 宾语前置 “不知吾”高余冠长余佩 高、长,用作动词。唯昭质其犹未亏 “ 唯犹”,唯独(只有)还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4 )疑难问题质疑探究活动 3【活动】鉴赏第二段2、梳理诗歌层次内容。学生交流后明确:第二部分通过自省,肯定了自己的美好品质及政治主张“苟余情其信芳”,“唯昭质其犹未亏”,信念更加坚定,为了寻求理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伟大的浪漫主义

14、诗人屈原的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自我完善;坚持真理,献身理想;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情感无不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为光明自由幸福而斗争。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活动 4【活动】鉴赏第二段3、找出本段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修身洁行,不管别人怎么看。“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以“好修”为乐,至死不变。活动 5【活动】三、探究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1、讨论:离骚虽以抒情为主,也不乏生动的比喻及对偶,从文中找出一二处并谈谈这些诗句对营造意境的作用。应该说,本文所用比喻及对偶较多。如

15、:“既替余以蕙镶兮, 又申之以揽茝” ,运用了对偶及比喻, 通过这组对偶句描述了政敌对他的诽滂、诬陷,不仅揭示了政敌的卑劣,也表现了自己的坚贞;任凭他们“既替”“又申”;作者还将自己的品德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物化为可见的“蕙、茝”这样香气四溢的植物,让读者了解他的美德,使诗人的形象生动具体,营造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又如“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这些比喻及对偶的诗句,意境多么明净、馨香,跟现实的黑暗、污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它使我们看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追求。正是这样的喜爱和追求,使他终生保持了“泥而不滓”的品质,

16、世世代代为人民所景仰。2 、讨论:有人认为直接抒情的诗句,只有“意”而无“境”,你是怎么认为的?请找出一二句直接抒情的诗句,谈谈你的看法。应该说这种认为是不够正确的,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吾不忍为此态也”等,这些诗句决非有“意”无“境”,因为诗人的情意是在楚国当时的特殊背景下产生出来的,透过它们可以返照出楚国朝政昏暗、群小盘踞要津和人民生活艰难的情状,同时诗人保持高尚节操,献身理想的崇高形象凸现纸面,栩栩如生。意境深邃,撼人心魄。3、讨论: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段来增强韵律感、音乐性?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兮”字是语助词,没有

17、实在意义。用在上下句中间,增加了停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大量使用对偶句。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及叠音词。如“郁邑” “ 侘 傺” “陆离”是双声词, “岌岌” “菲菲”是叠音词。4、诗歌是如何运用比兴手法的,结合有关诗句加以说明。“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本意是神仙,此指君王。“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蛾眉”比拟自己的美德。以“众女”肆意造谣中伤比拟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比拟诗人,“鸟”比拟周围群小。“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以衣服

18、佩饰比拟诗人的美德。“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比拟诗人品德高洁。5、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情感的?有人说他这是一种“宗国”思想,你同意吗?明确:观点一:同意。屈原的爱国思想其实是一种“爱君”思想。战国后期的“合纵”“连横”之争,是中国内部的矛盾斗争,因为它们都是周王朝的诸侯国,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强大,他们都取代周天子而王天下,屈原力主联齐抗秦的“合纵”策略,一是为保卫楚的独立,二是进而实现楚“王”天下的企图,这只能说是为争夺全中国领导权而进行的内部斗争,并非是抵御外国的侵略,像他在作品中所说的“帝高阳之苗裔兮”就带有明显的血统夸耀。“来吾道夫先路”“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

19、踵武”,则是一种出于“家天下”感情和宗国观念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屈原的种种努力,客观地说,这的是楚王的统治,我们不必人为地拔高理解他。观点二:不同意否认屈原的爱国意识。上种观点是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去看待的。我们现在之于屈原的时代,相距上千年,我们不能苛求那个时代的屈原像我们今天这样考虑问题。施行政策,具有和我们一样的思维、观点以及胸怀世界的气度,那个时代的屈原,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人民的生活,忧心哪焚,奔走呼号,这不就是爱国的表现还能是什么?在他的心中,楚国就是他的祖国,楚国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我们能非议他的爱国精神吗?对屈原的评价应该分两个方面:作为一位诗人,屈原是成功的;但是,作为一位政治

20、家,他是失败的。屈原的失败就在于他把自己的命运与楚国的国运紧密的联结起来。他爱楚国,是爱的那么的深沉和执着。他深深地爱着楚国的文化,这一点造就了他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深深地迷恋着楚国的腐朽的、没落的政坛,这一点铸成了他只能是一位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从而他的国家的毁灭,连带了他政治信仰上也彻底的毁灭。6、讨论:屈原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观点: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

