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2.45KB ,
资源ID:79639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9639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18讲阅读教学目标.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8讲阅读教学目标.docx

1、第18讲阅读教学目标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专业班级 初等教育班授课教师张宝凝授课类型理论学 时2授课题目 (章节)第18讲 阅读教学的意义与目标 目的与要求1.了解阅读教学的意义。2.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3.把握阅读教学的要点。重点与难点重点:阅读教学的几个要点。难点:五步读书法的操作运用。方法与手段 对话式教学、合作式教学,将讲授与讨论结合,教学案例分析与理论探讨结合,力求在宽松愉悦的探究氛围中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王守恒主编)主要参考书:现代教育思想走进新课程语文教学心理学语文学习论语文教学情境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天才

2、的制造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教 案 续 页教 学 内 容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第18讲 阅读教学的意义与目标第一课时 阅读教学的概念和要点(课时目标 把握阅读教学的概念,探讨阅读教学的要点)一、阅读教学的概念 1、阅读: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广义上说,读书、阅报、读通知、看图纸,甚至看图像,都是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狭义上说,专指阅读书刊报章的文字。在语文教学中,则特指阅读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和课外读物。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现代的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读者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2、阅读教学:是指重点培养

3、学生阅读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教学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与重心,在各类语文教学活动中处于首要地位,所以,探索最佳途径,大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语文教学的关键。二、阅读教学的要点:1重视朗读与感悟。(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现场指导)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能以教师的

4、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这句话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课文的内容、层次、感情、语言特点、重点词句、精彩片段,进行符号批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让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使思想得到启迪,灵魂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2.重视质疑与探究案例讨论:听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老师问同学:“树上有10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这是一个传统的脑筋急转弯题目,不够聪明的人会老老实实地回答还剩9只”,聪明人会回答一只不剩。”但是有个孩子却是这样反应的:他反问:“是无声手枪吗?”/ “不是。”/ “枪声有多大?”/ “80分贝至100分贝。”/“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

5、/“是。”/“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不犯。”/“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没有。”/“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没有。”/“边上还有没有其它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它的鸟?”/“没有。”/“有没有残疾的或饿得飞不动的鸟?”/“没有。”/“算不算怀孕肚子里的小鸟?”/“不算。”“打鸟的人眼有没有花?保证是10只?”/“没有花,就10只。”老师已经满头是汗,但那个孩子还在继续问:“有没有傻得不怕死的?”/“都怕死。”/“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不会。”“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

6、“完全可以。”“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学生满怀信心地说,“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不剩。”这位学生的话还没说完,习惯于标准答案的老师已经晕倒了!从这个看似笑话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思想在没有禁锢、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是多么自由奔放、充满生命的活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都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

7、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让学生质疑,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3.重视体验与练笔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体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行为、认知和情感的整体参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那种内在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亲历、体认和验证,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作用。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 阅读教学是学生心灵的对

8、话,重在以情激情,情动而辞发。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吸收文本中语言与精神营养的同时,富有灵性的奇思妙想就会即时产生。这种情况下,结合写的训练会让学生更深理解课文,提高智慧,在丰富和发展语言的同时,提升精神生活。 4.重视对话与交流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读者的阅读,正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

9、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阅读包括两方面的信息加工:外界输入的视觉信息(字词、文章)、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这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体现得尤其突出。现代对话理论已被许多国家的教育家认同,并吸收到政府制定的母语教育有关文件中。 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第二课时 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目标(课时目标 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把握阅读教学的意义)三、阅读教学的意义(一)学习积累语言,形成良好语感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

10、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的能力具备了相当的水平,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为一接触语言文字,即产生正确的全方位的丰富的直感:在阅读时,不仅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而语感能力差的,接触语言文字时,在运用惯常的分析理解手段之前,仅能领略其所承载内涵的一鳞半爪,甚或曲解其意。举例来说,会读古诗的人,一见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立即会在眼前浮现出粉墙上挑着红花的杏枝、园内姹紫嫣红的春色,还有诗人驻足抬眼的神态,迅速感受到诗人欣喜的心情和爱春惜春的感

11、情,进而获得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除此之外,更开能由“红杏出墙”生发“幽香浮动”、“临风摇曳”等等诸多联想。换了一个很少接触古诗的普通小学生,一下子是感悟不出那么多的。若单让他自己去读,则诗中的许多意蕴都会被浪费掉,至多剩下一个文字的外壳。社会已发展到当代,承载传播信息重任的语言文字材料早已无法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了,任何一个人,穷其毕生精力,也只能揽取其中之一粟。语感强的人,获取信息的效率高,他所揽取的“一粟”也相对要大一点,在竞争中所拥有的素质资本当然也就充足一些。时代要求人们,必须具备高度的语感水平。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

