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9.90KB ,
资源ID:79626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9626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要点及参考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要点及参考答案.docx

1、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要点及参考答案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要点及参考答案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 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 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3、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阔的视野上 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 方法,形成理论体系。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 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研究文学历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著重研究文学发 展的过程,总结文学发展的规律,其中包括阐述各种文学内容、文学形式 、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产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 思考问题: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 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 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 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 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 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

3、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 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 要经过阅读、 鉴赏、 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 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 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1 划分依据是: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生产作品价值 生成文学消费。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 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

4、、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 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能够同中国的生动的实际相结合。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 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 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 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 20 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联系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善于借鉴新科学的研究成果,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建设新的文学理论。 思考问题 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 答: 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

5、活动, 并建立了 “文 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 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 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 术的反映。 艺术生产论:文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 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 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 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 过程。 文学

6、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 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 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又具有审美的性质, 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 艺术, 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 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 作家、 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 答: 由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 恩格斯在构建其革命学说时创立的, 因此,这种理论的创立,总是与革命实践的需要密切相关的,同时也是被实

7、践证 明了的。 3、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哪几个方面的的问题?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具有中国特色;建 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要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 文学作为 作为活动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基本概念 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 统的总称。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 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 改造。 3、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 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

8、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 分别构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 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 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 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 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 本质属性。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 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

9、成了文学描 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 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 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 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 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 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 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 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思考问题 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 置? 答: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 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生活活动

10、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 力量的确证。 位置: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 识形态特征。文学活动作为生活活动的一个方面,它以意识形态话语的方式来描 述生活(在生活之外);同时,它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创造出人们审美的和 想象的世界(在生活之内)。 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文学活动作为活动是一个过程,是历时性、阶段性的,对它进行分割应 具有可行性。同时,在文学活动中,涉及世界(社会生活)、作者、作品和读者 四个要素,那么,从活动的主客体关系来看,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观照, 这是对文学活动进行多个层面、多个阶段论析的基本着眼点。 在对文学

11、活动四个阶段的论析中, 美国文论家艾布拉姆斯提出的艺术理论涉 及四个要素的观点对我们有启发意义。四个要素分别是作品、艺术家、作为描写 对象的世界、欣赏者。这与我们对文学活动四阶段的论述也基本上吻合。同时,我们还可以从文论史上关于文学的反映说、表现说、形式说和读者的接受理论中 找到具体的理论资料。 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从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为依据。 从作品角度出 发的本体论(形式主义);从作家角度出发的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从世界 角度出发的再现论(现实主义);以及从读者角度出发的表现论(浪漫主义)。 文学活动作为人通过语言媒介来创造和欣赏艺术的活动, 是多种要素构成的 有机整体(或系统)

12、。它所涉及的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四个基本要素(或环 节) 只具有相对的可分性, 在实际的文学活动过程中, 却是相互依存、 相互渗透、 相互作用、融为一体的。我们只有在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中,才可能准确而全 面地把握它的本质特征。 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 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 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 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 息,减轻疲劳等,

13、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远古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 动生活的内容。 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 早期的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 所以是诗、 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 4、试辨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多原因? 答:经济因素,是对文学发展起最终支配作用的因素。但这个最终支配性因 素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文学发展在最终意义上是受经济制约的,但文学作 为一种意识形态,它的发展变化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学发展的动 因可以粗略地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其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意识形态与之相 适应,意识形态的变革往往首先表现在政治等领域中, 政治意

14、识形态的变革, 又进一步对文学意识形态提出相应的变革要求。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艺术的变 革就与政治上的变革要求直接相关;在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也可以找到政治上革新要求的影响,它们都不是由经济直接推动的文学变革。其二,文学发展 有着自身体系化的要求和发展惯性,有着它相对的独立性。文学发展有着自身的 一些特征,如诗歌文体对于韵律、句式的一些调整,小说文体在叙事模式上的一 些演进,大都是文学发展自身规律在起作用,与经济的关系不明显。其三,在承 认经济状况与文学的变化发展并非一一对应的同时, 还应看到经济的影响也是可 以反映在文学领域中 的。古希腊城邦制国家以市民作为公民主体,它的戏剧艺 术很早就

15、步入了发达阶段。而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农民居住分散,闲暇时间不 多,也没有建立商品消费的生活模式,这是中国戏剧长期停留在巫术仪式、傩戏 阶段。中国戏剧的兴盛起于南宋时江南的一些商业城市。江南一带物产丰裕、生 活舒适、居民集中,使得戏剧艺术有着广大的市场,能够得到经济保障,因而有 了很快的发展。在欧美国家,长篇小说产生在文艺复兴之后,几百年来,成果丰 硕, 它与版权法等经济法规的推行直接相关。 电影业的发展在技术上有赖于科技, 而在制作中有赖于一些企业化的管理方式。从上述方面,可见经济因素对文学发 展的直接影响。 总之,推动文学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有着不同的 起主导作用的原

16、因。在这种种原因中,有些与经济因素相关,有些则没有直接关 系。但在最终决定意义上,经济因素是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基本概念 1、文学的含义广义的文化含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言语行为和 作品;狭义的审美含义: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 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 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 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3、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 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

17、成可能性。 4、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 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 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5、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 思考问题 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 答:文学的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 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 态。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动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 本等。现在通行的含义是文学的审美的含义。 2、怎样理