21、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观点: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 他自感面君无望, 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7、读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明确: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活动 6【作业】四、课文总结与课后安排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读了课文你能否概括“楚辞”的体裁特点?它与诗经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22、?2、反复诵读,背诵并默写名句。5 离骚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5 离骚1 第一学时 学时重点1、了解有关文学知识; 2、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3 、诵读诗歌,把握生字词,把握骚体诗的节奏,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学时难点3、诵读诗歌,把握生字词,把握骚体诗的节奏,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一、了解背景及文学知识,整体诵读诗歌由“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句导入课题活动 2【讲授】二、屈原及相关文学知识简介1屈原(约公元前 340 约前 278 ),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他一生的活动主要在楚怀王和楚襄王时期。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爱国诗人。1953 年,

23、他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作为政治家的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诬陷,被楚怀王疏远,又被顷襄王放逐。屈原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顷襄王 21 年 (前 278) ,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作为大诗人的屈原, 他的诗歌标志着中国诗歌由集体歌唱进入到个人独创。 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这些作品揭露了统治

24、集团的腐朽和罪恶行径,表现了自己进步的政治主张,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坚贞不屈的精神。2关于楚辞“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亦称“楚辞体”。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用“骚”指代楚辞的,故称“骚体诗”。楚辞发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助语势,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创新和解放。楚辞: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等人诗歌的一本诗歌总集。3.离骚是屈原

25、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全诗 372 句,分 93 节,共 2464 字。活动 3【活动】三、整体诵读诗歌1、放录音: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kuzhu ch ch j g umi n修姱谣诼侘 傺岌岌攘诟偭规矩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2、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价。( 1 )指正生字的读音。( 2 )诗句节奏指导骚体诗的节奏要复杂一些,但仍有规律可循,这就是每个诗句都可以分成两半,中间用虚词连接,前一半占两拍,后一半看起来似乎只有一拍,但加上延长

26、音或停顿,其实也是两拍。所以,它的基本句式是:X X X 虚词 X X (空拍或加语尾助词),一般一句是三四个节拍。下面试从课文中举几个例子,虚词皆加括号。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 音乐性很强, 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 诵读时,上分句末字 “兮” ,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反复练习,直至口熟。3 、小组合作讨论,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引导学生交流后明确:第一部分第 1 节主要是说他因进谏而遭贬黜,接着就说到朝中小人如何诬蔑他,而君王却执迷不悟,由此他想到当时政治上的坏风气:投机取巧,不

27、顾公理,造谣中伤,产生了孤独感。但他决不同流合污,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终于得出“伏清白以死直”的结论,这种精神是极为感人的。活动 4【讲授】四、总结本堂课学习内容课文节选比较集中地表现出屈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要善于“移情”,学习屈原追求理想、保持节操、九死未悔、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喜爱表现爱国情怀的诗句,并产生共鸣。课外阅读离骚的其他部分以及读本中的涉江、国殇,你会情不自禁地受他感染。活动 5【作业】五、课后安排课后安排1、结合注释疏通诗歌第一段的意思。2、诗人讴歌、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找出诗句,并稍加阐述)3、你最喜爱哪些诗句?在这些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对你有什么启示?4.

28、以屈原的显赫出身和他的才干, 他在那样的压迫和围攻下可以另有所图,就如现代社会常说的“人才流动”,况且在他的时代,苏秦、张仪、吴起、韩非等等,都是在离开故土之后有所作为的,成为“名人”的,屈原用得着那样的执着?请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他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高洁的志向和高尚的人格尊严,在漫长的专制的时代,如果没有屈原这类人物,中国的历史将更加黑暗。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情感的?观点一:屈原的爱国思想其实是一种 “爱君” 思想。战国后期的 “合纵”“连横”之争,是中国内部的矛盾斗争,因为它们都是周王朝的诸侯国,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强大,他们都取代周天子而王天下,屈原力主联齐抗秦的“合纵”策略,一是为保卫楚的独

29、立,二是进而实现楚“王”天下的企图,这只能说是为争夺全中国领导权而进行的内部斗争, 并非是抵御外国的侵略,像他在作品中所说的“帝高阳之苗裔兮”就带有明显的血统夸耀。“来吾道夫先路”“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则是一种出于“家天下”感情和宗国观念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屈原的种种努力,客观地说,为的是楚王的统治,我们不必人为地拔高理解他。观点二:不同意否认屈原的爱国意识。上种观点是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去看待的。我们现在之于屈原的时代, 相距上千年, 我们不能苛求那个时代的屈原像我们今天这样考虑问题。 施行政策,具有和我们一样的思维、 观点以及胸怀世界的气度,那个时代的屈原,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人民的生活,忧心哪焚,奔走呼号,这不就是爱国的表现还能是什么?在他的心中, 楚国就是他的祖国, 楚国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我们能非议他的爱国精神吗?(三) 总结:1.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 节选部分,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2. 面对屈原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可在班内展开辩论,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 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