12、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语感的突出特征是快速感受,将复杂的心理感悟浓缩于一瞬间,颇类似于高集成电路,从表面看已消失了条分缕析的中间步骤。但语感并不是不可捉摸的虚无飘渺的东西,也不是天生的资质,与其他语文能力一样,是靠长期反复实践得来的。任其自然,在长期接触语言材料的过程中潜移默化,语感也会提高;而有意识地加强科学的训练,能促使语感的进一步形成。虽然语感的发生十分迅速,有时几乎与视觉、听觉同步,即一听到、看到就能对语言文字产生多层次的感受,但总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比如读到一个写景的妙句,总须先感知字面信息,看到字、组成词、连成句,知其所言;再由独有的词的组合,追溯内在联系

13、,发觉潜藏的信息;然后由词的音韵、节律体味句子的气势,有词句表达的意象,在心理描摹出其形色状态,领悟其意境情感,如睹形色、如闻声音、如知味滋,方得窥其妙也。这是就某一次语感实践的心理历程而言,其中或有交错,大体如此。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对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深入的学习和探究,以及将这种学习方法向课外读物的阅读延伸,不但会学习积累规范的语言,而且会逐步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有效地强化语感。(二)训练阅读技术,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技术指的是学生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中所内化的方法和手段,如朗读、默读、浏览;联想、感悟、提高;分析、归纳、综合;记忆、探究、批评等。这些东西成为了习惯行为以后就行成了技能。学

14、生获取知识主要来自阅读,一个人其备了阅读能力,就可以凭借它选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吸取前人研究成果,从而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因此,人们把阅读能力比作一把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跨进新的世纪,社会经济已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阶段发展到后工业经济阶段,也即信息知识经济阶段。教育管理也相应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再向管理转化,迅速由继承式教育、发展式教育,向创造性教育转化。现在,我们已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知识总量迅速扩大,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学科门类已达6000多种,全世界每天申请的专利达4000项,刊发的论文达8000份。如果我们的语

15、文教学不与时俱进,没有必要的阅读总量和阅读能力,新一代必将不能适应新世纪快节奏、高效率的潮流。在我们大家还在感叹现在高中生课桌上几十公分厚长的书堆时,我们的社会已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迫切要求广大语文教师为学生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提速”。美国的小学生都能从图书馆抱一摞书回来搞“研究”,我们的阅读不能与时俱进了。(三)丰富文化知识,促进智力发展语言文字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主要的文化载体。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精髓,了解前人的智慧,开阔自己的视野,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自己的智力水平,提高自身的创造力,提升自己的生存质量。(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品位阅读有助于健康个性、

16、健全人格的发展与培养。俄罗斯著名思想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我们会成为木匠,会成为钳工,会成为工厂主,但会不会成为一个人还是个问题!”,不管是主张“人之初,性本善”或“人之初,性本恶”的中国的古圣先贤,还是奉行“知识就是力量”的西方的学士哲人,无不把培养高尚的人性作为教育的最低标准。他们认为,只有当人具备了高尚的人性并将其时刻实践于自己真诚的行动之后,知识才能成为人创造而不是毁灭美好世界的力量。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指出:“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人着想的。如果人不能给人以幸福,那么任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会给人带来幸福。”阅读是“丰富精神世界的源泉”。阅读是个体行为,是读者与作者双边活动

17、行为。作者通过作品向读者倾诉他对人生、自然、社会的看法认识,读者通过阅读结合自身经验便能能动地对此加以评析或再创作。从而把存在于作品中的外在语言、外在情感因素内化为阅读者的内在语言和情感,从而享受到丰富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在这个内化的过程当中,个体活动能力也即阅读能力起很大作用,而我们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要依赖于我们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只有高质量地做好阅读教学工作,重视学生的个性铸塑和情感培养,使其个性更鲜明、感情更丰富、思想更深刻、人格更健全,才能真正完成新大纲中规定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养成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

18、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的教学目的。四、阅读教学的目标(一)小学阅读教学的目标(一)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

19、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第二学段(34年级)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

20、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

21、6年级)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

22、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三、阅读教学目标的特点1.注重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小学生处于学龄初期,该年龄期的学生一般说来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学会阅读,他们在认识中的特点,表现在感知上有较强的情感性。有插图的书,

23、教师的描绘性语言,都能很快引起他们的反应。他们最先识记的并不是最本质的东西,而是对他们产生最深刻印象的东西。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逐渐形成一些正确的社会情感(如爱国、崇尚勇敢、乐于助人等),并以此来评价作品、评价人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最为活跃的因素,要产生这种内驱力,首先是需要;其次是满足;第三是入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有关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在师生共同活动中让学生阐发自己的观点,使他们获得满足之后的快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谈不上自觉学习,更谈不上阅读能力的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实际上是一个整体