18、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 染、 彼此渗透的状况, 表明审美中渗透了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具体地说,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 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 性、 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 理性和认识性等缠绕在一起。 第一, 从目的看, 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 意图;第二,从方式看,文学处处以形象感人,但也含有某种理性;第三,从态 度看,文学富于情感性,但也带有某种认识性。 3、什么是话语

19、蕴籍?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籍属性? 答: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 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 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 带有话语蕴籍属性。文本的话语蕴 藉常常表现在两方面:含蓄和含混。含蓄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 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指看似单 义而确定的话语蕴 籍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含蓄突出的是表达上 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的是阐释上的“一”中生“多”,但两者在

20、实质 上是一致的:共同揭示出文学本文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即话语蕴藉特性。 4、当前在文学的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这里把文学视为 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 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有三种代表性观点:无功利与功利。文学 是无功利的, 但这种无功利又间接地指向某种权利。 确切地说, 无功利是直接的, 功利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的手段。这一点正从目的 的层面上显示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形象与理性。文学直接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的审 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 情感与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智

21、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 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这说明,文学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基本概念 1、主导性与多样性社会主义的文学活动在社会主义时期各种不同层次 的文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并不排斥其他有益无 害的文学活动,不应是单调的,模式的化,概念化,公式化的,而应该是主导性、 多样性的。 2、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的具有新颖生动 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性格内涵的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是有血 有肉的,内心世界丰富的文学新人。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著名的双百方针。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

22、义时期 科学文化和文艺事业的一个根本性方针。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 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4、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整理区分、思考、 分析、排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在继承优秀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 审美需要进行艺术的革新和改造。 5、人民性作家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植根于人民生活,自觉从人民的 生活中吸取题材、主题、情节。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丰富自己,服务于人 民。 思考问题 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答: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的

23、领导地位,维护和 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同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文学活动一样,都是一 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审美活动。因此审美特性同样是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本 质属性,如果失去了审美特性,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也就不成其为文学活动 了。但是,作为社会主义时期的审美意识形态的文学活动,又具有时代的特点和 性质。 它不仅要受它所表现的客体社会主义时期的人及其社会关系的影响和 制约,而且还要受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的影响和制约。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一 种上层建筑,是社会

24、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 则是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属性。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的社会需要和审美需要,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这就决 定了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也必然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就层次性讲, 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的文学活动; 有不同色调的爱国主 义的有益无害的文学活动;有写山水花鸟、歌颂自然美的文学活动;不时地也会 出现某种违反人民根本利益的有害的文学活动, 等等。 对于那些有害的文学活动, 理所当然也应加以反对和禁止。但是,社会主义时期文学的题材、人物、形式、 风格和艺术方法、表现手段,等

25、等,不仅应该而且必须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满 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的审美需要。 2、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的雅与俗问题? 答: 雅与俗,即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是文艺活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 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文艺现象。从字面上讲,雅即高雅美好,高雅艺术一般是指 思想艺术水平高或较高的作品;俗即平凡通俗,通俗艺术是指水平一般或较低的 作品。文学艺术的雅与俗是相对的,往往是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并且随着时间 的推移和接受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衡量文艺作品价值高的标准,要看它是否满 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并为人民群众索赏识。 对于这问题,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

26、美需要 出发,大力发展高雅严肃的艺术的同时,重视引导通俗文艺的健康发展。提高, 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普及提高再普 及再提高,俗雅俗雅,这是一个双向循环的发展过程,是人类 文学艺术活动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也必将在雅与俗、 提高与普及的双向循环的无限发展过程中,走向更大繁荣. 3、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学的意义? 答: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学,毫无疑问,它的根必须扎在优秀民 族文化传统土壤上。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是提高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27、和精神文明建 设的重要前提条件。毛泽东早在 1938 年就已说过,“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 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 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 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在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他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 存和发

28、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 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 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 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 向上的精神状态。” 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去全面整理民族文化 遗产,然后加以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吸取一切有价值的成分,用

29、以创造社会主 10 义民族新文艺,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历史已经证明鲁迅 在上个世纪 30 年代讲的一段话是完全正确的。他说:“我们已经确切的相信: 将来的光明,必将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 设者。4、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 答:民族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 民族文学繁荣和世界文学进步。当然,世界文学在形成过程中,并不是取消民族 文学。相反,各民族文学要在世界文学大背景下,保持和发扬本民族的独特性, 从而使世界文学园地更加绚丽多彩。 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一对范畴。 民族文学是指世 界

30、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征和民族传统, 并以民族语言为表现形式的文学。各民族的文学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长处, 不能故步自封、夜郎自大。应当通过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 对话,促使世界文学的时代到来。世界文学是与民族文学相对而言的,它是随着 世界市场的形成而发展起来的。 世界文学是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由世界各民族 的和地方的文学共同构成的一种世界性文学的总称。 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全人 类性,同时,各民族文学又保留有自己的特色。在世界文学形成的过程中,各民 族文学之间在相互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了本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从而使 世界文学这个百花园显得

31、更加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基本概念 1、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进行的对 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2、艺术生产马克思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把艺术活动称作“艺术生 产”,将其与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活动一起列入“精神生产” 的范畴。3、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客体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 然说”,认为文学的客体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 认为文学客体 是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特殊的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32、4、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 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5 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的选择 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 并通过情感体验, 把自我的意识, 情感对象化, 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6、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具体客体开始到对具体客体 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 家对客体的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的规定和制约, 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 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 思考问题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 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答:“艺术生产”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社会生产活动的客观过程时提出 来的,最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艺术活动为“艺术劳动”,后来在政 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