24、,它由许多具体的习惯组成。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从一个个具体的阅读习惯做起。主要是:(1)明确阅读目的。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明确目的实在是阅读的第一要事。目的明确了,不仅给阅读增强了动力,也给计划的制定、读物的选择、方法的选定等一系列问题找到了根据,找到了出发点。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必将大大有利于阅读效率的提高。(2)精选读物。阅读研究专家波瓦尔宁在其应当怎样读书中特别制定了“自学者选书守则”,共有以下五种:1读得少些,但要好些;2读必读之书,即使没有兴趣的也要读;3读能够找到的最好的书;4读不容易的和不太

25、难的书;5按照一定的阅读计划读。这样读书,就不会因胡乱泛览而浪费精力,也不会因为读了不必读的书而耗费时间,更不会读那些坏书而使身心受损。(3)按计划读书。漫无边际地胡乱阅读,终其一生也很难有所建树,甚至会在漫无际涯的书海中搁浅、翻船。恩格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计划地读书简直是荒唐。”因此,应养成阅读必有计划、阅读必照计划的好习惯。(4)合理利用时间。一要坚持计划使用时间,二要严格检查用时情况,发现问题马上纠正。长期坚持,自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5)读写结合。读写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是古今中外许多学有成就者的共同经验。读前,笔和笔记本与读物同时到位;读时,笔与阅读同行,该画的画,该

26、抄的抄,该记的记;读后,要检查写笔记的情况,未写的要补上。久而久之,读写结合的习惯便自然形成。(6)读思结合。阅读的核心是思维,波瓦尔宁把思维和想像的懒惰视为“阅读的最凶恶的敌人”,并号召与之做“毫不松懈”的斗争。要养成读思结合的习惯,就要坚持阅读时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要边读边思,多方质疑。读完之后,要掩卷而思,看究竟有何心得和体会。(7)灵活运用不同阅读方法。英国学者阿普斯在学习与技法中指出;“学生和其他读者所具有的普遍错误之一,就是他们都以同一种阅读方法去阅读不同的资料。”为了养成灵活运用不同阅读方法的良好习惯,阅读前在想“为什么读”的同时,也要想一想“怎样读”、“采取何种恰当的方法读”

27、这个问题。(8)善于使用工具书。工具书是读者的无声老师,是随时可以咨询的顾问,是解疑释难的好帮手。阅读前,一定要把工具书置于身边;阅读时,遇有疑难,就要翻查,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养成好习惯。(9)虚心求师问友。古今成大学问者,无不虚心求师问友。师友间互相交流,切磋琢磨,就可产生群体互补效应。英国科学家卡罗尔在科学漫步中讲到:“如果可能,找个和你一起读书的好友,和他一起讨论书中疑难之处。讨论常是潜移默化地解决难题的最佳方案。”(10)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既是前人成功的经验,又合于现代科学理论。在知识将要遗忘而未遗忘之前安排一次温习,记忆就会保持长久。此种温习安排数次,必将一次深入一次,次次有

28、新意,大大有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的加深,并且在不断的反复温习中养成良好的温故知新的习惯。上述十种习惯在阅读中起关键作用,一旦这些阅读习惯得以养成,一个人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基本上养成了。对于小学生而言,主要是培养他们(1).用普通话朗读的习惯;(2).良好的默读习惯;(3).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4).积累语言的习惯;(5).使用工具书的习惯;(6).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7).爱护读书的习惯;(8)课外阅读的习惯;(9)阅读卫生的习惯。2.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语感以前讲过,略)现代课程论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明确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教育要为大众提供必需的语言、知识、价值观的课程

29、,给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机会,所以非常强调课程对未来公民的适用性。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首先当然应该是语言积累,是对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积累。这些积累是一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不具备就谈不上有发展机会。这意味着学生通过语文课程,要达到一定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水平。具体来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言积累的基本理念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识字和写字,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等,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二是语言运用规律的积累。口语交际、阅读、习作,都有自己的规律。了解这些语言规律是语言发展的内核。三是规范语言的积累,如教材

30、文本的学习、记诵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等。学生通过规范语言的学习,不仅可以陶冶性情,提高认识,更重要的是为语言发展获得了借鉴。语言积累不止是对语言博闻强识,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理解、感悟、鉴赏是积累的基本条件,从理解到记忆,积累往往需要循环往复多次,不是一次完成的。一要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强化熟读背诵儿童时期是语言积累的最佳期,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提高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1、多读、多背历来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苏轼也说过:“腹有诗书气自豪。”可见,读和背就是一种积累,于人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二要在博览中积累语言,抓好课外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要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属于创造性读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和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教师要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三要从写作中积累语言,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学生的语言运用频率不断加大,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过程。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3.注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